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鲁楠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72-75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稳定地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利于经济的增长和结构的转型。目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进入了稳定增长时期,但更多地表现为规模和数量扩张的粗放型特征,半城市化特征明显,对城市化的关键性制度约束仍然存在,城市化面临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严重,在发展上需要全面提升城市化的发展质量,深化城市化发展关键领域的制度创新,推动中国城市化实现绿色发展方式转变。人口发展质量是城市化质量的核心和根本目的,产业发展质量是城市化质量的提升动力,空间发展质量是城市化质量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孙亮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13(5):19-24
中国发展模式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要素。经过新中国60年“沧桑历程”,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回顾中国发展模式的奠基、形成、发展与升华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把脉到这一发展的“内涵逻辑”,即从总体上、前提背景、发展理念、发展步骤与发展前景上展现了“中国发展模式”,这一模式赢得了国内与国际的认可。基于此,建构国家软实力的思考应当汲取这一模式探索所带来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已经胜利闭幕,大会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通过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大会已经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作出了明确昭示,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新的契机。首先,大会报告在认真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六大以来的实践基础上,科学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动纲领与大政方针,对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了 相似文献
6.
走什么道路,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7.
创新:21世纪中国发展的关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创新在21世纪中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正确把握创新概念的内涵对国家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性,提出我国创新战略应建立高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创新体系.具体要做好两方面工作,即加强国家创新体系软件建设和硬件建设.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林元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7(1):48-54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丰碑.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就是正确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蔡之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1(3):67-76
每当先进的发展制度开始取代落后的发展制度时,整个世界格局就会进入重大的转换阶段。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两次重大的历史变局完全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轨迹并深远地影响了当前中国的发展模式。新时代下的中国作为前两次历史变局影响的客体,曾经既是先进发展制度取代落后发展制度的受益者,也经历过作为落后发展制度主体而被先进发展制度冲击的过程。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先进发展制度与落后发展制度交替的历史变局阶段,作为第三次重大历史变局的主体,在三次千年历史变局叠加的背景下,能否有效地认识、适应并改造利用前两次历史变局的经验与教训,构建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领先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决定中国在本次历史变局中能否顺利成为先进发展制度的主体从而实现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10.
发展大数据产业是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布局。选取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作为案例样本,基于架构理论及匹配逻辑,从产业发展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创新能力三个维度出发,采用克服传统QCA静态特性的时差型定性比较分析(tsQCA)方法,研究因素变化及其交互作用对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提升作用机制,总结归纳大数据产业发展能力提升的核心要素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阚明刚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西方人的“中国梦”指欧美等人或企业家所具有的对中国的梦想,是相对于中国人自己的“中国梦”而言的。对西方人的“中国梦”历史发展进行研究、揭示与中国人的“中国梦”之间的关系、探索其实现路径是本研究目的。研究表明,从古到今西方人的“中国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错误到正确、从向往到平和到欺凌、从一元到多元等的变化发展,目前呈多样性;中国人的“中国梦”决定着西方人的“中国梦”;西方人要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必须顺应中国文化、懂得中国历史、掌握中国对外与对内政策,以构建与中国人的“中国梦”一致的西方人的“中国梦”。同时,我国也需加大文化历史和现阶段国情的宣传力度、端正对待西方人的态度、营造更自由平等的良好圆梦环境。 相似文献
12.
略谈中国少数民族史学史的定义、研究对象及史料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炳良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1(1):115-117
1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秦汉以后更成为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因而记载和研究汉族以外各民族历史的少数民族史学发展也具有悠久的传统,成为中华民族史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就提出建立中华民族整体史学史的构想.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到发展这一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转变表明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当然,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并不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否定,而是要以发展来促进建设,在建设工作中突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发展中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相互促进,最终目的是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稳步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4.
蔡之兵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1(3):67
每当先进的发展制度开始取代落后的发展制度时,整个世界格局就会进入重大的转换阶段。在中国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两次重大的历史变局完全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轨迹并深远地影响了当前中国的发展模式。新时代下的中国作为前两次历史变局影响的客体,曾经既是先进发展制度取代落后发展制度的受益者,也经历过作为落后发展制度主体而被先进发展制度冲击的过程。目前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先进发展制度与落后发展制度交替的历史变局阶段,作为第三次重大历史变局的主体,在三次千年历史变局叠加的背景下,能否有效地认识、适应并改造利用前两次历史变局的经验与教训,构建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领先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决定中国在本次历史变局中能否顺利成为先进发展制度的主体从而实现民族复兴。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次大会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在进一步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就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又有许多理论创新,展现出若干新亮点. 相似文献
16.
蚕丝业是中国最古老的产业之一,在我国已经有5500多年的历史.丝绸贸易也开始于3000年前,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同其他国家进行着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为世界文明做出重要贡献.到了近现代,丝绸更成为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出口至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2010年5月25日至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是确立我国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全党全国要统一思想.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作为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要想更好地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去认识和把握它. 相似文献
19.
关于制定《经济法纲要》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紫烜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4):15-18
《经济法纲要》作为基本的经济法规范性文件,调整范围广、稳定性强、法律效力高。目前制定《经济法纲要》是建立完备的经济法律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需要,同时有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经济法制度统一和推动经济法学的发展。制定《经济法纲要》已具备了社会条件、法制环境和相应的理论准备。《经济法纲要》的基本内容包括总则、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法主体、市场监管法、宏观调控法和经济法责任。要制定好《经济法纲要》适应加强经济法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的研究和《经济法纲要》拟订、建议与起草工作,并最终提交国家立法机关审议通过与颁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