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甘肃省的主要旅游资源及其评价表明 ,甘肃是中国的一个旅游资源大省。以实现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根本转变为目标 ,提出了甘肃省旅游资源开发的总体构想  相似文献   

2.
禄丰县具有极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丰富的旅游资源。根据禄丰县的旅游资源实际情况以及对其南部新区概念性规划的切身体验,通过层次分析法对禄丰县旅游资源做出了定量评价,并认为禄丰县的旅游发展应当是主要通过生态休闲和文化养生两个方面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旅游价值较高。最后,根据总体评价结果对其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发展做出了一定的构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地质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通过对地质资源的旅游开发,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人们不同层次的旅游需求。产业化开发是充分发挥地质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地质资源的特殊性,其产权不像酒店、人造景点产权那样清晰,对其进行产业化开发,障碍比较多。因此,深入研究地质资源旅游开发的类型及产业化问题,有助于认识、细分地质资源的性质和旅游价值,为科学、高效的产业化开发提供多种选择。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民族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晓峰  石惠春 《兰州学刊》2006,(4):151-152,11
甘肃省民族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相应的民族旅游开发理论研究则相对滞后。本文针对甘肃省在民族旅游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从开发与保护的辩证思维、营销理念、产权的合理安排等角度进行了相应的阐释和论证,以期在将来的民族旅游开发保护与经营管理过程中走向健康、合理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晚明时代旅游风气兴盛.晚明士大夫作为这一时期旅游活动的主体,在积累了丰富的旅游审美经验的同时也总结提出了他们的旅游资源评价观点.晚明士大夫的旅游资源评价观点主要是建立在旅游审美基础上的,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对旅游资源本身价值的评价与对旅游资源外部开发条件的评价.晚明士大夫意识到了旅游审美观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他们在提出这一旅游资源评价观点的同时,也强调了不同的旅游审美观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形成中所具有的影响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针对我国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特点,根据民俗学、经济学、旅游学等理论建立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法由专家对指标进行筛选,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体系,评价体系由4个层次构成,A层为目标层,B层为评价综合层,包括开发潜力、开发条件、利益相关者因素、开发效益4个指标,C层为评价项目层,由11个指标构成,D层为评价因子层,有33个指标构成。结果表明,开发潜力在评价的综合层中系数最大,开发条件次之,利益相关者因素和开发效益占的比重最小。  相似文献   

7.
青海旅游文化资源及其开发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青海高原古代文化沉积厚重 ,自然景观原始神秘 ,生态文化富有特色 ,多民族传统文化交融集萃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在旅游开发中 ,只有加强对景区景点中蕴藏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历史文化的研究 ,挖掘出它的文化性 ,才能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 ,取得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青海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青海旅游文化资源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一 )青海考古学文化资源调查发现 ,截止目前青海境内有不同时代、不同类别的文物古迹点大约 43 0 0余处 ,其中已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1 1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97处 ,市(…  相似文献   

8.
通过法律及相关制度的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是各国通行的做法.本文以甘肃省非物质丈化遗产开发潜力评价为总目标,以资源价值潜力、遗产影响力、遗产保护水平、变通通达水平、开发环境影响感知等五类次级指标为准则层,以此选取方案层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并给出构建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法律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西部大开发中的青海旅游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党和政府在世纪之交适时做出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对青海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既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一、旅游资源的特点及旅游业发展现状青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类型多,无论是以功能分还是以内在属性、外部特征及构成要素分,各类旅游资源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数量多,可开发利用的旅游景点达400余处;价值高,仅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寺院就有20余处;潜力大,大部分处在待开发状态。这些旅游资源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青海地处世界第三极,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境内地貌类型齐全,高山有冰雪,山…  相似文献   

10.
温泉旅游产品开发模式研究——以郴州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旅游业逐渐由观光旅游层次向度假旅游层次转化[1],以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温泉旅游度假区在全国特别是南方地区不断涌现,温泉旅游开发成为一种热潮。然而,相对于我国温泉旅游的快速发展趋势,相应的学术研究却显得滞后。针对这一情况,本文试图以郴州市为例,对温泉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作一些探讨,以求为我国温泉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建设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一、郴州市温泉旅游开发概况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温泉资源十分丰富。全市水温在25℃以上的温泉共有38处,水温…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数学的旅游资源定量模型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科学规范对旅游资源的开发行为,确保我国旅游业持续、健康和快速发展,有必要建立一套关于旅游资源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本文拟针对旅游资源价值的模糊性,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与思想,探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这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旅游资源综合评价领域中的应用,同时讨论了该模型的局限性和改进设想。该模型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得到不同程度的开发。文章在剖析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实践,论述了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以期对当前西部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作提供若干理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美丽迷人的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宁夏固原市西吉县城以北15公里处,以奇特的“丹霞”地貌、碧绿茂盛的天然次生林以及美丽的传说而得名。火石寨丹霞地貌是一处独特的与周围黄土地截然不同的景现,在大西北是罕见的,是黄土地上宝贵的风景旅游资源,从形态、分布格局看有6个地段:  相似文献   

14.
西藏旅游资源的地域特色及其开发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西藏是我国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本文用旅游地理学的方法对西藏旅游资源的类型以及地域特色进行了分析,并对西藏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5.
河南旅游客源市场层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河南旅游客源市场的现状,客源市场层次划分的相关因素,为河南旅游市场的开拓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关于广西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然而有关部门对旅游资源系统认识不够 ,在开发建设上 ,不了解客源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 ,景区开发定位不准 ,产生了“一流资源 ,三流效益”现象 ,改变这种现象 ,需要正确的评价旅游资源开发价值 ,并以市场为导向 ,科学、有效地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7.
制定科学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对实施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旅游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四个方面构建了北部湾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的旅游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条件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影响较大。为此,应加强生态环境条件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相似文献   

18.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要树立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地位,旅游管理、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与国际接轨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从旅游资源方面,海南美丽的自然风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海南人文旅游资源的单体评价,总结海南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系,探讨海南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9.
秦安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安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以北的葫芦河中下游,距天水市54公里,面积160113平方公里,人口55万。秦安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素有“羲里娲乡”之称,八千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这里已发掘仰韶、马家窑、齐家等文化遗址6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属国家一级文物达几百件。现天水市五县两区有三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安就占有两处,一处是堪称世界奇观的新石器时代大地湾遗址,一处是元代建筑兴国寺。其它各时代的古遗址、古建筑、名胜以及自然、人文景观分布较多,以古老文明为特征的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开发秦安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宣…  相似文献   

20.
雷春 《南方论刊》2014,(1):55-57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要树立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地位,旅游管理、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资源的开发及与国际接轨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从旅游资源方面,海南美丽的自然风光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海南人文旅游资源的单体评价,总结海南人文旅游资源的价值体系,探讨海南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