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波普尔科学哲学中内涵的人文精神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我们认为波普尔科学哲学内涵的科学精神背后的人文精神是更为深层的精神,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灵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波普尔科学哲学中内在的精神整体,成为波普尔科学哲学产生、发展的内在的强大精神动力。波普尔科学哲学内涵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其产生过程与核心内容两个方面。挖掘波普尔科学哲学内涵的人文精神,对于进一步理解波普尔科学哲学的精神实质,拓展波普尔科学哲学研究的新视野,推动科学哲学以及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波普尔是当代西方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成就几乎涉及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的证伪主义原则以试错法为基本方法,以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为核心问题,他反对归纳主义,否定并从逻辑上批判了可证实性原则,同时他认为:“检验的严格性”、“确认”以及“逼真度”为科学理论的可证伪性提供了理论支撑,把科学看作一个永无止境、不断发展的过程,筑起了他的科学发展模式,即“问题-猜想-反驳-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论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中所体现的是两方面:一是大胆的猜想,科学的创造精神;二是严格的否证,科学的批判精神。这一理论对当今中国正在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提供了一种进行哲学思考的全新视角,具有非常重要的当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波普尔认为第三世界既不是物理客体的世界(即第一世界),也不是主观经验的世界(即第二世界),而是一个特殊的世界。第三世界本质上是人类心智的产物,但又具有客观自主性。波普尔建构第三世界理论一方面是为了同时解决两个不同的哲学问题,即客观知识问题与身心问题,另一方面是为他提出科学或社会科学方法论提供关键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4.
可错论是波普尔开启的一个科学哲学的重要论题并引领了科学哲学的发展。可错论不仅体现在波普尔对归纳批判基础上的证伪原则、强调科学是试错的过程,更鲜明地体现在他的社会科学理论中。通过对波普尔可错论的分析指出历史主义是波普尔基于可错论的批判,可错性是开放社会的本质特征,基于可错论的零星社会工程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卡尔.波普尔的理解理论是其科学哲学的重要内容,他在“物理世界”和“精神世界”之外提出了一个“第三世界”,即概念的世界或称知识的世界,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其理解理论,即解释学。波普尔将客观知识的世界或第三世界作为理解活动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范围,认为理解的本质就是解题,并提出理解度与理解的逻辑等影响理解过程完成的重要概念。波普尔的理解理论对于实现解释学与科学哲学的对话、沟通等具有重要价值,但也有其局限。  相似文献   

6.
假说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建构科学哲学的体系,波普尔认为理论就是假说;假说产生于对问题的大胆猜测;假说不能证实,只能证伪;知识的增长是新假说取代旧假说的过程;“逼真度”是对假说进步真理性度量的标准;假说的方法是猜测反驳。波普尔从此出发,对假说进行了逻辑分析。作者对波普尔的假说观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波普尔"三个世界"理论的核心内容是他的"世界3"理论。根据波普尔的论述,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即世界3具有实在性、客观性、自主性、反馈作用等基本特性。尽管他的世界3理论存在着不少瑕疵,但世界3理论的提出,对于我们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人类的意识现象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拉卡托斯科学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姆雷·拉卡托斯(1922—1974)英籍匈牙利人,伦敦经济学院哲学、逻辑和科学方法论系的主任,《英国科学哲学杂志》的主编,著名科学哲学家,是现代科学哲学“历史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是“新一代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科学方法论和科学史家”。 拉卡托斯是波普尔的学生,崇尚过波普尔的哲学思想。他认为波普尔的思想体现了二十  相似文献   

9.
波普尔把批判理性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系统地提出了非决定论历史观。他认为,没有历史规律。只有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历史理论先于历史事实,历史理论只能证伪不能证实;知识的增长强烈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知识的增长不可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也无法预言,社会的进化不具有必然性;对社会建构的改造,必须拒绝历史决定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方法,抛弃整体主义的乌托邦蓝图。代之以他的社会学技术方法,实行逐步的社会工程。本文就波普尔历史观的这些基本点,简要批判于下。一波普尔把“科学的探照灯理论”推演到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对卡尔·波普尔的哲学的兴趣正在增加,书刊上陆续发表了一些介绍和评价的文章。这是一个好现象,反映了哲学界闭耳塞听的局面有了进一步的打破。但是对于波普尔的哲学思想的某些评价是值得商榷的。本文仅从科学哲学的角度,对这些评价提出不同意见。 1980年4月出版的《自然辩证法通讯》第2卷第2期中,周发勤同志在他的《放眼国外科学的哲学研究》一文中说:“美国研究科学的哲学两个主要流派是美国自己的实用主义和维也纳学派发展而来的实证主义和新实证主义。当前在美国最有影响两个哲学家是英国的波普尔和美国自己的库恩。”从行文来看,作者认为波普尔是“由维也纳学派发展而来的实证主义和新实证主义”,至于为什么?文章没有说。下面又有一段说:“历史上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互相吸取对方长处的现象并不是只有过去才有,波普尔的例子也许是对这个问题的一个最新例证。”显然,这是说波普尔是唯心主义。为什么,也没有论证。 5月29日夏基松同志在光明日报上的《批判理性主义》一文中说,波普尔的哲学观点“有些与它(指逻辑实证主义——引者注)针锋相对,有些观点又十分近似。故又称为后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波普尔关于“错误”的思想和其倡导的批判的科学精神。波普尔认为 :由于错误存在的客观性 ,人们只能通过探索逼近真理 ;发现错误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 ;坚持真理与修正错误是对立统一的 ;可错性是人的本性、可证伪性是科学的本性 ,一切知识都是可错的 ;试错法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应该提倡勇于犯错误的、批判的、否定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诠释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不可能无视和割断历史.它的形成是英美科学哲学和欧洲大陆诠释学两大传统交融的产物,文章通过波普尔、库恩、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思想揭示了科学诠释学的形成,它不仅是科学哲学逻辑困境造成的必然结果,也是现代诠释学进一步拓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社会科学的客观性和任务是社会科学哲学研究中两个重要的问题.波普尔从科学方法的统一性出发,认为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一样具有客观性,社会科学的任务是探索人类有目的活动的出乎意料的社会反应.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波普尔关于"错误"的思想和其倡导的批判的科学精神.波普尔认为由于错误存在的客观性,人们只能通过探索逼近真理;发现错误是科学发展的必要前提;坚持真理与修正错误是对立统一的;可错性是人的本性、可证伪性是科学的本性,一切知识都是可错的;试错法是一种科学方法论;应该提倡勇于犯错误的、批判的、否定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5.
樊斌 (荆州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 ) :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人是“符号动物” ,那么中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就是通过阅读教学 ,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这个符号系统 ,得以进入“符号宇宙”———“人类文化的世界”中去。这个世界被英国科学哲学家卡尔·波普尔称为“第三世界”或曰“世界 3”。按波普尔的理论 ,每个人都生活在物理世界之中 ,每个人又都有其各自的心理世界 ,但并不是每人都能进入“世界 3”———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只有具备一定阅读能力的人 ,才既可欣赏文学艺术的美景 ,又可品味科学领域的佳境 ;既可在白话文中遨游 ,…  相似文献   

16.
波普尔从批判理性主义出发,从分析科学知识的动态过程着手,揭示了科学是科学家不断发现、不断革命的过程,从而建立起“猜想与反驳”方法论。波普尔通过科学发展的两个基本环节——猜想与反驳,构建了科学进化的逻辑形态,形成了他的科学发展模式理论。波普尔方法论内含的科学创造精神和科学批判精神对于现代科学探索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波普尔看来,社会改造存在两种方式:一种是整体主义的或乌托邦的社会工程,一种是渐进的社会工程."渐进社会工程"理论是波普尔证伪主义科学哲学向政治哲学扩张的结果,他以"祛除不平等"和"最小痛苦"作为改造社会的价值原则,崇尚证伪、民主和审慎的手段,主张采用和平、试错、渐进的方法推动社会历史的演化.波普尔在论述渐进社会工程时...  相似文献   

18.
科学仪器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但是科学哲学家大多忽视了对于科学仪器的研究。法国科学哲学家巴什拉对科学仪器展开过具体的论述。巴什拉认为科学仪器是"物化的理论",科学具有物质化的力量,仪器是科学理论物化的产物。巴什拉提出"现象技术"的概念,强调实验中仪器与理论的建构作用。巴什拉认为现代科学现象不是"自然"给定的,而是通过人类参与自然而建构的,特别通过仪器和理论的解释。巴什拉的科学仪器思想可以作为整合后SSK与科学仪器哲学研究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9.
波普尔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他的证伪理论对科学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他的社会哲学理论对民主社会同样意义深远。无论是波普尔的证伪理论还是政治哲学思想都对美国货币学派创始人-米尔顿.弗里德曼产生非凡的影响。特别是波普尔的自由主义观点对米尔顿.弗里德曼的经济自由思想的影响颇深。本文就米尔顿.弗里德曼新自由主义思想中的波普尔遗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学哲学已经发展到极致,开始解构。后现代科学哲学应运而生,且具有如下特征:推动现代科学向后现代科学转变;推动研究方法从科学发现转向科学发明、科学虚构和理论建构;发展决策学、预测学和未来学,将人类精神从二元思维发展到多元思维;科学哲学家立足于身体和生活经历,发展生命哲学、身体哲学、身体认知论和身体审美学;从实体世界转向精神领域,肯定宗教信仰是人的一种认识状态和心理依赖,构成人的深层本质;注重语言符号的推广和身体的高技术改造;促动后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