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面对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我国法学教育 ,要进行重大改革和调整 :必须对法学教育的多层次性进行反思和正确定位 ;必须进一步明确法学教育特别是法学本科教育的培育目标 ;必须加强法学教育的实践性教学。  相似文献   

2.
借用社会阐释学方法,以司法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为背景,文章从法律治理技术的角度审视了我国的司法考试制度。指出,司法考试制度必须置于国家治理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才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法律专业化、法律共同体、法律治理化和政治文明化,是我国司法考试制度在逻辑上所承载的价值导向,其集中体现了围绕着人的素质构成问题的法律治理技术在我国的运用和展开;司法考试制度预期目标的实现最终依赖于一系列配套制度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村"一事一议"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农村"一事一议"制度的实践困局及其存在的制度缺陷进行了分析。由于"一事一议"制度设计中存在二元目标冲突、多元权力结构制约、利益集团操纵、激励机制缺失等问题,使"一事一议"制度在实践中陷入了"有事难议"、"议事难决"、"决议难行"的困局。因此,要走出实践困境,必须从目标矫正、权力规范、选择性激励机制提供等方面进行制度改进和重构。  相似文献   

4.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1年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对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初任律师实行统一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这标志着我国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正式确立.国家司法考试制度在我国是新生事物,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和不足,具体体现在报名条件严格;考试公正公平;实行的是含有"二次考试制度"理念的"一次考试制度",考试形式单一;与大学法学教育的关系疏离;采取传统的"同考分训"制等.  相似文献   

5.
从日常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了制度-利益均衡论的假说,并运用该假说的分析框架对与司法考试制度相关的四个悖论--鼓励思维与压抑思维、法学的神圣化与法学的庸俗化、法律职业者的过剩与法律职业者的缺失、造就法律职业共同体与分化法律职业群体--进行分析;在揭示了其中的制度利益和制度均衡状况后,对司法考试制度的成熟性和活力作了一个初步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需要不断回应的一项重大课题。为此,需要人们从历史的视角、现实的视角、比较的视角,明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所在。要从效率与公平的对接、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现实性目标与历史性目标的结合中全面把握治理效能的内在要义。通过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优势与治理效能双向互动、合规律性与合目的的内在结合,不断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7.
对于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正当性的分析能够为该制度的完善提供方向性参考。既有研究更多的从制度的一般正当性考虑的多,从刑事强制措施制度正当性的内涵及标准进行分析,可以有利于该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正义是我国高等教育制度设计的根本出发点。罗尔斯的正义思想与高等教育制度具有内在关联性。从资源配置、投入产出以及利益相关者等理论视角对罗尔斯的公平理论进行剖析,并在此基础上重点对高等教育制度设计中的非正义现象予以反思。针对高等教育制度设计中的非正义根源,必须关注学生的人性发展与权利自由,兼顾教职员工的职责承担与身心和谐,注重形式与实质的有机统一,并通过宏观调控、创新机制、疏堵兼施等举措优化高等教育制度设计。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从史学视角以及制度建设的具体内容方面研究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的成果不少,但从社会学的视角以及制度自身形成过程方面研究邓小平制度建设思想的成果比较少。基于此,本文以此为视角对邓小平制度建设功能、制度建设目标、制度建设结构、制度建设内容、制度建设过程以及制度建设的社会绩效等几方面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具有根本性,制度是问题产生的根源。我国城乡差距的出现,归根结底就在于我国城乡二元的制度设计。而统筹城乡发展最根本的统筹也就是制度的统筹,其关键是实行城乡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实现制度一体化。本文以制度分析为视角,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做了一个系统分析,以试图从深层次探索统筹城乡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社会哲学视野中的制度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哲学上理解和把握制度创新 ,它是制度主体以新的观念为指导 ,通过制定新的行为规范 ,调整主体间的权利平等关系 ,为实现新的价值目标和理想目标而自主地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制度创新自身存在着僵化、短缺、非均衡状态、伦理滞后等问题 ,孕育了创新的内在前提。制度创新应坚持批判与建设相统一、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正当性证成是规制农地规模经营的正当性基础,农地规模经营法律规制具有正当性。农地规模经营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的关键在于构建法律规制理论框架,把控农地规模经营的"度",规避农地规模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农地规模经营法律规制具有制度正当性依据,其本质在于抑制政府滥用行政权,规范政府对农地规模经营行政行为的"适度"性。针对当前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地规模经营法律规制制度滞后,农民土地财产权法律制度体系缺位等法律问题,提出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功能和决定作用,建立以市场机制为导向的农地规模经营法律规制理论框架,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产业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暂缓不起诉”制度的合法性缺失及其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的价值之一就在于保障法律规则的确定性和可预期性。一项新制度的设立有必要从法治的角度来审视其合法性与正当性,以维护法制的权威性和统一性。"暂缓不起诉"是地方司法机关创设的一项"新"制度,突破了现行的《刑事诉讼法》等法律的相关规定,缺失合法性。但作为一项新制度,它反映了一定的诉讼价值,具有一定合理性和正当性。因而,应采取适宜措施,在实践中加强"暂缓不起诉"制度正当性与合法性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背景下的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进行了探索.指出作为土地管理的经济手段,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经历了性质的变迁,从行政性的资源收费制度转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制度.地方政府在制度层面进行了规范性的制度设计,充分发挥了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形成多样化的实施细则.目前制度运行还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包括制度正当性不足及制度之间的相互矛盾.建议缩小宅基地有偿使用费的征收范围,同时建立相配套的制度安排,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从总体上提升基层土地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加入WTO和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 ,对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该文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教育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为切入点 ,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 :市场、主体、规则作为基本观点 ,从另一个视角分析了中国法学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若干问题 ,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法学教育、法律职业教育、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和法律职业培训等互相联系、相互区别的良性互动体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地区差异巨大,这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很难有统一的模式,各地区只能本着"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原则去建设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文针对试点的情况,结合民族地区农村的特殊性,从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制度设计以及农民自身因素等方面,对民族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日本新司法考试制度是从过去靠"分数"选拔机制向通过"配套程序"选拔新的司法人才培养制度转换的一种新举措。它以法科大学院受到充实的教育以及严格的成绩评价和毕业认定为前提、以法科大学院的教育内容为基础而实施考试。它旨在通过司法考试和经过司法培训,确保法科大学院毕业生拥有法律道德素质以及思考力、分析力、辩论等能力。  相似文献   

18.
国家司法考试制度的确立对中国律师教育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律师教育在培养目标、学科建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都应该符合司法考试的精神.同时,在适应司法考试的前提下,律师教育改革仍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兼顾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两大方面,在法学教育共同体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摘要]民事判例制度尽管源于英美法系,但正因为历史与生活的综合统一,我们才可以超越具体历史所凝固的具体制度差异,寻求现代社会跨越法系差异基础上的融合与制度引进。事实上,我们已看到民事判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运行的有效性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注重,但是有效性本身不能代替正当性。民事判例制度理论在我国的重构,其根本就在于此种正当性的论证,而正当性论证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乃是价值基础的反思与重构。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刑事和解制度形成和发展历史的研究,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从个体视角和社会视角分析了加快推进刑事和解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当前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应该首先从"三个限定"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