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0 毫秒
1.
中国生猪市场供需及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调控是推动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及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探究政策变化对生猪市场供需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生猪市场供需基础数据及政策指数,在构建中国生猪市场模型把握生猪市场供需未来形势基础上,模拟政策变化对生猪市场供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25年,中国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量将达到4060.83万头和44505.18万头,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将增至70808.10万头和5535.81万吨,生猪出栏率及胴体重达到159.10%和78.18千克/头;城乡居民猪肉消费总量分别达到3197.36万吨和1180.86万吨,生猪及猪肉价格维持在23.11元/千克和31.44元/千克。生猪市场调控政策增强可推动生猪生产、提升猪肉消费,抑制猪肉净进口增加和生猪市场价格上涨,政策减弱对生猪市场作用相反;政策实施对生猪生产作用最为明显,生猪市场价格所受影响次之,城乡居民猪肉消费和猪肉净进口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建议优化生猪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强化应对重大动物疫情能力,科学引导城乡居民猪肉消费,进一步夯实生猪市场平稳有序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2.
卫生与检验检疫(SPS)措施是与食品安全、动植物健康和环境安全密切相关的技术性法规、标准、要求和规范,其目的是阻止疫病、虫害、病原菌等从外部传入本国境内。猪肉是中国人最喜爱的肉类食品,随着进口的不断攀升,其安全状况直接关系着整个食品供应链的安全。分析中国生猪和猪肉进口的SPS管理系统,并采用SPS通报数量、猪群健康状况以及猪肉进口标准三个指标评估中国猪业SPS的保护水平。研究发现:就SPS通报数量和化学品残留控制标准而言,中国的SPS保护水平相对较高,但生猪疫病的控制却相对较低;中国SPS管理系统存在着多部门涉入,导致部分标准缺乏科学依据和标准执行力度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析我国猪肉出口的地区结构、市场结构、经营主体结构和贸易方式结构的特征与变化,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MS)、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出口质量升级指数等指标对我国猪肉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测定和比较。通过研究发现,我国猪肉出口贸易方式单一,加工增值程度低,出口猪肉主要来自于中西部地区,出口市场集中于亚洲中低端市场,私营企业是出口的主体。我国生猪比较优势未能转化为竞争优势,竞争力弱。  相似文献   

4.
以追溯、透明和保证体系为评价框架,分析中国猪肉国内供应链和出口供应链TTA的可获得性水平,探讨出口猪肉TTA水平与猪肉出口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国的追溯和透明体系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出口猪肉的保证体系相对成熟,而国内供应链的保证体系则比较滞后;猪肉TTA可获得性水平能显著促进猪肉出口。提出了提高中国猪肉TTA水平的措施:企业应树立TTA,就是竞争力的理念;政府部门应承担TTA体系的建设责任;行业组织应积极参与对TTA体系的建设和监管。  相似文献   

5.
价格传递非对称性使猪肉价格不能有效反映市场供求,扭曲了养猪业市场资源配置,是引起我国猪肉价格周期性大幅度波动的主要原因。以纵向市场结构理论和价格形成机制为基础,对比分析了纵向分离市场结构和一体化市场结构下的猪肉价格、猪肉销售量和纵向产业链整体利润情况。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压价效应,不但扭曲了生猪市场价格、降低生猪养殖者利润,也误导了生猪养殖行为;数量众多的生猪散养户、可维持信息不对称和过多纵向关联环节是导致猪肉价格传递非对称的内在原因。因此,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和减少纵向关联环节数量是打破信息不对称、价格传递非对称性和促进养猪业健康发展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6.
从贸易规模、贸易对象、贸易价格和市场结构等方面,分析2021年新种子法修订后种子贸易格局,运用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和出口价格指数等评价种子国际竞争力,并探讨种子贸易格局与国际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全球大田作物类种子贸易呈逆差,少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严峻;花卉类种子贸易互补性较强;蔬菜类种子出口国的龙头种企发挥主导作用。中国农作物种子进口市场结构趋于垄断化,而种子出口市场寡占、竞争和分散三种态势并存。进一步研究发现,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中国种子国际竞争力较弱,并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外生因素包括技术性贸易措施、税收制度、贸易规则等,内生因素包括农作物种子的品质性状、种粮比效益等。因此,为促进中国农作物种业国际化发展以及种子更好地“引进来”和“走出去”,应建立健全检疫监管体系、推动种子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强良种培育科技创新、监测管控种子进口价格以及鼓励跨国育种、海外制种等。  相似文献   

7.
猪肉作为重要的农产品之一,其价格波动备受关注。采用X12模型和H-P滤波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7年12月四川省猪肉价格的月度数据,将其波动分解为季节性、不规则波动、趋势性和周期性4种类型。结果表明:四川省生猪生产、消费的季节性规律是猪肉价格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原因;天气变化、市场突发事件、政府政策措施实施等因素是猪肉价格不规则性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生猪生产成本上升推动猪肉价格趋势性上涨;猪肉价格有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波动周期约为32个月。对此,需扎实推进猪肉生产各环节稳定发展、健全猪肉全产业链信息监测预警机制、完善生猪价格保险制度,确保养殖户收益稳定增长和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促进市场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8.
运用相关贸易指数对入世10年来中国家禽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对世界进口需求变动的调整能力进行测算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入世10年来,中国家禽出口市场集中度不断下降,多样化水平和均匀程度在2006年后逐步提高,结构优化趋势明显;但中国家禽出口份额较大的市场并没有集中于世界进口需求份额较大的市场上,对世界进口需求增长较快的国家的出口反应较慢,中国家禽出口市场对世界进口需求的调整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要提高中国家禽出口市场与世界进口市场的匹配性水平,必须以世界家禽进口大国和新兴潜力市场为目标,加强市场开发和市场定位.  相似文献   

9.
研究猪饲料产业链的市场整合程度,对于把握我国猪饲料市场总体运行状况,进一步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析等计量分析方法,选取玉米、饲料、生猪、猪肉这4种商品的价格共同组成猪饲料产业链价格体系,分析中国猪饲料产业链整合程度。研究发现:"玉米-猪饲料"链条、"猪饲料-生猪"链条、"生猪-猪肉"链条的短期整合程度较高,长期整合效果不佳;处于上游阶段的玉米价格对中游猪饲料价格、下游生猪价格与猪肉价格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短期内玉米、猪饲料、生猪、猪肉市场价格波动主要受自身惯性冲击的影响,长期内自身惯性冲击影响不断下降,源自于产业链上下游市场价格的影响加强。最后,提出了提高各环节之间的整合程度、不断提高饲料企业的实力、积极引导产业链结构调整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5—2020年贸易数据,利用HP滤波法、CMS模型分析了中国大麦进口贸易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大麦进口贸易波动方向发生了4次转换,由此划分出5个贸易阶段,且波动方向转换的频率持续加快,波动幅度持续扩大;中国大麦进口长期趋势值的快速增长及实际进口量的上下起伏是引起贸易波动的重要缘由;世界大麦出口规模的扩张难以有效填补中国大麦需求的快速增长,反而由于出口规模的不稳定引发了贸易波动;中国未能及时根据国内外市场供需情况调整进口来源,未能充分利用新兴大麦出口市场抑制贸易波动;中国具有较好的进口引力基础,但受到贸易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进口引力的作用效果未能与国内市场供需变化相匹配,进而经常引起贸易波动。因此,中国应适时调整进口市场结构,注重新兴市场的培育与运用;进一步发挥进口引力优势,联动国内外两个市场,更好满足国内大麦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猪价格国际传导中的溢出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月度数据考察仔猪、活猪、猪肉价格与国际猪肉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国内价格和国际价格之间具有较强的动态相关性;国际价格对国内价格有均值溢出,当前一期国际价格上升1%时,当期3种猪产品价格上升0.04%~0.11%,但国内价格对国际价格则不存在均值溢出;利用ECCC-garch和EDCC-garch模型,发现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之间不存在任何方向波动溢出,但国内价格存在着波动集群现象。从市场整合的角度进行解释,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回顾建国六十年多来我国企业会计标准的演进过程,我们发现,以往学者多从会计环境变化、会计与经济的互动等方面去阐释会计标准的演讲规律。本文不同于以往研究,而是从会计可比性的概念出发,寻找中国企业会计标准演进规律的逻辑出发点。本文认为:可比性的认识范畴应全面地界定为宏观可比和微观可比的统一,特别是在宏观可比方面,对于处在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意义上,可比性是实现有用性的必要基础;只有实现会计信息的国内可比,才能为其国际可比奠定良好基础;可比性是我国会计标准改革演进路径富有解释力的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兵团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际市场开拓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番茄出口所占比重过大,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相对单一,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缺乏国际知名品牌等问题,并从企业营销和政府保障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分散国际市场开拓风险;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合作,以多种方式进入海外市场;加强同行业合作,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强化番茄产业化成果,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建设银行,加强国际业务经营管理势在必行。文章从如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发挥人才效能;完善服务功能,保持并巩固传统的国际结算业务,开拓新兴的外汇资企业务;调整营销策略,在系统内因地制宜发展,加大本行营销力度,服务外资企业;加快网络化建设,在广泛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技术支撑发展网络银行这一新型业务品种。使建设银行国际业务核心竞争力得以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5.
世纪之交,选人择业到市场,人才市场将走向更多人的生活.当前,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大大落后其他要素市场,成为市场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在即将加入WTO之际,人才市场既面临严峻挑战,也给人才市场机构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人才市场服务要做好与国际接轨的大文章.  相似文献   

16.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能够使经营者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并能有效抑制经营者的短期化行为,降低代理成本,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有利于吸引和稳定优秀的企业经营者.针对实行股票期权的各种障碍,要正确认识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进一步培育和规范股票市场,建立健全经理市场和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确定科学的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17.
从4个方面阐述了加入世贸组织10年来中国农业的发展态势,包括:严格履行入世承诺,农业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市场贡献明显提升;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大幅增长,农业与世界市场的关联程度日益增强。指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的主要经验在于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深化农业改革,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积极实施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大局的农产品贸易战略;着力提升农产品进出口管理能力与市场调控水平。提出了深化农业对外开放的3个启示与思考:要从全球视野、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农业对外开放战略的认识,深刻领会、全面把握统筹利用国际国内2个市场、2种资源的战略意义;深化农业改革,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对外开放战略进行总体规划和统筹管理;要建立完善开放条件下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机制,积极参与和推动完善全球农业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会计国际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国公司及资本市场的发展正推动着会计的国际化,会计国际化的过程就是各种利益较量的过程。中国在会计国际化的进程中,不能放弃国家利益,这也是中国会计保留中国特色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中国海关统计数据库近十年的数据,对稀土相关产品的国家之间、国际和国内的价格进行全方位分析,发现稀土产品整体价格劣势在2006年之后得到显著改善。但在国别市场上,中国对日本、美国的进出口产品价格表现平稳,缺乏议价能力,也进一步印证了中国需要在大宗商品上争取定价权;而对德国的价格情况相对日本和美国较好,并在新兴市场如印度、西班牙和新加坡等国具有优势;因此中国需要区分不同出口市场,采取不同策略,在进口方面可以多从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寻求资源,并同时改善生产技术、征收环境税等方式,以有效地改善中国稀土出口劣势。  相似文献   

20.
明清湖北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从四个层面加以考察:第一,湖北粮食生产的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第二,棉花、苎麻、茶叶、烟草等具有市场潜力的经济作物在湖北广泛种植;第三,湖北的商品流通日益活跃;第四,湖北的商品经济在晚清跃上新的台阶。同时应该看到,这种发展受到诸多限制:第一,清嘉、道年间后,人口过剩问题成为阻挠湖北社会进步的沉重包袱;第二,安土重迁、不习商贾,是湖北地区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的社会习俗;第三,广大边穷山区成为湖北经济增长的重负;第四,明清时期,湖北的市场发育虽然较之唐宋时期有所突破,但市场机制远不够完善。综上所述,明清湖北商品经济的发展水平不可高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