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努力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总结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得出的逻辑结论,也是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决定性因素。拥有共同愿景、推动自我超越、善于不断学习、促进系统思考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特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努力克服学习智障,丰富拓展学习内容,坚持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有效的学习制度,构建扁平化的组织结构,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学习型领导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学习、善于学习的历史。中国共产党90年学习历程对于未来中国发展的启示是明确而深远的,它进一步证明了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创新学习的深刻道理,进一步明晰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意义。这一学习历程还包含着对当今事关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解答,对诸如"中国为什么选择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以及如何永葆党的先进性、中国为什么选择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为什么选择改革开放以及如何坚持改革开放"等有着深刻的思想认识和方向指引启示。  相似文献   

3.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发展壮大的根源之一。毛泽东虽然没有提出明确的学习型政党概念,但他对"学习"理论的阐述和实践十分深刻。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有效结合个人与组织学习,通过建立学习制度及学习组织机构,积极开展学习竞赛,形成实事求是的学风,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 。学习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鲜明品质,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增强学习本领,取得了重要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主要有:坚持把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在学习中发挥表率作用;坚持越是重大历史关头越重视和抓紧学习;坚持建立和完善促进学习、保障学习的规章制度等。  相似文献   

5.
《中华魂》2007,(10)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非常重视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且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但是,有人竟然说,中国共产党许多领导人不重视马恩著作的学习,特别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中诞生的.对马克思主义著 作的学习、研讨和宣传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 织几乎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团体的基础上建立的.以董必武、陈潭秋等为代表的武 汉早期党组织成员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他们还历 史地承担起了对工人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的任务,推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 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主要不是由工人运动直接推动而是由先进知识分子的马克思主义 理论学习和理论教育活动直接推动,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史的一个重要特点.重视全党的马 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即形成的一大传统,并贯穿于中国 共产党百年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学习型组织是组织成员以突破自己的能力为上限,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维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地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的组织.作为带领世界最大规模人口行进在现代化之路上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直面挑战,从政治、全局、战略的高度,重视学习、加强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党.从完善机制的角度看,建设学习型政党,领导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建设学习型政党,健全制度是保障;建设学习型政党,持之以恒是基础;建设学习型政党,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关键.  相似文献   

8.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建设服务型政党和创新型政党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明确学习使命,把握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正确方向;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党内人人崇学和全员学习的内生动力;拓展学习阵地,夯实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载体基础;健全学习机制,保障学习型政党建设的贯彻落实;重视学风建设,深化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实效;对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把自身建设成为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和实现“三位一体”的党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继承"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基础上,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从探索执政党建设规律的高度提出了"服务型政党"的概念。这是将世界执政党建设的一般规律与中国共产党建设的特殊规律相结合的创造性理念。服务型政党构建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其建构的路径是学习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十七届四中全会总结国内外政党建设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先进性而提出的崭新命题。学习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固有特质,也是每一个重要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夺取事业胜利的宝贵经验。"学习型政党"是中国共产党人以开放的胸怀、全球化的眼光,将上世纪9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一系列"学习型"理念运用于党的建设的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和创新。学习型政党的"学习",是对传统意义上学习的超越和提升,应将其放在知识经济、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结合组织学习理论,深化对其内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要在全党确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强化对学习的组织、指导和服务;要树立以运用为目的的正确导向;抓好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这项基础工程;要构建开放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格局,鼓励和引导具备培训资质的国内外培训机构参与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对高校德育工作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门科学的理论体系,它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作用.同样,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基本理论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叶适之学,以事功为主导。就内在哲学趋向而言,事功之学包含两个基本之点,即关注现实的世界和现实的社会生活,强调实际的践行并注重践行的实际结果。在叶适那里,以上两个方面通过物、道、势与人的关系以及成己与成物之辨,得到了具体而多层面的展开。物作为对象,其存在不依赖于人,然而,物所具有的价值意义,却是通过人的活动(极其劳)而呈现,并在人的活动过程中获得现实的形态。在人与势的关系上,一方面,势表现为一种不知其然而然的必然趋向,另一方面,人又可以因势利导、顺势而为,通过自身的实践以实现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在顺势而为的过程中,以物用而不以己用与势在己不在物呈现了某种统一性。就人与己的关系而言,个体的果行而育德与社会历史领域的循道而行、顺势而为的振民过程也合而无间。对以上问题的阐述,既包含了多重的理论意蕴,又展示了儒学演进中不同于心性之学的历史趋向。  相似文献   

13.
学习型组织:高校管理及创新的新视角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对当今管理学界非常流行的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进行了探讨 ,阐明了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和特征及其产生背景。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学习型组织理论与高校管理的相关性 ,包括两者的契合性和差异性。高校要成为学习型组织必须进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4.
对学习共同体理论与实践的初探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对学习、学习共同体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和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由来和发展进行初步探讨的基础上,给学习共同体进行了科学的界定。然后对作为学习共同体理论和实践产生基础的社会教育理念的变更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以及学习型组织及其在世界和我国的发展进行了介绍和探讨。最后,对我国学习共同体教育和学校管理目标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理念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提高、完善成熟的过程。马克思、恩格斯从历史哲学的高度,赋予学习以科学的内涵和原则方法,理念开始孕育;列宁把学习上升到政治的高度,实现学习问题与党的建设的初步结合,理念开始萌芽;毛泽东把学习问题放在党的建设的主导地位,并以此统揽和推进党的各个方面建设,理念基本形成;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正式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概念,并用学习推进党的建设的创新发展,理念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6.
观念是指人们经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而学习观通常被用来描述学生对于学习的看法和感受。借助现象描述分析学的研究方式,西方学者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对学习观进行了大量研究。同时,我国一些学者在此领域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综合来看,主要的研究主题包括:学习观类型研究;学习观与学习方式的关系研究;学习观的影响因素研究以及中国大学生的学习观研究。基于现象描述分析学的学习观研究存在三个主要转向,即从揭示学习观的类型转向解释学习观形成的原因,从学习观的发现走向促进学习观的转变以及从探究一般意义上的学习观走向研究学生对某些学科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规范性理论建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学者提出的审美意识形态论的文学性质观符合邓小平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文化发展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要的时代要求。它从学术上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党在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方面对于文学的内在要求。把审美与意识形态结合起来,是对文学经验事实的概括,无论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发展或者从现代知识学的视角来看,都是一种规范性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18.
道德学习与道德教育反映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前者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学生的主动行为;后者是以成人的世界和社会的要求为本,体现社会的意志或成人的意志,带有一定的强制性。作为对传统德育高耗低效现状的反思性选择,现代德育正实现着从"重教"到"重学"的路径转向:在德育内容上,由掌握道德知识向发展道德能力转向;在德育方式上,由重灌输向灌输与选择整合转向;在德育过程中,由认知性德育向活动性德育转向。  相似文献   

19.
终身学习是当今世界崭新的教育理念,唯有社会全体成员参与学习,形成人人学、时时学、处处学的学习化社会,才能促进现代社会和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爱尔兰科克市通过政府推动,创建了人人皆学的大舞台,其组织方式新颖,成效明显,对我国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西方世界推崇马克思的原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推崇马克思的原因,需要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基本内容与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的实际关系层面来理解。一是由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条件还存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较之其初期虽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剥削、压迫劳动者的本质并没有变,所以劳动者总是把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追求解放的旗帜。二是马克思提供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理性工具——即唯物辩证法,对人类具有永恒的价值。西方社会也普遍在利用这一理性工具解决自己的问题,推动社会不断进步。三是马克思根据自己的价值目标,通过分析当时的社会现实,把握社会发展规律,而对社会发展趋势做出的推测和根据这些推测做出的一系列对策安排——包括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设计,这些东西中有很多被后来的社会发展的实践所一一证实,这也是西方知识界推崇马克思的原因。有些人在根本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情况下,也不对社会主义出现的挫折和问题作具体分析,就盲目地排斥马克思主义,这是极不严肃的态度。今天,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地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本国文化传统的关系,广泛吸取人类创造的全部文明,大胆创新,努力构建与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