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江涛 《城市》2015,(4):13-15
产业结构协调发展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内容.在“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成为产业结构服务化的内在驱动力.通过采用专业化系数对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北京、天津、河北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程度呈递减趋势,天津、河北与北京的差距显著,且出现扩大趋势.以此为基础,笔者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陆春元 《职业》2017,(33):35-36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蓬勃的发展势头,这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因此,本文分析提出,高职院校一定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面向生产性服务业,抓住机遇,大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为社会培养更多实用性人才.  相似文献   

3.
胡莹 《现代交际》2012,(2):140+139
服务业的发展是现代经济增长中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源泉,而现代服务业发展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及作用的基础上,阐述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最后提出加快吉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举措。  相似文献   

4.
生产性服务业在创新模式和创新产品的市场检验方面与制造业都有显著不同,为了实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创新功能,这类服务业逐渐演化出一套高效率的组织模式,表现为弹性化、网络化和扁平化的明显特征。因此,生产性服务业对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具有特殊要求。针对我国政府对行业管理的特征及其对生产性服务业创新抑制的体制性障碍,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第二节自主创新推进区域服务业优化升级的路径 当今社会,服务业在一个区域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大小,已经成为衡量其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各经济区域服务业发展普遍滞后,也正因为此,其发展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为此,要积极地运用自主创新,加快区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差异化的区域服务业,以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威廉·鲍莫尔提出的"鲍莫尔病"概念,对深圳市是否正落入"后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结合伦敦、巴黎和旧金山等国外城市的发展经验,提出深圳应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抑制消费性服务业成本的快速上涨。  相似文献   

7.
刘敏 《城市观察》2016,(4):155-164
近50年来,美国"波士华"城市群通过产业结构转型,积极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科技制造业和特色服务业,构建了富有效率的知识经济产业,成功应对了去工业化和区域关系演变带来的巨大挑战,在全球性竞争中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8.
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名山 《科学发展》2009,(11):82-95
本文重点研究上海现代服务业定位与重点服务业发展。首先,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六大问题。其次,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着重指出世博会为上海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再次,根据地方经济、特色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上海应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其现代服务业的辐射能力应覆盖长三角地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城市;产业定位是发展二三产业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联动发展;区域定位是中心城区应立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金融、航运、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郊区应立足增强经济发展水平,重点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同时,本文提出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国际化提升上海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治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功能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构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增强上海服务全国的能力及国际竞争力。最后,提出了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的8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俊杰  王雪颜 《城市》2021,(7):3-17
笔者选取我国十大城市群2007年~2019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实证分析产业的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形成集聚和拥塞的综合效应对城市群层级空间分异的影响.整体上看,非农产业集聚对城市群层级空间分异在当期拥塞效应大于集聚效应,滞后期则相反.产业集聚提高100%,城市群层级空间分异综合效应提升0.02%;分行业看,制造业的专业化与多样化集聚与非农产业集聚动态效应的方向一致,且专业化集聚对城市群层级空间分异的综合效应是多样化集聚的3倍.相反,服务业的多样化集聚动态效应更加显著,尤以生产性服务业与公共性服务业集聚为主.因此,要增强制造业企业空间集聚,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公共性服务业布局,有效嵌入服务对象企业间,促进城市群层级空间分异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10.
李玉娟  彭仕兰 《城市观察》2021,73(3):126-142
以长三角2003—2018年为样本观测期,运用相关产业集聚指数分别计算产业集聚水平、综合评价法测度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指数;利用社会经济距离矩阵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得出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①从空间总体效应看:本地区产业协同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集聚对本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有正向影响,其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本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最大,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本地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有负向影响.就相邻地区间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而言,产业协同集聚、制造业集聚有负向影响,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有正向影响.②从空间效应分解看:各产业集聚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效应绝对值各有差异.产业协同集聚的间接效应(负向效应)大于直接效应(正向效应)与总效应(负向效应);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的间接效应(正向效应)大于直接效应(负向效应)与总效应(正向效应);制造业集聚的总效应(负向效应)小于间接效应(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