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导读重在导向思维品质的培养庞天仪导读,在于边导边读,导读结合。那种“重读轻导”,以语文训练取代思维训练,把一些重复的、烦琐的、单调的、机械的语文训练塞给学生。非但不能训练思维能力,反而会扼杀智力,阻碍思维的发展。为了培养方向明、目光远、智力型和能力型...  相似文献   

2.
赵凌君 《新天地》2011,(9):143-143
古人云:“学则设疑,方疑则大进。”设疑是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的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小疑则小有收获,大疑则大有收获。政治课的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质疑、释疑,解决了矛盾,就能从未知到已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从而不断地获得新的知识。可见,设疑在启发式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手段,关键在于如何设疑,何处、何时设疑才能做到“精…巧”。我在设疑中注意到了这几点:  相似文献   

3.
会计实践性教学问题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思维方式、课程建设三个方面。教学目标,从学的方面,应突出主动性、个体性、互动性;从教的方面,应突出导趣、导向、导疑、导法、导馈。教学思维方式,主要包括系统性思维方式、动态性思维方式、开放性思维方式、液化性思维方式、前瞻性思维方式。课程建设,总体构想是,课程建设广博化、实务化、动态化;具体改革分三步,即注重课程开发,做好课程设计,优化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全国各地许多中小学校在全国中语会、中央教科所等领导机构和学术机构的领导下,掀起了课题研究,其中“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推广得较为普遍。贵州省沿河县民族寄宿制中学通过层层申报,2006年被全国中语会顺利批复为“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基地。该校的子课题为“古诗词导读研究与实验”,因为课题研究的认真开展,在全校掀起了学古诗词的热潮,大大推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一导读是教育这一系统工程中的一个小系列。关于导读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了导的意旨 :“导”,引也 ,引之必以法度。是说 ,导是用一定的法则去引 ,导与读结合起来 ,就是引导或是指导读的意思。落实到图书馆这一特定的语境中来 ,导读就是用一定的法则去引导或是指导读  相似文献   

6.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的活动过程。创造性思维是指不依常规,寻求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从多方面寻找答案的开放式思维形式。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地渐进地从常规思维到变异性思维;从正向思维到逆向思维;从直觉思维到抽象思维,从单向的到发散的迁移和扩展;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复杂的综合性的物理问题,增加解题准确性,加快解题速度、优化解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都是十分有利的。 一、精心“设疑”启发思维 设疑的目的是启发学生思维,便于突出重点,克服疑难。亚里士多德曾讲过“创造思维即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疑问才能深入思考,才能找出发人深  相似文献   

7.
“读书贵知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学习中,“疑”的存在和解决,新疑的产生和再解决,使人们不断地向未知的领域迈进。同时,学习上的“疑”与“趣”又是互为因果、相伴而生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疑虑和喜悦,是每一个学习者共有的体会。疑是思维的发端,积疑而解则生趣。而趣与疑的存在,又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且能以此为基点,举一反三,有效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课堂教学中,质疑和解疑是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矛盾体,解疑的关键在于学生充分的讨论。因为学生的讨论可使问题情境中的…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与疑从来就有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清代学者刘开也说:“问与学,相辅而相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因此,一个语文教师,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能恰到好处地设问置疑,那么就会激起学生求索的兴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在思索中顿开茅塞。因此,设问置疑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也是阅读教学中促进思维训练、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有效办法。 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智过程。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阅读的基本规律,在从整体到部分又到整体的过程中,精心设疑置问,让学生从整体感知文章人手,深入细研文章的各个部分内容,又以此加深课文的整体理解,促使学生在这复杂的阅读中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沿着理解——探索——发挥的路子逐步登上智力发展的高峰。这种设问置疑,可分别按阅读的三个阶段设计三个不同层次的疑问:即引读性的设问、探索性的设问和发散性思维的设问。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设问在整个阅读教学中肩负着不同的任务,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下面就分别从这三个方面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设问置疑,激思促学;  相似文献   

9.
“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这是宋代学者张载的读书名言。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人之言,充分说明了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和释疑的过程。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课堂提问成为主要教学手段之一。“思源于疑!”由此可见,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重要体现。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工作者,就要促使学生提问。  相似文献   

10.
刘艳锋 《新天地》2011,(12):338-339
“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般操作流程是:基础练习——设疑自探——解疑合探——一质疑冉探——运用拓展——全课总结。通过实验研究,笔者认为“三疑三探”是‘种渗透着全新理念的、高效便捷的教学模式,这种课堂锐利、灵动、大气、深邃,更能体现出小学数学蕴涵着的价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1.
唐代散文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通过创造性的教学,在有限的课堂教学单位时间里,引导学生走入语文世界,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授之以渔”。因此教学过程中如何精心设疑,巧妙提问,扣题诱导,以疑求思,以思促学,以学解惑,以刺激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把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具体环节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回答,从教育心理学来讲,就是“刺激──反应(思维)”的联系过程,这是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方…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读——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导看——培养学生的观察品质;导议——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导练——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导结——帮助学生的知识梳理.  相似文献   

13.
“学贵有疑”,疑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是进益的起点。质疑是求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必由之路。关于质疑教学,历史上许多教育家早就有所领悟,并提出了相应或相关的观点,《礼记》要求“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其中“审问”就是指要善于从阅读中仔细审察,提出问题。宋代的朱熹更进一步地明确提出:“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一番后,疑则渐  相似文献   

14.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是通过思维来实现的,如果没有积极的思维,就不能对所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特别是在新知识的教学中,要使学生积极思维,就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而适当地创设思维情境,是可以达到教师的预期目的的。下面就如何创设思维情境,谈一谈自己的体会。互通过设疑来创设思维情境我在教学时,注意从教材的实际出发,通过精心“设疑”,使教师的思维活动和学生的思维活动形成和谐统一来创设情境,这样,往往可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维,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在教解对数方程…  相似文献   

15.
课堂质疑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创造性思维,即是“主体在强烈的创新思想的指使下,通过发散性思维和辐合性思维,借助想象和联想,对自己头脑中的知识、信息进行新的思维加工组合,从而产生新的思想观点、新的理论、新的设计的思维过程。”(彭永谓《学科教学论》1990版)。而质疑则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地质学家李四光有这样一句名言:“不怀疑不能见真理。”巴尔扎克也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毫无异议的是问号。”可见质疑是发展创造性思维、获得科学真理的前提。课堂质…  相似文献   

16.
科学社会主义事业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 ,从理论思维逻辑上看 ,经过了从乌托邦社会主义到“什么是理想社会主义 ,怎样实现理想社会主义”,到“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到“什么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社会主义”,这三次重大理论思维的转变。研究这三次重大理论转变的思维逻辑 ,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有人从钱梦龙同志那里得到启发,总结出了“导促法”教学。怎样“导促”?我认为,关键在于怎样激发学生思维。教师要定向引导。学生接受知识离不开老师的引导。老师引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效果,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吸收进程。在课堂上,教师松散性的言语必然带来学生的零乱性思维,这样知识的吸收就会不成系统,不利于大脑的识记。而大脑的识记最佳效果是有逻辑联系的知识整体网络,如若不是,那么识记效果也就会相  相似文献   

18.
学贵有疑。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从有疑到无疑,又到有疑”的能动过程。“疑”是人动脑思考的结果。读书有疑方才有问;通过问,解决疑,反过来促进思考,产生新的疑问,求得新的提高。传统教学法中的启发式教学也讲究“挑疑”,即通过教师启发使学生产生一个个疑问,然后找到答案。它的教学过程是“无疑——有疑——无疑”的教学过程。启发式的理论依据是孔子的“不启不发”,它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客体,老师通过启发使学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近几年来,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紧紧围绕“问题”,在“疑”字上下功夫,以“质疑、解疑、梳疑”为主线,以“解疑”为核心,开展了“三疑”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下面谈谈笔者实施“三疑”教学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和启迪剂。疑最容易引起“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就应运而生。为此,激发学生在求知过程中,产生疑问,有所发现尤为重要。那么,怎样设疑、质疑、释疑呢? 首先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激起学生脑海里的波澜。如有位教师在教《孔乙己》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