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亨利·詹姆斯是一位伟大的旅欧美国小说家。他擅长写"国际题材"的小说,小说中主人公的主要矛盾都受到欧美文化冲突的影响。文章以亨利·詹姆斯多部小说中的主人公为主要分析对象,阐述欧美文化的主要冲突,并分析了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2.
《在酒楼上》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二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24年5月。作为"离去—归来—再离去"归乡模式[1]的典型文本,鲁迅的《在酒楼上》可视为启蒙主义知识分子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而这向内转的自我解构却最终导向了"无路可走"的虚无和颓唐——启蒙还未开始就已先"自我瓦解"。从叙事学视角和文化研究视角入手,跟踪探析《在酒楼上》中的两个知识分子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黑暗"之路。  相似文献   

3.
自"5·12"四川汶川震难以来,举世震惊,举国同悲.巨大的灾难与痛苦面前,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与向心力再一次进发,民族精神与爱国激情空前高涨.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地抗震救灾过程中,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从自身研究领域出发,及时进行灾难反思,发现问题,研讨问题,提出对策,为抗震救灾工作承担起知识分子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4.
《热的雪》是俄罗斯苏联时期著名作家尤里·邦达列夫于1969年创作的卫国战争题材长篇小说。小说对卫国战争的残酷、冷血进行了深入描写,是一部"表现军人忠于职守",反映卫国战争真实性的优秀作品。本文以长篇小说《热的雪》为例,讨论邦达列夫小说所反映的战争意识,同时分析该小说的艺术性及其社会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冯文全  李欣宇 《现代妇女》2014,(3):218-218,207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知,他们本该以深厚的学养和勇敢的担当积极关注社会公共生活。可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大众文化的流行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中国知识分子走向了犬儒化。时代对知识分子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现代的知识分子,在多元文化时代要坚守自己的价值立场,同时以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积极介入社会公共生活,对社会现实保持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教父Ⅰ》是一部围绕美籍意大利裔家族兴衰的通俗小说,同时也是市井文学,这种题材的小说并不常见,翻译时也比较棘手,同时夹杂着民族俚语,地方用语和特有的街头语言。接下来,我们将以钱钟书的"化境"说翻译理念,来审视这部小说的翻译。  相似文献   

7.
阎真的长篇小说《沧浪之水》和刘震云的短篇小说《单位》、《一地鸡毛》生动呈现了中国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的阵痛。它们都以现代知识分子的生活为题材,以近乎生活的原形原态,真实而又残酷地展现了20世纪80、90年代知识分子转型过程中的艰难,细腻地刻画了市场经济大潮下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  相似文献   

8.
曾婷 《职业》2009,(14)
"他于自在挥洒中.抒发出一种纯真的笔调.歌唱了他故乡的英雄儿女.所以他的小说有一种小说浓郁的诗意.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这是诗人给孙犁小说的评价.孙犁写作战争题材的小说,没出现枪林弹雨、炮火连天、硝烟弥漫、残垣断壁、尸横遍野、鬼哭狼嚎的场面,却别有洞天:农村的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  相似文献   

9.
当代吉林女性文学创作立足一方水土,既是当代东北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多样化的创作主题彰显着东北文学的魅力,展现着东北辽阔疆域上"吉林映像"的风姿。以吉林女作家金仁顺民族题材小说、王可心"西山系列"小说为切入点,试图从当代吉林女性作家多样化的创作风格中管窥地域文化品格及其创作价值,兼论及吉林省本土作家作品对吉林地方文化传播的反哺。  相似文献   

10.
科马克·麦卡锡的《骏马》是一部以美国西部牛仔生活为题材的田园巨作,展示了人类"回望家园"这一重要主题。揭示了处于茫然失其所在的战后牛仔对于诗意生存的理想之途的探求和向往。小说以独特的回望视角探寻了家园的本源性和独特性,从而呈现了美国西部家园的生态存在之美和牛仔的"生态崇高"意识的悲壮慷慨。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以来,频发的灾难使国家和人民经历了无限的焦灼与忧伤、悲痛与壮烈,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面对一次次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中华儿女用泪水与汗水、鲜血与生命,共同谱写出一曲曲波澜壮阔的抗灾救灾的壮歌,最终赢得抗灾救灾的不朽历史功勋。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与中国现代作家庐隐的《象牙戒指》,皆为爱情与婚姻题材的女性小说。解析两部小说中女主人公的情感经历及其在19世纪的英国和"五四"时期的中国这两种不同社会背景下的不同的婚恋选择,进而从两位女主人公的婚恋方式、婚恋目的、婚恋责任等方面探求作品中蕴含的婚恋观。  相似文献   

13.
周芬 《现代交际》2011,(7):46-47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本文以这部小说为语料,分析书中“将”字的虚词用法。  相似文献   

14.
我婆婆,知识分子,喜欢看琼瑶剧。但和她老人家比起来,琼瑶奶奶也只算一般酸。【就是喜欢小燕子啦】婆婆大人是名校中文系毕业,知识分子。琼瑶奶奶还在当小三儿的时候,婆婆大人已经用"批判"的眼光把鸳鸯蝴蝶派小说看了个遍,"鸳蝴派"大当家张恨水爷爷是她当时的偶像。时光荏苒,婆婆大人的小儿子上大学了,本人正是他的同班同学。我老公人缘很好,又是本地人,周末打完篮球赛,经常带一帮男女同学直奔家里去,吃婆婆做的炸酱面。当年《还珠格格》正热播,见我们捧着面碗盯着电视一脸痴呆,婆婆大人发话了:你们  相似文献   

15.
唐·德里罗(DonDeLillo,1936—)是当代美国四大文豪之一,并且是后现代小说中的领军人物,而且他是叙事风格独特的多产作家。《坠落的人》在2007年一出版就在美国获得了好评。作品以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事件为题材,历史背景恢弘,语言张力巨大,时空变化频繁。本文分析《坠落的人》中对艺术空间的使用,分析了小说描述的在双子塔倒塌后的现实的、毁灭性的物质空间。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知识分子进行了思想改造运动,该运动以团结为出发点和目的,对知识分子实行了"团结、教育、改造"的政策,使知识分子很快适应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通过对这次历史事件的分析和回顾,能够使我们更好的了解知识分子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让我们对这次运动做出更客观的评价,并且也对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1年,战争与和平、灾难与救援同时上演,作为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开局之年,这一年不平静。  相似文献   

18.
李俞杏 《职业》2015,(7):36+35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是作家们常说常新的一个话题。本文也是围绕这一主题对尾崎红叶的《金色夜叉》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展开论述。《金色夜叉》被称为红叶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描写金钱和爱情纠葛的社会小说(在日本,社会小说是具有包容性题材概念的小说,特别是以婚姻家庭为题材的社会小说。比如德富芦花的《不如归》也被看作是社会小说),在如今的日本人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霍乱时期的爱情》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无独有偶的一部关于爱情的杰作,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两部作品虽说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但都是关于爱情的小说。通过这两部小说,我们不仅能够窥探到每位作家的爱情观,而且能够加深我们对爱情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是一部摆脱了传奇的性质,展现中国18世纪前后江南士绅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中心,揭示了封建社会晚期的腐败。士绅阶层的发展与消亡牵动着封建社会的每一根神经,当今的知识分子要从士绅阶层的发展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在东南亚大地震与海啸占据了世界媒体大量版面与时段的同时,一位杰出女性悄然离世的消息传遍全球知识界。而我们本可期待她对于此次灾难做出某些反应并从中获得启示的。因为她对于影像的敏感,因为她对于人性的洞察,因为她对于资本主义媒介本能追逐震惊影像的警惕。但她的去世使我们失去了这样的机会。苏珊·桑塔格,一个西方知识分子中少有的道德良知的代表者,在她一生之中,对于大众社会的影像实践付出了罕见的关心,并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启示。《论摄影》:考量20世纪视觉革命在苏珊·桑塔格的处女作长篇小说《恩人》(1963年)中,小说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