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经济下行,社会需要企业家来力挽狂澜,带领企业度过难关,因此必须重视企业家精神培育。当前,企业家精神在培育过程中存在培育机制缺乏、社会责任缺失、创新精神薄弱等问题,需要从外部环境、社会责任、创新精神等方面着手解决,培育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家精神。  相似文献   

2.
家族企业的成功与失败与企业和企业经营者的企业家精神密切相关,而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要在家族企业中培育创新与企业家精神,必须形成利于创新的环境,建立鼓励创新的制度,培养容忍失败的氛围。  相似文献   

3.
论经济全球化下我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企业家具有创新思维、冒险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吃苦耐劳、以苦为荣的精神,而传统文化的不利影响、缺乏合理的选拔机制和有效的企业家激励约束机制,影响着我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培养。要弘扬有利于企业家创新精神培养的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企业家创新精神成长的选拔机制、鼓励企业家创新的激励机制及监督约束机制,从而建立健全有利于培养我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保证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企业家精神角度出发,对其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相关研究认为:企业家精神可分为个体、团队及组织三个层面,不同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的企业家精神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不同程度的正面影响;企业家精神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及组织学习等中介因素对创新绩效产生影响。要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相关方应重视企业家精神对创新绩效的积极影响,培育不同层面的企业家精神,并发挥其在不同类型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发挥其转化为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轨、经济全球化和高技术产业化突出了中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文章通过分析熊彼特的理论,指出“创新”就是“企业家精神”。 而强化市场意识、培植风险意识、增进转换意识是培育企业家精神的三个重要方面,也是培养中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文化、文化资本与企业家精神的区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家精神包含了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其实质是以价值观体系扩展和创新为核心的文化资本积累。从这一视角出发,能更好地理解企业家精神在空间维度上总是容易在文明交汇地区、文化边缘地区以及外来者群体中产生这一现象;也能更好地理解企业家精神在时间维度上通常存在着不能长久延续和广泛发展的泡沫化现象及个案现象。激发和培育企业家精神需要在社会层面上注重实现思想自由、在企业层面上强调包容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
方虹主编的《企业家精神与领导艺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立足于中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需要,系统阐述了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及其与企业家和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企业家的领导力及领导艺术,探索了教育和培养企业家精神的途径、方法,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说起企业家精神,人们谈得最多的便是创新。不同的研究者给企业家精神下了不同的定义,给出了不尽相  相似文献   

8.
企业家是稀缺生产要素,衡量企业家质量的指标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突出表现为创新、冒险与不断进取,并且其内涵还在不断发展之中。经济新常态下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成本优势和依赖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逐渐消失,企业家精神成为引领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动力源之一。当前,中国企业家应弱化寻租精神、重塑创新精神和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时期,企业家群体的兴起推动了大量基于技术创新的高科技企业和基于业务创新的中小企业的创办,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时,企业家群体也在主导社会的价值构建和引导社会价值观转型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精神特质。企业家精神的形成不仅受制于技术、法律和制度等因素,而且还有其特定的思想渊源,如乡土文化等,并在其形成的各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企业家精神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家精神的兴起推动了基于技术创新的高科技企业和基于业务创新的中小企业的大量创办,为经济增长提供了精神支持和条件,本文在全面分析企业家精神的涵义、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我国企业家精神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传统农区工业化的性质属于次生中的次生,不能单纯地用次生工业化来描述,也不能照搬一般性的次生工业化理论.传统农区面临较强的制度性约束,企业家的产生以及发挥作用的土壤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而实证分析也表明企业家的创业与创新精神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传统农区工业化必须重视企业家的作用,把企业家这一生产要素重新纳入经济分析中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一个能够鼓励生产性企业家产生的制度环境对传统农区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女性创业动机的演化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创业动机始终是女性创业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文章将演化博弈模型引入女性创业动机研究,对女性创业动机的演化博弈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是否将创业作为理想的就业选择(最优解),取决于女性自身条件和环境状态的博弈,只有当女性自身条件和环境状态都有利于创业时,创业才是女性就业策略决策博弈的最优解。要激发女性的创业动机和扶持女性的创业行为,就必须致力于不断改善女性的创业条件和创业环境。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自媒体创业逐渐成为中国青年创业的主流趋势。但在互联网红利逐渐消失的大背景下,如何提升自媒体创业者的创业成功率已然成为双创时代的重要课题。为使青年自媒体创业者对其创业环境建立起系统认知,从而引导他们对自身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作出正确评估,采用SWOT(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分析法,从创业者的个人优势及劣势、宏观环境所带来的机遇及挑战四个维度对青年自媒体创业者的创业环境进行深入剖析。研究结果显示:多业态组合策略能够有效提升自媒体创业的盈利能力,相关平台及机构的支撑可以帮助创业者规避行业风险,引入MCN(Multi-Channel Network)模式能够保证创业者的高质量内容输出,而导入产业资本则能够助力自媒体创业者加速转型。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年自媒体创业者应当不断根据自身现状调整其创业策略,从而实现其最终的创业目标。  相似文献   

14.
人才创业首选地,其核心概念是创业,度量可以用GEM的研究框架和方法。目前贵州创业活动并不活跃,创业环境优势不多、劣势和需改进之处不少,贵州建设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其现状不容乐观。推进贵州建设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更重要的方面,是要以创业为核心概念,以鼓励和推动创业为主旨,以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和创建国家和贵州省创业型城市为主要抓手,以吸引和鼓励国内外投资者和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为重点,改善创业环境,优化创业政策,加强创业教育和培训。  相似文献   

15.
2015年,随着中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的提出,高科技创业再度成为国内各界所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创业的实质是识别与利用创业机会,其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团队、政府、高校和投资机构等内外部组织间紧密合作的生态系统。以典型性高科技创业的亲子幼教网创始人3次创业过程为案例研究对象,基于机会识别和利用的适配性视角,深入探讨亲子幼教网创业生态系统动态演化的过程机理。通过对案例的研究发现,亲子幼教网创业者3次创业生态系统经历了资本主导型创业、市场主导型创业和创业者主导型创业3个阶段;每个阶段创业者对创业机会的识别与利用方式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典型性高科技创业的亲子幼教网创业生态系统中,创业机会识别与利用的不断适配推动创业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而创业者的机会观是推动创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6.
女企业家的创业动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女性企业家在社会经济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在现实中女性创业还是受到许多的限制。本文在结合前人研究基础上,对浙江省部分女企业家进行了调查,对她们创业的动机和目标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的研究, 讨论了转型时期民营企业家的生成和企业的行为特点, 并基于企业家理论对政府提出了相关的宏观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对近年来国际企业家研究趋向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分析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企业家活跃度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提出在中国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了马克斯·韦伯“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涵与实质,分析了创业精神的维度与作用,探讨了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内涵。中国企业家精神应是以“合法赚钱”为手段、以社会发展和人类福祉为目的。文章分析了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内圣外王”文化特质与西方资本主义“天职观”精神相协调、相统一的逻辑辩证关系思想,提出了中国企业家精神重塑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该文在评述企业家角色分类的基础上从实践和理论两方面探讨了企业家角色变迁的原因。企业家的消失是因为主流经济学致力于构建一般均衡模型而剔除了企业家因素,且当时企业家也没有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企业家的回归则更多体现在管理学中,一方面是因为创业理论的兴起确立了企业家的核心地位;另一方面更是因为创业型经济的发展需要创业主体的回归。而主流经济学也放松了假设前提,为引入企业家角色创造了条件。根据机会观创业理论,文章最后剖析了当前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家概念理解上的偏差和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