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中启 《东南学术》2011,(2):141-15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传承不变;西方文化呈螺旋式展开,不断地变革与创新。从中西方两种文化体系的演变对比着手,进而分析其背后的地理环境、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维方式等诸方面的原因,并试着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华文化走向强盛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2.
耿红岩 《兰州学刊》2008,(7):206-208
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存在形式,口语有着自身的发展轨迹,与书面语比较起来,有着不同的审美追求,不同的求美律。我们追求口语表达的美化,就要寻找其求美的规律。所谓口语的求美律是指在言语活动中为提高表达效果说话人主动采取的方法和手段,又可称为求美策略,可分析为表层形式美律和深层内涵美律两个层次。  相似文献   

3.
沈岚 《兰州学刊》2005,(1):193-195
本文以"何为律学"为契入点,梳理了中国古代律学的形成发展历程,剖析了历代律学作品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特征,探讨了传统律学的近代转型,并由此阐发了关于中国古代律学的几点评论:研究的环境是笼罩在封建专制的禁锢主义政策之下;研究的主体是处于附庸地位的律学家队伍;而研究的内容则是以刑法为主的公法文化.  相似文献   

4.
刘宏辉 《东南学术》2021,(4):230-237
词在平安时代早期就已经东传至日本,但当时日本宫廷文人的唱和之作并不具备词体意识,仅仅是仿作填词的文字游戏.日本词律学肇始于平安朝中期,历经草创期、发展期、确立期、分化期等发展阶段,对词的认识也经历了从乐曲歌体、词体格式、词谱著作到词律译介与研究的发展脉络.日本词律学既依托于中国词律学,又融合其民族文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道路.梳理日本词律学的演进历程,从词律学史的角度重新审视日本词律学,对词律学的发展是有启发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中国律学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律学自先秦至清末,历经先秦刑名律学、两汉儒家化律学的兴起、魏晋律学的新发展、隋唐律学的兴盛、宋明律学的局部发展与承前启后、清代律学的繁荣等几个大的发展阶段,绵延两千余年,形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文化传统。作为古中国重要的法律传统之一,律学不同于西方“法学”传统的基本特征是以“律”为主要研究对象,重刑事、轻民事;以儒学为指导思想,以注释为基本形态;在总体风格上重实用、轻理论;律学研究者未能形成为独立的职业阶层;实行特殊的法律教育机制;律学成果直接影响法律实践。  相似文献   

6.
管理哲学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在延绵数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儒家文化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 ,伦理道德思想作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也是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道德律作为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生生不息的发展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岳纯之 《兰州学刊》2011,(11):97-101
作为一种法律形式的律,在公元前309年前已经存在,甚至战国初年魏国李悝变法时已经有律,也不无可能。认为作为一种法律形式的律只能出现在公元前260年左右的观点,现在看来纯属臆测,根本无法成立。战国至汉朝的律都是诸法合体之律,其中不仅包含大量刑事法律规范,也包含大量非刑事法律规范,而传世的各种律典则都是单一刑法之律,从诸法合体之律到单一刑法之律,其间有一个转变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开始于汉朝,而其完成则在曹魏,标志就是曹魏新律。在律发展的早期,篇目、律条、内容等也发生过一些变化,这些构成了律之演变的另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论宋体律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宋代科举定式所作的律赋,我们称之为“宋体律赋”。宋体律赋在唐体律赋的基础上演化而来,在命题范围、韵数、用韵次序及韵书等方面都表现出相当严格的趋向,其格法程式也远较唐体复杂繁琐。就写作特点和思想内容论,宋体律赋明显地具有两个倾向:一是自从规定题目须有出处(儒家经典和子、史)之后,律赋创作逐步走上了议政、说理的道路;二是随着宋初儒学复兴运动的再度兴起,“以学为赋”成为潮流,并且随着理学在南宋后期成为官学,天理性命、格物致知又成其为重要内容。由于在内容及形式上受到种种限制,因此,对宋体律赋的综合评价不可能高,而近年来学界对其肯定则显得过多。要之,宋体律赋是科举考试的产物,与明、清时代的八股制艺一样,内容空泛、歌功颂德、缺乏文学精神是其致命的弱点,为文学史家所不取乃理所当然。但科举程式所打造出来的形式美,特别是它的音韵、文字运用技巧,仍是一笔可资借鉴的遗产。不过需要记住:连这点仅供耳目感官享受的美,北宋中叶以后的律赋中也已消失了。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文化哲学发展的开合大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开大合,是文化生命的节奏感,亦是文化生命跃迁的深呼吸.本文以港台著名学者牟宗三先生的研究为参照系,简要论述了中国文化哲学发展的大开大合大律和基本模式.从先秦两汉魏晋到宋明为特定时段,主要内容是以儒家为主干消化、吸收道佛(主要是佛)的大开合;自明末至今为另一时段,是消化、吸收西方异体文化哲学的新一轮大开合.这新一轮大开合任务异常艰巨且存在许多变数,至今尚远未完成.论文还论述了中国文化哲学发展的大开大合大律与文化全球化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0.
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继红 《理论界》2011,(5):86-88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学说认为人有不同层次的需要,较高层次的需要是无到有逐渐进化而来的,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界讨论的马斯洛各层次需要常局限于从低级到高级的实现过程。然而世界上所有民族的文化中不都有类似的价值追求、相同的需要层次和结构;有的是物质性需要占主导地位,有的是精神性需要占主导地位。不同层次需要满足的过程是按已经内在具备了的需要层次重演的。马斯洛需要层次学说的准确解读与有效利用都不能脱离相应的语境。  相似文献   

11.
《大明律》是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史上一部影响最大的法律。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安民和绳顽为立法宗旨,主张惩治与教化并举,强调以礼为本,由重而轻。从其内容来看,它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是中国封建社会法制发展的里程碑。它在重视普法教育和严惩贪官污吏等方面,对我们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有着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动态复杂自反馈系统预警系数与黄金分割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自然巨系统抑或是今天这个庞大的“流动性社会”系统,唯一的确定是不确定,唯一的不变是变化.借用集对分析理论中的同一度、对立度、差异度等核心概念,在作相应的改进和改造后,致力于动态复杂自反馈系统预警系数测量模型的构建;同时,结合一直困扰着人们的“黄金分割律”以及斐波纳契数列中所出现的黄金分割点和神秘比值,在相互印证中,论证了动态复杂自反馈系统预警系数推导的科学性、准确性及其与黄金分割律的内在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近20年来,以张晋藩先生为代表的一些中国法律史学者,对清代律学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核心内容涉及律学抑或法学、律学的研究对象、律学的基本特色、律学的成因考掘等论题.其中,传统中国的律学与法学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主张传统中国也有法学的论断,实际上是一种典型的"辉格式历史解释"的必然结果;而认为传统中国没有法学只有律学的看法,则是一种典型的"反辉格式历史解释"的逻辑结果.虽然传统中国律学与西方(现代)法学之间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属于两种绝然不同的文化的产物,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承认传统中国律学也是一种法学的判断.而在法学家族中,曾经产生过多种不同模式"复数"的法学,其中既有西方范式的法学,也有传统中国范式的法学.重要的是如何描述传统中国律学的基本面貌,揭示它的独特品格,考究它的历史成因,从而"超越西方,回归本土",进入并理解传统中国的律学史或法学史.  相似文献   

14.
李飞跃 《中国社会科学》2015,(3):136-157,208,209
作为中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格律形式,平仄律的形成经过了语句内的音声对立、二四异声、四声二元化,以及篇句间的声对、粘缀与定体等历史过程。前者以一平对三仄的确立为标志,后者以律绝排体式的定型为标志。平仄规范的形成,体现为诗人群体的创新与共识、多种律诗体式的成熟与定型以及诗律概念的明晰与理论自觉。"开元十五年后",以杜甫诗歌为标志,律体定型;"律诗""诗律""平侧"等概念亦相继出现。随着不同时代语言形态与声律观念的变化,律体定型后出现了拗体,词曲兴起后出现了平仄通叶,新诗创立后基本废弃了平仄律。我们应从平仄律的历史性和相对性出发,重新认识当代新诗体的建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班固在《汉书》中将"制律九章"与"萧何次律令"并提,表明两者不矛盾,具有鲜明刑罚色彩的律九章是萧何的工作重心,而非其制律工作的全部产物,律九章成篇过程是在全面继承秦律基础上,以"次"的方式,制作汉律,其产物也不只是律九章,因为很多律篇都有刑罚内容,但当这些律篇部分刑罚内容或全部刑罚内容被"次"入律九章时,其他诸律也是"次"后的产物,这一点在《厩律》成篇过程中体现的最为明显。之所以萧何采用编次的方法是与汉律结构组成可划分为自然章句与篇章有关,编次不仅使汉律苛酷问题依然存在,而且律九章非系统倾向非常明显,与人们习惯称之,使人常联想为系统法典的"九章律"相去甚远。萧何编次秦律有增有删,并对秦律内容作了力所能及适应时代需要的修改。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无产阶级的执政党和各族人民,要承认社会主义时期虽已消灭了民族压迫,但还存在着历史遗留下来的比较发达的某个民族与比较落后的其他民族之间某些事实上的不干等;党和国家为了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干等,必须在教育和组织各民族团结互助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着重教育和组织比较发达的民族对各落后民族坚持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的、长期的和具体的帮助,以便使各落后民族加速摆脱落后状态的过程,而有实际可能赶上走在前面并继续发展着的发达民族的先进地区,从而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7.
自从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以来,特别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起,在辩证逻辑的研究中,人们照例是把“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视为逻辑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说,极大地妨碍着对辩证逻辑规律的探索。笔者认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辩证逻辑特有的最高层次的核心规律(以下简称“抽象具体律”,参见《学术研究》1982年第1期,拙著《关于辩证思维基本规律的两个问题》)。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实质是规律  相似文献   

18.
民国北洋政府时期,为实现民法法典化、收回领事裁判权,先是由法律编查会起草完成了《民律亲属编》,而后又以《大清民律草案》为蓝本修订了完整的民国《民律草案》。与清末的《大清民律草案》相比,民国《民律草案》确立了统一的民法价值原则,立法技术和制度内容方面均有较大改进;该草案的立法成就对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民法典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是,由于制定得极为匆忙,民国《民律草案》有许多未尽妥善之处。  相似文献   

19.
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与文化本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它们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终极目标的一致性,内涵的融合性,构成要素的交互性,发展过程中的互动性.任何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的发展,都十分重视对文化的投入和经济文化建设,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实行经济文化优先发展战略尤为重要.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经济文化滞后而造成的经济及社会整体的落后.故我们必须尽快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建设先进文化离不开民族文化的支持,先进的民族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民族文化的进步,就没有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精神魂系.一个国家和民族具有什么样的自身文化特色,不仅关系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还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而民族文化报道与少数民族文化紧密联系,民族报道担负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民族报道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当今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影响着民族文化传承,甚至还会影响到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稳定.因此,搞好民族报道是我们时代的召唤和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