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民族审美心理学以民族审美心理的内部结构、活动方式及其外化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总结民族审美心理的特殊规律和比较各民族不同的审美经验,以达到完善民族审美素质、丰富人类艺术实践的日的。2.尽管民族的审美心理现象属于人的内部世界,但它可以通过各民族早期的图腾崇拜、神话传说、以及以后的艺术实践等各种各样的审美心理载体和行为的分析中见出;而大量的民族学和审美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出现,也为这种新的研究方式提供了条件。3.由于“类型”概念在民族学、心理学和美学的研究中均占有重要的地位,因而它可以被提升为民族审美心理学的核心范畴。这一范畴的具体运用是区分此一民族与彼一民族审美心理差异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薛泉 《殷都学刊》2002,(4):80-84
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依古意识、明清两代险恶政治环境、大团圆的民族审美心理与文化传统,是明清小说续书得以产生的几个不可分割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古典文学第一部诗歌选集,其中的史诗、政治讽谕诗、农牧诗等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民风民俗,而在表现社会心理和情感方面则要数感伤诗。这些诗最真切、最细腻地描写了当时的社会心理,它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情感的培育,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长久深远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虚静"说虽属哲学认识论,但它包含极为丰富的审美思想,对我国古代美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在魏晋初见端倪,到六朝主要体现于宗炳、刘勰等人对审美特性及规律的研究.这一研究展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心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科协和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系联合邀请武汉地区有关高等院校和中等师范学校的有关同志,在6月5日就下述心理学方面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学术讨论:一关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大部分同志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意识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在阶级社会,心理学是研究阶级社会具体成员的心理;在我国条件下,心理学是研究共产主义新人的心理形成与发展规律的科学.少数人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神经活动受客观现实制约的意识的反映的科学.大家一致认为,人的心理现象有全人类的共同的一般规律.因为人具有能劳动和处于一定的社会生活的共同特点,当然有共同的心理规律.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存在决定意识","心理  相似文献   

6.
审美情感是审美创造过程中的中心枢纽和审美心理结构的网结点。它的生发及其同外物的互动关系是审美心理学、文艺创作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审美心理学已经证明了审美情感是主体对特定对象的体验、评估和态度,而体验、评估和态度又随着特定对象的变化而发生变易,同时也证明了审美情感的变易又导致了外物审美特性的变迁,正如王夫之所说“景生情,情生景”,“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本文拟就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中所表现的四时推移如何激活诗人主体审美情感以及主体情感的反施作用,探索情与景的互动关系。一自然界是人的审美客体和表现对…  相似文献   

7.
张佐邦 《学术探索》2001,1(2):81-84
本文从云南民族审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证,说明创建"云南民族审美心理学"这门多边缘交叉新兴学科的条件已经成熟,从而希图构建起一个较为科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8.
政治的距离——社会团结的空间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距离是政治人的关系状态描述,意指每个参与政治活动的人之间必然存在一种互相联系的关系结构,这一结构内含着空间的要素,即政治距离.政治距离可以从物理学和哲学心理学层面来认识,物理层面的距离是指可见的空间关系,而心理层面的距离则是指互相的认同、信任关系.在人类历史上两种最典型的政治模式古代希腊城邦和现代民族-国家都可以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希腊城邦的共在性公共空间表现了一种高度团结的政治状态,而现代民族-国家则表现了一种距离悖论.  相似文献   

9.
李坚 《学术探索》2014,(1):98-101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以及东南亚许多民族的社会生活中,从古至今广泛存在着以鼓为载体而兼具各种文化功能的民族鼓文化,并且一直被各民族人民所认同。它鲜明而有力地展示了各民族历史、文化、宗教、情感,以及不同的审美认知和审美心理,同时它也是民族历史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跨境民族区域的乡土鼓乐舞中承载着太多的人类历史,以及大量民族民间风俗内涵,不仅在民族学、民俗学、宗教学上有很强的史料性,而且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伦理学上也具较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古代北方各民族,因生产、生活方式的不同,而形成各不相同的民族共同体,产生各具特色的民族医药,共同组成了祖国医学的伟大宝库.而每个民族传统医药的形成和发展,又都是该民族生活、生产及与疾病斗争实践的结晶,都与该民族的社会历史进程密切相关.在生活环境极端恶劣的远古时代,人们希望保持生命力的愿望驱使他们开始了生命力探索的历程.北方民族的祖先,也正是在探索生命奥秘的旅途中,逐渐积累起了延续生命的各种传统和方法.出于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和对未知世界的种种假想,逐渐建立起广最古老的医学——经验医学,并在此再础上发展起了神医医学.  相似文献   

11.
理学精神心理学作为我国古代特有的心理学思想体系,其基本理论也包括人贵论的思想,其关于人贵论思想的论述主要集中在人的道德性上.人贵论是理学精神心理学之思想源头,而道德说突显理学精神心理学之内在逻辑.理学精神心理学的全部理论都是人的发展理论,而研究理学精神心理学时,只有以道德为依据才能真正找到精神心理学的精华和核心.  相似文献   

12.
试论甲骨文的对称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虽然具有符号的性质,但是它没有停留在符号阶段,而是被用以表达民族审美情感的艺术载体,具有审美作用和美学价值.甲骨文就开始了这一历程.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形象,甲骨文有一种对称的平衡美.李玲璞先生通过一千个常见的甲骨文字的形体进行十六字格编码统计,科学地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些形体(甲骨文)所显示的图象都是按照平衡原则结构起来的,形成一种对称的平衡美.”甲骨文形体结构所具有的这种美,是民族审美心理的一部分,是对积淀在民族审美心理中的对称的美的反映,这种对称的审美心理一直体现在汉民族的文化艺术及风俗习惯中.本文将讨论甲骨文对称的特点,甲骨文对称性的两个来源,以及甲骨文对称性在民族审美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民族审美心理,应该是一个比较广泛的概念。除了它的总体性和贯穿性之外,因着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环境,它又表现为不同的阶段性和地域性;即使是处于同一历史阶段和同一地域环境之中,不同的社会阶层,以及这些作者在不同的文体中所表现出来的审美心理,也是同中有异的。所以,一方面我们应该把这些不同层次的审美心理综合起来,以认清我们这个民族的总体的审美心理;另一方面却又不能忽视对于民族审美心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意识流小说的创作者在小说文本的实验中,不仅仅是吸收、借鉴了西方现代派的艺术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在审美意蕴上彰曼了共同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积淀,他们的文体实验深深植根于中国的民族传统、艺术观念、审美机制和接受心理,集中体现了作家民族化的尝试和努力.  相似文献   

15.
《琼州学院学报》2021,(1):36-41
海南黎族原为水居民族,迁入五指山区后,仍保持并发展了文身的习俗。这是古代黎族先民为适应海南热带地理环境而采取的一种文化形态。举凡海南黎族文身之天文、地理、动植物等图案,采用的色彩、部位等,皆具有丰富的民族、风俗、环境、审美等科学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在各种各样的意境内涵现代界说中,主要有"情景交融"说、"典型形象"说、"想象联想"说、"情感氛围"说、"审美空间"说和"哲理意蕴"说这六大界说,各学说都有自己的侧重点,它们共同构成了现代意境内涵的界说系统.艺术意境的"审美空间"说强调意境是生于象外的"艺术空间"、"想象空间",注重意境生成时的心理想象特征,注重中国古代审美心理超越"象外"的艺术趣味,切合中国艺术审美实践的感性经验."审美空间"说的提出,在建构意境范畴的内涵系统和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上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7.
休闲是中国古代文人理想的生存状态,诗词创作是古代文人理想的审美体验方式.休闲之为理想在于进入了人类的自在生命领域,创作之为审美理想在于进入了生命的自由体验状态.两者有着共同的心理前提与审美指向.休闲带给人自由体验,审美是体闲的最高层次和最主要方式,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诗词创作成为古人理想的审美实践,"闲"也作为重要的审美元素拓展了诗词的审美空间.因此,我们在"哀怨起骚人"、"愤怒出诗人"之外,更应关注古代休闲文化对文学,尤其是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关注审美的休闲文化对人性生态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有关审美心理学的专著可谓凤毛麟角。三十年代有朱光潜先生《文艺心理学》,主要是以里普斯的移情说和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为理论框架,对审美经验作了描述,它当然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意义,但对深入探讨和论证审美心理的实质性问题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而滕守尧近著的《审美心理描述》则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实践观点为主要依据,大胆地吸收了格式塔心理学派、弗洛依德心理分析学派以及现代西方其他学派如苏珊·朗格、克莱夫·贝尔、桑塔耶纳等人的美学观点,并结合中国的传统的审美与艺  相似文献   

19.
东方与西方古典美学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和欧洲、东方和西方的美学既有共同的规律,也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果我们把两者比较地加以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人类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而且能更准确地把握我国美学思想的独特性。这对于建立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体系,是有重要意义的。中国和西方古代的美学,由于都产生在奴隶制和封建制这个共同的社会基础上,由于都受人类思维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一般规律的制约,其思想性质大体是相同的,本质上都属于古典主义美学的范围。但因为中国和西方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与民族心理关系初探张怀民民族心理是由各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系列共同的历史条件,特别是共同的经济生活影响下形成的群体性格、情感、爱好、风俗习惯等心理素质的总和。一般地说,民族心理为同一民族各个阶级所共有,它是一种最强烈、最广泛的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