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亨利·大卫·梭罗被称为自然作家的奠基人,被誉为环保主义的先驱。本文主要探讨梭罗自然思想的形成过程、内涵及其对现时社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道家美学对沈从文及梭罗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泉  彭金定 《中州学刊》2007,(5):220-222
沈从文和梭罗虽然与老子、庄子相距二千多年,但其作品和人格都闪现着中国古代道家的智慧和思想。沈从文与梭罗继承了"天人合一"的道家哲学精神,在对自然讴歌的同时,批判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物欲而破坏自然,提倡俭朴的生活方式,充分体现了老庄减少贪欲、返璞归真的主张。他们坚守自然本真人性和独立不羁、不趋势媚俗的人格,追求虚静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3.
梭罗的生态思想深受中国生态思想的影响,但是他在移植中国生态思想的过程中对其进行了实用主义改写。挖掘梭罗对中国生态思想实用主义改写的深层动因,不仅能够更加清晰地梳理中国生态思想对梭罗的重要影响,同时能够呈现这种改写的双重价值:既促进了美国实用主义思想的多元化发展,同时又为中国生态思想的具体落地提供了方案,突破了中国生态思想的固有局限性,为中西生态思想以融合的方式解决世界生态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是我国和世界上主要的宗教.这五大宗教的经典和教义中,蕴含着深邃的自然保护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完善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自然保护,有着重要的启迪意义.通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宗教的自然保护思想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要解决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不能仅仅着眼于政府行为层面,要从更为深广的人类精神生活层面来思考解决问题的路径.提出要发挥宗教的作用,对自然生态要进行"观念"保护,做到自然保护的外在他律和内在自觉的结合,最终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5.
刘奇林 《理论界》2006,(12):103-104
自然债权又称不完全债权,是指不具有法律债权的全部权能的债权,它是欠缺法律债权效力之一而产生的。自然债权本来是脱离法律之外的债权,法律不对之加以规制。但是,基于公平、秩序等方面的考虑,许多国家还是对之给予适当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的“自然之生死”特指人化自然之生死。当人化自然表现和确证人的本质的时候,则是“自然之生”,否则就是“自然之死”。马克思“复活”自然的呐喊本质上也是呼唤人的“复活”。造成“自然之死”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只有用“自由人的联合体”来取代资本主义的“虚假”的生产组织,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美;遵从物质变换的规律,合理调节和控制物质变换过程,在拯救劳动者的同时“复活”自然,才能实现社会的生态化发展,达到自由的生态化王国。  相似文献   

7.
梭罗的思想中存在着良知的内向反思和行动的外向抗争以及消极的不服从和积极的抵抗之间的双重张力。通过检视梭罗政治思想中基于良心、直觉和个人概念之上的宗教、哲学和生活这三个观念维度,不仅可以化解这一张力,而且解答了梭罗作为"伦理相对主义的积极隐士"的理论疑义。同时,梭罗阐释的良心、直觉和个人也在对于国家的不服从和抵抗的张力状态下展示了其政治思想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老子身处春秋转折时代,其思想带有亦新亦旧的时代特点,但总体是一位有创造性的思想家,其创造就是"道"论,即以道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道是世界的根本,道生天生地生万物,道法自然,道是形式,"自然"是内涵。理解老子的道需防止二种误解:一是将自然等同于今天所说的自然事物,二是以为道仅是客观规律。老子富有辩证思维精神,他将矛盾作为思维单元带入认识过程。道最简单,也最复杂,辩证性属于其固有内涵。老子将"自然"理念运用到其所有的实践思想环节,产生了一系列实践哲学理论。人生观上他得出"贵柔"的人生哲理。伦理学上,老子伦理学具有"道德形而上学"基础,而"自然"构成其伦理学行为的实质。此外,道家被称为"为己之学",强调道德自觉。"自"的词组在《老子》一书中屡屡出现,反映了《老子》全书贯穿有很强的道德主体意识。政治上,老子主张道治,即以道治国,它高于神权和圣人政治,与超自然去向划清了界限,也堵死了用圣智干扰政治的愿望。老子思想是世界思想史创新的活水源头之一,对诸如海德格尔、怀特海、马斯洛、现代环境哲学等都产生了影响或引起过共鸣。  相似文献   

9.
自然包括非社会性自然和社会性自然,名为自然一般。任何意义的存在都必然是在自然界限之内的存在。在自然界限之外者是绝对的非存在。社会性自然作为人,是负荷其意识现象的主体。自然作为人的自我意识之容观对象,与此自我意识的心理过程之统一,名为心理自然或日属人自然。但属人自然不可等同或代替自然一般。自然一般或日其共相自然的普遍规律乃贯通和普适于所有自然事物的一个逻辑先在基础。此意义上之自然一般亦名为逻辑自然。自我意识超越心理自然而达人与自然融通为一的天人合一境界,人才能真正获得人之成立其为人的真实的存在和生存之理。坚执自我意识和心理自然而不能超越自身达到逻辑自然,必然导致自戕其生存之根而致非人性虚幻之境的心理主义。时下那种流行的以人或人类社会为超越自然的存在的观点乃人类中心论虚幻意识的僭妄,最终只能导致对人类存在和生存意义的否定。  相似文献   

10.
卢梭以自然教育思想以依托,试图构造一个理想的民主社会。在自然教育思想中,他特别突出了受教育者自由意识、独立意识、平等意识、权利意识、义务意识等意识的培养。具有这些意识的新“人”,无疑正是民主社会所需的民主公民。为此,卢梭在教学方法等方面也依据民主原则进行了相应的改造。  相似文献   

11.
社会契约思想的前提假设为自然状态的存在。卢梭的"自然状态"是较为独特的,某种程度上会产生一些可能性的误导。  相似文献   

12.
刍议传统儒学中自然权利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学军 《理论界》2009,(5):136-139
"自然权利"概念是个后现代性的话语,但其思想却渊源久远.我国传统儒学中就具有丰富的自然权利保护的思想,其中"天人合一"思想、"仁""孝"伦理观,以及"圣王之制"分别从思想基础、伦理要求及社会实践三个层面对自然权利的保护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与现代西方激进的自然权利观不同之处在于,儒家的自然权利思想是以人为目的的自然权利观,是人际伦理向自然万物的外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这一思想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与人的主体地位的统一;人的内在尺度和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变革旧的生产方式,实现共产主义才能人道的支配自然.马克思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其实质是一种人、自然与社会和谐思想.今天重温马克思关于人道的支配自然思想,对于我们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李醒民 《学术界》2007,(2):185-206
自然是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本文探讨了西方自然概念的语源和演化,日本和中国自然概念的嬗变,作为科学研究对象的自然所具有的某些特性,自然和(自然)科学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17.
与浪漫主义诗歌不同,哈代诗歌中的自然充满阴郁、冷漠、伤感和残酷.对人类中心主义、理性文明和疯狂欲望三者的批判构成了哈代生态思想的主要内容.对整体、和谐与仁爱的人文追求是生态思想发展的结果,并成为他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思想的主旨是自然.道家哲学中,自然主义思想最彻底、最突出的是郭象哲学.通过对陶渊明<形影神>三首组诗的分析,可以看出,陶渊明任运自然的人生态度深受郭象哲学影响.二者所讲的自然又有不同之处,陶渊明之自然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对庄子和郭象的继承与创新.从总的倾向来看,由自然而自由是陶渊明与郭象的共同思想.  相似文献   

19.
自然条件在经济上分为生活资料的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料的自然资源 ,后者不仅影响而且转化为生产力。特别利用自然力的农业是社会生产的基础。亚细亚生产方式阻碍了东方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生 ,在东西方发生经济联系后 ,妨碍东方国家利用自然力的经济关系又多了一个外来资本主义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在过去的数百年间,欧洲文化在推动世界各个地区的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进入后近代时期以来,人们开始明显地发现历史上的欧洲范式的近代化存在极大的负面效应,开始反思各自的民族文化遗产和历史传统。面对种种严峻的现实问题,中国儒学的哲学思维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目标。中国儒学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把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连接起来,强调社会行为要尊重客观法则,用整体的目光观察事物。正如中世时代中国大量吸收佛教文化并使之与儒学重新整合一样,在今后的多元文化并存时代,中国儒学也将进一步整合,为人类发展和文化进步做出新的贡献,从而指导社会行动,促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