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需要积极探求实现这一转化的中间环节。"基础"课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分析研究问题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本门课程从教材体系到教学体系的顺利转化。  相似文献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是教学衔接的内在要求,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必须加强教学设计,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和形式,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实质上是把思想政治理论的知识结构体系转化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结构体系。为此,一是正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整体优化规律",着力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全面转化;二是正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要素协同规律",着力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结构转化;三是正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过程充足规律",着力促进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层次转化。  相似文献   

4.
洪汉英 《南方论刊》2009,(4):100-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很多大学的现实写照是:“学生不欢迎,老师没兴趣”的尴尬的状态。老师觉得这门课太难上,感到既茫然又痛苦。学生对这门课的意见更多,认为从小学、中学到大学,课程名称没太大变化,授课方式还是“满堂灌”,教学手段上不是照着教材、念讲义,就是照着PPT念,不仅枯燥、抽象,而且离现实太远。  相似文献   

5.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点,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顺利开展的客观要求.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线方向为立足点,以信息的有效传递为核心,充分发挥混合教育模式的优势,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模式,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教学导入要紧扣教学主题,由浅入深、由感性材料入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同时要注重导入的衔接性、趣味性、新颖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7.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规律与教学境界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陈秉公 《江汉论坛》2007,1(6):90-94
一般而论,大学开设两类课程:一类是"使人成为人"的课程,一类是"使人成为某一种人"的课程.这反映了大学课程体系建构的基本规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属于"使人成为人"的课程.它应遵循五个"教学规律",即"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 "国家意志与学生意志相统一"、 "是非判断与价值判断相统一"、 "教学过程与修身过程相统一"、 "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应依次达到四种"教学境界",即"知识境界"、"理论境界"、"艺术境界"、"人格境界".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教材改革的成功典范,它以严肃的政治性、严谨的科学性、严密的逻辑性和活泼流畅的表达方式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认可与好评。但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瑕疵仍需以批判的精神与超越的态度进行理性的思考与不懈的探讨,以期在教材修订时能够渐臻完善,从而为完成本门课程所承载的历史使命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琼州学院学报》2016,(4):124-128
情景剧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各门学科教学中被广泛运用。情景剧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教育工作者加强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推进情景剧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教学中,应创新教学方法,采取适当提问、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以及案例分析等手段,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主题,也是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教师从教学理念、师生关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等方面,努力营造主体性教学的条件,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体现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积极思维、积极参与,不断提升思想道德和法律素质,以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需要把抽象的理论与发展的现实相结合,从现实出发找到理论的契合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大组成部分中提炼出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精神实质,对于课程内容的认知要建立在学科的意识层面与理论视域中。  相似文献   

13.
赵新宇 《南方论刊》2012,(3):109-110
情感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情感教育方面具有特有的优势。本文重点探讨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真实经历分享,展示情感;典型案例讨论,捕捉情感;推荐优质资源,感悟情感;课后真诚交流,互动情感;布置实践作业,传递情感。  相似文献   

14.
吉首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为了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顺利转化,采取专题化教学的模式.其主要做法是:(1)专题的设置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取舍和凸显地方特色.(2)教学管理方面,注重教师备课管理、课堂教学管理、实践考核管理和考核评价管理.对此还分析了专题化教学模式的优点以及对今后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充分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提高课堂的实效性,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以大庆精神资源为依托,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体系,能够达到提高教学实效性和对大学生进行地域特色文化教育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课案例教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是《思想道德修养》课的生命力所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他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认真收集、精选、编写教学案例,应用案例教学法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于改革和探索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作为05方案开设的一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基础》课教育教学中的现存问题,特别是关于《基础》课教育教学的教学模式与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问题,一直是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的教师和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高职院校实际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提高和解决《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思想道德修养》课是一门对大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教育的课程 ,它的突出特点就是应用性强。针对这一特点 ,在教学中掌握激发兴趣、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力求创新四个方面 ,是提高该课程教学实效性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全面开始的“两课”改革将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合并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在改革后的课程设置方案下要进一步讲好、讲透法律原理和知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须重视以下教学方法:一是注重概念分析,力求精确透彻;二是加强举例教学,力求简洁生动;三是穿插法理知识,力求庄严正义;四是勤于思维引导,力求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法律基础》教材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基础》教材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缺乏思想性 ,未能体现基础课程的性质 ,内容滞后 ,时代感不强。须扩充编写主体 ,突出教材重点 ,补充相关专业法律法规教育内容 ,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教材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