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回回族源中,除了元代以前的“回回人”和元代从中亚返回“中原”故土的回回人,以及蒙古、维吾尔等族人加入回回行列之外;汉族加入回回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因为汉族是中华民族中的主体民族,而回族的出现和形成,又是在和以汉族为主的民族在大分散中杂居的。在历史的长河中,由于回汉杂居、回汉通婚、回回人在各地屯田、回回人在政治上的优遇、回汉人民在工商业上的共同劳动和迁徒,都给予汉族融于回回之中成为历史的必然。因此,研究回回族源问题,对于汉族加入回回行列也应予以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自伊斯兰文明进入中国之时起,就开始了最初的汉-伊斯兰文明对话。蒙元时代入华回回人是回族的主源。在13-14世纪的中国,波斯语是旧大陆的主要国际交际语(lingua fran-ca)之一和元代的主要外交语言,是回回人的共同语和新母语,是元代三种官方语言之一。元代回回人在人种相貌体质上与汉人有较大区别,但后裔逐渐放弃自己的母语,改用汉语汉文。在母语转换的过程中,回回人经历了一个双语时期。当代部分回族与西北的东乡族、保安族与撒拉族人民中还流行着一种用阿拉伯文与波斯文字母为基础拼写的文字,即始创于明代中期以后的“小经”文字。创制“小经”文字的人可能是生活于社会底层的回回百姓。  相似文献   

3.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是一个具有独特历史和文化表征的民族共同体,从“回回”到回族这一转变中,回回含义的变迁复杂、曲折,有必要对回族族称的来源进行梳理,分析其族称及族源。  相似文献   

4.
国内出版的研究东干族的三部著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干族 (中亚回族人 )是 10 0多年前我国西北回民起义失败后 ,由陕西、甘肃、新疆等地被迫迁移到中亚地区的回族后裔。他们被俄罗斯人及中亚各族人称为“东干” ,在前苏联时期民族划界、民族识别时 ,被划定为“东干” (Dungan)族 ,但他们一直自称为“回族”、“回民”、“老回回”、“中原人”。他们迄今保留着自己的母语———汉语陕西话、汉语甘肃话和本民族固有的传统饮食习惯、宗教信仰及其他习俗。现在他们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共和国 ,约有 10万人。他们在保持特色的同时 ,善于与当地文化氛围相…  相似文献   

5.
有一则传说这样讲:唐朝时,穆罕默德打发根思、格斯、宛尕斯等人到中国传伊斯兰教。根思和格斯在路途中病故了,只有宛尕斯来到了中国。宛尕斯知识渊博,德高望众,深受唐王的尊敬。几年过去,宛尕斯思念家乡,唐王一再挽留,说:“这个人呀,今天要回,明天要回,老回呀回的,要想个办法把他留住。”他就对大臣说:“你去跟那个‘老回回’说,叫他再住个把月,等天气一好,就让他回去。”从此以後老回回的名字就传开了。从内容分析,这只是一则关於回族名称来源的传说。事实上,这则传说既不能准确地说明回族名称的起源,也不能说明回族的…  相似文献   

6.
回族的来源是回族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史学界在解放以前和以后就有许多研究者作过不少探讨;主要有四种不同意见: 第一、“外来人为主”说。 此说认为回族的主要来源是外来人,而其中又以元时东来的回回为主,并(?)入了唐宋以来到中国经商的阿拉伯和波斯商人等。  相似文献   

7.
回回民族(以下简称回回)为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考回回一称的历史:回回为国名。宋时即于中亚立国。据《辽史》载:“耶律大石率众西行,所历诸部有畏兀儿城及回回大食部”。 回回一称,实始于辽,当时契丹人对于穆斯林已有此称。《辽史卷三·天祚本纪》谓:当耶律大石西迁之后,即建国于毛维兰纳尔地区和塔拉斯河、楚河流域。这里也就是别于高昌回鹘的葱岭西回鹘。葱岭西回鹘人所信奉的伊斯兰教称为回回教。回回实为回鹘之音转,由此意引申为“回回国”、“回回寺”。  相似文献   

8.
拥有人口七百二十万的中国回回民族,以大分散、小集中的形式遍于神州包括台湾在内的三十个省(区)市。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落实,先后成立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临夏、昌吉回族自治州、还有化隆、张家川等七个回族自治县。追溯回回民族的形成史,事实上是从公元十三世纪中叶才开始,成吉思汗西征胜利之后,旭烈兀攻陷了巴格达(1258年),大批的中亚细亚各族人以及一些波斯人、阿拉伯人被签调中国内地,编入了“探马赤军”,随着忽必烈参加了统一中国南北的战争。从公元1273年起,忽必烈下令“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才长期地、世代相续地留居中国内  相似文献   

9.
回族重商思想散论马建春在中华56个民族中,回回人以擅长经商、乐于经商而昭示出其鲜明的民族个性,史籍中有“回回蕃商”、“识宝回回”、“买卖回回”的别称,更有“回回善营利”以及““旱码头,大市场,回回行商遍四方”的说法。唐宋以来,连接沟通东西方贸易的“丝...  相似文献   

10.
回族是一个勤劳、富有智慧的民族。千百年来,回族在天文历算方面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成就,对缔造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回回人在天文历算方面的贡献始于唐宋。据史书载,唐代有一种《九执历》,与中国传统的历法迥异。《九执历》度法六十,周天三百六十度,无余分;而中国传统的历法则以周天为三百六十五度,此为“回回星学”之始。清代天文学家梅文鼎曾指出,以三百六十度为天周“实本回回”,唐代的《九执历》实为回回历法之权舆。宋朝初年,天文学家马依泽(今安徽安庆市南关城内回民马氏之先祖)于建隆二年(961…  相似文献   

11.
我院回族研究所和兰州穆斯林教育基金会合编的研究我国回族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现状的大型学术论文集《中国回族研究》第一辑,最近将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第一辑共约30万字。华涛的《穆斯林哈剌鲁人、阿儿浑人早期史研究》一文探讨了中亚突厥语部族伊斯兰化开始的原因;杨志玖的《元代的回回人》概述了元代回回人的东来及分布、政治地位、经济力量、文化贡献、宗教生活等问题;陈得芝的《元代回回人史事杂谈》就回回户籍、“于阗人”的概念、赛典赤赡思丁事迹补、禁回回抹杀羊做速纳作了细致的考证和补遗;邱树森的《赛典赤家族入华时间考》根据中外史料考定赡思丁之父苦马鲁丁是赛  相似文献   

12.
河南回族来源考略胡云生河南回族的历史渊源,可以上溯到唐宋时期。整个元代,以各种方式留居河南的回回人,构成了河南回族来源的主体成份。其后又以其为核心,大量的移民迁入,乃是河南回族来源的重要构成。另外,河南回族中的其他民族成份,也是不可忽视的。研究河南回...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回回民族是现在可辨认的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之一,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回族人口为七百二十一万九千三百五十二人(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回族人口数字待查)。有一个省级的宁夏回族自治区,两个自治州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有六个回族自治县:甘肃省的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青海省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和门源回族自治县、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的乌耆回  相似文献   

14.
在瑰丽多彩的中国传说故事中,有朵殊异之葩──回回识宝传说。她起源于“西域人识宝”,远在汉唐之际就已经产生,流传并被记录下来,展示着我国与阿拉伯──中亚地区密切的商业、文化交流盛况。一千多年来,外国人识宝传说在我国民间文学的沃野中不断地流移、载录,虽然具有或大或小的变形,但这类传说仍流存至今。“识宝回回”是汉唐之后外国人识宝故事的延续,因她凝聚有回回民族形成过程中的某种信息,而具有独特的时代色彩和社会背景,是一种“具有相当文化史价值的艺术文献”①。因此,对“识宝回回”传说的收集、研究,就有某种历史…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全国各地的回族古籍工作者在搜集、整理和出版回族古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推动了回族历史文化诸方面研究工作的深入发展。遗憾的是,对珍贵的回族文献《回族馆译语》却长期以来未给予注意。值得高兴的是,不久前在《中国回族研究》第二辑中发表了刘迎胜同志对此有关的论文,邱树森教授主编的《中国回族词典》也有“回回馆译语”、“回回馆杂字”两词条的注释。 早在“文革”期间,我在“五七”农场时,便经常利用返京休息的时间去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查阅和抄录《华夷译语》方面的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16.
关于萨都刺的族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都刺是我国元代著名的少数民族诗人。其诗词创作有独特的成就,是很值得认真研究的山西古代作家之一。关于萨都刺的族别,历来说法不一。除了答失蛮氏,回回、回纥、蒙古等几种明确的说法外,还有西北人、西域人、色目人等几种笼统的说法,以及“本朱氏子,冒为回回人”、“本答失蛮氏,实为蒙古人”等极其含混的说法。真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属于难以解决的历史悬案。但近年来,一些学者曾经力图解决这一问题。经过一番考证、多肯定萨都刺为回族人,而排除了其它种种说法,认为“确定萨都刺系回回(指现在的回族),理由相当充分。他们论证推理的逻辑是,答失蛮氏就是回回,而“回回后裔即今之回族”。对此,我们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元代回回的进入中国,居甘肃的回回民族逐渐增多。明清以降,甘肃仍为回族最集中的地方,“甘肃在明代几为回民全部区域”。①回回民族信奉伊斯兰教,他们所到之处就以清真寺为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活动场所,进行诗经布道等方面的活动,形成了与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有明显界限的坊寺区域,清真寺也就我为坊寺伊斯兰教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正>回族是中国历史上最擅长经商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族源最早可追溯至唐宋时期来华的中东穆斯林和元代来华的中亚和西亚穆斯林。经商是回回先民来华的主要原因之一,中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得益于穆斯林商人的贡献。日本学者曾经说过:"从八世纪初至十五世纪末,欧洲人来东洋之前,凡八百年间,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旧文的重写,关于《梦溪笔谈》中“回回”一词的解读,从清乾嘉至今,一直争讼不断。虽然目前回族史界主流意见已采用王日蔚先生“回回即回鹘之音转”的结论,但此说除了“音转”这一语言学上的可能外,并无足够的逻辑的历史证据来支撑其说,特别是这一结论无法解释在宋夏战争的高峰时期为什么宋朝的军事将领会提出“打回回(回鹘)”这样荒谬的口号。余一直坚持反对“回回即回鹘之音转”的观点,旧文《&lt;梦溪笔谈&gt;中“回回”一词再释》完成于30年前,今检思旧文,除否定“回回即回鹘之音转”观点有足够的证据外,原来提出“回回是五代宋以后杂居于西夏境内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的观点亦不太准确,且历史之证据链亦有断层。故重拾旧文,增补资料,修罅补漏,并将“回回”一词的传播延及辽夏金三朝,重新提出新的观点,即沈括所言之“回回”即是指唐以后来华的聚居在西夏境内信仰伊斯兰教的大食商人,经宋辽金时代的发展,这一批回回分布区域越来越广,以致散布到西北各地。  相似文献   

20.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是中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之一。1982年人口普查,回族为六百二十一万九千多人(台湾省和港澳地区,待报),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最悠久而分布最广、族源最宽、和汉族杂居而又有小聚居点的操汉语的民族,是和汉族有直系血亲关系的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