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平广记》成书之时,即已被人认为是“非学者所急”,因而“收墨板藏太清楼”(《玉海》卷五四),致使“《御览》盛传,而《广记》之传鲜焉”(《广记》谈恺序)。近代以来,小说的地位逐渐上升,小说的研究成为专门的学问,《广记》才逐渐地引起学者的兴趣和重视,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与《广记》的价值,与《广记》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深度来说,对《广记》的研究都还是不成比例的。 现在通行的是汪绍楹先生点校的中华书局本。影印的文渊阁四库本出版以后,读者又多了一种比较容易得到的本子。笔者经过对照和考证以后得出结论:文渊阁四库本的缮录底本就是黄晟的乾隆二十年槐荫草堂本。 首先必须说明:一、四库的各种阁本都是缮录本,并非刻本。在《四库全书》的纂修过程中,纂修官根据乾隆制定的标准,曾选出一部分送内府刻书机构武英殿,这就是著名的《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可是,《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一百三十四种,其中并无《广记》,况且丛书版式,半页九行,与阁本并不一样。二、阁本与阁本之间,即便所缮录的底本相同,也  相似文献   

2.
<正> 一宋毕升用胶泥铸成活字来印书,是印刷史上一大发明。但由于后人不明了胶泥是什么物品?误以为就是泥土,而泥土铸成的字,如经千三百度以上高温,烧煅为瓷,则其吸水率接近零,就不能作印刷用;如用千度左右温度烧炼为陶,则其吸水率为百分之二十,同样也不能印刷。即令勉强付印,而“泥埏体粗”,印出的字迹模糊,也难以应用。于是就先后有人对此产生了怀疑。“如罗振玉以为泥不能印刷。胡适以为火烧胶泥作字,似乎不合情理,也许毕升用的是锡类。美国斯文格尔以为毕升的泥活字,是金属铸的,所谓胶泥,乃是铸字的范型”(张秀民《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72页,以下简称张书)。对铸字材料的怀疑,就直接影响到活字的发明。没有铸字材料,又如何能发明活字呢?因此弄清胶泥是什么物品?乃是印刷史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从1958年成立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起,到1990年完成第二个《古籍整理出版九年规划》止,古籍整理出版,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有两件事似乎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这就是编印《四库善本丛书》和续修《四库全书》的问题。先谈编印《四库善本丛书》的问题。前几年国内发生了一阵“四库”热,争先恐后地用来之不易的外汇购买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的文渊阁本《四库全书》,后来上海古籍出版社又出版了缩影本,听说销量不恶。有人对这种现象提出非议,主要理由是《四库全书》存在的问题很多,特别是经过馆臣窜改的宋元人文集、奏议及史部各书,已非原书的本来面目。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但非议自非议;购买者自购买。这到底是什么原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是一套大型文学资料丛书。据丛书《前言》所说,它的任务“主要为从事当代文学、现代文学、文艺理论、文学写作的教学和研究的同志,提供较完整、系统的研究资料”。就已出版的十来个作家的研究资料专集来看,有的的确下了功夫,编得较为完整系统,翔实可靠,于研究工作大有益处,比如《巴金专集》;但也有不够理想,甚至粗糙了草,令人失望的。读过《秦牧专集》,就有这种感觉。  相似文献   

5.
《学术界》2006,(3)
1.〔美〕罗伯特·达恩顿著、叶桐、顾杭译:《启蒙运动的生意———《百科全书》的出版史(1775———1800)》,三联书店出版。定价:31.00元2、《权力,政治与文化———萨义德访谈录》,三联书店出版。3、〔意〕艾柯等著:《诠释与过度诠释》(二版),三联书店出版。定价:130.80元4、贾志扬著:《海外中国研究丛书:天潢贵胄———宋代中国皇族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出版。定价:25.00元5、叶秀山、王树人主编:《西方哲学史(学术版)》(八卷本),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6、“新版宗教丛书”,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7、〔美〕鲍勃·迪伦著:《像一块滚…  相似文献   

6.
陈金龙 《学术研究》2002,(11):15-16
读罢广东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组织策划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丛书》(以下简称为《丛书》 ,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感触良多。《丛书》有不少地方值得肯定 ,也引发了我对社会主义研究深化与拓展之途的思索。第一 ,独特的研究视域是深化与拓展社会主义研究的前提。《丛书》注意寻找社会主义研究中那些尚待开垦的“空白点” ,着力展示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不为人言、不为人论的内容。《丛书》中之《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经济》、《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古文观止》是文言文选本中流行最广的一部书。过去,几乎“家弦户诵”,过去的知识分子大都读过它。现在,还一版、再版,青年人读过或正在读它的人也不少,可见它在今天影响还很大。文学古籍刊行社在《出版说明》中说:“从前,这部书是供给初学作文的学生读的,曾风行一时。现在也还可以当作一种比较简明扼要的选本,供给初学者对我国散文文学进行初步研究的参考。”也有人说它“每篇有简要评注。编者虽精力有限,选材未能至于完善,但颇有见解,多慷慨悲愤之作,  相似文献   

8.
叶紫是我国“左联”时期著名的革命作家,是鲁迅热心培植和器重的贫苦的青年作家。鲁迅曾以奴隶社的名义自费出版了他的短篇集《丰收》(《奴隶丛书》之一),并写了《叶紫作〈丰收〉序》,予以亲切的肯定和热情的推荐。但是,关于叶紫逝世的日期,迄今还没有一个公开的正确说法。《叶紫创作集》(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八年版) 内《作者小传》说叶紫于“一九三九年八月二十三日逝世”;一九六二年八月出版的《丰收》中的《前言》,  相似文献   

9.
据《上海社会科学志》记载:1949年在上海出版的《剩余价值学说史》是考茨基原著,也是《资本论》第4卷。我认为这是错误的,事实上它是马克思的遗稿,由考茨基编辑,不是作为《资本论》的第4卷,而是作为独立的著作出版的.该文作者可能将它和其后的苏联版《剩余价值学说史》,即《资本论》第4卷相混淆了。其所以有苏联版,是由于苏联认为考茨基版有缺点。比较两个版本的优劣,是一项独立的研究工作,本文无意涉及。本文只指出:苏联版有一“概说”,用以统率全书;考茨基版则无。苏联版的章节标题是有倾向性的,有的不一定正确,可能发生误导;考茨基版的标题则是中性的。苏联版在我国出版后,考茨基版就不再印行。其实,两个版本都应出版,以利学者作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0.
《伪自由书》,是一九三三年一月底至五月中旬,鲁迅写给《申报》副刊《自由谈》的短评合集,共四十三篇。一九三三年十月由上海北新书局以“青光书局”名义出版;一九三六年十一月曾由上海联华书局改名《不三不四集》印行一版。这是鲁迅成为成熟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后写的第一本集中地讥评时事的杂文集。它闪耀着鲁迅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异彩。它是艺术的武器与武器的艺术辩证统一的结晶,是鲁迅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思想和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1.
“上海抗战文学丛书”编委会将要把《新旧时代》编入“丛书”,交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消息。曾经使当时卧病在床的关露感到十分欣慰。可是这位一生坎坷的人总是不能如愿,书付排了,而她已经与世长辞了。 关露和二、三十年代多数女作家一样,是封建家庭同时也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不仅如  相似文献   

12.
从《中美关系研究丛书》中的第一辑《中美关系史论丛》1985年面世,截止2005年5月出版的《150年来中美关系史书目》,正好是20年了。像这样一套大型丛书,能够坚持不懈地出版,是很不容易的。这其中既有作者的合作,又有编者的筹划与编辑,而出版社无疑也是至关重要的关键之一。本文通过对有关著作的简要评论,力图展现该《丛书》上下求索的漫漫长路。一、立体研究长时期以来,我总以为研究一个课题,不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我们都应该把它悬在空中,对它进行上下左右前后、四面八方的全方位的考察和全方位的分析,因而也全方位地收集材料。这样做也许…  相似文献   

13.
马建忠 ,江苏镇江人。清末江苏改良派四大家之一。他的《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有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马氏文通》出版时 ,尚未流行新式标点 ,所以全书仅用一种古式逗号断句 ,不利于阅读。 1954年 ,中华书局出版了章锡琛用新式标点校点并加注的《马氏文通校注》 ;1983年 ,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汉语语法丛书”本《马氏文通》 ;19 86年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吕叔湘、王海编的《马氏文通读本》。后两书都以章锡琛校注本为基础校勘 ,使用规范的标点符号 ,横排 ,利于阅读。但疏漏之处仍然在所难免 ,我和别的先生都曾撰文指出过 ,现在再举一例…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中,以Japan表示的那个亚洲东部的岛国,近代以来用汉字“日本”自称,而20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则称其为“倭”或“和”(赫伯特·比克斯:《真相——裕仁与侵华战争》第30页,新华出版社2004年版。以下简称《真相》,凡引此书只注页码),是指在这个岛国中用武力立国的一族之族名。“倭”或“和”字并不是贬意,而是对其族其国的准确称谓。至于用汉字“日本”自诩的国名,则显示着妄自尊大。使用英语的人不承认这种妄自尊大,汉字的创造者和正宗使用者,也不必承认这种妄自尊大,我们完全有理由以汉字“倭”或“和”,来翻译不当使用的“日本”,就像英…  相似文献   

15.
谢先仁同志在《概念三问》(下称谢文,载《江西社会科学》1981年第5—6期)一文中认为,虚假概念“不能称之为概念”,“作为一种具体的概念形式”,虚假概念“是根本不存在的”,所以,“它也就无所谓有没有内涵和外延的问题”。谢文的这种观点我们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6.
湖南岳簏书社是中国近年新建的小出版社中异军突起的一家,一开始即以出版《走向世界丛书》而引起读书界的重视,近年又印行《传统蒙学丛书》,更是有识见有勇气之举。最近我读到这种丛书中的《幼学琼林》,即足以证明此说之不诬。  相似文献   

17.
"汤姆司中文铅活字"是由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印刷所聘请英国印刷技师汤姆司(Peter PerringThoms)负责监制的一批中文铅活字。其研制的缘起是为了《华英字典》的出版,它是中国境内最早的一套中文铅活字。英国东印度公司澳门印刷所关闭后,这批铅活字后被赠与美国海外宣教委员会广州印刷所,1856年毁于广州大火。"汤姆司中文铅活字"对中西文化交流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秦生教授等合作撰著的《“贫困 温饱 小康”·新中国西北经济发展史丛书》(中国工人出版社 2 0 0 4年 11月版 ,以下简称《丛书》) ,作为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及其最终成果 ,是一部尚不多见的系统研究西北经济发展史的著作。它既是一部多卷本的编史性  相似文献   

19.
2015年1月17日,延边大学金柄珉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文化系李存光教授共同策划和完成的《“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金柄珉、李存光主编,延边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出版学术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本次出版学术座谈会由延边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与延边大学出版社共同主办.  相似文献   

20.
茅盾不仅是著名的的小说家,杰出的散文家,而且是革命战斗杂文大军中的一员主将,在杂文创作上也是硕果累累。早在20年代初,他就为《文学旬刊》“写了许多杂文”,1925年又在《文学周报》和《小说月报》上发表过不少“文学评论和杂文”。后来,有人把他和鲁迅先生并列称誉为《申报·自由谈》的两大台柱。抗战时期茅盾来到重庆,用他的笔为神圣的抗战鼓与呼,在写小说和剧作《清明前后》的同时,还积极从事杂文创作,获得丰收,于1945年出版了杂文集《时间的纪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