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围绕湘军的军纪问题,从湘军以理学治军与制造三次屠城事件这一矛盾入手,深入解析湘军军纪蜕变的内在原因。除了消灭太平军中坚力量、缺饷、主将泄愤等原因外,湘军屠城的关键在于理学治军难以维系。以理学治军根基在于湘军组建之初以诸生讨训山农的人员结构,但是,随着战争日趋残酷,湘军伤亡惨烈。兵员需求的迫切,迫使湘军的招募更为简化,招募对象则更为拓宽。咸丰七年以后,湘军主要招募老勇,甚至包括绿营兵和太平军的降兵。当老勇成为湘军主干,用诸生讨训山农的人员结构无法维持时,以理学治军的意识形态教化自然成为空论。此时的湘军与其他清军兵勇并无本质区别,缺饷少食时,官长只能以利驱之,以致出现屠城暴行。一支失去基本军纪约束的军队,走向末路实属必然,曾国藩主动将其裁撤反而是最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勤”字不仅是曾国藩的兴家、发家、个人谋生,强身健体之根本,而且还是修身、齐家、治军、用人、为官之准则。当然也是曾氏创建理想和谐家族社会思想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3.
曾国茎是著名的湘军将领,他自1852年开始,与乃兄曾国藩一道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然而,他在治军、为官、处世、教子等方面却有过人之处。长期以来,由于资料匮乏,史学界对曾国茎军事思想的研究几乎无人问津,本文不揣简陋,在阅读最新出版的《曾国茎全集》的基础上,拟从他的建军、治军方面探讨其军事思想的内涵。  相似文献   

4.
湘军统帅胡林翼有着许多引人注目的军事哲学思想。他始终奉理学为经世基础,编撰兵略史书,注重选将练兵以强兵立国,调和各方关系以维护湘军大局及竭力筹饷以供军需等方面,逐渐形成他的军事经世哲学思想;在建军治军的过程中,充分吸收理学的养分,上承中华历代武德文化的传统,下继程朱理学尽心穷理的精蕴,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军事伦理思想;他那独特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蕴涵其中的辩证法思想对于中国的近世军事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家教开启了曾氏家族的繁荣局面,但这个家族在曾国藩之后尚能绵延数代且代有人才则得益于以郭筠、刘鉴为代表的曾氏家族女性,他们继承和发展了曾国藩的家教思想和理论体系,扩大了曾氏家教的范围,拓展了曾氏家教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之源,曾氏家庭教育思想主要涵盖以下几方面:"孝友"为德教之首;修身以达"天德";首倡虚心的治学之道;包含老庄哲学的养生之道.曾氏家教思想启示当代教育应以培养良好向善的人性为首要目标;曾氏家教思想昭示家庭教育是社会文明进程中需要编译的"源程序";曾氏家教思想启迪当代教育实现其育人功能的"培养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7.
湘军幕府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为湘军治军书、参机要、领兵出征、理粮台、筹军伯等充当鹰大,效尽犬马之劳,助成了曾国藩等在短期内挽救清王朝。但湘军幕府在充当湘车的参谋部和后勤机关,帮助战争机器正常运转的同时,又促使晚清的政治体制发生了重要变化。湘军幕府在办理军务、赢得战争的旗号下,使湘军大帅等地方督抚在镇压太平天国过程中,逐渐取得了军事大权、经济大权和人事大权。咸丰以前,由于清王朝高度的中央集权,地方督抚表面上拥有综治军事、统辖文武、考核官吏、督理关税、监临乡试、管理治政等大权,…  相似文献   

8.
湘军是太平天国的主要敌手。曾国藩则为湘军的灵魂人物。因而,探讨曾国藩的军事思想,对于深入开展太平天国史、军事思想史研究无疑大有裨益。但过去,史学界对湘军战略,尤其是湘军军兴初期曾国藩战略思想缺乏全面、系统研究,本文拟从曾国藩思想产生的背景着手,探讨其演变的动态进程,并揭示演变之原因。  相似文献   

9.
曾国藩的哲学思想渊源于程朱理学,具有一定的守旧性与落后性,然而由于曾国藩长期治政,治军的实践,和受到经世致用之学的影响,他的哲学思想又带有注重实际的理性特点,其中不无值得重视的内容。今不揣谫陋,就曾氏哲学思想的几个主要方面谈点个人看法。一、关于“天命”问题。曾国藩哲学思想的核心是“理”。  相似文献   

10.
王船山作为晚明理学集大成者,他的知行论和实学思想、历史观与政治伦理思想、经世变革思想、兵论思想,以及宏阔的儒学学术视野和深刻的文化反思精神,都对晚清湘军经世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王船山学行为湘军集团提供了经世活动的文化参照系,湘军集团则一定程度上执行了王船山等清初经世大儒的政治文化遗训。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天国的战争中,为赢得军事上的胜利始终把优抚湘军将士作为一项治军的重要措施.这一优抚措施既有镇压人民革命斗争的消极一面,但作为战时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又有宣传湖湘精神和为晚清洋务运动以及后来反抗外国侵华战争培养军事和科技人才的积极一面,应当给予辩证评价.  相似文献   

12.
罗维 《船山学刊》2010,(4):40-43
湘西筸军历史悠久,清咸、同年间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时,素来在历史上被视为"蛮人"的湘西人凭借军功而进入统治集团的视野,这成为筸军铭心刻骨的荣耀,也直接影响了湘西地方的政治文化传统。民国时期,筸军在湘西王陈渠珍手里再次达到了巅峰状态,并在日后的抗日战争中体现出了超强的战斗力。筸军的再次崛起和陈渠珍的治军思想不无关系。其治军思想秉承宋明理学的理路,以"仁"治军,以"军人良心论"为中心创造了一套完备的治军理论体系,值得我们现代军事教育理论界加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刘胜梅 《学术探索》2016,(4):127-132
曾氏家风得以有明确的文字传承,要归功于曾家几代人的言传身教以及曾国藩的总结和概括。曾氏家风以勤俭为本、耕读传家、孝友为基的独特内涵,是其保持家族世代传承、使得后代英才辈出的原因之所在。它为我们纷繁浮躁的现代社会提供了思想引导和行为指南,启迪人们:要培养勤勉踏实的实干精神,身处鼎盛的忧患意识,重视本业,心无旁骛的思想境界,以及勇于担当的实体意识和民胞物与的开阔胸襟。  相似文献   

14.
黄埔训练时期蒋介石治军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埔训练时期蒋介石治军思想探讨季云飞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军事史上一个重要人物。由于主客观原因,长期以来,大陆军史学界对其军事思想研究甚少。本文仅就黄埔训练时期蒋介石的治军思想作浅显探讨。抛砖引玉,祈求方家匡正。毛思诚所撰《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一书,...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家教思想的形成主要渊源于曾氏家风、儒家思想、阅历经验等;其家教思想的内容主要有恪守祖训、传授人生经验、注重家庭伦理、肩负子弟教育、重视妇女内训等方面;其家教思想的特点是教育者应注重以身作则和因材施教、受教育者要相互砥砺和注重自我修养等。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学术界虽没有专门设题阐发,但在论述曾氏的洋务思想与实践时则有诸多方面的论及。比如曾国藩能够正视鸦片战争后的现实,勇于承认中国文化有不如西方文化之处。又如,曾氏首次设译馆,翻译出版了数百种西方近代科技等方面的书籍,为中国科学文化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再如,曾氏首次奏用清廷选拔幼童出国留学,开了中国向国外派遣留学生的先河,由此诱发了对中国旧式教育体制的发难,使中国旧式教育与近现代教育的接轨成为了必然,如此等等。其实,这些观点无一不说明曾氏在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阐释了以德治军与依法治军互补性关系得以成立的前提 ,以德治军与依法治军的互补作用 ,以德治军与依法治军互补作用的结合对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的现实意义及德法兼行、共治我军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8.
曾宝荪是近代著名的女教育家,在曾氏家族良好家风的熏陶渲染下,她吸纳了基督的博爱与奉献精神,将个人的追求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积极投身教育事业,倡导女性解放,其所作所为,足资今人借鉴。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作为晚清名臣和理学中兴的代表人物,其理治思想是在继承和发扬程朱"理学治国"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德治、礼治和法治的合理因素,结合晚清经世致用思想而形成的,是对中国传统治国方略的总结。其主要内容包括理学执政、理学治军、理学持家三个方面,体现出保守性、中庸性和集成性三个显著特点。为实现理学治国的梦想和挽救清王朝的覆亡,曾国藩进行了一生的实践和努力。但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这种理想最终走向了破灭。曾国藩理治思想的合理内核也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0.
民歌湘军的崛起,是音乐界的“湖南现象”,是湖南人才群体现象的又一突出表现。民歌湘军的崛起与发展,离不开湖湘文化的推动与促进。湘籍民歌人才辈出,民歌湘军独领风骚,正是得益于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本文在阐述湖湘文化基本内涵与核心精神的基础上,论述了湖湘文化影响下湘军精神与湘军现象,介绍了民歌湘军的崛起及其代表人物,从多个方面剖析了湖湘文化对民歌湘军崛起并走向辉煌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