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朱元璋做了皇帝以后,始终不忘自己的布衣出身,当代人喜欢把他这种布衣情结描绘成草根文化与帝王文化两者复杂的结合。到了他子孙为帝时,属于草根情结这一部分便自然消退了。我们可以先考察一下,朱元璋在洪武初年是如何表述自己这一布衣情结的。朱元璋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即位的诏书中,强调自己"朕本淮右布衣"。他在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颁布《皇明祖训》时,叙述自己的经历:"朕幼而孤贫,  相似文献   

2.
<正>"罢孟"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坐在便殿读《孟子》。和所有皇帝一样,朱元璋也提倡孔孟之道,但是说实话,对于《论语》、《孟子》这些经典,他并没有系统研读。如今天下已定,他也有兴致来阅读一下原典。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  相似文献   

3.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次子,13岁为晋王,21岁为灭陈战争的最高军事统帅,留驻扬州10年。31岁夺嫡成功,成为太子。35岁登基,成为隋王朝第二任皇帝。他相貌出众,满腹经纶,有很好的文学素养,是一位绝好的诗人(郑振铎评)。未登基前,他所展示出来  相似文献   

4.
司马炎拒谄     
<正>司马炎是两晋的开国皇帝,虽远不如秦皇汉武那样英武盖世、名震千古,也算得上是有所作为。公元265年8月,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病逝,司马炎承袭晋王之位,继任相国,同年12月,他逼迫魏元帝曹奂  相似文献   

5.
夏宁春 《决策探索》2009,(23):64-65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官不修衙”。之所以这么说一是因为官员都有任期,修完了自己也差不多走了,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不修反而显得自己清廉;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皇帝的批准,任何地方官根本不得私自修建衙门。大词人苏东坡当年因为擅自修衙被贬徐州,便是私自修衙代价惨重活生生的例子。古代很平常的事情到了今天却成了新闻,大名县政府成为“最破县政府”本来是个正面报道,没想到却被当成负面报道来解读,而质疑者则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6.
张鸣 《领导文萃》2006,(11):33-35
洪宪帝制的时候,北京有位记者表现积极,对袁世凯自称“臣记者”,被媒体传为笑谈,帝制还没有结束,臣记者就已经混不下去了,只好夹起皮包走人。后来历史的大势所趋,任谁也做不成皇帝了,中国近代以来出现的新职业,诸如记者、律师、作家之类,庶几得以幸免加盖“臣”的印记。然而皇帝这个东西,废除其名号容易,要真的将之从国人的心里和文化里消灭,却难上加难。在没有皇帝的天地里,很可能皇帝更多了,遍地都是。一些人因为自己大小是个头,感觉上就觉得自己像皇帝,像皇帝一样做事。于是有人惊呼:上级皇帝化,下级奴才化。在这“两化”的浪潮里,媒体的…  相似文献   

7.
正1.压抑是好的,压抑让你安全。忍一忍,至少当时你获得了安全,在你没有能力去应对那个冲突之时,压抑保护了你。至于我现在要不要压抑,取决于我有没有准备好应对一个可能的冲突。2.愤怒是好的,愤怒里包含着力量和自尊自重。人类很多的作为和精彩,都是一怒之下、盛怒之下做出来的,但也有很多悲剧和灾祸也是因为愤怒而生  相似文献   

8.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08,(6):117-120
皇帝是天下最自由的人,因为他的权力没有任何限制。皇帝又是天下最不自由的人,同样因为他的权力没有边界。皇帝十分清楚他的一切都是来源于自己的权力。为了保持自己的至高尊荣,皇帝必须牢牢把握住权力,一丝一毫也不能放手。利益的焦点必然是力量的焦点。普天之下有多少精英人物在日夜  相似文献   

9.
宦官出任监军的制度,始于唐玄宗。将帅领兵在外,皇帝放心不下,要派亲信耳目去监督。宦官是贴身奴才,总以为是最可信赖的,其实害莫大焉。长期封闭在皇宫深院的宦官,多数不懂得军事,又多数仗势弄权,他们经常  相似文献   

10.
陈亦权 《领导文萃》2009,(14):110-111
有个酒店的湖蟹很有名,每天能卖出许多。进蒸笼前,湖蟹需要用麻绳绑起来,这是很繁琐的工序,稍不小心就会被湖蟹夹到手,厨房员工都不喜欢干这个活。酒店需要招聘一名厨师长。两位厨师同时前来应聘,第一位试工的厨师很勤快,也很有管理头脑。除了自己带头,他还经常与其他厨师来一场“绑湖蟹比赛”。无论其他厨师如何加快手脚,  相似文献   

11.
易家之言     
易中天 《领导文萃》2013,(16):66-66
木乃伊历史的遗产只有被看作鲜活的对象,才是有生命力的东西。这就要与自己的人生体验相结合。可惜很多人在研究木乃伊的同时,把自己也变成了木乃伊。大家都要做皇帝有一个皇帝,我们就可以"做定了奴隶",并享受太平。至于那些掌握了实权的阴谋家野心家,则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为自己攫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大家都要做皇帝。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宰相肚里好撑船。”雨果也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领导干部要有厚德载物的精神,豁达大度的气量,宽容待人的心胸,以德报怨的品行,“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容人、容言、容事、容己。  相似文献   

13.
刁圣 《秘书之友》2023,(9):10-11
<正>品读《大清张廷玉:走在皇帝的刀刃上》一书,感受颇深。被雍正皇帝誉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的张廷玉,既没有孔尚任、高士奇的文治,也没有年羹尧、阿桂的武功,却能从皇帝秘书一路高升至军机处首辅,且历经三朝政坛、居官五十年而不倒,堪称清代官场的奇迹,不由使人击节叹服。那么,张廷玉是如何于波诡云谲、刀光剑影的官场脱颖而出、扶摇直上,成就自己的“高光人生”的?笔者看来,主要有五点启示,值得秘书工作者品味和参悟。一、才思敏捷,文笔出众张廷玉最突出的才干,是他的文字功力。考中进士后,张廷玉就以文字见长,而被康熙皇帝超擢简拔,进入上书房,成为“首席秘书”。  相似文献   

14.
正权力过于巨大,是造成中国皇帝们不幸的根本原因。皇帝十分清楚他的一切都来源于自己的权力。为了让天下人成为自己的奴隶,皇帝自己成了权力的奴隶。他必须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自己的权力,一分一秒也不能松懈。朱元璋在写给自己继承人的《皇明祖训》中,就鲜明地表现了这种过度戒备心理。他说:"凡帝王居安之时,应该常怀警备之心,日夜时刻不可松懈,这样才不至于被人所窥测,国必不失……每天都要当成在战  相似文献   

15.
为政在人什么样的人执政,就会有什么样的政治。周文王、周武王施仁政,他们去世后,其政事也废弛了。要修养自己,遵循大道,从仁义做起。仁就是爱人,爱亲族是最大的仁;义就是适宜,尊重贤人是最大的义。爱亲族要分亲疏,尊重贤人要有等级,这都是"礼"的要求。因而君子要修身养性,侍奉亲族,了解他人,知道天理。当然这是封建政治。  相似文献   

16.
《决策探索》2004,(3):74-75
要做到不论大顺还是大逆之际都不会有人批评你,也没有人说你情绪不稳定——情绪不稳定是不能办大事的代名词——必须保持平心静气。人们信赖永远镇静如山的人,而不是心浮气躁者,他们不会认为后者能给他们带来稳定的利益。不能控制自己者如何能控制他人?让自己保持平心静气是一种领导气质,显示出真正的人格力量。心胸宽广、富于大智慧的人懂得如何平心静气地对待任何棘手的局面,心浮气躁者办不了大事,智者绝不会毫无算计就行动。如果行动  相似文献   

17.
正当官的最高境界自然是当皇帝。其实,皇帝这份工作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有滋味,风险高、工作量大且不说,光是后勤部门报花账这事,就很难对付。比如,自己的伙食开销到底是多少,没几个皇帝搞得清,其中也有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始终蒙在鼓里。有一天,一代英主乾隆帝亲切地问候一个大臣:"你天天上  相似文献   

18.
崇祯的遗诏     
眭达明 《领导文萃》2010,(20):109-112
<正>古代的皇帝死后,按照惯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布遗诏,对身后事作出交代和安排。所谓遗诏,顾名思义,就是皇帝临死时所写的诏书。遗诏一般都是皇帝亲自所写。但在明朝,却常常是在皇帝死后由大臣主持起草的,遗诏写成的时候,皇帝早已命归西天,其内容和皇帝本人的意愿实际上没有多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
创业女性要居安思危,要唱好四支歌:首先是《国歌》,我们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其次是《国际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不靠神仙皇帝靠我们自己;再次是《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进;最后是《团结就是力量》,女性感情细腻,但也心眼小,往往缺乏大气与理解。创业女性一定要互助互爱,有一颗包容心。  相似文献   

20.
张鸣 《领导文萃》2008,(5):108-110
无论是在皇帝还是大臣的眼里,宦官,即我们平常所说的太监,不过是伺候人打杂跑腿的下人差役,由于所伺候的对象是皇帝,或者皇族的王爷,在没有皇帝之前是周天子或者诸侯,这些享有众多妻妾的人,恰好对自己的性占有权特别在意,或者特别没有自信。所以,这些伺候人的人,被摘掉了命根子,成了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