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四丁 《理论界》2012,(4):133-137
孔子以周天子的利益为义的内涵、以周礼规定的正当利益为私利的内涵,主张利在义中的义利关系,运用道德的手段建设义利关系。墨子以民众利益为义的内涵,以利他为私利的内涵,主张义利等同的关系,运用兼相爱、交相利的手段建设义利关系。韩非以诸侯国利益为公义的内涵、以臣民合法利益为私利内涵,主张义利相生的义利关系,运用法律制度来建设义利关系。  相似文献   

2.
孔、墨义利观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墨义利观比较论郭墨兰义利之辨是先秦诸子"百家争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的产物,是各阶级、阶层对社会变革所取态度和认识的反映。孔、墨同样产生于鲁国的文化环境中,时代也差不多,但其义利观表现出尖锐的对立,其原因就是其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相似文献   

3.
孔子、墨子之学在春秋战国之际同为显学,但分歧很大。在鬼神观上,孔子尊礼崇祀,却避谈鬼神有无;墨子则明显坚持鬼神实有,赏善罚恶。在天命观上,墨子坚决反对命定论,而孔子有时讲天命,却是在负面事情发生后的一种感叹,并非是消极的命定论者。孔、墨之学在上述两方面本质上是同大于异的,而墨子所竭力攻讦的,其实是被孔门后学改篡了的儒学  相似文献   

4.
墨子(约为公元前479—392年)生于我国由氏族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战国初叶,是继孔子之后出现的又一个伟大的思想家。他的学说在战国时期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与儒家并称为“显学”。 《淮南子·要略》说:“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用夏政。”照这个说法,墨子原是孔门弟子,因为同儒家在思想政治路线上产生了分歧,才反戈相向,成为儒家思想的异端。这种情况,在思  相似文献   

5.
不少研究者常常把孔(儒)墨学说描写成为两个严重对立的学派,过分地强调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差异,而忽略其共同点与相互吸收,致使人们对儒、墨两家学说得不到正确而完整的理解。有鉴于此,笔者仅就孔墨学说的异同,略陈所见,藉以请学术界同仁们教正。  相似文献   

6.
朱熹在其论著和序跋中除署称"婺源朱熹"、"新安朱熹"、"紫阳朱熹"外,还出现"邹訢"、"吴郡朱熹"、"丹阳朱熹"、"平陵朱熹"等署称.一九八三年第六期《齐鲁学刊》发表的高令印、阵其芳《朱熹籍贯由鲁至闽考》一文认为,从朱熹的署称研究其祖籍的变迁,不但可以弄清署称的来源,而且对研究朱熹的哲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朱熹的始祖邾子在先秦时居住在今山东南部.朱熹第九世孙明人朱稳曰:"朱氏出自曹姓高辛之后陆终,有第五子曰子安,周武王封其苗曹侠于邾,为鲁附庸,其地鲁国县是也."  相似文献   

7.
苗润田 《文史哲》2007,(3):75-79
“无父无君,是禽兽”是孟子“人禽之辩”的一个重要思想。“无父无君是禽兽”不等于杨朱和墨子是禽兽。孟子之论是一个学理的阐释,是对“非儒”说的理论回应,并非以禽兽喻杨、墨。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作指南,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建国三十二年来我党的基本经验和教训,科学地评价和阐明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肯定了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定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可以说,这个《决议》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对  相似文献   

9.
儒、道、墨德性观之差异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性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范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史可以说是一部德性史。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思想——儒、墨、道,其德性的探讨更是贯穿了始终。本文主要从三家各自的立足基础、群己关系、最终目的来讨论其差别所在。理论探讨的最终目的在于指导现实,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和谐社会”的创建中相信能够发挥它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0.
墨戏论     
纵观中国古典绘画美学的源流可知,“墨戏”不是一个一般性的绘画名词,而是一个能够代表文人画艺术精神的独特美学范畴。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表征着中国画创作论的鲜明特色。因此,探索“墨戏”的内在机制、发生发展情况、审美内涵是有很重要的理论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儒、墨、道、法四大流派是中国古代“治国平天下”理论的主要创制者。他们的“治平”理论具体化为“治平宗旨”、“目标模式”、“方法策略”,既各不相同,异彩纷呈,又传承互补,共同汇聚为中国古代基本完备的传统治理理论,构成华夏传统文化的一大主题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不少人认为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 ,但这绝不是马克思自己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 ,而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的逻辑叙述方法。马克思的研究方法是“从具体到抽象” ,“从实践到认识” ,“从感性认识到抽象思维 ,再到理性认识” ,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思想认识路线或思想方法的具体体现。“从抽象到具体”只有在“从具体到抽象”的前提条件下 ,才能构成马克思创立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方法的一个方面或部分。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思想方法是马克思哲学思想方法革命变革的结果 ,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变革的前提 ,是贯穿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灵魂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这一哲学思想方法 ,形成了“从具体到抽象”的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方法 ,今天仍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大学毕业时的博士论文——《论德谟克里特的自然哲学与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当时的世界观,也是他的政治、哲学思想进一步发展的起点。因此,认真研究《博士论文》,对于探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有重大的意义。 纵观以往对《博士论文》的探讨,我以为有两种观点是错误的:一是把此时马克思的世界观完全等同于黑格尔的世界观,例如普列汉诺夫和德波林就持这种观点。二是捷·伊·奥伊则尔曼的观  相似文献   

14.
从总体上和体系上看,邓小平的哲学思想当然是属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总框架和总范畴之中的,是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总体系之中的;但从其特殊运行的角度看,它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人的哲学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结合的产物,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现时代的发展。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的时代精神的反映和体现。  相似文献   

15.
王源、程廷祚对颜李学派哲学思想的阐发●衷尔钜王源、程廷祚是我国清初颜李学派中的重要成员。颜李学派虽发源于我国河北,其学说在当时就传播到了大江南北和长城内外,弟子遍布全国,数百传人,均能遵循师门学旨,为强国富民,经世致用,崇尚实功实学,力行实践。阐发颜...  相似文献   

16.
因明、逻辑、墨辩三者的功用到底是什么?照习惯说,几乎没有例外,是推出真理的。其实不然,三者自身都推不出真理。相反,对于实践,却是必不可少的。(一)因明是古代印度创始的一种学问,是讲道理时,讲明立论的原因的。它与西方的逻辑或论理学相当,因此有时被称为东方的论理学。由于它的改革及完整化,都在佛教盛行的时候,佛教信徒多用它作说教的手段或工具,故又被称为佛教论理学。因明的目的在于悟他,在于使对方懂得立论者所讲的道理;故曰“由宗、因、喻多言,开示诸有问者未了义故。”意思就是说,用宗、因、喻等所组成的形式,说服听者,使听者相信立论者的主张或论点。单就这一点讲,因明自始就是  相似文献   

17.
李赟 《理论界》2005,(1):33-34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哲学概括。他所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论;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历史唯物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唯物辩证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等哲学观点,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恽代英(1895—1931)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理论家,也是早期著名的青年运动领导人之一。恽代英的早期哲学思想基本上还停留在朴素唯物主义阶段。但是,五四运动以后,他迅速地由一个革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了一系列宣传唯物主义,特别是宣传唯物史观的文章,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对于当时地主资产阶级学者所鼓吹的宗教唯心主义,戴季陶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反  相似文献   

19.
罗钦顺(1465——1547)字允升,号整庵,江西泰和人。明中叶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因与明朝庭政见不合受排挤,五十余岁时即退故里专治理学。罗钦顺是我省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唯物主义者。他的哲学思想虽然没有形成完整体系,但其思想资料却是比较丰富的,实有深入探讨的必要。这里,我们拟就罗钦顺的《困知记》及其文稿、书信,谈一谈罗钦顺的哲学思想,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荀况(约公元前298年——238年),又称荀卿,汉朝避宣帝讳称为孙卿,后人尊称荀子。战国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杰出的哲学思想家和政治理论家。他学出孔门弟子子夏,杂参名法,注意批判地吸收前人思想中有益的成果,又努力发挥自己的独到见解,把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成为先秦时期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 荀子著作多已失传。现存《荀子》一书凡三十二篇,较为全面地记载了荀子的思想观点,是研究其理论体系的主要资料。仅以此为依据择略其哲学要点,旨为比较、反思、发展有别于他民族的有中国特色的古老文明服务。不当之处,请慧者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