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广东会党指的是三合会,这是辛亥革命时期广东地区一股活跃的下层社会势力,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它与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有过一定程度的联合,在辛亥革命的反清斗争中曾起过积极的作用.本文拟以1895至1913年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广东会党的关系为主线,探求两者之间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一显然,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广东会党产生某种程度联合的原因,在于两种势力都以清朝统治者为反抗对象.反清,成了它们联合的共同基础. 相似文献
2.
辛亥革命时期,广西的会党组织通过各种斗争方式,向清朝封建统治发动猛烈的攻击,以热血和生命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出卓越的贡献,在广西会党活动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一章。广西会党在这个时期之所以能如此发掘潜力,发挥优势,建功立业,彪炳史册,除了历史潮流所趋,社会形势所致的因素外,主要是因与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一种较为广泛的联盟关系。而这个联盟的建立,则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革命派具有发动广西会党的决心、计划和实际行动;二是广西会党本身所具有的特点足以获得革命派对其的重视,基本具备充当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盟者的资格。这两方面因素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相似文献
3.
翁君聪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1)
资产阶级法制思想是西方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依法治国原则而产生的,是指如何运用法的形式确定国家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离的法治原则,实现国家统治制度化、法律化的思想、意识、观念.中国近代法制思想是在西方近代法制思想冲击和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拟对辛亥革命前后西方法制思想对中国资产阶级的影响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政局变化,作一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4.
晚年的丘逢甲属于改良派还是革命派?这是不久前结束的纪念丘逢甲诞辰120周年学术讨论会上,与会者热烈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衡量丘逢甲晚年究系何派,并不在于他是否在组织上加入过同盟会,也不在于其他别的,关键要看他:(一)是赞成还是反对推翻腐朽卖国的清王朝;(二)是赞成还是反对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 相似文献
5.
发动反清武装起义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斗争手段,在整个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发动的重要起义就有十余次之多。可是长期以来,史学界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评价最低、最欠公允的却是武装起义。相当一致的观点有三条:其一,依靠会党、新军,没有去发动工农群众:其二,搞城市起义,没有去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其三,单纯军事观点和军事冒险主义。 相似文献
6.
清末民初雷铁崖揭露批判封建伪道德杀人祸国,伪道德导致清末民众公德沦丧、私德扭曲,吏无官德、士无人格及民国初期道德愈坏、邪恶肆虐,理论上主张斟酌时宜,变通旧说,创"适合国民心理之学说","尽以铸造新国民,以竞争新世界";内涵上以爱国为核心,提倡国与民、家、地方统一,在价值取向上崇尚近代理想人格;在具体规范上继承与吸收中外积极美德;方法上主张立志、修身与践履结合,磨厉志士精神,刻苦其志气,早振同胞于水深火热之中. 相似文献
7.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随着产生,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改良派与革命派亦相继出现,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阶层的利益,活跃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探讨两派在辛亥革命前后(特别是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中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是非常必要的,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十九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封建经济的母体内获得了缓慢的发展,据粗略统计,1900年至1911年,华资近代企业从五百七十家、资本约七千万元,增至二千三、四百家,资本约三亿二千万元;纺织业、丝织业、碾米业、火柴、皂烛、卷烟、榨油等行业兴起,散布在全国二十几个省市。随着国内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与国际市场联系的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中小商人向资产阶级转化。他们在中国经济社会中比重虽低,却是最先进的独立的经济成分,推动着古老中国社会经济的前进。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力量亦随其产生而登上政治舞台。当时,这个阶级中较有力量的是刚从官僚、地主和富商蜕变过来的那一部分,他们刚从封建剥削者转化为资本剥削者,同帝国主义和封建政治势力都有联系,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更有浓厚的封建痕迹。它的经济地位,决定其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的途 相似文献
8.
论辛亥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秘密会党的联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辛亥革命时期,秘密会党始终是一支活跃的社会力量,资产阶级革命派曾以各种方式在会党中开展工作,联络发动会党起来参加革命.会党也乐意接受革命派的领导,奋起参加反清的武装斗争,并在一定程度上将农民、工人以及其他下层群众卷进革命洪流,使武昌起义获得成功.从社会史的角度对这一时期革命派与会党联合的基础、联合的过程以及联合的方式进行探讨,进一步揭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群众基础和对下层社会群众的态度,将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9.
对资产阶级的哲学史研究的科学性给以估价,庶可看出哲学遗产批判继承所应遵循的道路。惟自清末以降,著作多,派别杂,其相互争论中涉及的问题亦极广泛,非短文所能逐一评述;爰就几个主要学派的著作的方法论及其实践意义,试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1956年孙中山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鼓起辛亥革命史研究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次高潮中,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农民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1961年,在武昌举行的由中国史学会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举办的辛亥革命五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资 相似文献
11.
余炎光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4)
廖仲恺(1877——1925)是我国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两个革命阶段。他自二十世纪初年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以后,无论在同盟会时期或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时期,都作了出色的贡献,成为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战友。特别是一九二四年以后,廖仲恺成了改组后的中国国民党的核心人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立下了卓越的功勋。由于 相似文献
12.
陈天华是辛亥革命前夕的著名宣传家,他为辛亥革命作了重要的舆论准备,且为在中国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奋斗了一生。陈天华(1875——1905年)原名星宿,字星台,号思黄,又号过庭,湖南新化人。出身于一个贫穷的落第秀才家庭,幼年替人放牛,生活贫苦。后来他考入提倡新学的新化实业中学堂,他“拾阅新学中书报残纸,慨然欲任天下事”。 相似文献
13.
清末 ,为了救亡图存 ,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两个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和立宪派都提出了各自的宪政主张。其中 ,资产阶级立宪派的宪政主张主要体现在他们与清廷的分歧上 ,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宪政主张则主要体现在对君主立宪主张的根本否定上。在这两种宪政主张中 ,都有十分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 ,原因是民族危机的驱使、对清廷失去信任和迫切的精英参政意识 相似文献
14.
廖仲恺的一生和主要革命活动中,都贯穿一条线索,那就是他的反帝爱国思想。在理论上,他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力图克服资本主义弊病。他的探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上探索“单税社会主义”学说;二是从政治上探索“直接民权”思想,这构成了他独特的带有救国性质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廖仲恺还积极地将理论探索付诸实践。他主要通过投身革命活动、与孙中山一道施行“平均地权”、支持群众反帝运动、促成国共合作等方面实践其反帝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5.
廖仲恺的一生和主要革命活动中,都贯穿一条线索,那就是他的反帝爱国思想。在理论上,他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力图克服资本主义弊病。他的探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上探索“单税社会主义”学说;二是从政治上探索“直接民权”思想,这构成了他独特的带有救国性质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廖仲恺还积极地将理论探索付诸实践。他主要通过投身革命活动、与孙中山一道施行“平均地权”、支持群众反帝运动、促成国共合作等方面实践其反帝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16.
张永红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2):132-135
清末留日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先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出版进步书刊,鼓吹民族民主革命,为辛亥革命作了舆论准备;结合拒俄运动实践,深化反清革命意识,初步传播了一些社会主义学说,在某种意义上也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一些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7.
林语堂有无革命思想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林语堂是否曾一度有过革命思想,一直是个疑点。本文主要依据新发现的林语堂在1927年《中央日报》副刊发表的两篇文章,并结合林语堂在20世纪20年代的思想动向及其对胡适态度的变化,肯定他曾有过革命的冲动。这是20年代特定的时代背景、周围朋友的影响和林语堂个性中的某些因素交织运作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论五四时期戴季陶的反帝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时期,尚是一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的戴季陶,从当时的历史背景出发,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行为,深刻地剖析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并给日本帝国主义以严正的批判,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国人较为进步的思想与认识。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向何处去,始终是志士仁人寻找的道路。从孙中山一代的革命家到以中国民主同盟为核心的民主人士,一直试图沿着西方式的道路,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他们不断地构思、修补着建国的方案,以寻求中国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但是,历史并没有选择他们的方案。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最终裁决了近代中国向何处去的历史难题。探讨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建国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从清末商会的诞生看资产阶级的初步形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阶级应该是一个社会集团,这个集团的成员不仅在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相同的地位,具有共同的利益,而且彼此之间必须存在着密切的政治经济联系,成为协调行动的一股社会政治力量.孤立的状态是不可能形成一个阶级的,马克思在分析法国中世纪的小农时就曾指出:"由于他们利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任何的共同关系,形成任何的全国性的联系,形成任何一种政治组织,所以他们就没有形成一个阶级."不难看出,一个阶级的形成有赖于其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和组织程度的提高,这也是考察资产阶级是否形成的一个重要依据.因为自发分散的资产阶级分子,只有组织程度有所增强,通过某种枢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