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6 毫秒
1.
挹娄文化考     
《求是学刊》2019,(4):172-180
史料中关于挹娄的记述主要出现于两汉三国时期,但挹娄的实际存史时间可至少延续到魏晋时期。两汉时期的滚兔岭文化已经被确认为文献所载的挹娄文化遗存,凤林文化与滚兔岭文化具有明显的直接承继关系,二者在存史时间、地望、文化特征等方面均与文献中的挹娄文化相符。滚兔岭文化属于文献记载的早期挹娄文化,凤林文化就必定属于晚期挹娄文化,二者共同构成了汉至魏晋时期的挹娄文化。挹娄文化主体特征体现在年代、居住形式、生业方式与陶器组合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修订本《辞源》等四册3022页“载酒问字”条注释云: “《汉书·八七下·扬雄传·赞》:‘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又:‘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后世传为博学高名的典故。”按:此条注释欠妥有二: 一,书证引文颠倒史传人物行状事迹,以牵强符合成语“载滔问字”之次第,而不符合史传原貌。考《汉书》原文,“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事在前,而所谓“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事在后,当依史传原文次第引证为好。引两处书证之后,宜加说明:“后人合二事为一语,作‘载酒问字’。”  相似文献   

3.
越国富中大塘和吴塘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中大塘和吴塘是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0年自吴获释归越后,为雪国耻,以图霸业,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发动越民治水筑塘、广辟田畴而出现的,是越国重要的粮食基地。富中大塘,传称大塘筑成,农田肥饶,粮食丰稔,越国炽富,故谓之“富中”。难怪左思《吴都赋》曾追赞云:“富中之畈,货殖之选。”那么,这个富中大塘在哪里呢?《越绝书·外传记地传》载:“富中塘……去县二十里二十三步”。宋施宿嘉泰《会稽志》引《旧经》所记,说在“富中里”。清代陶元藻大《广会稽风俗赋》据左思《吴都赋》“富中之畈放马涧”,认为“在新昌县东支道林放马之所”,又引顾母“山阴富中塘”云云。其实从《越绝书》的记载度之,决非新昌乃不辨自明。《管子·八观》曾辩证地阐  相似文献   

4.
句吴与于越同属古越族,有共同的民俗,表现在衣、食、住、行、婚、丧、喜、庆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现分别谈一谈。“断发文身”是吴越的重要习俗之一。记载吴越“断发文身”的材料颇多。首先就句吴讲,《左传》哀公七年曰:“太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裸以为饰,岂礼也哉,有由然也”。《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断发文身,示不可用。”这是讲太伯、仲雍到吴地后,跟随吴越人的习俗,也“断发文身”,《论衡·四讳篇》云:“昔太伯见王季有圣子文王,知太王竟欲立之,入吴采药,断发文身,以随吴俗……曰:吾之吴越,吴越之俗,断发文身”。所以《风俗通义》云:“裸国,今吴郡也。被发文身,裸以为饰”。《论衡·书虚篇》云:“禹时,吴为裸国,断发文身。”可见,吴地的土著本来就有断发文身的习俗。正因为如此,故句吴立国后,就把它作为“国俗”。凡是投顺吴国的入,都必须服从这种“国俗”。《左传》昭公三年载:“吴灭徐,徐子章禹断其发,……  相似文献   

5.
西周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全盛时期,礼作为奴隶制社会统治阶级统治手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周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一、周公确为周礼作者 周公在周王朝创立时,的确曾“制礼作乐”。《左传·文公十八年》记:“先君周公制周礼。”《尚书大传·周传·雒诰》亦记:“周公摄致,一年救乱,……六年制礼作乐。”《礼记·明堂》也记载:“周公相武王以伐纣,武王崩,成王幼弱,周公践天子位,以制天下。……制礼作乐,颁度量,而天下大服。”《国语·鲁语》说:“若使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矣。”这些材料可以充分说明,周公在周初确曾“制礼”。 《论语·八…  相似文献   

6.
(妞目后面数字为期、页)论著总论“民主德国奇迹”论的破产············……1·1大学面临的挑战························……,’·2·25当代日本妇女与教育·····················……3·1德国男女社会不平等问题···············……3·8从欧洲角度看法国妇女取得的“胜利” ......··.·································.··……3·12人类起源新说······························……3 .27日…  相似文献   

7.
<正> 白山黑水一带是我国东北诸少数民族历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自古以来,他们和关内的中央王朝就有着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联系。据史书载,各朝代和东北相对应的民族是:周朝—肃慎(息慎),汉朝—挹娄,六朝—勿吉,隋唐—靺鞨,五代—契丹、女真。而历史上的北京作为东北少数民族进关朝贡或文武来往的咽喉之地,其语言文化和民俗必然要受到东北少数民族的影响,特别在幽州(唐五代时的北京)于936年由石敬瑭割让给契丹后,北京就成了辽金两代入主中原的战略基地。辽代契丹族把北京定为析津府,成为契丹王朝的南京都,距  相似文献   

8.
典当说古今     
<正> 继1989年成都开办了新中国第一家“当铺”之后,北京市首家典当行92年20日起试营业。典当业,俗称当铺,是中国最古老的信用机构,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金融信贷行业。“典当”二字最早见于《后汉书·刘虞传》。旧称质库、解库,后称典铺、当铺,也叫质押。《南史·褚渊传》和《南史·甄法崇传》中已有寺院兼营典当放款的记载。据《南齐书·褚澄传》,褚澄兄褚渊死,褚澄以一万二千钱到招提寺,赎回齐太祖赠给褚渊的白貂坐褥。《通鉴》上讲,东昏侯永元三年,朝廷派黄文渊率  相似文献   

9.
一、西域的概念《辞海》“西域”条解释:“汉以后对于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始见于《汉书·西域传》。有二义:狭义专指葱岭以东而言。广义则凡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地区,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都在内。……”据此,查《汉书·西域传》,该书称西域从孝武帝时始通,约当公元前156-前87年,本来有36国,其后分为50余国,皆在匈奴(今蒙古一带)之西,乌孙(今伊犁河和伊塞克湖一带)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6000余里,南北1000余里。东则接汉,以玉门关、阳关为限,西则限以葱岭。而到《后汉书·西域传》的分国记载则把葱岭以西的罽宾(今喀布  相似文献   

10.
越族先民的饮食与居住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上,越族先民的饮食与居住方式占有重要的地位。可是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缺乏详细而系统的阐述,有鉴于此,本文试就文献学、考古学、文化人类学三方面资料,对越族先民的饮食与居住方式作一比较全面、系统的考察。人类由猿进化为人以后,在一段相当漫长的岁月中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古代越族先民也不例外,他们生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和鱼虾蚌蛤。虽然越族中先进的一支早在距今七千余年前即已步入耜耕水耨、陶釜煮食的定居生活,但我们还可以从后代民族学资料中窥  相似文献   

11.
(题目后面数字为期、页)总论论新思维…”.“。“。”。“··································……1.1艾滋病的社会影响”,····································……1.25国家信息系统发展的新阶段··························……1.32生物能和农工业对分散化发展的意义················……25论归纳趁棋中的不确定性的方法论原理············……3.26人与自然的共同进化向题·,.·········”···…  相似文献   

12.
近阅王炜常《越国固陵城考辨》,使我不能苟同,特撰此文与其商榷,并求教于行家。众所周知,春秋晚期吴越结怨,烽火四起,战争频繁。公元前494年吴越二国曾在夫椒发生了一场重大战役,《史记·吴太伯世家》载夫差二年:“吴王悉(发)精兵以伐越,败之夫椒”;而据《越绝书·记地传》称,由于越王勾践错误地任命了“贪而好利”、“无长策”的“细人”石买为越军主帅,石买发兵至钱塘江上,即“斩杀无罪,欲专威服军中,动摇将卒,独专其权”,导致“士众鱼烂”,越在此战役中惨败,退守会稽山,最终向  相似文献   

13.
(注:作者后回翻内为期数,括号内为贾码)·政治、外交·国陈形势和中日关系······.··。···.·····”······.····....··.……何方工(1)集团文化心理与战后日本欣治.”····..····”·······”···一~武宜工(”》战后日本对南朝鲜的外交·。···········“··················……林晓光①(71)选择与考验:日本作什么国际贡献························……雨谷工(1”)国际形势巨变后的日笑关系························…  相似文献   

14.
如果您想延年益寿,务必记住专家告诫的“十诀”与“十建议”,妙趣横生,且易熟记。一、十诀:一贯知足:知足常乐,知足可令人开朗愉悦。二目远眺:远望可护双目,另外是指遇事不可鼠目寸光。三餐有节: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饱。四季不懒:根据四季气候特点,坚持适宜锻炼与劳动。五谷皆食:不偏食,  相似文献   

15.
应千飘 《社会》2003,28(7):23-24
科学合理的饮食是人们管理自己身体 的重要手段。人类因为社会、经济、传统等各 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和饮食文化。但是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到来,社会和经济条件发生了巨大  相似文献   

16.
<正> 西方官场,是西方社会最富生气又最风云莫测的政治舞台。叱咤风云的时代精英和卑鄙阴险的欺世小人轮番登台,或演出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或留下千古遗恨的人类悲剧……,一个社会的官场运行机制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秩序,了解官场机制是我们了解社会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美国密执安大学的政治学教授乔尔·阿伯巴奇、哈佛大学的罗伯特·普特南教授和匹士堡大学政治学教授伯特·罗克曼等人撰写的极具影响的《两种人:官僚与政客》一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透视西方官场、了解西方社会的指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小林正,退休职员,1909年8月生人,现住静冈市。作者自五十年代起,从事《后汉书·倭传》、《三国志·魏志·倭人传》中有关古代中日关系研究,对邪马台国持九州说,曾先后用一百二十余天赴现场考察。最近,作者将其研究成果《“倭国王帅升等”研究——“倭国王帅升等”乃熊本县球磨郡免田町》和《<汉书>如淳注“如墨委面”之研究》等论文寄给本刊,希望与有志于斯的中国学者共同探讨。今将其中一篇全文刊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渤海国部分府州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东平府《新唐书·渤海传》记载:“拂涅故地为东平府,领伊、蒙、沱、黑、比五州。”该府既然在拂涅故地,而拂涅为靺鞨诸部之一,那么我们只要弄清拂涅故地在哪里,也就可以知道东平府的所在了。《新唐书·黑水靺鞨传》记載:“……又次曰安居骨部;益东曰拂涅部。”即是说,拂涅靺鞨在安居骨靺鞨以东。而安居骨靺鞨一般人公认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一带。所以说,东平府即拂涅故地应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以东。具体地说,应在今兴凯湖西岸一带,理由有三:(一)阿城以东的牡丹江流域是上京龙泉府,东平府肯定尚在牡丹江流城以东;(二)既名“东平”,必然在渤海国之东部,与东京龙原府同一经度或更东;  相似文献   

19.
鄂伦春民族中至今残存着大量对动物崇拜的仪式、禁忌、风俗、习惯、传说、故事和歌谣等等,在其中占有中心地位的是对熊的崇拜。1986年在黑龙江省塔河县采集到一则称为《古落一仁》的传说,详细记录了鄂伦春人猎到熊以后食熊肉的一套仪式:过去,鄂伦春人要是打到黑熊,就从当腰切开,分成两半。前半部给男的吃,后半部给女的吃。女的要是吃了前半部的肉,当年就得被熊吃掉。……猎人吃完黑熊的肉后,供上骨头,再把所有“乌力楞”的人都叫来,分成两伙,一伙男的,一伙女的,冲骨头跪着,由打到黑熊的这家主人分给跪着的每人—块肉。吃完后再用准备好的柳树条的叶子包好熊的脑袋骨,交给一个德高望重的人开始“古落一仁”。这个人一手拿着熊的脑袋骨,另一手拿着叉子,叉上桦树皮,点着后用来熏熊脑骨。人们开始唱“古  相似文献   

20.
靺鞨族世代居住于白山黑水之间,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古老民族之一。从文献记载看,“靺鞨”一词始于隋代。到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其粟末部逐渐强大,于公元698年建立“震国”。这就是后来被誉为“海东盛国”的渤海王国的前身。其后靺鞨人的后裔——女真及满人,又先后建立了金国和清朝,在我国的历史上占有辉煌的地位。因之,搞清靺鞨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就“靺鞨”一词的称呼问题,谈谈我们的看法。迄今为止,国内无论是教学、研究领域,还是词书字典的注音,都把“靺鞨”一词读作“末合”,注音为 m(?)h(?)。著名的《康熙字典》称:靺鞨“蕃人名”。唐书北狄传:“黑水靺鞨居肃慎地,亦曰挹娄,元魏时曰勿吉”。其对“鞨”字的注音则为“何葛切,音曷(即合)”。近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中华书局重印本)、《辞海》(上海辞书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