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曹诗歌中的飞鸟形象裴登峰三曹诗歌中多写飞翔形象,飞鸟即其一种。同鸟类姿态接近的有“转蓬离本报,飘摇随长风”①,“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③的永离本根、命运椎艰的飞蓬;有“乘跻万里之外,去留随意所欲存”,“举翅翻高飞”的的率性随意、自由自在的飞仙……...  相似文献   

2.
关于鲁迅诗《自题小像》,长期以来争论很大,但有些问题仍未解决。这就不能不影响到对这首诗以至对鲁迅早期思想的了解。近年来我们在探研这首诗时,对几个问题有了一些新见,愿提出来,请大家指正。 关于诗的题目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鲁迅这首诗原先没有题目,题目是接受赠诗的许寿裳后来加上去的。我们以前也是这样看的,现在看来此说来必妥当。凡鲁迅赠人诗,诗后大抵都有文字,赠许寿裳的“惯于长夜过春时……”、“曾惊秋肃临天下……”等诗是如此;在《呐喊》扉页上题诗赠日本友人山县初男时也是如此,并明确写明“自题十年前旧作……”。…  相似文献   

3.
“小说”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见于《庄子》。其《外物》篇云:饰小说以于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这里的“小说”,和现在所说的小说,并不完全一样。这里的“小说”,指的是无关宏旨的琐屑言谈。和《庄子》一书大致同时的先秦典籍中,有一些说法,虽未迳言“小说”一词,而其所指实际上也是这里的“小说”。《论语·子张》所载往往被当作孔子所说而实为子张所说的一段话,即为一例: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历来的研究者认为,子张所谓“虽小道……”云云,指的就是医十农圃一类琐言屑语,和《庄子·外物》所谓“小说”同类。不过先秦典籍所说“小说”,虽不同于现在所说的小说,却包括有诸如神话传说、寓言故  相似文献   

4.
编者随笔     
《社会》2002,(7)
“妈妈对我说 ,孩子 ,我要给你说件事。我怕这是你最后一次上学了。我睁大了眼睛 ,看着妈妈……”宁夏半戈壁地区“张家树”村14岁的女孩马燕 ,在得知她将不得不辍学的当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可是 ,我要上学 ,妈妈 ,我不要回家。我要是能永远留在学校那多好啊……”马燕的日记偶然被转到了在宁夏采访的法国记者阿斯基手里 ,一篇以此为素材的长篇通讯《我要上学》发表在了法国《解放报》上。结果“马燕的求学愿望”感动了许多法国及欧洲读者 ,他们纷纷寄来了“希望捐款”。6月13日《文汇报》那篇报道的作者、驻巴黎记者郑若麟写得好 :…  相似文献   

5.
日记本小说,亦即日记小说。它是日记文学之一种。在日记文学园地中,它枝叶繁茂,花团锦簇,硕果累累。较早注意到这一文学现象,并予以初步分析论证的,是郁达夫。1927年6月,他发表了论文:《日记文学》,1935年6月,他为其《达夫日记集》的出版,写了“代序”:《再谈日记》。其主要论点是:“日记文学,是文学里的一个核心,是正统文学以外的一个宝藏。”“小说家在初期习作的时候,用日记体裁来写的时候,其成功的可能性,比用旁的体裁来写更多一点。”因为“在日记里,无论什么话,什么幻想,什么不近人情的事情,全可以自由自在地记叙下来,人家不会说你在说谎,不会说你在做小说”,因此要提倡日记文学了。  相似文献   

6.
语词是诗的基石,诗学也就是研究语词在诗中的行为。周蒙先生所著的{<诗经>民俗文化论)(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正是从一个个语词出发,揭示出赠经顺蕴含的丰富的民俗文化内容的,这是在《诗经》研究方法论上的一个新的突破。《诗经》研究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然而愈是通往远古,《诗经》研究所带有的经世致用、伦理教化的色彩便愈是浓厚。对于《诗经消篇《关难》,最早的《诗经》研究成果《毛传》云:“洪雅照得淑女以配君子,爱在进贤,不淫其色。袁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难贬义也。”这只是经学家的臆测,其实…  相似文献   

7.
袁枚的《子不语》从袁氏自刻本到清末刊本均标名为《新齐谐》,但从民国至今却均以《子不语》为名.据袁枚序云因元人有同名之书而改,但文献资料至今无确切依据.据袁枚之诗推测,他或曾欲以《续夷坚志》名其书,晚年仓促刊行时因元好问有《续夷坚志》一书而再改为《新齐谐》.上举三种书名均袭用了古代神怪的典故,当与《聊斋志异》高珩序有关.事实上,“子不语”一名并未被袁枚完全摒弃,它在袁氏自刻本的版心中仍被保留着.而后世的接受重新为此书选择了“子不语”之名,是因为这个命名既新颖别致、辨识度高,也符合袁枚为文的风格;既以“语”为体制性后缀与此书文体相适应,也更能概括此书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8.
顾鲁词误为和凝词南宋陈鹄《耆旧续闻》云:“(陈)子高《谒金门》云云(指“花满院,飞去飞来双燕”句),乃《花间集》和凝词:“拂水双飞来去燕,曲槛小屏山六扇。”后来朱彝尊,汪森编《词综》,张宗(木肃)辑《词林纪事》,均在陈子高《谒金门》(“花满院”)  相似文献   

9.
中外学者在著作和评论文章中,都说郁达夫是富阳人,郁达夫自己在自传、日记中也作了肯定。至于他的祖籍,则从未有人提及,他自己在自传、日记中也从来没有提起过。1984年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郁达夫传记两种》(日本小田岳夫、稻叶昭二著;李平、阎振宇译)一书,由都达夫之子郁飞担任责任编辑。书中第159页郁氏世系表,经过编辑郁飞订正后,其祖辈只追溯到郁达夫的父亲和母亲,连祖父的名字都无从查考,只记  相似文献   

10.
王晓雨 《浙江学刊》2002,(3):223-224
笔者最近在浙江嘉兴沈钧儒纪念馆查阅由沈氏后人所赠资料时 ,发现当代文学巨匠茅盾致沈钧儒的一封书信。该信原件一直由私人所藏 ,未曾公开。今笔者有幸先睹为快 ,特加以解析 ,以飨读者。书信内容主要涉及新闻记者萨空了被捕一事 ,及鲁迅遗著印行的情况。查诸史实 ,此信应写于 1 943年。书信行文简短 ,共计 3 1 8个字 ,而其中提到有名有姓的人物却达 9个 ,他们分别是“衡老”(沈钧儒 )、“空了”(萨空了 )、“子婴”(胡子婴 )、“杜”(杜重远 )、“刘百闵”、“宋某”、“蓬子”(姚蓬子 )、“以群”(叶以群 )、“雁冰”(茅盾 )。这些人物身…  相似文献   

11.
修订本《辞源》一册13页“一年半载”条,书证云:《古今杂剧·元·杨梓〈敬德不服老〉》:“将军你且耐心道那里,无个一年半载,俺众将每必然保奏将军回来。”按:《辞源修订本体例》第九条云:“书证都经覆核原书,注明书名、篇目或卷次。”验之上列书证,只标杂剧名称而失“折数”,正如引经、史、子、集各部之书而失卷次、篇名,读者难以核对原书,亦自乱其体例。考上列书证,当引自明·万历年间脉望馆钞校  相似文献   

12.
句吴与于越同属古越族,有共同的民俗,表现在衣、食、住、行、婚、丧、喜、庆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现分别谈一谈。“断发文身”是吴越的重要习俗之一。记载吴越“断发文身”的材料颇多。首先就句吴讲,《左传》哀公七年曰:“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断发文身,示不可用。”这是讲太伯、仲雍到吴地后,跟随吴越人的习俗,也“断发文身”,《论衡·四讳篇》云:“昔太伯见王季有圣子文王,知太王竟欲立之,入吴采药,断发文身,以随吴俗……曰:吾之吴越,吴越之俗,断发文身”。所以《风俗通义》云:“裸国,今吴郡也。被发文身,裸以为饰”。《论衡·书虚篇》云:“禹时,吴为裸国,断发文身。”可见,吴地的土著本来就有断发文身的习俗。正因为如此,故句吴立国后,就把它作为“国俗”。凡是投顺吴国的入,都必须服从这种“国俗”。《左传》昭公三年载:“吴灭徐,徐子章禹断其发,……  相似文献   

13.
侯岱麟同志的《蒲松龄与王士祯》一文(载《读书》一九七九年第六期),考定《三借庐笔谈》关于“王渔洋欲以三千金”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诸说为以讹传讹的不可信之谈,分析有理有据,读来令人信服。但他在引用蒲松龄《与王司寇》(“尺书久梗……”)一信时,把写信时间断为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认为此信是蒲翁在王士祯赠的《古欢录》后,为答谢而作,这却有误。诚如侯岱麟同志所说,此信的重点是婉转地忠告王士祯,请他另行安置前逃的淄川蠹吏康利贞,故此弄清康的盘剥淄川人民的时间是其关  相似文献   

14.
杨雄 《社科纵横》2004,19(6):117-119
《云谣集》问世以来 ,诸家校录各有千秋。关于《云谣集》的标题 ,诸家校录、认识各不相同。本文认为 ,其标题当校录为《云谣集》(杂曲子共三十首 )为是  相似文献   

15.
论渤海文学     
被称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国,文学也一定是丰富和发达的,但是可惜,至今我们能够见到的渤海文学作品却是太少了。我们只能就唐代以来的一些历史古籍、文人著述和日本、高丽等有关渤海的史料来窥见渤海文学的一个概况。一、渤海文学与唐朝文学的亲密关系《渤海国志长编》卷十六《族俗考》第三《礼俗》载: 其国之士大夫多擅文艺。唐诗人温庭筠有《赠渤海王子诗》、韩翃有《赠渤海使王诞诗》。又,高元固及乌炤度、光賛父子,以宾贡入唐应举。乌氏父子皆登第。元固则谓:彼国得诗人徐夤《斩蛇剑》、《御沟水》、《人生几何赋》,皆以金书为屏障。聘日本诸臣如  相似文献   

16.
秦望山考     
1983年6月1日,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个核电站——秦山核电厂,在浙江省海盐县秦山破土动工。6月2日,《解放日报》报道时,以“二千年前秦皇驰道,如今布满施工队伍”,并介绍了秦山的背景材料,“秦山,又名秦望山。《水经注》云:海盐县‘南有秦望山,秦始皇所登以望东海,故山得其名焉。’”查郦道元《水经注》载:“秦望山在州城正南,为众峰之杰,陟境便见,史记云秦始皇登之以望南海……”(见《水经注》卷四十,第10—11页);但其所指,系绍兴的秦望山。查遍《水经注》并没有海盐县境内有秦望山的记载。《越中杂识》第2页记载:“秦望山,在会稽县东南四  相似文献   

17.
李荣 《南海学刊》2022,(4):110-118
《热河日记》是18世纪后期朝鲜王朝学者朴趾源的著名“燕行录”作品。首先,《热河日记》里的中国岭南乃“故谪居地”,中唐韩愈、柳宗元、刘禹锡被贬至岭南一事折射出朝政的腐败,更说明岭南未能被朝廷正确定位之事实,这为越南的动乱乃至其后的独立暨岭南地域版图的缩小埋下了伏笔;其次,越南本土文化的独特性,以五代动乱为契机而得以彰显,最终越南获得脱离中国之机;其三,自宋至清,越南以藩属国身份保持与中国的关系,而《热河日记》转述成书于康熙时期的《海外纪事》的越南书写,则表明作者对越南“别是一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8.
临安陷落后八年,南宋画院待诏李从训之子李鹤田重游临安,这是南宋遗民文化史上一个重要事件.他此举意在凭吊故都,寻访旧友,其间与汪元量同过孤山,且作有述怀诗《钱塘百咏》.李鹤田从庐陵动身时,刘辰翁有饯行诗;从临安归庐陵时,周密、林昉、阎宏、姚燧、张广微等人皆有诗赠别.诸诗皆保存在《(道光)吉水县志·艺文志》之中,其中周密《赠李鹤田供奉》十首是周密本集《草窗韵语》及《全宋诗》失收的佚诗.李鹤田的临安之行牵动起多位南宋遗民的故国之思,诸人往复酬唱,抒发黍离之悲,诗中寓含着师法少陵以诗存史的诗史心态.  相似文献   

19.
敦煌写本《悟真与京僧、朝官酬赠诗》新校张先堂敦煌写本P.3720抄有敦煌都法师悟真《未敢酬答和尚故有辞谢》诗正首,京城大德辨二.、宗兰、圆鉴、彦楚4人赠悟真诗5首。P.3886卷残存京城大德圆鉴、彦楚、子言、建初、太岑、栖白、有分7人一。。。g悟真诗...  相似文献   

20.
《吴越春秋》讹误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越春秋》是一部较为完备而有条理地叙述吴越历史的专著。赵晔正是通过杂抄史书、熔汇传说、记录谣谚俚歌,进而驰骋想象,演绎了吴越两国兴亡、盛衰的历史,为我们保留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其功不可没。由于该书抄撮旧史,谬误之处不少。元徐天祜及清人已有所刊正,但尚有未曾辨正或失之简略,为此笔者曾将其舛讹之处,逐卷罗列,稍加考辨,现择其部分,记述如下。1.《吴越春秋》卷一,概述吴族世系,“……子周章,章子熊,熊子遂,遂子柯相,……”。而《史记·吴太伯世家》作“熊遂”,系一人。清梁玉绳《史记志疑》记录了这相异之处。考之吴世次,“大凡从太伯至寿梦十九世”。(《史记·吴太伯世家》)。司马贞(《索隐》:“太伯至寿梦十九代,诸樊已(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