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对<百丈清规>的创制及其基本内容、<敕修百丈清规>的出现及其中的寺院僧团管理制度、管理特点的分析,揭示出禅宗清规与中国佛教寺院僧团管理制度发展的基本关系<百丈清规>的创制标志着中国化佛教僧团管理制度的初步确立,<敕修百丈清规>的颁行则标志着中国佛教寺院僧团管理制度的最终确立.  相似文献   

2.
本文<李诗秘要>前言部分作者着重讨论该书出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该书编订的体例说明以及作者为此而付出的艰辛努力.第二部分<李白生平述略>则是为我们拔开"诗仙"飘逸"的迷雾,重新认识一位历史上"顶天立地"的真正诗人.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与佛教关系新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渊明与佛教究竟有无关系?这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术界关注和争论的热点.本文从语言词汇角度入手,分析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写作风格,并与同时代及前后佛典作比较,终于为陶渊明与佛教关系觅得新证.  相似文献   

4.
该文是对<邓小平核心辩证法>一书的书评.该文从邓小平核心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核心辩证法>一书正确地概括和阐明了邓小平的辩证法以及<邓小平核心辩证法>一书在我国必将发挥积极作用等方面,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书是一本高水平的著作.  相似文献   

5.
何光渝的<20世纪贵州小说史>是贵州的第一部小说史.本文对该书的优点和不足,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指出该书是一部学术视野开阔,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厚积薄发的力作.  相似文献   

6.
<文殊占卜书·幻术之镜>不仅是一部反映藏族民俗的文献,同时在卜辞正文中包涵着佛教的伦理道德、价值取向等,具有浓厚的佛教文化特征.这种佛教哲理与占卜的结合,是对吉凶祸福的更高层次的认识,总结了社会和人生的经验,强调人的心理因素的重要作用,透露着自我心性的坚定能转变外在的不利因素,甚至能化祸为福的佛教观念.  相似文献   

7.
苏轼<论语说>曾是朱熹、王若虚等学者引录和称赞的重要学术著作,其书明代已佚.本文对<论语说>成书、流传与散佚过程进行了系统考述,并介绍了近时对该书的辑佚情况.  相似文献   

8.
八卷本《扬州图经》作者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出版物认为八卷本<扬州图经>的作者为焦循、江藩.但通过对有关书目、传记、年谱、文集资料及<扬州图经>本身内容与版本的研究,人们可以确认该书并非焦、江所著.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在他的小说<受戒>中,以人性、人情美好的复归为底蕴,以中国人文主义"享受生活"为目的,展示了佛教世俗化的特殊含义,阐释了作家"人文精神"审美观的背后体现的佛教世俗化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为<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凝聚新论>一书的评介,从中分析了该书的特点及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是对<20世纪的世界革命>一书所作的介绍和评价.文章首先介绍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然后对该书的理论贡献和写作特点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20世纪的世界革命>一书是我国学术界对20世纪世界革命进行首次全方位的研究,既理清了历史的发展脉络,又对其进行了理论总结,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贡献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丁永忠先生在<陶诗佛音辨>中提出陶渊明<闲情赋>之"十愿"是受佛教影响的产物,其证据主要有三点,即"十愿"受佛教"发愿语"影响;"十"具有中国古代未曾有之"园融无尽"的美学含义;"十愿"化为"十悲"是佛教的"下转门语".本文试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主要是查找和归纳陶渊明之前"十"的用法,对第二点进行质疑.  相似文献   

13.
鲁迅一生始终与佛教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佛教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人格心理、处世态度和思维方式,而且还渗透在他的创作中.佛教的"人生即苦"、"一切皆苦"和"我法"也"两空"等基本教义,对鲁迅思想和心灵产生了深刻影响;佛教的辩证思想是鲁迅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之前,认识世界、解决矛盾最有力的思维工具,使他的<野草>等作品呈现出一种形而上的思辩深度;鲁迅对佛教的认识是一个自觉的、辩证的、有所扬弃的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司马迁<太史公书>"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两种本子及其在西汉藏、传情况,是该书早期文献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它与<史记>文献诸多方面的研究密切相关.客观地说,"藏之名山"本当为正本,实藏于国家书府太史公府;"副在京师"本当为副本,传于司马迁外孙杨恽.正、副两本皆作者生前录写,俱为百三十篇完帙,是具有同等文献价值的原始文本.<太史公书>正本密藏不宣,副本在宣帝时由杨恽宣布.西汉民间流传的<太史公书>若干篇卷,乃出自副本系纯.两汉末年世乱,京师典籍迭遭浩劫,由于<太史公书>有藏、传两种本子存行于世,该书虽有少数篇缺佚或局部文字错乱,但其文本总体上仍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5.
拟刊于<文心雕龙研究>第六辑的拙文<〈文心雕龙〉撰成年代综考>,用十个证据考证该书的撰成年代不是"南齐之世",而是萧梁之初.其中,证据之一是避讳.本文专对此做补充考述.  相似文献   

16.
黎瑛 《百色学院学报》2005,18(4):130-132
北京大学郭卫东教授的专著<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弥补了<南京条约>中诸多模糊不清或议而未决的缺憾,推进了不平等条约制度这一学术领域的发展.该书内容丰富,资料详尽;以小见大,思路开阔;新见迭出,创获甚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一份代表性成果.该书为中国古典小说正名添价,是第一部中国小说史.它对后来学者的影响很大.但同时具反讽意味的是,这种巨大影响又束缚了鲁迅之后的中国小说史家.有鉴于此,我们应该客观地思考鲁迅成就的一体两面.<中国小说史略>的成就与缺陷俱在,这些连同它们的意义,将在此一并给出.  相似文献   

18.
康拉德的小说<黑暗的心>充满着寓意,其框架结构和小说的人物、事件所展示的寓意与佛教精神有着相通之处.具体特征表现在主人公对一系列死亡事件的连绵不断的顿悟,以及小说中的"大海"、"船长"的象征含意和"船"的寓意中.  相似文献   

19.
<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认为,人具有社会性、文化性和自然性、生物性.人性是生成人的行为规范的内在依据.种种行为规范具有对付死亡、抑制疯狂、防范错误、调节环境、整合社会等社会功能.该书为我们探究人性与规范问题给出了一种值得借鉴的思路和答案.  相似文献   

20.
<儒道佛与中医药学>一书从儒道佛与中医药互动关系入手,既从传统文化角度探索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条件和规律,又从中医药学层面考察和评估了儒道佛的社会历史功能.该书的出版对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中医药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