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圆  喻涛 《世界民族》2016,(4):15-21
以赛亚·伯林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其消极自由理论为理论基础,认为民族归属感和认同感是实现个人自由的基本要素,并确信合理的民族主义不应以牺牲个人自由的基本权利来满足民族群体的特殊诉求。反映在犹太复国主义主张上,伯林论证了缺乏祖国的犹太人在精神上的无归属状态以及由此造成的不自由,并进一步提出以色列建国为犹太人建设一个实体的和精神的归属地的主张,认为这是真正实现犹太人个人自由的基础。在实践中,伯林坚持自由多元主义的基本理念,反对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中一切形式的进攻性民族主义,主张以自由多元主义的民族理念推进巴以和平。  相似文献   

2.
《神曲》通过作者但丁在梦境中对于宇宙的探索,用他逾越世俗的认知为世人修筑了一条宗教意义下的人类由追求自由与光明从而获得上帝救赎,最终通往极乐世界的道路。对于"人性"的宣扬是整个《神曲》的核心部分。在对人性善恶的探讨中,但丁引入了自由意志这一概念,发展了传统基督教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3.
自由理念是政治伦理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们审视政治生活、评价政治行为、建构政治制度的尺度.自由的实质既不是个人的自主选择,也不是人的行为的无阻碍状态,而是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人类生活状态,是人追求其价值并能够被顺利地实现的生活状态.自由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具有价值本性,这为人们选择不同的自由提供了根据.同一政治生活中同时存在着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它们要实现必定会受制于一定的条件.限制或者实现自由的条件主要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法律等制度、道德与自由本身.  相似文献   

4.
庄子对自由有着情有独钟的追求和向往,以他独特的视角来看,自由的实现要处理好这样三方面的关系:首先,处理好人与"天"的关系,只有顺应天道才能借天势而成,臻于自由。其次,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只有明了了自我的内在需求和价值,不以他人是非评价为导向而追求来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最后,只有取消了自我与外界的封界与对立,不以自己作为衡量万物的标准,才能顺万物之性,真正合同于天,实现自由。  相似文献   

5.
承认人们的利益追求,就应该承认人们需要权利,因为这种利益的实现需要人拥有不被非法侵犯、限制、约束的自由权利.特殊的权利是公平正义的体现,是人利益的象征,是人自由的包装.法律应当保护人权利的空间.本文诣在讨论特殊权利的界限,特殊权利与"特权"的区别,特殊权利的理论与法律基础及对特殊权利的保护方法,揭示人权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19世纪欧洲自由主义者的民族观点是当代"自由民族主义"的重要理论源泉。以约翰·密尔为代表的英国自由主义者将民族情感视为政治共同体的凝聚力。在民族自决、何谓"大国"等问题上,则持一种"文明"标准,认为文明程度高的民族可以独立,可以同化文明程度低的民族;民族国家的伟大在于文化与精神的高贵。欧洲的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经历了从19世纪初结盟反对封建专制,到20世纪逐渐分离。当代学者重新接续它们,既正视了政治共同体的民族国家前提,承认忠诚的重要性;又把个人权利与选择自由注入民族主义,防范其极端化。  相似文献   

7.
自由观念和民族主义是相容的。实际上现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核——自决观念即源于自由思想。康德的政治哲学尤其是其中的意志自由理论构成了民族主义思想的隐秘的源头。经过费希特和赫尔德等德国浪漫主义者的改造,自由观念最终演变成了民族自决的主张。自由观念与民族主义存在的内在关联说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并不是严格对立的意识形态,二者存在相互融合的可能性,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理论即是初步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萨特一整套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与其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存在先于本质”“人就是自由”“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进行辨析。分别讨论存在主义的人学观、自由观和价值观,对萨特从人的在场问题转向人通过自由选择形成自己的本质,最后通过行动来实现本质的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的理论进行辨析,论证了个人价值的实现一定要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弗洛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把自由的获得与自由的丧失视为共生的两极,人类越是获得自由,同时也就意味着越是丧失自由.现代人陷人了普遍的生存困惑中,从而选择了"逃避自由".  相似文献   

10.
李生福  许颖 《中国民族》2010,(12):68-69
《雪峨传说》是一部抑恶扬善、带有童话诗性质的优美朴素的叙事长诗,反映了劳苦的彝族人民与财主富翁的矛盾和斗争以及生活中贫与富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彝族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和内容和遭遇,此报告的支助者亨利.R.卢斯的表现,美国新闻界与政府的关系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强调新闻工作本身的"责任",是全球新闻界公认的准则,即使是号称最追求新闻自由的美国新闻界,同样强调新闻工作的责任意识。但这种"责任"某些时候可能随着社会情境的变化成为某种其他企图的托辞——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2.
杨拓 《中国民族博览》2022,(13):173-176
影片《杀生》通过深层次的荒诞悬疑与黑色喜剧元素去体现影片的主题,深层次演绎了禁锢与自由、挣扎与救赎之间的矛盾对立。在封建落后的围杀中,最后的一点先进自由的烛火也消失殆尽,任何与体制对立的人或物都将成为这个社会背景之下的牺牲品,该片在体现矛盾对立的同时还揭示了故事时代背景下人性的复杂。导演在表达故事情节时不断地把“旧思想终将会被新思潮所替代,被禁锢着的自由灵魂也终将被释放”这一思想传达给观众,本文从灵魂的禁锢与束缚等角度探讨导演在片中隐藏的奥秘。  相似文献   

13.
昭君出塞对西汉时期汉匈关系的改善有着积极意义,历来围绕昭君出塞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价值。文章从昭君出塞故事中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开拓创新,自由自然和顺应时势变化,分别从文化相对论和场域理论角度解读开拓创新和顺应时势产生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民族论坛》2010,(5):17-17
<正>香港是一个自由的城市,这里的自由属于金融、贸易、物流、航海、房地产、旅游、服务等等,当然也属于教育和文化。有人说自由让香港成为"文化沙漠",也有人说自由成全了香  相似文献   

15.
西方以民主自由为名推动“颜色革命”,造成了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危害地区安全稳定。本文就民主自由与安全问题展开讨论,认为:一、西方推动“颜色革命”的要旨是:“西化”,“再西化”。中亚地区“最民主”的吉尔吉斯斯坦被“民主化”的“颜色革命”击倒,说明吉尔吉斯斯坦的“颜色革命”是一场与民主无缘的非正常的政权更迭。二、亨廷顿1992年撰写了《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民主化浪潮》,是西方政治学家系统鼓吹“颜色革命”的开始,生动体现了美国国际政治理论主流思想开始由现实主义向新保守主义嬗变。三、20世纪90年代,西方关于在民主与自由孰先孰后的争论的焦点是:民主和自由下有没有安全稳定。新保守主义占据了话语霸权,成为小布什政府新外交政策的理论基础。四、“9·11”后小布什新保守政治运作的结果是:反恐,越反越恐;民主化,越搞越乱。华盛顿的外交不得不从新保守主义向传统现实主义回归,但世界仍难以平静。  相似文献   

16.
岳音 《中国民族》2012,(Z1):140-141
电影《刘三姐》是一部人美、歌美、景美的"三美"佳作。故事取材于民间传说,千百年来,刘三姐逐渐由一个聪明机智的歌手演化为歌仙、歌圣,带有某些神秘色彩,成为中国老百姓追求自由、民主、爱情、幸福的理想化身。影片在表现人物方面非常注意以情感人,体现  相似文献   

17.
自由教育作为一种大学教育的传统,一直为世界许多著名大学所葆有和坚持。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专业化的教学,使大学教育狭隘,违背大学教育的“教育”之义,通才教育(自由教育)被普遍接受。我国大学教育的发展,呼唤自由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土瑶族群社会生态审美意识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瑶社区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讲究基于现实的身心交往互动,给予个体以充分的生命自由,这都是一种生存策略。这种生存策略的选择,源于土瑶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正是这种社会生态造就了他们独特的审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9.
新自由制度主义也被称为新自由主义,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应全球形势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门重要的国际关系理论,是在与现实主义的挑战与应战中应运而生的.新自由制度主义认为国际关系的实质是合作而不是冲突,国与国之间只有趋利避害,才能使参与其中的行为体在无政府状态这样一个国际大环境中,使博弈达成一种"非零和"(Non-Zero-Sum)的结局,从而使其在博弈中达到帕累托最优解.  相似文献   

20.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成功地塑造了朴实、追求自由、平等地位和敢于反抗的简·爱形象.简·爱的形象是突破传统意识的女性形象,是新型美丽的代表.因此,通过分析发现简·爱这一形象具有一定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