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少数民族习惯法对国家法制现代化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否定法制现代化即用欧美国家法律制度全盘取代传统法律制度的同时,也指出了“国家法律至上”的理念绝对化的缺陷。在多民族国家应肯定少数民族习惯法对国家法制现代化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论述了少数民族习惯法与国家法的区别,揭示了国家法相对于少数民族习惯法所存在的跨地域性、跨民族性、概括性、超前性、高成本性以及难以有针对性地及时、有效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具体问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由于资料阙如,俸禄问题是整部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一个难点。相比之下,要了解十六国各政权的俸禄情况似乎更加困难。我们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十六国到底有无俸禄制。关于这个问题,成汉政权有明确的否定记载,《晋书》《李雄载记》记载:“雄为国无威仪,官无禄秩,班序不别,  相似文献   

3.
西晋十六国时期的西域地区,由于与中原及北方草原地区的联系日益紧密,其人口获得进一步发展。这时除原各城邦居民外,北方草原及中原不少汉人、鲜卑、柔然、狯胡、卢水胡、氐人等也先后陆续进入西域,并广泛活动于这一地区,对西域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拟就当时以上诸种人在西域的活动作一概要辑述。  相似文献   

4.
西晋十六国时期,除匈奴、鲜卑、氐、羌、羯等“五胡”外,这时在西北地区(今陕、甘、宁、青)还生活着其他一些少数族类,他们散见于史籍零星的记载中。这些少数族虽没有形成一定的势力,更没有力量称雄一方,但他们在这一时期的西北地区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十六国时期是各民族共创中华历史进程中的关键阶段,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这一时期各民族共创中华主要有六种形式:一是相互吸纳族体;二是共同开拓疆域;三是协力发展经济;四是维系历史文化传统;五是丰富中华文化宝库;六是共育中华民族精神。各民族主要通过如下路径共创中华:一是追求“正统”与实现“一统”;二是强调“以德怀远”与“示之信义”;三是主张“迁徙胡汉”与“胡汉兼用”机制。各民族本为一家的族源认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认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认同,是十六国时期各民族共创中华的三大认同基础。  相似文献   

6.
北方诸多少数民族政权数千年来活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政权的成败关键,往往在于汉臣群体主导下的封建化与汉化改革。而在其政权初期,获得汉臣辅佐的机会又极为有限。  相似文献   

7.
作为从东汉以来的名门望族,弘农华阴杨氏受到学者关注,对于杨氏的世系、家族史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使我们可以了解关中杨氏的世系传承,以及他们的家族史概况。只是,就杨播一系而言还有数事可考,一是十六国时期杨结父子的去向,二是杨珍入北魏所得丰厚礼待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正>十六国北朝的正统建构,突破了王权在种族血统上的藩篱,推动了汉人天下中国观的第一次调整,打开了汉人接受非汉政权的突破口;他们自居“中国”,促使“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和“中华”名号将南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凝聚在了一起;他们以实现统一作为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推动“大一统”成为各民族的共同期待;他们自认华夏,确立了以华夷观为中心的民族观,在承认夷夏之别基础上推进柔和夷夏、混同一家的民族政策,推动各民族融合成了一个全新的民族或族群。这一切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自在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伪满时期,统治者为了泯灭黑龙江省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意识,巩固殖民统治秩序,极力灌输法西斯思想、大肆进行殖民教育.由于黑龙江省各少数民族的文化背景不同,日伪对各少数民族的教育政策也呈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就伪满时期日伪对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的殖民教育政策的实施及其对黑龙江少数民族的影响作一些梳理和探讨,旨在通过对殖民教育的一个层...  相似文献   

10.
民族政权是少数民族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因素。民族政权的性质因时代和与中原王朝的关系而不同,并且处于不停的变化之中,总的趋势是和中原王朝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独立政权经结盟政权向藩属政权转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护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法律规范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帮助他们融入到主体社会,是解决民族矛盾与创造和谐社会的前提。我国《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通过专门条款规定禁止民族歧视,保护少数民族的语言、宗教和文化特性,促进少数民族的各种机会。这些规范在保障我国少数民族的各项权利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民族法制建设还不够完善,少数民族法律工作人员数量不足,法律的执行遇到了一些困难。本文通过透析中国民族法制保护少数民族权利的作用,分析我国少数民族权利法律保障的状况以及存在的不足,进而寻找完善我国民族法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试论民族法律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法律文化是各民族人们对法律制度、法律规范、法律机构、法律设施以及立法与执法、合法与非法等各种法律现象的认识、了解、看法、态度、价值观念、信仰、期望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法律意识、法律思想、法律传统的综合.它在形成、发展、变迁过程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了不同的作用.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法律文化.当前,我们实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研究各民族不同的法律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多元一体法文化:中华法系凝结少数民族的法律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世界五大法系之一的中华法系,是以汉族为主体,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它凝聚着少数民族的法律智慧,吸纳了少数民族优秀的法文化成果,是各民族的法律文化与法制经验相互交流与吸收的结果。各个少数民族在中华法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而少数民族的习惯法与民间法,同样构成并丰富了中华法系的内涵。在统一多民族的古代中国,经过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推动,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法文化。  相似文献   

14.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法制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析了西部大开发中民族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原则 ,提出了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几个方面。作者认为 ,必须重视和加强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法制建设 ,特别要加强少数民族政治权利、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少数民族宗教 ,以及民族地区生态、民族地区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制建设。惟其如此 ,才能顺利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才能帮助少数民族走上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我国民族法制建设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族法制建设工作。改革开放30年,是我国民族法制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的30年,民族法制建设成就举世瞩目。经过30年的实践和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基础,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干,以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主要内容,包括国务院及其各部门制定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各地方制定的民族方面的法规、行政规章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机制。本文在回顾30年来我国民族法制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探讨了民族法制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强民族法制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源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明 《民族研究》2007,(3):11-19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先祖遗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少数民族生存、认同、发展的重要标识.因此,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制度.只有通过法律手段调整涉及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关系,依法确立与制定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正确方向和措施,才能真正地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要建立一个有效的法律制度,必须先了解建构这个法律架构的基础,因此,理清法源就成为建立这个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加强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研究,全面推进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理论与实践建设,对于保障和促进民族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维护少数民族平等的受教育权益,不断提升少数民族教育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非常薄弱、少数民族教育发展严重滞后的情况下,其意义更为彰显。本文对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几个重要问题,包括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现状及问题,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少数民族教育立法的内容,少数民族教育法规体系等,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王允武  王杰  廖燕萍 《民族学刊》2017,8(6):79-87, 123-127
2016年的民族法学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其中,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民族地区社会管理法治化、宗教事务管理法治化是本年度重要话题。二是围绕热点问题展开研究。如,学者们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司法改革和民族宗教热点问题,对清真食品立法、《城市民族工作条例》修改、民族地区双语司法人才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三是重视实证研究,尤其是对民族自治地方立法、习惯法现实表现的调查研究较多。四是规范化分析方法的运用,促进了民族法学理论的突破。如,学者们围绕《民族区域自治法》中的“上级国家机关”、优惠照顾、组织公安部队等内容的规范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王允武  王杰 《民族学刊》2014,5(4):63-70,122-125
2013年的民族法学研究继续呈现繁荣的面貌。在研究内容上有以下特点:一是内容较为全面,其中,关于民族文化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司法问题的研究增多,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少数民族习惯法司法化成为本年度重要话题;二是出现了一些反思性成果;三是应用性成果较多;四是关注了一些热点事件。在研究方法上有以下特点:一是注重研究视角多元化;二是注重实证研究,关注某一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较多。在全面梳理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内容所涉及的民族权利保护、民族区域自治、民族法制建设、民族习惯法、民族法制史、民族司法等方面分别对其主要成果进行述评,辨别良莠,展示精华,为民族法学研究提供可借鉴的年度综合性史料。  相似文献   

20.
顾华详 《民族学刊》2013,4(1):68-74,116-118
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社会管理创新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特殊性更加突出,任务更加艰巨,对法治的要求更高。法治建设是加强和创新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社会管理的基本路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健全社会管理机制的重要环节,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规范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保障,在民族区域自治地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肩负着重要使命。民族区域自治地区依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定不移地遵循宪法原则,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坚持强化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法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