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乃文明之根、教化之本,古圣贤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故学术腐败之害,绝不可等闲视之,它甚于一切政治腐化或经济腐败,它将从最直接、最根基处危及文明的兴盛传承。换言之.学术谨严正派.乃是文明之福;学术腐败异化之日,必是文明衰竭、人文败落、教化危殆之时。依此反观,正视时下愈演愈烈的学术浮夸腐败之风,寻求根治之道,已成为刻不容缓之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2.
学术失范与中国学术的深层危机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晓华 《学术界》2001,(5):169-172
学术界目前有关学术规范的讨论无疑显示了中国学术提升自身的努力 ,但中国知识分子的弱点却再一次暴露出来 :大多数批评者不是着眼于探究学术失范的深层原因 ,而是情绪化地进行道德审判 ,急于将某些人钉在道德的耻辱柱上 ,仿佛道德的审判一结束 ,学术批评本身就完成了使命。此类道德审判式的学术批评乃是传统文化伦理中心主义在当代的延续 ,其意义注定是有限的 ,因为道德层面上热闹的口诛笔伐往往遮蔽了学术失范现象的深层原因。引发学术规范讨论的导因是某些学术著作涉嫌抄袭 ,即引用了别人的论述而未予注明。这种做法有违学术诚信原则 ,固…  相似文献   

3.
量化标准与学术失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的学术失范之事频频发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对学术进行过分量化的评价标准当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学术量化模式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当前的经济大潮与商业文化对知识分子心灵的巨大冲击;其次是今日中国无孔不入的"官本位";第三是过于强调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第四,则是传统学术规范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的强大合力使中国的许多人文知识分子悖离原创,轻质重量.解决问题的途径主要也有四条学者们应加强自律;强化创新意识;积极发挥学术批评的巨大力量;建构并完善各种科学的学术规范体系,建立和健全各种监督与制约机制.切实改变重量轻质的量化评价模式,以推动我国学术研究走向繁荣.  相似文献   

4.
政治统治合法性危机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造成政治统治合法性的危机有八个原因,对此应有正确对策。  相似文献   

5.
杨曾宪 《学术界》2002,(5):141-151
1990年代以来 ,面对文科学术腐败、学术失范和泡沫学术〔1〕泛滥局面 ,有关学术打假、学术规范重建等问题的讨论一直是学界热点。到王铭铭抄袭案被揭露 ,这一热点更变成新闻焦点 ,各界有识之士痛心疾首之余 ,纷纷发表高见 ,寻求对策。笔者虽身处学界边缘 ,多年来孤自从事美学哲学研究同时 ,也在观察思考这些问题 ,现将有关文科危机与困境的一己之见坦陈于此。旁观者清 ,这或许有助于中国文科学术走向真正的繁荣。文中涉及的三个概念 ,“泡沫学术”是对文科危机的描述性概念 ,“人海学术”、“混沌学术”则是我对文科危机与困境的分析性概念 …  相似文献   

6.
当学术研究中的非学术因素成为一种主导时,不仅带来研究者的精神变异,更带来学术的社会性危机。当下中国学术的危机首先表现为官本位意识导致学术权利与学术地位的不公平,学术身份往往与社会身份乃至政治身份混淆,从而造成行政权力扩大或者置换为学术权利,最后导致学术权利和价值评价的不平等。其次,急功近利的需求导致学科之间的不平等和过度量化的评价机制;再次,主体性缺失导致学术思想的传统性失语和学术道德的当下性失贞。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至义和团运动期间,社会的剧烈变革与动荡,引发谣言空前奔涌。谣言是社会心理的反映,该时期的谣言,彰显出当时中西方文化的冲突、满汉矛盾、帝后矛盾及中外矛盾等。与此同时,谣言的疯传,扰乱了社会秩序,导致迷信风气盛行,煽动了朝野上下的战斗情绪,使中外关系紧张,政局进一步恶化,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相似文献   

8.
在二千余年的封建社会里,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基本构成似乎只是儒、释、道三大学说在政治舞台上活动,以主张暴政的法家学说因其暴虐而臭名昭著从此销声匿迹,不再复出.历史的真相恰恰相反.这是因为,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儒、释、道(主要是儒学)虽然总是以官方的哲学表现在政治舞台上,但这仅仅是思想文化形态层面的一种表象,而在封建统治集团潜在的心灵深处,法家学说才是他们对付被统治者的政治底牌与精神武器."内法外儒"或"内法外佛"、"内法外道"政治无疑是中国封建统治思想最本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2006年12月30日,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借“人文学研究所”——一个依托于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而向全国人文学界开放的研究机构——成立之机,邀请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的黄克剑、张志林、邓晓芒、倪梁康诸教授来闽作学术演讲。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学术聚会,东道主和  相似文献   

10.
统治与依附——中国古典戏曲中的两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戏曲中两性关系在新的视觉下的重新审视和评价,建立起对传统男权中心文化和文学观念的批判态度,从中认识作为人的女性的基本生存权利和存在价值如何被男权统治所抹煞和剥夺,理解在今天的社会变革中推翻几千年传统的男“主”女“仆”观念,倡导男女平等的艰难性与复杂性,进而提出未来社会实现男女互补互爱、和谐相处,共同建设人类美好家园的某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09,30(4):20-21
笔者这里讲的传统学术,主要是指中国古代的学术。中国当代学术与传统学术的异同.是个很大的题目,我在此用描述性的语言谈点初步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发展一般都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起点。但如果具体分析,1956年也应当算是一个重要转折点。我是1950—1954年读大学本科,1954—1956年在北京作编辑工作。那时我所接触的老师、作者在欢庆解放之余大都还要经受“阶级斗争”的风雨,暂时还难以做到专心致志地开展深入系统的学术研究。当时除了供辅导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刊物(如发行量较大的《学习》杂志、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学与研究》)外,供发表学术论文的刊物屈指可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几个研究所开始创办专业刊物,《光明日报》上设有哲学、史学、文学…  相似文献   

13.
张国春 《云梦学刊》2006,27(4):25-25
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考评问题,是一段时期以来学界较为关注、议论颇多的问题。近些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根据国内外文献计量学的发展态势,对科研成果的量化评价也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应该说,作为科研管理领域的探索,量化评价是有其一定积极意义的,但科研成果的量化评价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应用到管理工作中尤其应该慎重。科研成果评价对科研工作具有引导作用,在成果量化考评本身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的情况下,简单化地将这样考评的结果与激励措施直接挂钩,则会对科研导向和学风建设产生不利影响。原因在于,科研工作的业绩体现在科研成果…  相似文献   

14.
桑海 《云梦学刊》2013,(4):47-49
笔者曾撰文指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可以分为三重境界,①此处再借这三重境界之说,从学术期刊的角度谈谈中国学术国际化的问题。所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的三重境界,其第一重境界是把西方学术转译为中国现代学术,这也可以称为中国现代学术的输入阶段。从语言上看是从西文翻译成中文;从学术流向上看则是从西方  相似文献   

15.
钱钟书与现代中国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钟书的学术 ,以独特的形式蕴含着往返于中外古今的大智慧 ,以学术的片断性展示了一个无体系的体系。其学思过程呈现了三大境界 :一曰会通境界 ,二曰慧悟境界 ,三曰创化境界。此学思三境本身也是相互贯通的 ,贯通到了“化书卷见闻作吾性灵 ,与古今中外为无町畦”的地步 ,标志着 2 0世纪中国学术与世界进行广泛对话的新的深度  相似文献   

16.
异族统治者从统治需要出发,以超出历史上任何一位汉族统治者的热情,对汉文化潜心学习,大力宏扬,演成空前的“重道尊儒”风气,这是乾嘉语言学得以兴盛的坚实保证。更重要的是:异族统治者亦深明“厚风俗必先正人心,正人心必先明学术”,“明学术”又必须适应学术领域内部发展规律的道理,顺应了晚明至清前期“由空疏而务实”,“由理学而汉学”的大趋势,通过用人、考试诸方面“以示风励”,规定了知识分子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促进了乾嘉时期“人言许郑,家谈贾马”的乾嘉语言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7.
18.
为了具体了解中国文学20余种学术期刊的学术规范现状,对这些期刊进行了统计分析。涉及篇均引用文献数、基金论文比例、作者地区分布数、标注作者机构比,并给出各个期刊的学术规范综合值。从定量的角度反映中国文学学术期刊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期刊发展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略论隋朝统治与道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略论隋朝统治与道教段塔丽从一些史籍材料来看,隋朝建立后,无论是文帝杨坚,还是炀帝杨广,似乎都是以崇奉佛教为主,对于道教则多有贬抑。如隋文帝所言:“朕于佛教,敬信情重。”①《隋书·经籍·志》也称:“高祖雅·信·佛·法·,于·道·士·蔑·如·也·。”事实...  相似文献   

20.
罗马帝国时代的道路建设对帝国统治具有重要意义.帝国时代,道路建设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外扩张的需要.这一时期的道路建设不仅在意大利本土进行,更多地是在各行省特别是边疆地区展开.帝国的道路建设具有鲜明特点.它不仅是罗马统治者加强统治的有力工具,也是罗马统治的一张晴雨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