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的社会规定性,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必须仔细加以研究的一个问题,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劳动者的劳动的社会规定性,和劳动条件……对劳动者所采取的形式相适应。但是,实际上劳动者的劳动的这个社会规定性只是在上述形式中得到自己的客观表现。”劳动条件对劳动者所采取的形式体现着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因此,对社会主义经济中劳动的社会规定性的研究,也就是从一个特定的方面对社会主义所有制本身的研究。这个问题不只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今天还特别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正在着手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就要求对劳动的社会规定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本文打算在这个问题上试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提出经典劳动价值理论修正和完善的方向。并对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地位作了新的认识与评价。认为劳动在价值起源上具有最终性 ;劳动及劳动者在价值创造中具有主导性 ;劳动在新增价值或财富构成中具有主体性。结合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理论认识 ,提出社会财富按生产要素的贡献率分配的科学依据 ;从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关系是市场交易的经济规范的契约关系 ;当前非公有制人士的收入主要来自资本和他们的技术劳动及管理劳动贡献的收益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即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人始终是劳动生产过程的主体。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主体作用的发挥表现为职工的目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它要通过不断地实现管理的基本任务来实现。它是一个创造机会,激发热情,控制行为,排除障碍,鼓励奋斗,实现主体需要和企业目标的过程。实现这一过程,就应当首先激发起职工的积极性。行为科学告诉我们,行为是由动机支配的。动机越强烈,积极性主动性就越高,完成预  相似文献   

4.
<正>行为科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特点和规律的一门学科,20世纪中叶产生于美国.虽然它问世的时间并不长,对其理论体系至今也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但作为当今世界的“热门”学科之一,行为科学的影响却在不断扩大,并已被许多国家的企业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去.分析这一理论,借鉴其有益的东西,对于我们加强企业管理,实理管理的科学化、具有积极的作用.一、行为科学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在管理工作中引进了西方行为科学的激励理论,并进行了广泛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怎样科学地运用激励理论,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一、激励是调动人积极性的重要手段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事业,只有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高效益的建设。因此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内在的潜力是搞活企、事业的中心环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力。当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劳动具有商品的性质。劳动者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机制是劳动商品的实现形式,开放、完善的劳动市场是劳动商品的实现条件。劳动具有商品的性质是一个崭新的命题,认识到劳动具有商品的性质是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它深刻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本质,是说明今日和谐社会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这一理论突破了我国多年来的传统观念,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一、两权适当分开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告诉我们,两权适当分开是解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内部经济关系和增强企业活力的一个强有力的理论支柱,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理论基础。 第一,两权适当分开,是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中,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具有社会主义的历史特征,以及由全民所有制企业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作为生产资料的主人,可直接同生产资料结合,它不同于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地主和资本家插在中间。但是,社会主义企业又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具有企业自己相对独立的物质利益,这又区别于共产主义社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是不完全的,在某些方面还包含着集体经济的因素,表现在经营权方面,也是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如果企业对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使用得好,经营得法,经济效益就会高。企业税后的自留资金,按规定比例分别建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对象、范围和基本消费范畴本文研究的消费,是区别于生产消费的生活消费,即人们常说的个人消费。本文的任务,是从政治经济学角度考察社会主义社会劳动者的生活消费过程,探讨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一个独立方面的消费关系。我把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归结为自主劳动关系,因而把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称为自主劳动者。社会财富具有二重性,它既是使用价值,又是一种生产关系。我把社会主义劳动即自主劳动视为这个社会的社会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企业战略规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在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时,要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主体的地位有新的理论认识,即掌握物资资本的人与具有劳动资本的人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将是平等的合作关系;劳动资本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其完全由劳动者个人使用,属于天赋人权,这一理论论断符合世界人权发展的潮流。应当根据这一理论制定完备、先进的激励制度和措施,并把人力资源政策与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同时,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要符合国家法律和法规,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则,要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要注意吸收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面向全球,寻求企业更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 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对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给以科学的说明,应当从根本上破除把商品经济与社会主义完全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自觉遵循和运用价值规律,确定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同时实践也进一步向我们提出了对社会主义与商品经济之间相互关系再认识的要求. 1.革命导师在创立科学共产主义学说时,曾经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提出过一系列构想。按照他们的构想,社会主义首先是在废除雇佣劳动的基础上,实行劳动者之间的联合,即达到联合劳动。每个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向社会提供的是他的劳动,在分配过程中所取得的是与其劳动相等的一份报酬。所以,任何人都无法凭借对生产物质条件的占有而占取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主义经济的实际运行过程中,怎样充分体现劳动力的价值,其货币表现即社会主义工资是如何确定和进行调节的,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理论问题。社会主义劳动者所得的个人消费品份额,不是按照劳动者个人的直接劳动时间,而是按社会主义的劳动时间,也就是按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确定的劳动力商品的价值量来进行分配。按照马克思的理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又可以归结为维持劳动者正常生活所必需的一定量的生活资料…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企业是一种经济联合体。它应当办成什么样的经济联合体,具有哪些特点;企业必须有哪些职能;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为什么必须建立和健全经营机制等等,应当从理论上弄清这些问题,才有可能逐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活动的规律性。 (一)社会主义企业的特征 社会主义企业,是生产资料同联合劳动者在一定范围内(社会、地区或集体)直接相结合(当然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从事生产或经营的、实行经济核算制并且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单位或经济组织。在商品生产存在的条件下,它又是独立的商品生产或经营单位。  相似文献   

13.
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经济关系,其形成要以企业为载体.不同范式的企业理论,由于其方法论不同,所以,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路也不同.新制度经济学是从"新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其根本缺陷是脱离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来认识问题,其对策思路难以符合中国实际;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是从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这一理论在具体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研究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因此,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更具指导性.  相似文献   

14.
劳动者直接共同占有生产资料联合劳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劳动制度,也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平等互利的劳动关系的基本体现。社会主义劳动关系不会自发形成,是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而形成的,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形成之后,必须通过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劳动合同予以保护,使之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全体劳动者都逋过签订劳动合同与一定的劳动联合体发生劳动关系,是社会主义劳动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15.
管理劳动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结合劳动"发展的结果.随着人类生产劳动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管理劳动的内容也越来越复杂,形式越来越多样.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管理劳动已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社会实践活动.企业管理是管理劳动的一种形式,它是指人们通过一定管理手段的使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控制,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的顺利进行,取得最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企业管理劳动中,产生了不同于一般直接物质生产劳动者的特殊劳动者——企业管理劳动者,同时也产生了这种劳动的特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总结了建国以来中国企业理论的演进和发展,将其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创新与发展梳理概括为企业性质探视、企业行为分析、企业经营机制研究和企业制度理论创新等四个逻辑层面,并依次探讨了它的研究背景、基本内容、方法和理论线索。以国有企业研究为重点的企业改革理论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企业理论发展与企业改革实践之间存在着良性互动关系,它随经济改革的启动而萌生,伴改革的深入而深化。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理论的演进和发展过程是我们在改革思路和改革取向方面的探索过程,也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本质的再认识过程。同时,象任何新兴的科学一样,企业理论仍是一个有待发展和完善的理论体系,面对着生机蓬勃且又复杂深刻的企业改革实践,还需在体系、方法及深度等方面作出新探索  相似文献   

17.
<正>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中,自主劳动者的个人劳动通过什么方式、形式表现为社会劳动呢?换句话说,自主劳动的社会性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知道,劳动的社会性是在单个劳动的交换中表现出来的;正是由于劳动交换,个别劳动才得以表明它是否社会劳动的一部分。由于在任何社会,生产劳动者都会相互交换其劳动;所以,问题的差别不在于是否通过交换劳动而形成总体或社会劳动,问题的差别来源于劳动交换的形式。自主劳动的社会性的形成,更有其独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 由马克思创立的后来被斯大林明确慨括为"按劳分配"的理论,是建立在产品经济的基础之上的.然而,现实的社会主义同马克思所设想的社会主义有着很大距离.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以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需要实行多种经济形式和多种经营方式的长期并存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样,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形式——按劳分配,便呈现出与传统观念不同的许多特点.第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只能是按照实现了的劳动,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来分配.在商品经济条件下,企业和劳动者的劳动采取了价值的形式,劳动量采取了价值量的形式,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劳动互换采取了商品与商品交换的形式.在这种条件下,只有商品生产者(这里把企业当作一个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关系十分复杂,这里着重研究其中的三个问题。一、关于“适应商品经济的要求改革国有制”的提法社会主义国家最早提出变革国家所有制的是南斯拉夫人。他们的主要理由是,公有制应当直接体现劳动者当家作主,直接支配生产过程和经济剩余,而长期保留国家所有制必将导致劳动和资本的异化,因此必须变国家所有制为社会所有制。然而,理论分析和南斯拉夫实践都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固然决定了它要体现芳动者当家作主,公有制的完善和发展与经济民主、与劳动者主人翁地位在事实上的确立和加强有密切的联系,但是,劳动者能否直接支配和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直接支配生产过程和经济剩余,却不是人们的主观愿望所能决定的,它取  相似文献   

20.
“第一阶段”的初始理论模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是社会主义实践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对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深刻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种种设想。他们认为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1)在所有制关系上,消灭了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消灭了剥削;社会是一个由劳动者全体成员组成的统一的联合体,联合体的劳动是借助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的,联合体成员的劳动是直接的社会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