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是受西方的影响而产生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阿拉伯世界世俗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首先在阿拉伯基督教信徒中间产生,并为阿拉伯基督教信徒和穆斯林共同发展。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世俗化运动,使作为非阿拉伯国家的土耳其以其世俗主义模式影响了阿拉伯世界,很多阿拉伯国家随之走上世俗化道路。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代伊斯兰主义兴起,作为非阿拉伯国家的伊朗以其伊斯兰革命影响了阿拉伯世界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发展。作为对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回应,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进入了第二阶段,福阿德·宰凯里亚的思想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是受西方的影响而产生的.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是阿拉伯世界世俗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首先在阿拉伯基督教信徒中间产生,并为阿拉伯基督教信徒和穆斯林共同发展.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世俗化运动,使作为非阿拉伯国家的土耳其以其世俗主义模式影响了阿拉伯世界,很多阿拉伯国家随之走上世俗化道路.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代伊斯兰主义兴起,作为非阿拉伯国家的伊朗以其伊斯兰革命影响了阿拉伯世界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发展.作为对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回应,阿拉伯世界的世俗主义进入了第二阶段,福阿德·宰凯里亚的思想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爆发的阿拉伯民族大起义是阿拉伯民族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揭开了建立阿拉伯现代民族国家的历史序幕,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阿拉伯民族大起义同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发展密切相联。在伊斯兰教兴起时期,阿拉伯人曾创造过辉煌灿烂的文明。但随着阿拉伯帝国的瓦解和崩溃,从16世纪起,阿拉伯人沦为奥斯曼帝国的臣民。到19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下,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4.
黎巴嫩主要教派的历史与今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巴嫩是个十分独特的国家,它不像一般人想象中的阿拉伯国家.近代,尤其是近13年以来,它一直是个阿拉伯基督徒占主导地位、各宗教派别保持权力平衡的阿拉伯国家,是阿拉伯世界中一个名副其实的西方式国家,首都贝鲁特号称东方巴黎.由于地理环境的独特性,黎巴嫩自古以来便是各宗教少数派和中东被压迫少数民族的避难所.从阿拉伯穆斯林的大开拓时期起,这里陆续聚集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十数个支派,可以说,现在上述两大宗教中的所有派别在这里几乎都能找到它的信徒.但是在传统的黎巴嫩山区,主要还是基督教马龙派和伊斯兰教德鲁兹派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但来得早,而且人数多,所以到奥斯曼帝国后期,黎巴嫩山区的地方行政权一度在两教派之间轮流执掌.  相似文献   

5.
伊斯兰教在欧洲:欧洲传统上以基督教为主,全欧的基督徒占世界基督徒2/3强。伊斯兰教在欧洲的传播是极其缓慢而曲折的。历史上,伊斯兰帝国的哈里发们凭借着强大的军事力量,曾几次试图用武力征服欧洲,结果都未能如愿。除部分东欧国家外,欧洲的大部分国家一直将伊斯兰教拒之门外。711~714年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曾把伊斯兰教传到西班牙,并在756年在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建立了伊斯兰王朝(后倭马亚朝),从而踏上了欧洲的土地。然而,强大的基督教势力于11世纪初收复了这块地方。827~902年,阿拉伯人又把伊斯兰教传到西西里岛,到1091年,基督教势力从穆斯林手中收复了这个岛屿。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文化,在中世纪传到西欧,并对其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伊斯兰教并没有在这里传播开来。到了奥斯曼帝国时间(13世纪中叶~18世纪末),伊斯兰教势力才超越过达达尼尔海峡开始向欧洲进军。由于奥斯曼土耳其人在欧洲的连续进攻,使伊斯兰教传入了东南欧一些国家。1362年以后征服了马其顿、索菲亚、萨罗尼加和希腊北部。1389年在科索沃战役中战胜了塞尔维亚、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国联军。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灭拜占庭帝国,并迁都于此。1521~1529年先后占领了贝尔格莱德、布达佩斯,接着又攻陷了  相似文献   

6.
19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成为美国公理会差会的首要传教目的地之一.美国传教士在奥斯曼帝国的活动对美国海外传教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美国对外扩张的先锋,美国传教士与奥斯曼帝国的博弈是历史上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互动关系的缩影,它代表着"基督教的美国"与"最后的穆斯林帝国"之间的文明碰撞.在与帝国穆斯林、犹太人以及基督徒的互动中,美国传教士始终以实现新教在奥斯曼帝国最大程度的传播为目标,其宗教关怀下掩盖着谋求自身国家利益的本质.美国传教士的活动对奥斯曼帝国具有一定影响,它在促进帝国教育和妇女事业发展的同时,还间接助长了帝国境内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并为帝国的解体埋下隐患.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文化,如以区域划分,最突出的有三类,即亚洲东部的儒释文化,欧美以基督教为基础的西方文化,和西亚、非洲的伊斯兰文化。它们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各自的传统和特点,构成了一门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我们的研究对象中东地区,是指西亚和北非,包括整个阿拉伯联盟国家在内,现在的主体文化是伊斯兰文化,不过远溯古代,那里曾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光辉灿烂的尼罗河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烛照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中东文化所包含的学科极其丰富;从埃及学、亚述学、赫梯学、犹太学、古波斯文化……,到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的兴起,阿拉伯人近攻远征,建立起版图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后所创立的独树一帜的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其门类之多,涵盖之深广,令人眼花缭乱,在着手学习研究之前,常会深感踌躇,颇费思量。  相似文献   

8.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东伊斯兰文化中,都包含着构成民主观念的本质要素。这两种宗教强调的一神论信仰,都奠定了平等这个民主思想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基础。同时,伊斯兰宗教强调的“协商”、“公议”、“尽力而为”等观念,都是培养公民社会和建立民主制度所必须的因素。近代以来,尽管民主在西方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伊斯兰文化中同样包含着民主的成分,更不能以伊斯兰文化缺乏民主因素作为西方国家改造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借口。  相似文献   

9.
一、近代阿尔及利亚文学概况阿尔及利亚文学在整个阿拉伯文坛并不占优势,但公认为是非洲大陆最发达的文学之一。近代阿尔及利亚文学不同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纯阿拉伯文学。阿尔及利亚文学由两部分组成——阿语文学和法语文学。这与阿尔及利亚所处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670年,欧格白·纳菲尔征服了北非柏柏尔人,该地区出现了伊斯兰哈里发王国,开始有了阿拉伯文学。公元10世纪伊斯兰帝国出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基督教文化和中东伊斯兰文化中,都包含着构成民主观念的本质要素。这两种宗教强调的-神论信仰,都奠定了平等这个民主思想核心价值观的逻辑基础。同时,伊斯兰宗教强调的“协商”,“公议”、“尽力而为”等观念,都是培养公民社会和建立民主制度所必须的因素。近代以来,尽管民主在西方国家和伊斯兰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发展,但并不能因此否认伊斯兰文化中同样包含着民主的成分,更不能以伊斯兰文化缺乏民主因素作为西方国家改造阿拉伯-伊斯兰国家的借口。  相似文献   

11.
在伊斯兰国家纷纷寻求向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和经济全球化的特定背景下,伊斯兰文明同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虽有碰撞,但并不排斥,彼此间可以找到联结点.伊斯兰国家应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中应不断更新自我,走有伊斯兰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过于强调伊斯兰的正统性,敌视西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在伊斯兰国家纷纷寻求向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和经济全球化的特定背景下,伊斯兰文明同西方主导的现代化虽有碰撞,但并不排斥,彼此间可以找到联结点。伊斯兰国家应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中应不断更新自我,走有伊斯兰特色的现代化道路。过于强调伊斯兰的正统性,敌视西方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相似文献   

13.
在阿拉伯国家的史学研究中,从穆罕默德先知传教始至倭马亚朝崩溃,这一历史时期被称作伊斯兰时期,本文就这一时期的阿拉伯社会状况从下述几个方面试作探析,旨在抛砖引玉,求教史学方家. 民族矛盾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半岛上出现了伊斯兰教,并迅速向外传播.这是半岛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社会变革,其意义在于:在伊斯兰精神的感召下,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平等.  相似文献   

14.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一股“伊斯兰威胁论”在西方喧嚣尘上。不期而至的9·11事件似乎印证了一些学者的看法,原本作为宗教的伊斯兰也开始被一些人视为恐怖根源的代名词,而穆斯林世界的反犹情绪和反西方倾向也被解读为一种与生俱来的“文明的冲突”。如果我们稍微了解一下阿拉伯-穆斯林世界的历史,就会发现“对犹太人的妖魔化并非伊斯兰教的传统因素”,所谓的“伊斯兰等于恐怖威胁”之类的说法其实不过是不攻自破的谎言。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同理,解读当代阿拉伯-穆斯林世界的反犹情绪也需要我们具有一种历史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于17世纪的阿拉伯国家现代化历程有若干显著特点,如外源性的现代化道路、鲜明的伊斯兰特色、急剧的跳跃性变革、二元性的结构模式、多渠道的发展模式和连续性的宗教传统变革等几方面。正确分析这些特点,对我们理解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911事件和随后西方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对中东和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阿拉伯世界在政治层面做出反应的同时,在思想文化层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矛盾将如何解决?是按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任其发展下去,使西方、东方都受害,还是以文明对话的方式来解决,使双方都受益。对此目前虽有分歧,但放弃冲突,走文明对话之路已成主流,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国家现代化历程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始于17世纪的阿拉伯国家现代化历程有若干显著特点,如外源性的现代化道路、鲜明的伊斯兰特色、急剧的跳跃性变革、二元性的结构模式、多渠道的发展模式和连续性的宗教传统变革等几方面.正确分析这些特点,对我们理解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纵览近200年的阿拉伯国家历史,它经历了从兴盛到沉落,又从沉落逐步走向复兴的曲折过程,其核心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进行转变。阿拉伯国家的现代化历程概括起来有三个特点: (1)它是把西方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大变革压缩为短时期的急速转变; (2)它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性的矛盾运动,对宗教传统的变革是在宗教传统的根基上进行的,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相似文献   

19.
9·11事件和随后西方对阿富汗的军事打击对中东和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此,阿拉伯世界在政治层面做出反应的同时,在思想文化层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同阿拉伯伊斯兰文明的矛盾将如何解决?是按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任其发展下去,使西方、东方都受害,还是以文明对话的方式来解决,使双方都受益.对此目前虽有分歧,但放弃冲突,走文明对话之路已成主流,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仍然是现代性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批判性、颠覆性的那一部分.而现代性是根植于西方基督教传统的一种业已意识形态化了的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而渗透到世界各地的观念形态.本文认为,阿拉伯-伊斯兰传统虽然日益受到西方现代性的逼仄,但却仍然是独立于西方现代性之外的、可为思考西方现代性问题提供借鉴的一种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