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及其当代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以实践为基础的人化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在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坚持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的统一.这种自然观所蕴涵的生态哲学意蕴在于:要解决和克服自然异化问题不能从自然界中找原因,而应从人类社会找出路;突破了人与自然之间要么是征服、要么是服从的思维倾向,确立了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促成的认识基点.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对抽象自然观的批判及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卫军 《北方论丛》2008,1(1):135-138
抽象自然观以非实践的方式来看待自然,割裂了自然与人、自然与历史、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联系。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概括;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马克思现实的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认识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不仅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科学的论述,而且也阐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认为自然界始终存在着一种不借人力而天然存在的物质基质,强调了《资本论》的唯物主义基础;把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界,不仅重视劳动的社会生产力,而且重视劳动的自然生产力;以自然关系为模式来观察人类社会,提出了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史的过程,劳动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全面地阐述了人与自然、历史与自然、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感性的自然强调的是自然与人的相关性;人化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认识和实践的对象性关系的概括;历史的自然是对在物质生产实践基础上历史与自然统一的;人本学的自然是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辩证统一关系的说明;价值的自然是对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着满足与被满足、需要与被需要的价值关系的概括。马克思的感性自然观对于正确认识与解决全球性的生态问题具有多方面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两个基本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思华 《学术论坛》2006,1(5):62-66
文章是对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经济学阐释,论述了马克思生态经济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有机统一的生态经济思想;劳动与劳动过程理论构成马克思生态经济学说的基石。  相似文献   

6.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需要重新反思与构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马克思在借鉴吸收壁鸠鲁朴素能动自然观、黑格尔思辨自然观和费尔巴哈抽象自然观的基础上,批判了过去形而上学的机械自然观,形成了人与自然特殊的有机论自然观.在当代中国,马克思的有机自然观为树立人与自然整体协调发展意识、发展社会良性循环经济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奠定了基础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和我,可以说是把自觉的辩证法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出来并用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切哲学自然观关注的共同主题,马克思恩格斯从哲学自然观的高度对人和自然界关系进行了深刻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哲学思想包括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是能动和受动的统一,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自然观呈现的是多维度、多视角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重的今天,重新审视马克思的自然观非常必要。论文通过对马克思自然概念的历史考察与解构,诠释了多视角下的马克思自然观的基本内涵;阐明了马克思自然观的生态意蕴;并分析了马克思生态自然观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范畴的本质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这种物质变换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生产力能否可持续发展.马克思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断裂导致生产力发展的源泉——土地和劳动者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社会生产力极大浪费,使生产力的发展严重不可持续.为了防止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断裂的发生,实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开创性地提出使自然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劳动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生产;建立适合生产力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关系等一系列极具实践性的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从人的劳动或实践出发,阐发和诠释了自然生产力的生成机制.基于这种生成机制,既应善待和保护自然力,反思和审视传统生产力观的盲目和不可持续性,又应克服“遮蔽”实践的消极无为的自然观,在实践范式的生态转向中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解”与联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生态哲学思想是在完成对德国古典哲学批判和对异化劳动政治学批判基础上生成的,其开辟的生态哲学新地平在于把自然界好与坏的问题归结为生产的好与坏、社会制度的好与坏。唯有实现生产的生态化、建构起真正的人与人平等关系,才能创造出美丽和谐的自然世界。生产生态化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物质变换本身内在要求人与自然之间权利义务的平等交换,以及将物质变换置于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共同控制之中。物质变换的劳动为人与自然关系的合理化奠定了全新的实践基础,为自然界的复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人与人建构平等关系而共享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成果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包含丰富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具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而其中劳动实践是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因为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相互作用、相互分离;在劳动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形成、丰富、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终也只有在劳动实践中人与自然才能实现真正的复归。  相似文献   

13.
冯贺 《理论界》2023,(1):15-20+94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解,因而人与自然关系就成为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中蕴含的基本关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视角出发,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导致的人与自然异化关系及粗陋的共产主义,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批判;在此基础上,对作为历史之谜解答的、人与自然和解的共产主义,展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阐释。同时,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理想社会形态,蕴含并体现出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是现实性与超越性统一的理论特质和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伦理观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对绿色发展观进行探讨.绿色发展观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的支持,绿色发展观的内部因素相互联系、相互变化.绿色发展观的深入必须考虑到伦理观,考虑到人与自然是绿色发展观的题中之义.绿色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不仅体现着马克思的时代精神,而且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使人在自然当中合理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代内价值与代际价值的统一,才能真正让绿色发展观贯彻到底,让人类共享绿色发展的硕果.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学角度去看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就会发现其中贯穿着一条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主线的生态发展逻辑.逻辑的第一步确立了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与自然有机统一的整体的生态自然观;第二步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指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破坏和干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具有反自然性;第三步是走向生产者联合的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的生态学》中,福斯特不仅揭示了马克思是如何通过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实践关系的科学阐述,说明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的、历史的生态实践互动关系,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丰富生态思想;而且赋予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在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和意义,即不仅包含着他的生态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包含着他的生态唯物主义历史观,其整个理论学说的产生和发展无不渗透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科学理解。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和一致性方面来揭示人与自然在本质上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一方面强调自然的优先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人在劳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马克思还通过对物质变换裂缝的深刻批判来考察资本主义的生态危机。马克思把实现"人类同自然界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确立为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三者关系的最高价值目标。马克思的自然观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其生态批判至今仍具有生命力,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这一理念可以从马克思自然观找到理论基础。回到马克思自然观,深入挖掘马克思自然观的真实内涵,焕发其当代价值,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超越马克思自然观的外在实在论和内在主体论理解,立足马克思生活世界视野,从存在论出发诠释马克思自然观,是破解马克思自然观前提性误读的关键。超越自然中心主义或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分立观念,马克思主张人与自然是过程性的有机体关系,是交互能动的生命体关系,在人类社会状态中人和自然达到真正和解。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人论思想中的科学原则(客体性原则)表现为,一是从人的生存方式(劳动)出发视人为自然-社会属性的统一,二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把人规定为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三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上考察人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发展状况;以科学原则为基础的价值原则(主体性原则)表现为,一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人与自身的关系上把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劳动是对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的控制;真正的人的生产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唯一途径.这些观点展现出辩证性、实践性、社会性的特点,对我国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