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史学家认为刘邦治国的指导思想是“黄老之术”,但我们评述历史人物,“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我们认为,刘邦的整个一生都是向往法家,推行法治的。一、刘邦羡慕法家秦始皇刘邦入咸阳前是羡慕法家秦始皇的。刘邦出身于富裕中农家庭,“尝告归之田”,虽有条件读点书,但他“不脩文学”。所谓“脩”,《说文解字段注》为“脯也”,“则薄析曰脯”,即“以求尽善”。所谓“文学”,是指文献经典。意思是说,刘邦没有很好的读过文献经典,当然也不是没有读过书。《汉书·艺文志》中列有他写的“歌诗”二篇,即《大风》与《鸿鹄》就是例证。正因为如此,他对儒家等学派的思想懂不了多少。他父亲骂他是“亡赖”,虽是指他“不事家人生产作业”,“无利入于家也”,但也有读书不多之意。  相似文献   

2.
文学选本与文学思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文学选本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文学思潮,而文学思潮也制约着文学选本,促使选本对思潮作出反应.文学选本与文学思潮的互动关系,在宋代文学选本中有非常生动的表现,典型的个案有《二李唱和集》等诗歌选本与“白体”诗风的相互生发、《西昆酬唱集》对“西昆体”的引领与示范、《二妙集》《众妙集》《三体唐诗》等对宗唐思潮的契合与呼应、《草堂诗余》《花庵词选》对雅正词风的疏远与游离等.  相似文献   

3.
有些书要重读,联系当时的情况来读,联系现在的实际来读,才能逐渐加深体会。《燕山夜话》从前我是读过的,也颇感兴趣,觉得是一本别具风格的杂文集。不过当时我也有一点偏见,认为根据邓拓同志的学问、文采和研究精神,应当多写一些学术理论文章,而对他的杂文却不大重视。同时又听到从康生那里吹来一股冷风,说《燕山夜话》是“乱七八糟”……所以我曾经以友谊的口吻劝过邓拓同志,少写一点《夜话》式的杂文,多写点学术理论文章。  相似文献   

4.
一九五八年,在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判运动中,复旦大学中文系四年级明清文学小组,曾对《中国文学发展史》有关《金瓶梅》的评价展开批判(注)。这本自成一家的文学史著作起初认为:“《金瓶梅》有它的艺术价值,但是一本带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作品。”(见同年三月一版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下卷)中文系同学提出了:“《金瓶梅》是一部带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的反现实主义作品。”著者接受帮助,说这次运动使自己“明确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所存在的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的主要错误方向”,所以他在一九六三年七月新一版的修订本中便得出了“从总的精神来说,它是一部自然主义的小说”的结论。事过境迁。经过二十多年来的实践,人们已经逐步从严峻的历史反复中冷静下来,开始对事物作出较为切实的评价。自然,《金瓶梅》的整理出版与分析研究也有可能在正常的学术讨论中进行。现在,公开说它是一部反现实主义作品的说法还未见到,但持有它是不是一部自然主义小说的疑惑却还存在。对于这个以什么样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学术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求真,是为了不断地接近绝对的真理,然而,高层次的研究又是“阳春白雪”,只有少数人才能进入这一境界。这样,要保证我们的学术事业后继有人,就必须进行普及工作。近读由张强博士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精粹》(又名《千古名文》,上下卷,62万字,责任编辑刘明立,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版),我以为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普及与提高性的佳作。读这部书的最大感受是,选编者的眼光十分独特,可以说,这也是它的优长之处。鉴于此,我们重点谈谈它的这一特点。其一,选本的对象是中国历代散文,一般的选本都是从…  相似文献   

6.
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是一部很有影响的文字学巨著,问世之后,研究它的书文亦多亦夥,林立莘莘,其中不乏精彩之篇。笔者近读马景仑先生所著《段注训诂研究》,深感这是一部好书,是一部对段注进行集大成式归纳的杰作,书中精到之论迭出,读之令人不忍释卷。归纳起来,该书有三个方面值得揭示、阐明给读者。一、通俗而又全面系统地给《说文解字》一书作了“凡例”其通俗性对初涉《说文》门径者有很大帮助;其全面、系统性对《说文》研究者大有裨益。当今的书,大都有“凡例”在前,汉代的《说文》没有“凡例”。一本没有“凡例”的工…  相似文献   

7.
毛主席的小名叫毛伢子,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家度过的。8岁时,父母把他接回韶山开始读书。他和别的孩子一样,从《三字经》、《百家姓》等浅显的读物开始,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读的书也逐步深入。“四书”、“五经”等书,他都读过,甚至包括《左传》。正是因为《左传》这部书,使他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韶山的毛泽东纪念馆还保存着他小时候读过的《诗经》和《论语》。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说:“选本可以借古人的文章寓自己的意见。……如此,则读者虽读古人书,却得了选者之意。意见也就逐渐和选者接近,终于‘就范’了。”(《鲁迅全集七·选本》)作品是文学史研究的主要对象与基础,“选者之意”,就是选家采摘作品的原则,选家经常会历时性地采摘作品,因  相似文献   

9.
苗民 《江淮论坛》2011,(3):164-171
明代中后期,“小品”一词开始在各类文献中大量出现,而最先赋予“小品”以文学意义的,则是王纳谏编选的《苏长公小品》一书。自此,小品以选本的方式进入了文学史的视野。继之而来,晚明出现了一系列的小品选本,这些小品选本以“小”的四个审美标准,对前代各类作品予以三个向度的创造性“品”评,从而建立起小品的审美范式。  相似文献   

10.
一九二八年,郭沫若在回忆他和文学的姻缘时曾说:“林译小说中对于我后来的文学倾向上有决定的影响的,是Scott的《Ivanhoe》,他译成《撒喀逊劫后英雄略》。这书后来我读过英文,他的误译和省略处虽很不少.但那种浪漫主义的精神他是具象地提示给我了。我受Scott的影响很深,这差不多是我的一个秘密。我的朋友似乎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我读Scott的著作也并不多,实际上怕只有《Ivanhoe》一种。我对于他并没有甚么深刻的研究,然而在幼时印入脑中的铭感,就好象车辙的古道一般,很不容易磨灭。”(《沫若文集》卷六114页)  相似文献   

11.
《昭明文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文学选本是历史的偶然,而它作为选本中“影响最广大者”却有其必然性。这一必然性体现在《文选})编纂的指导原则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深刻影响上。由主编者萧统执笔的《文选序》作为其文学思想的说明,具有纲领性的意义。本文拟联系《文选》的编选实践,对《文选序》提出的“时义”观及其唯美倾向作一初步探讨。一、“文之时义远矣哉”传统的文学批评往往通过追溯“文”的渊源及流变,以获得对文学的历时性把握。南北朝时代又自有其特殊性。受魏晋立风的波及,一些文论家的文学史观呈现出历…  相似文献   

12.
作为民国初期文学大刊 ,《小说月报》是“林译”的一个重要阵地。本文认为 :《小说月报》中的“林译”多为后期“林译” ,它在质量大不如前的情况下仍能在这一大型刊物中占据重要位置 ,主要源于它在当时拥有一个强大的舆论背景。而大量“林译”的刊登 ,不但影响到《小说月报》的风格 ,而且还影响到其中的创作。文章同时还分析了“林译”由盛到衰的原因 ,除了林纾本人小说观以及翻译选本的变化外 ,他所采用的语言、读者阶层的变化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的《聊斋志异(原稿)》,编辑部在书前增添了一个目录,并于每篇题下注明见于通行本某卷或其他辑佚本。原稿第一册有《鬼哭》一篇,第三册有《绛妃》一篇,题下均注“见钞本”。书前的《出版说明》里还特别提到这两篇,说原稿中“有二十八篇  相似文献   

14.
吴世昌不仅在红学方面多所建树,而且兼擅词章,他的论词学研究,为学术界所注视。一、读词与品词吴世昌曾说:“学习或研究任何学问,总要从读书入手;而属于文学方面的尤其如此。读书的最彻底办法是读原料书,直接与作者交涉,最好少读或不读选集和别人对于某集的讨论之类。”并说:“……我们虽主张读原料书,却不能不讲方法。而在方法中,尤其是对于词,最初,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步是读法”(《词学导论》第一卷《总论读法》)。读原料书,弄通词  相似文献   

15.
一、《红楼梦》社会 地位的升级 小时候读《红楼梦》是背着大人们读的,后来我发现大人们也背着我们读它。《红楼梦》在我家并未列为禁书,但它在社会上被普遍视为“闲书”,或者说它是“淫书”。我跟某些同学一道偷着读,又怕自己父兄责骂,更躭心的是“社会舆论”。稍长读清人及近代人著述,方知《红楼梦》一书问世后,专门研究它的所谓“红学家”们便“应运而生”,现代文学界科学地誉之为中国文学名著。  相似文献   

16.
书信往来     
编辑同志:你刊第四期谭正璧文(《关汉卿作或续作<西厢>说溯源》)中说:“到了清初,金人瑞批本《第六才子书》出版,力主‘王作关续’。由于《第六才子书》的盛见流行,于是‘王作关续’几乎成为一时定论。”我读《第六才子书》,见金人瑞无“王作关续”说。金人瑞的主张是:《西厢记》一书,出于两人手笔;《惊梦》之前,为王实甫作,其后不知何人续作。金在《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第七十三条说:“《西厢记》不是姓王字实甫此一人所造。但自平心敛气读之,便  相似文献   

17.
<正> (一) “正统论”是中国史学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它的出现和发展,显示了中国史学跟政治的密切关系,也正因为这样,环绕“正统”的争论,才历代不已。 王夫之在他的论著中,对历代“正统”问题十分注意,而且因应他所处的时局,藉论“正统”而表达他的政治思想。但在过去,不少学者认为船山反对谈什么正统不正统。日人内藤虎次郎在他的《支那史学史》第九章<述正统论>一节说: “《读通(钅监)论》的著者说,这类事不值一提,故关於正统论,书中不置一言。 国人魏应麒也接受这种看法,说船山“不作正统之妄说”,柳诒徵在《国史要义》论“史统”一章,一方面将王船山归入“不持正统  相似文献   

18.
<正> 我国当代文学研究是一门新兴的年轻的学科。由此,在研究方法上,很自然地带来了两个突出的特点:第一是当代文学的开放性,第二是当代文学批评的严肃性。我们编写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初稿·绪论》中有这样的话:“我国当代文学,尽管还很年轻,但它是发展中的生气勃勃的革命文学,它不仅说明着我国文学的现在,而且还昭示着我国文学的未来,是我国文学发展的希望所在。可以说,每个民族的文学发展的新水平,都是由它的当代文学来体现的。已有的水平只能说明过去,希望永远在未  相似文献   

19.
选本是从一人或若干人的著作中选出精华篇章而编成的书。鲁迅认为《文选》与《世说新语》是古代流传至今最为盛行的两部选本,前者作为选本没有任何争议,而后者则不同。《世说新语》共1130则故事,既有完全摘录于前人作品的内容,也有在前人创作基础上的润色与加工。《世说新语》在组织结构上首创三十六门,并成为《世说新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世说新语》的这些特点既有符合选本的地方,也有违背选本之处,因此《世说新语》不是典型意义上的选本,也不是典型意义上的专著。  相似文献   

20.
《指物论》发微刘恒健陕西师大中文系公孙龙子的《指物论》扑朔迷离,玄奥难解,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桩悬案。为此,庞朴先生曾经不无感慨地说:“《公孙龙子》是诸子书中最难读的一本,而《指物论》又是《公孙龙子》中最难读的一篇”①.张岱年先生也认为在《公孙龙子》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