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方言属于东北方言范畴。吉林方言的语音已形成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吉林方言词汇的调查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吉林方言词汇的调查与研究,可进行吉林方言与普通话在词汇方面的比较,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方法,从而推动吉林人推广普及普通话的进程;同时也探究吉林方言与地方文化等方面的关系,进而对吉林的地方历史和地方文化等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冯常荣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6):93-96
吉林方言属于东北方言范畴,是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它语意丰富,结构多样,运用灵活,是情感性非常强的语言。吉林方言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和多样的结构形式,它能够直接地描绘事物、抒发情感,具有直白简洁、幽默诙谐、生动形象的特点。本文从吉林方言词的结构和语用等方面分析吉林方言的形象性。 相似文献
3.
吉林方言中形容词的特殊格式及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宏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5)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并非吸收了全部的北方方言,吉林方言与普通话方言相比,在词汇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其独特之处。仅就其吉林方言中形容词而言,其构成形式不同,往往显示出普通话无法表现的特有的语义色彩及语法功用。 相似文献
4.
冯常荣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4)
在方言中影响可懂度的主要因素是方言词汇。语义丰富,结构复杂的吉林方言词汇,记录着吉林地域文化的种种事实,是吉林地域文化最具内涵的文本。既要保护地方方言,又要使普及普通话的进程能够顺利进行,做到两者兼顾,就要找出方言的特点,比较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所在。本文从现代汉语角度分析吉林方言词汇的结构特点,并且探究其与普通话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通过近几年野外考察,结合文献资料,对吉林西部嫩江区鱼的种类、分布进行了统计分类,结果表明:吉林西部嫩江区鱼类共计52种,分属5目11科,分别占全国及吉林省的1.86%和46.44%,并对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铭娜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7(3):76-80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演化原因是多元的。从宏观视角来看,人口迁移是重要原因之一。清末至民国时期,关内人口迁移浪潮使东北地区的语言文化发生深刻变化。位居东北平原中部的吉林地区方言,移民人口在声母、韵母和声调上表现出不同特征。吉林中西部地区方言是在北京方言、冀鲁方言和胶辽方言等基础上形成,在语音特征上表现出多种方言相互影响痕迹;吉林东部山区通化、白山等地方言,由于当地80%人口是胶东半岛移民,而保持胶辽方言特征。部分吉林方言特征词与冀鲁方言、胶辽方言、北京方言特征词有较高相似度,且大都来源于这几种方言,但部分方言词汇随着社会环境变迁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发展,方言调查经历了附庸研究、本体研究、资源研究三个不同的阶段,方言调查就是对方言资源的调查、保护与开发。方言资源主要具有文化、社会、政治、经济四方面价值。方言调查,对方言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是国家语言治理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国家语言治理现代化的途径之一,还是对国家语言治理理论的治理实践与反馈。进行方言调查、方言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实践探索为国家语言治理提供了有益的价值与启示:我国语言治理要坚持主体多元化,突出“国家在场论”原则;保证理论构建的科学性和进步性;为国家语言治理的全球视野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8.
衡山方言与普通话声韵调的对应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亚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4)
衡山方言过去不太为方言研究者所重视,以为它是长沙与衡阳之间的过渡性方言。其实它和周边地区的方言有明显的差异。通过详细分析它与普通话声、韵、调的对应关系,便知它在声腔各部分之间开合,升降的幅度小一些,没有卷舌音,鼻音较重,语调低沉,发音短促,因此衡山人说话和读文章的语流速度比较快。 相似文献
9.
许秋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159-161
吉林方言中满语词较多,包括地名、事物名、称谓以及常用口语词,以音译为主。当代社会,吉林方言满语词也发生了相应的演变,或随客观事物的消失而消亡,或成为普通话词汇,或发生词义的变化。现存于吉林方言中的满语词仍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应当从语音形式、书写形式等方面对其进行必要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11.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
改革开放以来,西北方言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地点方言调查研究有不少重要的著作问世,挖掘出许多语言事实,并在理论上做了较深入的探求,形成了良好的学风。该项研究的不足是在区域、时间、选点、内容上存在严重的不平衡。目前有两方面的因素对西北方言的重点调查研究提出了新的迫切的要求:一是该地区语言资源的重要价值本身,如复杂多样的语言演变现象,多种形态的语言接触,调类的高度简化与调位中和,回民汉语与汉民汉语的异同;二是语言学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西北官话史的建构,西北高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民族团结和文化建设等。西北方言重点调查研究的目标是为汉语语言学理论建设服务,因此在实施中应当选择若干重要方言点,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建设方言语料库。 相似文献
12.
黄小娅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9):8-11
广州方言中的常用词不少是古语词的承传。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古代汉语中曾经是很常用的词语,在现代共同语里发生了变化,有的只保留在书面语中,有些则走向消亡,当然它们也有可能还存留在方言里。文章考释了至今仍然活跃在粤方言口语词里的部分古汉语词。 相似文献
13.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90-93
民国时期流传至今有大量的有声电影资料,主要是纪录片、故事片。从语言学视角看,这些有声影像资料中有很多都记录了那个年代某些地方的方言口语,具有自然口语语料的基本属性,它们为研究当时的方言情况提供了活化石,同时也为窥视近代以来地方方言的演变提供了真实而丰富的语料,因此它们是一笔珍贵的语言遗产。在国家推进语言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大背景下,要重视对这类语料的数字化整理、转写和研究,主张利用现代技术建立民国时期汉语方言口语语料库,使其焕发出历史的光彩。 相似文献
14.
董福升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2):68-71
本文应用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调查了解当今普通话与武汉方言的接触状况及原因。调查及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武汉市普通话的使用较之以前更加普及,并且对方言的影响越来越大,充分显示了推普工作的成效。这其中既有社会历史原因,也与我国长期推普工作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何琼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6,(1):100-103
语言的扩散与交换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汉语言从远古以来逐步发展扩张,分布到我国广大民族地区。方言为民族文化史的研究提供佐证,每个方言词都可能是一部民族浪漫史。方言于民族习俗之中折射出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总之,方言与民族文化关联密切,打开民族语言的文化视界,知识的交叉与渗透,其研究成果必定是蔚然可观的。 相似文献
16.
论陕南方言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邢向东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2):127-133
陕南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方言资源.在这里,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语等构成了复杂的接触关系.近年来已经基本摸清了陕南方言的分布和归属情况.进一步的研究,在理论取向上应当关注下述问题:方言接触理论,地理语言学研究,移民历史与方言描写的互相结合和互相印证,方言威信及方言演变的方向,方言交融与文化交融的关系;研究方法主要是:系统深入的调查和描写,地理语言学方法,社会语言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小娅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9):87-91
广州话口语保留了不少古汉语词。这些古语词除了单音词或是由两个以上的语素组合起来的复合词之外,还有两个音素不同的音节组合成的联绵词。联绵词是由两个音节联缀而成的单纯词。根据两个音节异同的情况不同,一般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非双声叠韵联绵词和双声兼叠韵联绵词四类,其中以叠韵的为多。文章主要讨论广州话口语中留存的古汉语叠韵词。这些词语都曾是当年的口语词,后来才逐渐地走向消退,但是却留存在方言里,世代相传,并在广州话的口语中找到了“言证”,表明粤方言是从汉语分化出来的一支方言。虽然在长期的语言运用中,这些词语并非一成不变地沿用下来,其音义或多或少地发生了变化,但却为我们保留了珍贵的语言材料。 相似文献
18.
宋振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
恩格斯不仅十分重视方言研究,而且在研究方法上有其独特之处。一是博采众长,批判吸收,有独立见解;二是重视共同点,也不忽视差别点;三是把方言研究放在一定时间、地域、人文环境中;四是对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分析识别。恩格斯认为方言是时代的见证,而时代对方言的影响亦是有限的。恩格斯对“方言语族”的界定,把人们对方言的理解引向一个新的广度和深度。《法兰克方言》对于人们消除对方言的偏见,正确、科学地认识和研究方言,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方言研究与民俗研究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言记载了民俗,民俗反映了方言,方言与民俗密不可分,方言研究与民俗研究呈互动、互补关系.文章从5个方面论述了二者的关系,指出只有将方言研究与民俗研究结合起来,由民俗收集方言,以方言探索民俗,才能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吴进新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4):80-83
田径运动是众多体育运动项目的基础,通过田径项目的教学与训练,可以促进其他体育项目的提高。为了有效地提高田径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效果,应该科学地运用教学与训练方法。分析概括田径各项目中存在的几种相互关系,探讨运用迁移规律有效地指导田径项目的教学与训练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