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周易》历来被称为群经之首,是中华文化及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内含非常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周易》的生态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自然本身的和谐美;人和自然的和谐美;人和自身的和谐美;人和他人的和谐美;人和社会的和谐美。人与民众、社会和国家要保持和谐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达到天下、宇宙之整体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3.
陈望衡 《河北学刊》2020,40(2):35-41
《韩非子》的环境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关于天与道、道与理、理与物、物与文、人工与天工等关系的论述中。在天与道的关系上,天是自然界,道是天存在的根据,但天有时会违反道,于是自然界会出现灾异现象。这一观点提醒人们,自然环境可能会被破坏。在道与理的关系上,道是宇宙的总道理,而理则是一事一物的道理,通过循理而得道。这一观点提醒人们,自然环境既是多元的又是整一的。在理与物的关系上,理是物存在的根据,物是理的显现。在物与文的关系上,物有其存在的内在根据,即理,理外化为物之文,文就是物的形象。这一观点具有美学意味。在人工与天工的关系上,天工胜过人工,人工要"顺道"即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所成就。《韩非子》以历史的眼光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古时期,自然资源丰富,人们无须过分劳累就可以得到生活资料;后来,由于人口增多,资源不足用,从而导致争夺。这一思想对于认识当今世界上的资源大战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危机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6,(2):11-16
作为生态之在,《黄帝内经》中的身体受到自然的种种限制:身与天相类,与天同律,并与天一体。因此,《黄帝内经》中的身体美学又体现为和谐之美:身与天和,因时之序、因地成法;神与天和,恬淡少欲,牧志于野,并推崇适度为美,从而将生存的机会扩大至整个族群。不论是观之愉悦还是和谐之美,在根本立意上,《黄帝内经》中的身体美学都与当代生态美学毫无二致。  相似文献   

5.
《考工记》的工艺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越 《山东社会科学》2005,42(6):109-114
《考工记》是我国古代一部著名的工艺文献,蕴含着丰富的工艺美学思想,以前多从科技成就方面进行探索,鲜见其工艺美学思想研究成果。本文主要依据《考工记》对各种器物制作规范的记载,分别就器物的功能、造型、材料、工艺等审美特征进行系统探讨,概括总结出它的工艺观、审美观、设计艺术思想与基本原则,并重点挖掘其工艺美学思想及现实价值。它是我国最早提出的关于工艺制作原则的专门著述,其中“天时、地气、材美、工巧”的工艺原则,是其工艺美学思想精髓,特别是“材美工巧”的工艺美学原则,在我国古代设计艺术理论与设计艺术作品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工艺美学思想成就是形成《考工记》久经不衰和富有生命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道教是主张慈爱和同的宗教,重包容、重和谐的思想十分丰富.早期道教的重要经典<老子想尔注>,有着独特的大爱思想的表达,它以道的"虚无"、"慈爱"为根基,体现了道教神圣美观念.从大爱的精神本体到爱的显现,从禳解仪式的戒律之美,到三天正法的伦理观,都含有道教神圣之爱的美学思想,是中国本土道教审美文化中生成的大爱观.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疑古派倡导的经传分观原则将易学强势带入了分立断裂的研究误区。在此背景之下,《周易》经传美学通论研究者提出经传通观的观点,主张将《经》、《传》作为一个发展和接受中的整体来看。经传美学通论首先将《易经》美学意蕴定位于含章之美;在此基础之上,从《传》对《经》的动态接受之美、含章从自然美到人格美的过渡、以悲为美、明美、《周易》与象思维五个向度对《经》、《传》美学之关联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进一步对《周易》美学在中国艺术思想史上深远而复杂的影响作出阐析。  相似文献   

8.
肖鹰 《学术月刊》2020,(9):131-139
《红楼梦》以大观园为核心场景,以贾宝玉为主人公,以宝黛之恋为贯穿全书的红线。本文从大观园、贾宝玉和宝黛之恋三个意象层面探讨《红楼梦》的美学意蕴。《红楼梦》在虚实交融的叙事中,以极切实又极奇幻的笔法,展示了一出以贾宝玉为中心意象的凄美而炽烈的人生戏剧。在熔铸多元文化精神的前提下,对庄子哲学的生命精神的阐发,是《红楼梦》的美学意蕴之真谛。本文认为,阅读《红楼梦》,解析贾宝玉,都须从反面-即庄子哲学的"无用之用"-着眼。这无用之用,就是自我生命的真实和自由,扩大讲,就是世界的生机和无限。  相似文献   

9.
关于《美学》的答辩——与张法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法先生与我的分歧,首先就体现在关于美的本质问题上.第一,我认为实体性的美的本质并不存在,美的本质问题应该转换为审美的本质问题;而张法认为美的本质是存在的,他的美学研究是从美的本质问题出发的;第二,我认为审美的本质问题可以言说,而张法认为美的本质不可以言说.在审美超越性问题上,我认为审美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和体验方式,因此"美"不在现实领域,而在超越现实的领域.而在张法看来,只有现实的才是真实的,而超越现实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真实的.张法批评我的美学体系"无学","无史"、是"后现代间性拼贴",主要是因为我的美学的哲学基础不符合他的观念.而我的美学体系,综合了现代哲学、美学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成果,并且进行了独立的创造.至于它是否合理、是否有价值,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相似文献   

10.
建筑美学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美学是建筑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本文简述了人类关于建筑美学的发展过程 ,东西方建筑美学的不同影响 ,以及当代建筑美学的发展现状。最后提出了建筑美学应该将“以人为本”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杨眷时的《美学》在总体上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从学术演进上看,这本著作代表了美学从一种思想形态的整体话语回归到个体话语;二是在创立理论和体系化的过程中,显出不顾"史"的知识和"学"的内容的模式先行的方式;三是在结构上的后现代拼贴.杨春时的美学在内容上有两点、在主题上有一点可以提出来讨论.美学内容上的两点:一是它的体系结构造就了一种概念为上的倾向,认为美的理想、意义,应该用概念和定义来表达,而且概念和定义表达是最高级的,这恰好是与美性质相违背的;二是为了解决主客体的对立,强调审美意象,但审美意象的存在方式,却遭到忽略,这样妨碍了对美的内容的深入研究.美学主题上的一点,是把一个崇高的理想的东西定为美的本质,并要美学理论和审美活动都服从这一本质.如果说,李泽厚美学(实践美学)是呈凡为圣的美学,那么,杨春时美学(反实践美学)则是逼凡为圣的美学.  相似文献   

12.
赵晓虎 《理论界》2009,(5):176-177
王向峰撰写的<<手稿>的美学解读>是一部从美学角度系统深刻地阐释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专著,它对丰富完善发展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以及建构有中国特色文学理论体系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对全书整体呈现出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其作者对美学之谜的不解求解作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3.
潘雁飞 《云梦学刊》2007,28(2):159-159
“追求美而不亵渎美”,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名言。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高等数学》中体现的线性思想、对称思想、变换思想、对立统一思 想等美学思想,并对这些美学思想在培养学生数学素质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15.
以接受美学的开放性来看,《格列佛游记》接受史具有多元性,读者对《格列佛游记》的再创造阅读还可以生发出多元化的阐释功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比较分析《道德经》原典中的母性之美、辩证之美、玄妙之美以及理雅各、韦利、林语堂和巴姆等多位译者的《道德经》英译本中相应的美学传译效果,本文揭示了《道德经》在英译过程中的审美问题,探讨了《道德经》的美学意蕴在英译过程中的再现和表现手法,并指出了今后的翻译传播策略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城市建筑的美学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筑的美学诉求:体现时代精神;体现地域自然和人文的特点;注重群体的和谐、协调;技术的应用要以人为尺度。  相似文献   

18.
现代城市是一个由建筑符号构筑的世界,各式的建筑为人类提供生存所需的活动场所,使人类社会在建筑的保护下得以健康发展。建筑在满足人类使用功能的同时,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高度体现,它的功能、空间、艺术、比例的完美结合体现了城市建筑美学的精髓。对于城市建筑美的评价、影响建筑美学的因素、地域性建筑的美学体现等研究,深入阐述了城市建筑美学的内涵及建筑美的设计规律。  相似文献   

19.
20.
在中国先秦时期,《吕氏春秋》因广采诸子之言而被后世称为杂家,但事实上,它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思想汇编或大杂烩,而是有一个比诸子学说更稳健、也更具包容和超越精神的思想系统。单就音乐而论,它在音乐的自然起源和心性起源上打通了一条顺畅的通道,从而使儒、道在自然和心性之间制造的对立得以克服。它赞同墨家的节俭,认同儒家对侈乐的批判,但也肯定人嗜欲的正当性。这看似矛盾,但由于有自有道者观之这一更高的视点,有主张适情、性养等更趋中道的立场,诸子围绕音乐价值产生的争论至此也就被顺利消解。以此为背景,《吕氏春秋》重点探讨了音乐的自然和心性起源、音乐的空间地理分布、音乐的时间性及历史沿革、音乐的创作和鉴赏原则等问题。其中,自然、心灵、空间、时间、适音、知音是它介入音乐认知的主体词,也构成了其音乐理论体系的主干性内容。就其展现的体系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来看,先秦诸子无人能出其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