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全球化应运而生。金融全球化加速发展,构成了金融危机接连不断的基本背景。金融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给我国金融安全的维护带来了严峻挑战。为引,我们要增强金融安全意识,提升金融安全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有计划,有步骤地开放国内金融市场;加快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强金融产业基本建设的力度;此外,要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
文章探析东南亚国家的金融法律环境的各个方面,分析重点国家的金融体系及其改革、金融市场、金融监管及其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我国的金融监管、金融改革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3.
东南亚金融危机实质上是对经济问题的市场解决方式。造成此次危机的原因主要是:一发展政策失误,实质经济存在严重问题;二金融市场的不健全。此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主要是长期性的。对此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4.
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往复更替的历史.从货币的产生到金融衍生品的出现,每一次金融创新都推动了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是.金融创新本身也孕育着新的风险,因为所有金融危机的背后,都有金融创新的影子.创新是当今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需要金融创新;其次,落实好当前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要求加快金融创新;第三,扩大内需需要金融创新;第四,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金融创新;第五,产业结构调整需要金融创新;第六,加快生产力发展需要金融创新;第七,防范金融风险也需要金融监管创新.  相似文献   

5.
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改革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一个放松管制的金融自由化时代已经到来。在全球金融自由化和中国已经加入 WTO的情况下 ,中国如何把握住机会、加快金融改革开放、融入国际社会主流 ,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一、国际金融自由化的进程金融自由化是从上世纪 70年代兴起并呈迅猛发展态势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有意或无意地参加到这一进程中。由于经济基础以及相应的金融制度的差异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具有不同的特征 :发达国家先后放松或取消对利率、分业经营和资本市场的管制 ,使本国金融业发展进入了较为…  相似文献   

6.
2007年,美英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而金融稳定也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为这次金融危机所困的国家和地区,尤其是美、英、欧都在进行重大金融改革。但是他们的金融改革,只注重于法律制度的修修补补,而缺乏对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高度关注与应有对策,从而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大规模或者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重演。在一个分析性框架内,为了实现金融稳定,必须要从金融业的人出发,塑造金融业职业道德的最高标准,从而恢复公众对于金融体系的信心,以期实现金融业的长久稳定。对于中国而言,打造一支最高职业道德水准的人才队伍,不但是我国金融业稳定与发展的核心所在,也是我国金融业走向世界、实现我国金融强国的根本保证。未来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重点应该基于此。  相似文献   

7.
东南亚金融危机在给亚洲国家造成痛若的同时 ,也提供了一些对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益的经济教训。回顾金融危机 ,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市场化改革有着特别重的意义。本文通过对金融制度安排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选择——金融自由经和金融管制的利弊分析和评价 ,揭示金融管制和传统的金融自由化理论由于其内在的缺陷都可能累积金融风险并导致金融危机。但是经济的全球化使行金融自由化成为必然和趋势 ,因此应当进一步完善金融自由化理论。同时 ,针对中国金融体系的风险提出了经济转轨时期金融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金融危机最深层的原因是这些国家在金融体制、金融政策导向、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金融管理方面都有失误,因此在金融市场留有空间,被国际金融投机集团所利用。在金融市场开放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关系: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国内资本积累和引进外资的关系;金融自由化和宏观控制关系  相似文献   

9.
渐进式改革中的金融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成功有赖于公有经济部门的投资支撑 ,寻求这笔投资资金的来源就成为转型以来经济高速增长的关键。市场化改革调整了计划体制下严重扭曲的劳动力及农产品价格体系 ,增加了居民部门的金融剩余 ,在税收途径未能有效地聚集和动员这笔金融剩余的情况下 ,国家通过信用垄断、利率管制、银行信贷控制及高准备金制度等金融控制措施有效地动员了居民部门的金融剩余 ,顶托了公有经济部门的高投资。通过金融控制形成的资本形成机制对渐进式改革绩效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爆发于1997年7月的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不是一场单纯的货币危机,也不完全是由国际投机者的投机行为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有关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失误;至于其直接原因,则是僵硬的固定汇率制度;此外,过早开放资本市场及金融体制不健全,也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东南亚金融危机暴露出当今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国际货币体系正面临着巨大挑战,迫切需要改革。欧元的出现必将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欧元、日元、美元三足鼎立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1993年,金泳三当选韩国总统以后,颁布实施了金融实名制。金融实名制自实施以来,韩国的金融环境大为改善,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它所带来的社会意义也非同寻常,社会腐败得到惩治,社会风气得到净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也产生了与韩国相类似的腐败现象,并有蔓延之势。我们应借鉴韩国的经验,做好准备工作,选择有利时机,在中国实施金融实名制。  相似文献   

13.
九十年代是国际金融业极为动荡的一个时期。1992年的欧洲货币危机,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1997年初爆发的席卷全球的东南亚危机,为国际金融自由化和一体化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与深化如何调整其步伐,对加入世贸组织的作用又该怎样重新定位,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发生在90年代的几次典型的金融危机,寻找国际金融在全球一体化大趋势下必然存在的局限,为我国的金融货币化和改革开放提供预警。作为比较对象,本文选择了1992年的西欧货币危机,其中主要是意大利和英国…  相似文献   

14.
东南亚和东北亚的韩国等地相继爆发金融和经济危机之后,东亚地区的焦点集中到了中国,尤其是中国货币的稳定上。如果人民币贬值,无疑会在本地区引发新一轮危机。本文主要分析东亚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采取的政策措施。由于问题的核心在人民币汇率,而人民币的汇率又在于1998年中国出口的表现和中国吸引外资的前景,因此,本文从中国出口开始谈起。一、出口面临的新困难源自东亚需求的下降而绝非中国商品竞争力的下降;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将面临较大困难;三、人民币汇率必须保持稳定;四、危机对于中国在海外投资的影响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金融本质具有二重规定性:最大限度地跨时空配置资源进而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工具规定性和为人类追求自由和全面发展而服务的价值规定性。金融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现代化进程,金融化的深化将促进人类的现代化步入新境界。但金融化又具有金融异化的倾向:在资本扩张本性的推动下,虚拟经济领域的金融资本只能通过不断吸纳民众的闲散资本、从实体经济"抽血"以及尽可能将各种资源证券化实现扩张,这使得金融逐渐脱离了其本质的原在规定性,走向了异化。而金融异化的结果必然导致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金融异化外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籍对东南亚的记载在世界上出现最早 ,中国学者一直重视中国古籍在东南亚历史研究方面的作用 ,并对各种要籍进行评介 ,这些古籍对东南亚古国的记载内容相当丰富 ,包括当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情况 ,不仅论述了相互之间的使者往来 ,还记述了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记述了当地的政治制度以及同邻国的关系 ,这些材料为研究东南亚历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章和杰 《学术界》2002,(3):40-56
亚洲曾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国家在金融结构上的缺陷 ,中国几乎都存在 ,有些甚至更严重 ,中国之所以没有发生金融危机 ,主要原因在于与国际经济没有充分接轨的相对保守的国家经济制度像一个屏蔽罩 ,既罩住了国际游资的攻击 ,也保护了内部经济、金融的严重缺陷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金融脆化和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金融脆化现象的特征和形成机制,分析近20年来全球典型金融危机特点及产生原因,并在系统分析中国金融体系风险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针对金融脆化现象的治理举措。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的反思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在使得主要国家金融体系遭受重创的同时,也揭示出发达国家金融体制中的某些缺陷和弊端.因此,从货币供应量与中央银行的独立性、金融经营制度的分业化与综合化、金融机构所有权的国有化与私有化、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基础建设、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边界、融资模式选择与资本市场发展和外汇储备管理与投资结构安排等七个方面深刻分析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并结合我国金融体制和金融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软实力与中国对东南亚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软实力理论为指导,概括考察了中国与东南亚外交关系史。认为虽然软实力是个新出现的国际关系概念,但在中国与东南亚几千年的交往史中,软实力实际上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运用。目前,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这也与中国的软实力外交思想与实践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从历史的经验、国际关系的演化趋势以及中国和平发展的需要出发,在今后的中国与东南亚外交中,软实力外交应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外交手段与外交领域受到重视,而软实力外交能否成功实现,取决于中国能否发展出一种全新的、先进的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