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称谓语是人际关系的符号.称谓语的使用包含了复杂的心理过程,并对交际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从心理的不同层面,即社会、文化、社交、认知以及情绪表达等,分析了称谓语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以期对称谓语的认识能更加全面、立体.  相似文献   

2.
汉语称谓语中“偏离”现象的文化心理例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称谓语是人际关系的一种标志 ,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规范形式的“偏离”称谓 ,正是一种文化与心理的偏离。这种偏离现象 ,有的仍是在汉民族传统文化如宗法制度、礼教文化或民俗下的偏离 ,没有脱离民族文化的轨迹 ,而有的偏离现象却是对民族文化与心理的根本偏离。职衔敬称、亲称泛化、反语昵称等是汉语特有的称谓文化 ,但“礼为上 ,情不言”以及以老为尊等传统文化如今已面临挑战。称谓语对文化心理的反映还必须依赖特定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3.
英汉社交称谓语的主要形式及其选用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交称谓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说话人用来指称说话对象的称呼语。它具有重要的社会交际功能,交际双方选用适当的称谓语来明确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以保持和加强各种人际关系。社交称谓语的选用遵循一定的文化和社会规约,主要体现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的权势和等同关系。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形式基本相同,但是由于这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它们遵循的社会规则和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文化因素与英汉称谓语的语用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称谓语是民族文化的反映.从三个不同的社会心理层面对比并阐释英汉语中由文化因素导致的称谓语语用差异,分析称谓语的社会文化和民族心理根源,寻求跨文化交际中称谓语翻译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进入新时代,培育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中医心理学思想扎根中国大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中医心理“治未病”思想、中医心理“整体观念”、中医心理“阴阳”辩证理论、中医心理“养心”方法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成果,对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 ,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 ,“和为贵”的文化价值取向是统一战线形成的巨大向心力 ,它是统一战线内部求和谐、统一战线“求同存异”原则以及具体斗争策略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而儒家“大一统”的民族文化心理 ,又为统一战线的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心理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症状自测量表对407名农民工进行测量,探讨农民工心理症状及影响因素,并比较未婚与已婚的差异。结果发现:(1)农民工心理症状整体上处于严重状态,社交回避及苦恼较为常见,社会支持处于一般水平,未婚组与已婚组有显著差异;(2)农民工社交回避及苦恼与心理症状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心理症状、社交回避及苦恼之间都呈显著负相关,未婚与已婚组的相关系数有较大差异;(3)未婚农民工的社交苦恼直接预测心理症状,已婚农民工的社交回避与社交苦恼都直接预测心理症状,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对已婚者保护心理健康更有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长沙市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第二类贫困生”发生了自我认知偏差、态度偏激、行为偏执、人际关系偏离、排斥感趋强等表象特征的心理错位现象。身份认同是影响他们心理错位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认为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英汉两种语言在称谓语方面的不同,不仅表现在形式、意义等语言层面上,也体现在它们所遵循的使用规则和评判标准等文化层面上。在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今天,对英汉称谓语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有效促进跨文化交际。为避免文化引起的英汉称谓语的语用失误,本文提出在翻译时,译者应该依据特定社交语境所提供的背景信息,揣摩称谓语的准确语用含义、体会称谓者的情感语气以及交际双方的角色关系,运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三化”,最大程度地传译出称谓语的所有含义。  相似文献   

10.
对长沙市高校贫困生群体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发现高校“第二类贫困生”发生了自我认知偏差、态度偏激、行为偏执、人际关系偏离、排斥感趋强等表象特征的心理错位现象。身份认同是影响他们心理错位的一个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是在不断吸收其他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具有开放、兼容并包的特性。作为传统文化重要内容的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不断被传承发扬,使国人逐渐形成了推崇儒家、强调华夏中心和礼教尺度即秩序的文化心理。清朝前期的统治者无疑受这一文化心理的支配,反应在天主教政策上表现为时宽时禁。  相似文献   

12.
称谓语作为一种语言符号,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言语交际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定位导航的作用.但称谓语在言语实施过程中因受语境的制约会发生语码或语用转换.文章从社会环境的角度,举例说明政治、经济环境和民族文化心理是制约称谓语并使其发生转换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化的核心是“文化心理” ,它是一种集体潜意识 ,类似于“文化性本能”的现象 ,可以反作用于物质现象 ,是变革中最难变革的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心理通过几千年的积淀 ,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 ,既是古代辉煌的象征 ,又是制约社会向前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4.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称呼语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不同民族之间在传统文化、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社会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社会称呼语和亲属称谓语又是称呼语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民族文化心理主要表现于人们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念,以及人们较为广泛地认同和遵守的规章制度、风俗习惯和行为规范.中英民族文化心理的不同导致了英汉语言在称呼语方面的差异.因此,探讨民族文化心理及其在英汉称呼语中的映射将有助于消除语言文化的障碍,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发生在中国的谣言传播不可避免地带有中国文化的特点,同时谣言传播中公众的态度和行为也与特定的传统文化相联系,具有一定的中国特色。本文拟从民间信仰、"官本位"心理、"面子"观念和"重义轻利"心理等几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对谣言传播中公众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并提出规避其负面影响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6.
称谓语大量存在于汉英两种语言的社会交际和文学作品中。由于这两种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历史传统、不同的风俗习惯和不同的民族心理等 ,因而称谓语有着很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因汉英文化的不同导致的汉英称谓语的差异 ,且分析其差异并探索有效的翻译方法对跨文化交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称谓语既是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打招呼时表示彼此关系的词语,也是人类言语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般来说,称谓语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而社会称谓语又是称谓语中较为活跃的一部分。然而,目前许多大学生却不能恰当地使用社会称谓语。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观察、访谈和记录等方法对河南理工大学和英国朴茨茅斯大学的246名大学生社会称谓语的使用情况做了调查,用SPSS法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主要从其构成和来源两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使用社会称谓语的特点,探讨了影响大学生使用社会称谓语的因素,如性别,专业,年级等。大学生社会称谓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研究价值,以此进行的深入研究,能反映出社会普遍使用社会称谓语的情况,对研究语言和社会的互动关系、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开展以后的相关研究都具有深远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统一战线的历史文化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三大法宝之一,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其中,"和为贵"的文化价值取向是统一战线形成的巨大向心力,它是统一战线内部求和谐、统一战线"求同存异"原则以及具体斗争策略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而儒家"大一统"的民族文化心理,又为统一战线的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心理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一个伟大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相伴随。中华民族在悠悠五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这种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是维系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精神家园的根。它以强烈的民族性形成了一种厚实的民众心理积淀,具有广泛的社会物质基础和深厚的民众心理基础。在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我们有必要科学地、理智地审视我们的民族文化,认真地、公正地清理我们的文化传统。“远色人江湖,烟波古临川”。抚州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可谓“名儒巨公,彬彬辈出”。在这块美丽的土地…  相似文献   

20.
心理契约是个体人格的组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人格化;员工心理契约的“个性”与企业文化的“共性”的互动关系是推动企业前进的原动力。从结构维度、形成机理、作用与功能等方面对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可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的这种互动关系,案例分析则进一步揭示了心理契约与企业文化的目标一致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