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军 《大庆社会科学》2004,(2):46-47,5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放开粮食收购市场”。这标志着在国家宏观政策上,明确了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已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几十年来,粮食统购统销的格局已经被打破,粮食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这必将给承担国有粮食收储企业资金供应和管理任务的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安全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也是摆在各级农发行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仅就相关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从1998年5月开始,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拉开了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帷幕。敞开收购(即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手中的余粮)、顺价销售(即国有粮食收储企业实行顺价销售)、封闭运行(即农业发展银行收购粮食的资金...  相似文献   

3.
以玉米与大豆临时收储政策改革为突破口的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顺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破解粮食“三高”等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对粮食安全保障也产生了巨大冲击。粮食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短期冲击效应明显,长期稳定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粮食市场波动明显加剧,粮食生产者面临着较强的收入不确定性冲击;玉米高库存问题得到扭转,但粮食供需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在需求刚性增长约束下进口数量激增,进口安全风险防范压力明显增大;粮食生产者直接补贴政策存在溢出效应,粮食生产者支持政策有待完善。新形势下,应加快粮食安全保障顶层制度设计,健全粮食生产稳定机制,完善国际粮食进口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粮食产业安全保障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农发信贷管理工作的好坏,不仅影响当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目标能否实现,而且是一个银行经营管理水平高低和信贷员整体素质强弱的集中体现.县级农发行自1997年组建特别是1998年以来,各行坚持以"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重点,狠抓收购资金投放、库存监管、调销监督和收贷收息等四个环节,基本实现了当期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总体目标.但随着我国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一些影响收购资金封闭管理和信贷管理的因素日现凸突,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前 ,随着我国加入WTO谈判的进展 ,中国“入世”的日期已日益临近。吉林省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大省 ,因此 ,如何应对“入世”给粮食生产带来的冲击与挑战 ,已成为当前全省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课题。 一、“入世”给吉林省粮食生产流通带来的冲击和机遇  加入WTO ,就意味着我国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有关准则和规定 ,扩大国内农产品市场对外开放程度 ,降低关税税率 ,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和粮食出口补贴 ,这必然要给吉林省粮食生产流通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粮食价格将受到冲击 ,再难维持较高的水平。与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6.
我国历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都是围绕“保障粮食供给、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保护粮农利益”这一基本目标进行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在市场化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 ,粮食流通体制运行效率低的问题仍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因此 ,近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应该是 ,全面放开粮食市场 ,促进粮食流通。粮食补贴方式的改革必须有利于提高资金的运行效率 ,并以此为契机 ,推进国有粮食企业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加快国有粮食企业自身改革步伐,是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成功的前提.随着粮食购销市场化和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和考验.如果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国有粮食企业将难以在新世纪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本文拟通过分析茂名市国有粮食企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就国有粮食企业的出路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育,流通领域发生了结构性的转变。由于流通格局的变化,国有物资企业缺乏应变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营效益,流通格局变化主要表现在国有物资企业除了受到生产企业的冲击外,还受到私营、合伙企业的冲击。这些冲击造成国有物资企业市场占有率急剧下降,销售额和利润大幅度下降。面对新格局,如何闯出生产资料市场经营新路子,扭转被动局面,已成为摆在广大国有物资企业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如何适应流通格局的变化,选择经营方向和发展路子谈些个人看法。(一)生产资料流通格…  相似文献   

9.
随着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农业发展银行业务也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作了进一步调整,将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粮棉油收购、储备、调销等。因而,农发行将把工作重心转到对政策性资金的全面监管上,促其封闭运行、良性运作上,但由于目前农发行对粮棉企业资金监管环境、监管机制很难适应封闭运行之目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对粮棉企业的财务人员实行委派制,强化财务监管,进而促其资金封闭运行,本文就此谈点粗浅认识,仅供参考。一、推行委派制的必要性农业发展银行作为粮棉企业的主要债权人,且是代表国家监督政策性资金的中央政府银行,应该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粮食流通渠道和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逐渐削弱。国务院明确指出,在粮食购销全面市场化条件下,要注意发挥国有粮食企业主渠道作用。这是我国国情和粮情的需要,是平抑粮价和稳定市场的需要,是粮食专项大批供应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需要,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现有的国有粮食企业若要担当起这一重任,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应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已经取消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探索建立市场定价机制和价补分离保护粮农体制。2016年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显著,既坚定了对玉米收购市场化改革的信心,又对稻谷小麦等收储制度改革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但是,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成效仍然属于市场自发调节的结果,其做法应用于稻谷小麦需要谨慎。保障粮农增收和口粮绝对安全是我国粮食政策性收储制度深化改革的底线。稻谷小麦是我国最重要的口粮品种,其收储制度改革应在坚守底线前提下以最小扭曲市场为原则,可以在缩小最低收购价实施范围、合理确定最低收购价水平和选择多元化执行主体等方面进行重新设计,从而形成既不违背世界贸易组织农业规则和我国入世承诺又能促进多重目标实现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中国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进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已经经历了数轮改革。1979-1993年是 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期,1993年所实施的粮食价格与经营的全面放开是迄今为止 力度最大的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而1994-1999年则是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的调整期,1998 年开始以“四分开一完善”和“三项政策一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粮食改革实际上是在国民经济 市场化程度已有很大提高的背景下,政府对粮食流通系统实行的严格管制。在21世纪初的开 放经济条件下,需要建立规范化的粮食市场体系、多元化的粮食流通体系、专业化的农业保险 体系、高效率的粮食供求调控体系,从而形成粮食生产、流通、消费的良性循环机制,以促进粮 食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粮食价格倒挂是近年来国内粮食市场呈现的典型价格现象,也是制约现阶段粮食托市收购政策可持续性的重大难题.尽管现阶段粮食价格倒挂的政策性起因与“统购统销”和“双轨制”时期的粮食价格倒挂相似,但已从绝对倒挂转变为相对倒挂,应对环境也已发生根本性变化.面对现阶段粮食价格倒挂问题,既不能走计划经济的下游管控老路,又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目标价格政策的推广,加上近年来国际粮价低迷以及WTO规则的约束,近期的粮食价格倒挂可能会成为一种常态.粮食价格倒挂问题的解决,需要积极推进全产业链的市场化改革,做到市场化目标下的短期适应(粮食加工业转型升级)与长期改革(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收购资金封闭运行”是粮改“三项”政策的重要内容。它不仅界定了收购资金的运行轨道,而且促成了特殊的银企关系,形成了新的管理方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建立新的银企关系,制定新的管理制度,使收购资金始终围绕着界定运行轨道运行,做到不呆滞、不挪用、不挤占,实现封闭运行。杜尔伯特农业发展银行自1999年起连续两年开展“银企共建星级库活动”,将支行的信贷管理目标和粮食购销企业的经营目标设为十项考核指标(即十颗星),对粮食购销企业进行考核。成立了以县政府、农发行、粮食  相似文献   

15.
1、粮食收购资金改现行多口供应为单口供应。现行粮食收购资金由财政、人行、农行和企业五方共同供应,其优点是短期内能筹集到大笔急需资金,其弊端是由于多口供应资金容易产生扯皮或推诿现象。该到位的资金到不了位,更主要的是不便于银行对粮食资金管理,多家供应资金造成了粮食资金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哪块是我的,哪块是你的,银行想管又管不了,也难管好,干脆放任自流,放松对其管理。特别是人行以再贷款形式注入的农付产品收购贷款,既不是工商银行的,也不属于农业银行,该收的收不回来,造成事实上的人民银行投入的资金有进无出。鉴于此,为加强粮食资金管理,有必要改多口供应资金为单口供应资金。企业与财政筹资部份可保持现状,人、工、农三家银行集中到农行身上,相应地扩大农业银行的铺底资金,减少工商银行的铺底资金,同时人民银行每年增加的收购农付产品短期贷款一次性由人民银行总行贷给农业银行,再由农业银行总行垂直进行分配,实行期限管理,按期收回。这样明确了责任,增强了银行的责任心,有利于加强对粮食资金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20多年来的国企改革 ,已经逐步深入企业体制内部 ,但是 ,由于我国渐进式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等因素的影响 ,国企改革始终没有摆脱国家与企业利益关系调整的局限 ,国企处在改革的被动地位 ,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加强和改进。国企管理的现状及其面对新世纪生存环境的挑战 (即经济全球化、经济知识化、市场化改革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 )已经或将带给国有企业强大的冲击 ,因此 ,国企除了加强管理 ,并不断创新 ,别无他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粮食企业,要适应粮食市场化改革、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新形势,惟一的出路只能加快企业调整改革步伐,努力在激活企业上做文章,用创新思维来谋求发展。 一、更新观念,走出粮食流通认识误区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走过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多年来,这一举世瞩目的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18.
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内贸与外贸相结合,这是粮食经营今后发展的方向。浙江人多耕地少,人均占有量低,从这一基本事实出发,浙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建立与省情相适应的比较稳定的粮食流通体制。具体地说,在粮食收购方面,国家应通过提高农业征税征收实物的基数,并通过市场收购粮食;在粮食销售上,国家只保军供用粮,城镇居民口粮,其他用粮由市场解决,实现全社会的总需求和供给的总量平衡。从而形成一个富有生机活力、高效灵活、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粮食流通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绝大多数农民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商品经济意识日益增强,开始走向由传统的自给性农业向商品性农业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来连续丰收,粮、油、糖等农产品出现了“买不掉,储不下,运不走”的局面,农产品流通滞后问题十分突出,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问题。 1、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转变成商品,换取相应的货币,因而无法购进生活和生产资料,给生活和再生产带来严重的影响。 2、有些农业商品产区为解决农民销售难的问题尽力组织收购,但收购进来的商品不能及时调销,资金大量沉淀,从而使经营农产品的企业  相似文献   

20.
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取消粮食购销价格倒挂,把粮食的供给与需求交给市场去调节,这是多年来一直在强调的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从1985年开始的我国粮食购销体制改革,标志着我国粮食的购销,正在由以往的实物化的行政配给制向商品化、货币化的市场取向的转变。经过这几年的改革实践,我们的确在市场导向的改革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国家定购任务以外的粮食,已经转向市场调节的轨道,农民行为的自然经济倾向和实物化倾向,正在逐步地向着商品经济倾向和市场化倾向转变,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政府之间以及乡村与城市之间,正在逐步建立还是属于初级形式的商品货币关系。这种情况使最近几年来,学术界产生了这么一种观点,即认为只要把粮食购销与价格完全放开,实现完全商品化和市场化,让价值规律自发地起调节作用,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形成合理的比较利益,彻底解决粮食的供求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