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朝斡鲁朵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斡鲁朵起源于古代游牧民族的生活传统,是游牧民族政权系统中的重要内容。关于斡鲁朵的内容,只是在《辽史》卷31《营卫志》"宫卫目"中留下了相对完整的记载。对于辽朝斡鲁朵的研究,是契丹史、辽史研究的重要问题。辽代的斡鲁朵,起源于契丹社会早已存在的"帐分"习俗,故在辽代仍被习惯地称为"宫分",它是辽朝统治者对故有习俗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辽史》有三处史料集中记载辽朝属国事,在属国名称、数量上却有较大差别,当是由金元两代三位史官编纂所致。现代学者关于辽朝属国概念的界定,存有不同的问题。辽人对疆域的认识,为考察辽朝属国提供了新视角。境外为辽朝属国所居,乌古部是属国的典型代表,居住于辽朝境外、臣属于辽并向辽朝贡。以乌古与辽的关系为切入点,重新界定辽朝属国概念并考证出辽朝属国为17个。  相似文献   

3.
从《辽史》论赞看,长期居于北方的契丹人养成了应对战争的良好机制,在其兴起过程中显示出了独特优势.辽朝利用强大的军事力量战胜攻取,而且,其推行的灵活的、富有成效的用人政策和管理制度也是其兴盛的重要保障.值得重视的是,元朝史官认为辽朝不轻意用兵是其统治长达二百余年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辽史》疏漏舛误颇多,可称诸史之最,给研究契丹民族和宋辽关系的史家造成许多不便和误解。近年来,在考古发掘辽代墓葬之暇,几读《辽史》,参检出土志石,偶有所得,今录数则如次,聊补《辽史》之谬(所引《辽史》为中华书局1974年版)。一、卷六十五。公主表: 兴宗二女,斡里太,第二。封郑国公主。清宁间,加长公主。寿隆间,加  相似文献   

5.
辽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契丹贵族统治的一个重要朝代.它历时二百余年,对我国北方和中原政权都产生了重大影响.辽代的文化是灿烂辉煌的,辽代的著述能反映出契丹贵族接受汉文化、不断汉化的过程,反映辽代文化的面貌.但,由于宋辽时书禁甚严,辽朝灭亡时文化典籍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以至辽代书籍传世不多,《辽史》也没有艺文志载入.宋代以来,私家目录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对当时所见辽人著述作了介绍,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明王圻《续文献通考》等也对辽代著述作了著录.清代以来,许多学者补编辽史艺文志,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清黄虞稷编《千顷堂书目》补辽代部分,列书目11种,清倪灿、卢文 编《补辽金元艺文志》辽代部分一卷,列书目11种,清金门诏编《补三史艺文志》辽代部分一卷,列书目64种,清钱大昕编《补元史艺文志》附辽代部分一卷,列书目27种,  相似文献   

6.
宋太宗于雍熙三年(986年)大举伐辽.最近,李一氓同志在《读〈辽史〉》一文中(《文艺研究》1981年第4期),认为是“宋五路攻辽”;常征在其《杨家将史事考》中,也认为宋军兵分五路,北攻辽朝.雍熙北伐究竟兵分几路?常征说,除了山西、河北三路宋军攻辽外,还有高琼“曾率水军浮海北攻平州,并占领今滦河下游及秦皇岛地区,为北伐中宋军重要的一路.史传疏漏其事,而观于《辽史》,其军事行动曾严重危胁契丹,故肖太后曾派重兵御之也.”考《辽史·圣宗本纪》,统和四年三月十四日,“诏林牙勤德以兵守平州之海岸以备守”;又《耶律化哥  相似文献   

7.
辽朝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对于辽朝历史的研究,因局限于汉字资料.以契丹人为主体所建立的辽朝历史仍然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远未解决.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契丹文的墓志不断被发现.目前国内外对契丹文的解读已经有了重大突破,学者们也期待着契丹文解读方面的进展能早日用来解决研究辽史的某些难题.  相似文献   

8.
辽代文学研究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契丹族统治者在中国北方建立的辽朝,由于“风气刚劲,三面临敌,岁时以蒐狝为务,而典章文物视古犹阙。”(《辽史·文学传序》)辽朝的文学作品传世甚少,已经散佚殆尽,辽代文学可以说是一门散佚了的断代文学。文学作品和有关史料的严重匮乏,史事背景的语  相似文献   

9.
元人所修《辽史》在号称“正史”的二十五史中,是最简陋和错误最多的一部。现在将它的纂修经过和具体内容作一个概略的叙述,里面也附带谈一些个人还不成熟的意见,供有志于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青年同志参考。一、辽的国史契丹族由于接受汉族文化较早,在太祖阿保机的时代(907—925),就已设有“监修国史”的官职(见《辽史》卷七六,《耶律鲁不古传》),国史既有《起居注》(见同书卷二三,《道宗本纪》)和《日历》(见同书卷一四,《圣宗本纪》),又有《实录》。据《辽史》辽代纂修或进呈《实录》共有四次,一在圣宗统和九年(991),二在兴宗重熙十三年(1044),三在道宗大安元年(1084),四在天祚帝乾统三年(1103)。辽许多制  相似文献   

10.
本集辽史别录凡五种:第一种辽史同姓名录三卷第二种辽史异名录三卷第三种辽史避讳表一卷第四种辽史赐姓名表一卷  相似文献   

11.
1982年第5期《社会科学辑刊》发表的马洪路同志《辽史补正三则》一文(以下简称“马文”),以为有需商讨之处,分述如下: 一、关于辽兴宗次女斡里太的公主封号问题。马文据罗福颐《辽左金吾卫上将军萧德温墓志跋》,谓萧德温之弟萧德良即《辽史·公主表》(卷六十五)中之萧余里也,这无疑是正确的,而对《公主表》所记斡里太“封郑国公主。清宁间,加长公主。寿隆间,加大长公主”的公主封号,则认为“清宁间应为齐国长公主”,“应于‘清宁间’下加注:徙封齐国,加长公主。或径补以‘徙封齐国’四字”。此种说法是否正确,实有考察之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辽史》有关部分的梳理考察 ,就外戚萧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论证 ,对《辽史》中的一些记载作了更正 ,得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辽代官制承唐仿宋,监察狱案警巡系统的职官亦不例外。但由于《辽史.百官志》的疏漏,大量辽代监察狱案警巡系统的职官不见记载。钩沉出土的辽代石刻文字资料,可对辽代监察弹劾类职官、狱案审理类职官以及警巡治安类职官进行考证,以弥补《辽史.百官志》记载的缺漏,并有益于学者对辽代法律监察制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元修宋、辽、金三史,《金史》“独为最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清代学者施国祁在其“竭二十余年之力,刊伪补脱”的《金史详校》序中说:“金源一代,年纪不及契丹,与地不及蒙古,文采风流不及南宋。然考其史裁大体,文笔甚简,非《宋史》之繁芜;载述稍备,非《辽史》之阙略;叙次得实,非《元史》之伪谬。”比较《宋史》、《辽史》、《元史》的弊  相似文献   

15.
辽朝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契丹族建立的政权,统治时间长达二百余年.辽朝政权机构是以契丹贵族为核心,联合汉族封建统治阶层的代表人物,又吸收一定数量的奚、勃海等族的上层分子组成的统治政体.辽朝政权机构的多民族特点,说明其不仅是契丹史、辽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拟就其特点及渊源予以粗浅探讨,不妥之处,恳请匡正.  相似文献   

16.
辽史外戚表新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史》外戚表序云:“辽史耶律、萧氏十居八九,宗室外戚,势分力敌,相为唇齿,以翰邦家,是或一道.然以是而兴,亦以是而亡.”辽代后族外戚,于一代兴亡,关系甚巨,为史家所洞见.后族皆以萧为姓,实出不同族系,又多兼有汉名与契丹名.元修《辽史》,据耶律俨《实录》、陈大任《辽史》,兼采他书,译名互有异同.本纪列传或误一人为两人,重出迭见,或以两人为一人,强作说解.外戚表无旧表可据,杂采纪传,排比成篇,多称“不知世次”.辽人墓志近年陆续出土,足资纠补.但原表族系不明,势须改作.因著为新编,综考相关文献与石刻文字,梳理族系,辽代后族审密乙室己氏、拔里氏、述律氏、刺只撒古鲁氏四系家族世次,略可考见.穆宗后与圣宗齐天后家,文献缺略,先世不明,别列待考.新编不采旁行直上表格,分别族系,条列世次.编列诸人,各注出处,略考异同,以备参稽.事迹官阶,已见史传,不复录入,以求简明.  相似文献   

17.
辽史外戚表补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近时我因编写辽墓发掘报告,在查阅有关后族肖氏的材料时,感到《辽史·外戚表》不仅凌乱无章,缺乏条理,而且错漏尤多,殊难为据;因此,遂进行一些诠释考证的工作。《辽史·外戚表》本身存在的问题很多,诸如:后族原始叙述不清,无本源可寻,偶有谈及,亦多有错误,而发展脉络更欠详明,此其一;世次严重混乱,行辈误升误降,造成叔侄误为兄  相似文献   

18.
茂盛 《理论界》2010,(12):1-1
<正>张国庆教授的《辽代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7月出版)是以当代"社会学"的视角对辽代社会历史进行较为系统和全面研究的一部学术专著。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探讨,填补了辽代历史研究中社会史研究的空白,拓宽了辽史研究的路径,使辽史研究实现  相似文献   

19.
《辽代社会史研究》是日本学者岛田正郎撰写的研究契丹、辽代历史的重要学术著作.该书出版于昭和二十七年(公元1952年),发行量较小.昭和五十三年(公元1978年),因日本学界契丹史研究的需要,作者在对相关内容进行修改和增补以后再版了此书,受到包括日本学界的世界各国契丹、辽史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在不长的时间内,再版书亦基本售空.2007年,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何天明翻译、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译本也与读者见面.这有助于我国研究界更为全面地了解岛田正郎的学术观点,促进契丹史、辽史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20.
<辽史·地理志>以五京为体系,记述了辽朝自太祖阿保机至圣宗时期百余年间州县制推行的艰难历程,并形成了太祖草创,太宗、世宗巩固、推广,圣宗调整、完善三个具有鲜明特征的历史阶段.辽朝百年州县制的推行经历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反映了辽代民族融合、经济结构转变、一国两制政治体制确立、社会变革等诸多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