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力理解是口译过程重要的第一步,而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口译已是学术界一大趋势。结构化认知语境模型在口译听力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认知的层面去分析口译中听力理解,能启发口译者,提高口译质量。  相似文献   

2.
车艳秋 《理论界》2009,(2):152-153
口译工作的特点和难点常常不被业外人士理解.口译不是符号转换而是意念信息的释义.翻译因不同语言之间的不完全对等和文化差异而复杂.口译人员应具备较高的素质和综合能力,如双语能力、双文化能力、较高的智力水平、推理能力和记忆能力等.此外,口译人员要有成熟的性格和抗压能力.  相似文献   

3.
结合亲身教学和口译实践的经验,本文从口译课教学同语言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口译理论和口译实践的互补关系、学生口译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与想法。  相似文献   

4.
语言顺应论是一种语用综观论,它强调综合、动态地考察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互动因素。其对口译实务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具体表现为口译语言的运用要在综合考虑各种语言内、外因素的前提下动态地进行顺应性选择,译文不仅要顺应译语的语言结构客体,也要顺应与交际情景相关的各种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口译质量评估的一个重要标准是忠实,忠实的对象是源语发言人的话语意义和意图。然而,意义的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语义、语用、语音等语言因素和语言外因素。在此,从语义学的语义类型、语用学的语境和言语行为理论以及语音学的语调、停顿等角度阐述了意义在语义、语用、语音层面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出发进行分析,认为奈达的理论对口译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教学中除了要继续遵循和丰富传统教学中涉及到的语言教学中的初级表层阶段的语言转换过程,更重要的是实现口译教学中的高级深层阶段———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只有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双重作用下,才能使学生充分把握口译的动态对等,从而达到口译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7.
口译过程研究与俄语口译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社会对口译人员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口译是一门与多种学科相联系的独立学科,有其独特的特点。通过口译过程研究口译理论,旨在使口译理论更好地指导口译教学,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口译人员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8.
论口译     
口译与笔译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译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以外,还应有一定的“灵机应变”的能力。本文对口译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技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口译教学技能训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译教学研究一直是外语教学界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吉尔连续口译训练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口译教学其实质是技能教学的论点,并归纳了连续口译所涉及的四种基本技能。然后针对四种不同技能特点和要求,提出了一些切实的训练方法和教学建议。希望对当前口译教学的改革和教学策略的创新能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视译是一种重要的基础口译训练方法,而视阅口译又是视译的一种基本形式,视阅口译的过程有别于其他的口译形式(如:视听口译、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视阅口译结合了口译和笔译的双重特点,具有独特的认知模式。由于英语、汉语是属于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给英汉视阅口译和汉英视阅口译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应结合英汉语言的差异,在视阅口译的训练中采取有针对性和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1.
周薇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1):123-124
为适应新时期培养复合型口译人才的需要,口译教学与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必须进一步的重组、优化和整合。  相似文献   

12.
综合英语和口译同为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开设时间却大不相同。综合英语开设在一、二年级,口译安排在四年级。众所周知,两门课程教学内容截然不同,但两者却存在着紧密联系,诸多口译能力可以在综合英语课堂习得,综合英语课是口译能力培养的基石。在此主要论述了三种可在综合英语课堂上培养的口译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释意理论是以塞莱丝柯维奇为代表的法国释意学派在口译研究与实践中研究创立的口译研究理论体系 ,我国学者对释意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国的口译研究与教学今后应当不断更新研究视角 ,向多学科融合发展、向动态研究方向发展、向口译技能训练方向发展、在口译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向综合素质培养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历史原因 ,目前国内日语界一直认为口译是笔译的附庸变体 ,因此对口译的研究较笔译要滞后得多。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从观念上改变这一看法 ,确立口译的独立地位 ,完善口译的理论 ,提高对口译课的认识和对口译教学法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交传口译怯场的成因及消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慧  张梅 《南方论刊》2007,(6):81-81,80
怯场在交传口译工作中是经常出现的现象,严重影响口译质量。本文就口译的特点出发,论述了怯场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摆脱这一现象,促进口译工作的顺利进行。这一研究对于提高口译质量,促进口译工作者的个人素质,以及加强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口译过程中文化异同是影响口译流利实现的因素之一,从概念隐喻的认知角度来看,文化异同与三种概念映射方式相对应。在此以概念隐喻理论为理论基础,从认知视角研究口译中文化差异产生的隐喻认知机制和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口译策略,以期丰富口译文化维度的学术研究,同时指导解决口译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郭琳 《琼州学院学报》2010,17(3):124-125
本文探讨宴会口译的特点和宴会口译中菜肴的翻译,以寻求培养译员宴会口译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马霞  张平 《社会科学家》2006,(Z1):325-326
口译应该遵循忠实原则.所谓的忠实原则突出表现为服从、服务于交际意图和交际效果.在进行口头翻译时,我们应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不必拘泥于原语的形式和结构.这尤其体现在原语的字面意义与蕴涵意义不一致的时候.口译的"忠实"是相对的、动态的.口译应能促进交流与合作.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文化差异,并努力避免因文化差异引起的语用失误以及由此产生的交际困难甚至中断.  相似文献   

19.
杨向梅  牛培 《南方论刊》2008,(6):65-65,64
本文从口译的特点出发,分析了口译环境的特殊性,包括口译地点、时间、条件等方面,通过切身经验,笔者提出了有悖于传统的观点-认为这都是口译工作的优势所在,并分析了译员应如何充分利用这些特殊性.  相似文献   

20.
Mona Baker 是当今国际上最负盛名的翻译理论家之一,她在 Translation and Conflict:A Narra?tive Account 一书中进行的翻译研究标志着国际上翻译研究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此以Mona Baker的叙事理论为理论框架,从四个方面具体探讨了国际商务谈判中译者的口译行为,目的在于说明译者翻译的文本和言语参与了创造、协商和争夺社会现实的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