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吾尔族诗人优素甫·哈斯·哈吉甫在其哲理性长诗《福乐智慧》中,通过塑造国王日出、大臣月圆、月圆之子贤明和隐士觉醒四个人物,阐发了其对社会、人生的思考.优素甫以敏锐的眼光和富有哲理的语言启迪人们觉醒、明辨是非、颂扬真善美,其中的辩证法思想是长诗中的精髓,是应在批判地分析之后予以继承和发扬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2.
《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中有许多关于食物防病、治病的内容 ,本文研究了这两本书中的食疗思想  相似文献   

3.
《福乐智慧》与喀喇汗王朝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福乐智慧》的历史意义在于应时代之要求,对伊斯兰文化和突厥文化进行整合,奠定了新的文化——伊斯兰-突厥文化的基础。它在制度文化层面上肯定喀喇汗王朝的政教分立,为其后历代政权沿用不替,避免了政教合一的高度专制所造成的整个社会生活窒滞;在精神文化层面上继承和发扬突厥文化传统,积极吸受伊斯兰文化成分,加以整合,形成自己的精神文化特色。在此基础发展起来的维吾尔文化,久经历史的磨炼和丰富,不仅不同于伊斯兰-阿拉伯文化和伊斯兰-伊朗文化,而且也有别于突厥语其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的多元性,决定了“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的不得逞,到处碰壁。今天我们这个古老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正处于又一次社会转型时期,维吾尔文化同整个中华文化一样,也面临着文化整合这一重大课题,重温历史会给人们以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4.
生活于11世纪的优素甫·哈斯·哈吉甫既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在其代表作《福乐智慧》中,作为哲学家的他和作为诗人的他交织难分,使其深邃的哲理沉思与沉醉的审美意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艺术的情操发展哲学的智慧,以哲学的智慧浇灌艺术的生命,有着绵长而修远的思索”〔1〕,呈现出中世纪维吾尔人文学术领域里的独树一帜的哲性诗学或诗性哲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循据《福乐智慧》所供膳食史料,发掘整理出其中"治疗性食养法"、"营养性食养法"和"特色性食养法",这些内容反映了喀喇汗王朝时期人们的膳食健康思想与方法,它们构成了维吾尔民族传统的健康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际上就是人类生存道德问题。人类的生存繁衍与大自然唇齿相依,《福乐智慧》强调以尊重自然为价值取向,以适度知足为道德选择,从而凸显人对大自然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朴素的生态伦理观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仍然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福乐智慧》中的某些隐喻性诗句,我们可以看出,《福乐智慧》反映出了喀喇汗王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大致轮廓,其诗句中的隐喻体现出当时封建王朝的社会政治制度。另外,从这些隐喻性诗句能够得知,维吾尔族同其他民族一样,其认识新事物的思维模式之一,便是以熟悉的事物作为喻体、通过隐喻的方式进行的。  相似文献   

8.
《福乐智慧》是维吾尔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哲理诗,长诗通过虚构的国王日出、大臣月圆、大臣之子贤明及隐者觉醒四个象征人物之间的关系与辩论对话,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一系列自然、社会、人生观、人际关系、依法治国、人才聘用、和谐社会等问题的看法,而且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睦相处的人文精神。文章对《福乐智慧》中的自然精神与和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进行了些许探讨。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族经典《福乐智慧》一书在坚持形而上的“真主”安拉生成宇宙万物之说的同时 ,充分运用当时科学所能达到的知识 ,沟通天上和人间 ,把四元素概念的内容从自然界扩大到人类社会 ,给人们描绘出一幅天人和谐的宇宙图式。这对于反思今天由于人的主体性的无限扩张所导致的人对自然的疯狂掠夺 ,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环境污染等自然对人的“报复”来说 ,无疑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福乐智慧》正文长达13000余行,用阿鲁孜诗律(aruz wezni)、以玛斯纳维体(mesniwiy)写成。  相似文献   

11.
12.
文本阅读:从《朝花夕拾》到《野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应将《朝花夕拾》、《野草》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看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朝花夕拾》里的回忆,始终有一个“他者”的存在,所要创造的儿时的民间世界是与现代评论派“绅士”的世界相抗衡的。而《野草》所展示的,是鲁迅在被整个学界、社会放逐,他也自我放逐时所达到的境界:由对“现有”的社会秩序、思想秩序、语言秩序的整体性怀疑和拒绝,达到“空“和“无”;由独自对黑暗的承担,而达到更大的“有”与“实”,获得更为丰富、博大而自由的“欣然”而“坦然”的生命体认,同时服从于不计后果,不抱希望的,永远不停地“向前走”的生命的绝对命令。这是可以通向最后十年的鲁迅的。  相似文献   

13.
《易经》通过卜筮预测吉凶 ,满足人们行为选择确定性的需要 ,其内容不乏一定经验依据 ,但形式是非理性的 ,充满巫术迷信色彩。《易传》在阐释《易经》的基础上 ,对《易经》进行了相当彻底的改造 ,高扬人的超越信念 ,凸显人的道德精神和理性精神 ,从“天人合一”的高度 ,创造性地构建了儒家人生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14.
唐传奇《莺莺传》是一篇感动人心的作品,然而小说中作者元稹对张生始乱终弃行为的庇护使得这一文本略显怪异。在后世的改编之作中,张生的形象得到了改变,这是人性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李建中  徐睿智 《江淮论坛》2022,(1):172-178+193
《文心雕龙》的关键词之中有一个词长期以来为龙学界所忽略:兼。由检索可知,“兼”在《文心雕龙》50篇之中是一个热词;从学理上考察,“兼性”既是《文心雕龙》的关键词,而“兼性智慧”则是《文心雕龙》的根本特征之所在。《文心雕龙》的兼性智慧,其理论维度有四:一是主体身份之兼性,二是思维方式之兼性,三是话语行为之兼性,四是文体类型之兼性。四者之间又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兼性主体具备兼性思维,兼性思维创制兼性话语,兼性话语生成兼性体式。兼性智慧既是刘勰文论的内在理路,更是中国文论的文化基因。揭橥并标举《文心雕龙》的兼性智慧,不仅能为龙学研究开辟新的路径,而且能为当下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提供从主体到思维,从话语到文体的文化启迪。  相似文献   

16.
姜颖 《北方论丛》2012,(5):94-98
《庄子》认为知识是有限的,在某种意义上知识似乎遮蔽了人们对道的探求,但《庄子》否认人具备超越知识以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庄子》将知识界定为人的存在本身,抛弃知识实际上意味着取消了人的存在性,人若想“得道”不能以抛弃知识为前提,体道需要知识的参与.因为道需要通过知识来展现自身,道被知识化具有其必然性,知识因此有了积极的意义.但是,知识本身具有相对性,这使知识必须在一个过程中持续地被否定,从而达到与道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7.
<广西大百科全书>不是<广西百科全书>的修订本,从成书规模看是量变引起质变,从条目框架看是重建地方知识体系,从内容选择看达到较为理想的记述深度,从图照配置看达到现代出版物图文并茂的要求.<广西大百科全书>的编纂工作实现高速度、高质量,要依靠党委、政府支持,广泛动员各界力量,迅速推进编纂工作;要依靠集体智慧,开展科研攻关和协作,化解各种技术难题;要加强质量管理,层层严格把关.  相似文献   

18.
传奇<奈何天>是根据李渔的话本小说<丑郎君怕娇偏得艳>改编而成.当我们用李渔的"立主脑"、"减头绪"、"戒荒唐"等戏曲理论原则来审视、对照改编前的小说与改编后的传奇,会发现这些原则并不适合改编成的<奈何天>,却适合改编前的<丑郎君怕娇偏得艳>.由此可知,李渔的戏曲创作实践与理论并不能够完全契合无间.<奈何天>偏移李渔相关戏曲理论原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关涉到李渔对小说、戏曲两种不同文体的认识,又离不开他以劝惩和娱乐为目的的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19.
传奇《奈何天》是根据李渔的话本小说《丑郎君怕娇偏得艳》改编而成。当我们用李渔的“立主脑“、“减头绪“、“戒荒唐“等戏曲理论原则来审视、对照改编前的小说与改编后的传奇,会发现这些原则并不适合改编成的《奈何天》,却适合改编前的《丑郎君怕娇偏得艳》。由此可知,李渔的戏曲创作实践与理论并不能够完全契合无间。《奈何天》偏移李渔相关戏曲理论原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关涉到李渔对小说、戏曲两种不同文体的认识,又离不开他以劝惩和娱乐为目的的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