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艾芜是30年代初期崛起于文坛的左翼青年作家。他的以《南行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流浪汉”文学走向了成熟。活跃在他作品中的那些风姿独特、色彩鲜亮的漂泊者们,为中国现代小说创作提供了真正的流浪汉形象。同时,这些作品及人物形象,也构成了艾芜小说创作的基本特色之一。在欧美文学发展史上,描写流浪者的文学,是许多作家取之不尽的丰富的创作题材之一,从十六世纪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成功的“流浪汉”小说《小癞子》,到20世纪高尔基的  相似文献   

2.
流浪汉小说发轫于古希腊罗马时期,在16世纪的西班牙逐渐走向成熟 ,出现了最有代表性的范本《小癞子》 ,作为流浪汉小说的典范 ,其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和别具特色的艺术技巧 ,对后世欧美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从而使欧美小说打上了深深的流浪汉小说的烙印  相似文献   

3.
16世纪中叶流浪汉小说率先崛起于西班牙,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密不可分。曾经风靡一时的骑士文学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精神需求,作家们将目光投射到底层社会的小人物身上,充满鲜明现实主义特色和人文主义思想的流浪汉小说应运而生。小说《小癞子》开创了流浪汉小说的先河。流浪汉小说以一种崭新的叙事结构,展现了五光十色的现实生活画面,尤其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小说透过下层民众的视角去观察和批判不合理的社会现状,给人们改变现实的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4.
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出版了一本佚名的小说—《托美思河上的小拉撤路》(中译本名《小癞子》),它开创了欧洲文学史上一个新的文学样式—流浪汉小说。从它问世直到十八世纪,欧洲各国作家竞起仿效,创作出了一个庞大的“流浪汉家族”。其中在文学史上名望较高的有德国格里美尔斯豪森的《西木卜里西木斯》(1669,中译本名《痴儿西木传》)、法国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1715—1735)、英国斯茉莱特的《兰登传》(1748)等。  相似文献   

5.
论流浪汉小说的文化渊源和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流浪汉小说的文化渊源 在欧洲文学史上,形成最早影响最大的作品首推荷马的两部史诗:《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旧译《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部千古杰作,特别是《奥德修纪》,最先提供了同流浪汉小说相类似的叙事结构形式和流浪汉形象。  相似文献   

6.
十六世纪中叶率先崛起于西班牙文坛的流浪汉小说,是欧洲文学的重要叙事体裁之一。四百多年以来,它以独特的叙事结构技巧,一直在影响欧洲作家的运思方式与创作实践。本文通过对英、法、德与西班牙等国若干作家作品的透视、比较和简要剖析,明确地指出流浪汉小说对十七和十八世纪的欧洲作家影响最深,同时也具体地说明了这种文学体裁在欧洲文学史上的特殊作用与显赫地位。  相似文献   

7.
自从西班牙的流浪汉小说诞生以来,欧洲的流浪汉文学创作在各个世纪都保持着自己的阵势与特色,数百年之间,新作家和新作品可谓层出不穷。18世纪末期,由于受到哥特式小说和感伤主义小说的冲击,流浪汉文学创作曾经偃旗息鼓,但19世纪却又是这一文学体裁勃然复兴的世纪。本文举其荦荦大端,简要地分析了托马斯·霍普、莫里亚、皮尔斯·埃根、马里亚特和查尔斯·利弗等十几位作家的创作实践,指出流浪汉文学在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欧洲文学的人物画廊中,为数众多的流浪汉形象,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艺术群体。荷马史诗,特别是其中的《奥德修纪》,最先为读者展现了别具艺术光彩的流浪汉形象。在十六世纪中叶西班牙流浪汉小说诞生以后,流浪汉形象更是络绎不绝地出现在许多欧洲作家的笔下,几百年之间一直保持着他们的阵势和特色。与此同时,一些欧洲作家还匠心独运地塑造了大量的流浪女人形象,她们和流浪汉一样,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社会内涵与艺术价值,而且表现出欧洲作家鲜明的创作倾向及其观照现实人生的独特方式。本文所论述的,主要是十六与十七世纪西班牙及德国作家笔下的流浪女人形象。  相似文献   

9.
论述了《丧钟为谁而鸣》是美国著名小说大师海明威以西班牙内战为故事背景的一部战争题材的小说,同时也是海明威中期作品中最具有思想性的代表小说之一;主要研究了《丧钟为谁而鸣》这部小说中两名主要人物所呈现出的英雄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0.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年代被誉为文学的“黄金世纪”,其戏剧与诗歌、小说同样达到了辉煌的境界。戏剧家洛佩·德·维加是其中的代表者。维加创作了两千多部作品,其戏剧作品以历史和传统题材反映现实社会,充满巧妙的戏剧性情节,形成了个性化的创作风格,语言也具有鲜明的特色。维加的戏剧创作为成就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简论欧洲小说文体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说文体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丰富。荷马史诗和中古英雄史诗在情节结构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上为小说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骑士传奇以想像和虚构的情节初具小说的形态;流浪汉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模式影响深远;《唐吉诃德》结合了骑士传奇的想像和流浪汉小说对人生的客观性展示的特征,标志近代小说的诞生;以《汤姆·琼斯》为代表的18世纪现实主义小说形成西方小说史上的第一次高潮;现实主义时期欧洲小说艺术发展到顶峰;20世纪,西方小说形式经历了一次巨大的嬗变。  相似文献   

12.
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作为切入点,从狂欢化的场景、狂欢化的语言和狂欢式的笑来解读西班牙黄金世纪流浪汉小说《托尔梅斯河上的小拉撒路》。着重分析了作者如何通过文本打破官方世界在行为、语言等方面对人们的束缚,以体现中世纪时期欧洲民间诙谐文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1987年《人民文学》和《收获》集束刊登了先锋小说,这预示着先锋小说在当代大陆文学中有了一席之地。从梳理和分析《人民文学》的刊登动机入手,揭示20世纪80年代先锋小说的意识形态性:它们是作为“多元化”的“一元”被纳入的,同时也是当时知识分子地位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艾芜:漂泊者人生追求之歌———论艾芜“流浪汉小说”的文学价值蒋明玳艾芜是30年代初期崛起于文坛的左翼青年作家。他的以《南行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流浪汉文学”走向了成熟;活跃在他作品中的那些风姿独特、色彩鲜亮的漂泊者们,为中国现...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社会中,有不少作家从文学文本出发,以较为理性的视点去审视人类的异化与抗争。本文试以《白鲸》、《红字》、《城堡》和《窥视者》等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小说为例,简析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小说文本中揭示的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人与社会对话过程中的异化和抗争,从而体味异化和抗争这同一部乐曲浑厚旋律之一二。  相似文献   

16.
论洛佩·德·维加的戏剧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创作年代被誉为文学的"黄金世纪",其戏剧与诗歌、小说同样达到了辉煌的境界.戏剧家洛佩·德·维加是其中的代表者.维加创作了两千多部作品,其戏剧作品以历史和传统题材反映现实社会,充满巧妙的戏剧性情节,形成了个性化的创作风格,语言也具有鲜明的特色.维加的戏剧创作为成就西班牙文学"黄金世纪"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中外文学史上,以游记为题材的小说并不算少,以当时的社会现实为讽刺对象的社会讽刺小说也多得很。但是,以游记形式出现的社会讽刺小说却屈指可数,特别是二三百年前这类小说更是微乎其微。在这个意义上说、《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这两部以游记形式出现,针砭当时社会时弊的长篇小说,在英、中两国文学史上都有着它们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无论在技巧上还是在道德寓义上,《汤姆·琼斯》都是一部意义深远的小说。尽管这部小说在结构和情节繁衍两方面都执泥地沿袭了“流浪汉”小说的传统,它在本质上仍是一部旨在规劝世人弃恶从善的寓言。作者亨利·菲尔丁对人的个性细针密缕的描写极其成功,堪称是继《堂·吉诃德》之后最富有生命力的“流浪汉”小说之一。  相似文献   

19.
《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也是欧洲最早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之一。塞万提斯的意图是要“消除骑士小说在社会上、在群众之间的声望和影响”,“把骑士小说的那一套扫除干净。”骑士小说属于骑士文学的一种。所谓骑士文学是欧洲中世纪的天主教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其思想核心是“忠君”、“护教”、“行侠”,即为封建君主和天主教会卖命献身。它的特点是:用一些脱离现实生活的内容,曲折离  相似文献   

20.
《世说新语》(下称《世说》)是一部以历史人物言行为题材的“志人”小说。它从《国语》、《左传》、《史记》以及先秦散文中的历史故事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开创了我国“志人”小说的先河,与“志怪”小说一起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的两大流派。“志怪”小说以虚幻神奇见长,而“志人”小说却以传神写照取胜。作为“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世说新语》,基本上是忠于史实的,是否还有虚构成分呢?弄清这问题,对于肯定其文体的属性,深入探讨其写作特色,追溯小说艺术虚构的历史渊源,都很有意义。本文拟就这问题谈谈自己的浅见。我们认为,《世说》的人物故事不完全是“实录”式地刻板记录“人间言动”,其中有不少虚构或想象成分。有的是选取历史上或当时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人或事,加以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