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国家、民族之所以常盛不衰,主要在于它的民族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化传统,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这就是天人合一思想,道德至上的价值标准,与时俱进、整合创新的精神,注重现实、重视身体力行的务实精神,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些精神在现代社会仍然独具魅力,是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养料和来源.  相似文献   

2.
精神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中国特色的精神文化是民族振兴的关键。通过哲学视角把握新时期的精神文化,要正确认识精神文化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需要对文化、文化精神、文化自信的深刻意涵有明确的界定。只有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实现文化的自我认同、自我延续与自我更新,才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枢钥。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行不悖。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民族精神的弘扬要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民族精神的培育要以先进的文化作支撑。  相似文献   

5.
文化精神是指一个国家民族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念与行为特征的总和,从文化精神入手研究文化问题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原则;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精神首先要研究制约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外缘与内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以人为本、崇德重义、持中贵和、实践理性四个方面;创造性地开挖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资源对当今中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对社会稳定、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精神文明与生态文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1)“天人合一”的精神;(2)“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包容精神。文化精神是相对于文化的具体表现而言的。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所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集中表现一个民族在一定的客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自己生活的独特方式。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性格和风貌,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离不开对丰富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继承.对此,一是要实现由传统到现代的适时转换,使传统文化中有生命力的东西变为现代人需要的精神资源;二是要在对民族传统的消解中重建,注重对原形中国文化"合理内核"的获取与发展;三是要用世界的眼光去审视,在开放的吸收中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古老的东方大国,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民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社会实践中,成长、繁息和交会,结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同时也陶冶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激励民族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对民族精神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机制及其源流进行清理和认识,显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文化构成了中国人讨论文化自信的 3 个基本维度。 准确厘清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才能摆正文化自信的优雅姿势。 这就需要以纵深的历史视角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外来、坚守与创新之间寻求舞步平衡。 那么,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做到这种舞步平衡,摆正文化自信的正确姿势呢? 首先,在体用关系中要坚持中国立场、寻求准确定位,做到“ 不忘本来” ;其次,在生发机理上要完成 “ 外发式接纳”到“ 内生式反省”的转型;再者,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根本性的方法论,领会其批判精神和实践精神;最后,还要寻求路径依赖与走势确证,实现从“ 西方化”到“ 化西方”的深刻转变。 把握好上述几点,对于我们坚持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科学立场、方法与进路,展现文化自信的正确姿势,拓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礼乐"是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念,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内容,<论语>提出的"和为贵"是礼乐文化的根本精神,也是儒家思想的普世价值所在.它要求并引导社会各个阶层按照礼乐文化的规范和模式来处理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以达到建立和谐融洽的社会人际关系的目的.当前我们党和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的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3个方面的基本内涵.显然,上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我国古代礼乐文化的"贵和"精神是一脉相通的.因此,我们在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事业中有必要以批判继承的态度从我国古代传统的礼乐文化中发掘可资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1.
论弘扬民族精神与创新民族先进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大潮的到来,国际间政治、经济力量的对比此消彼长,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民族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推动文化创新,以便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政治精神文化建设问题实质上是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精神文化能否被民族地区各族群众接受、认同并转化为实践活动的现实性问题,是影响我国政治体系在民族地区能否顺利运行的基础性问题。因此,针对当前我国民族地区政治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对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认同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需要多重解读。文化自信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助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要求;扭转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不平衡不协调,改变国人当下的文化自卑感,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激烈冲击是文化自信的紧迫性要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文化事业的发展成果为文化自信提供了可能;文化自信的发展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全新实践,各种外来文化的干扰和破坏使得文化自信成为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在现代教育中价值是教育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 ,传统社会心理、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是构成传统文化的重要因素。基本文化精神和历史个性 ,赋予了一个民族的独立和特色 ,传统教育的发展虽然忽视了教育与文化关系的具体研究 ,但我国教育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有高度发达的经济,而且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之相适应。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且提出先进文化建设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虽然先进文化的实质就是民族精神,但发展先进文化并不是对民族精神的简单继承与发展,更要创新。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关系国家兴衰、民族精神和文化安全的大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坚定文化自信不仅可以为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永续动力,更是建设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要求。在分析文化自信可为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提供文化土壤、文化资源和文化驱动的实践意蕴基础上,通过梳理新时代文化自信的实践困境,探索出文化自信的实践进路。在实践中坚定文化自信,应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革命文化、筑牢意识形态工作阵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个维度展开,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7.
酒俗文化是民俗文化之一种,深刻反映着特定的人物性格、时代精神和文化传统。鲁迅小说中的酒俗文化,折射出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特有的酒神精神。在鲁迅小说中,涵盖诸多酒俗文化元素。从这些酒俗文化中,可以诠解出借酒消愁、以酒自慰和以酒和解等民族性格,以及醉酒、酒疯等中国特色的酒神精神。  相似文献   

18.
传统武德文化精神是中华传统军事文化的精髓,也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内在依据。同时,武德精神的影响力也远远超出了军事职业领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普遍的社会伦理意义。打造中国特色的强军文化,就要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武德精神文化,砥砺军人品德,激发民族自豪感,并由此推进中国特色的先进军事文化建设,推进强军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正义文化的核心是道义与德性、正义与利益的论争。这种争论围绕义利关系而展开,指明国家治理要处理好义与利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来源之一。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统正义文化底蕴,研究习近平在新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继承、发展与超越中国传统正义文化,这对于我们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开放的文化心态有利于形成对中华民族文化内在价值的自觉、自信,有利于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为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我们需要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救中国”文化含义的认识,需要从辩证的角度处理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化的关系。这些都是开放文化心态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