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关怀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方洁一、计划生育工作成绩显著。建国40多年来,人口出生率从1970年的33.43‰,下降到1994年的17.70‰;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70年的25.83‰,下降到1994年的11.21‰,使中国“12亿人口日”整整推迟了9年。...  相似文献   

2.
当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增长趋向下降:有些国家人口绝对量虽仍在增长,但增长的速度已大大减缓,其中一些国家的人口增长已经出现负数。以80年代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为例:1976—1980年美国的平均增长率达到10.5‰,到1984年只有9.1‰,日本也从当时的9.1‰,下降到6.4‰。其它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分别是,德国从-0.6‰下降到-4.0‰,法国从4.1‰下降到4.0‰,加拿大从11.7‰下降到9.6‰,只有英国与意大利在同期略有上升。进入90年代后这一情况更为严重,上述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平均下降2‰左右,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另外,…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曾明确指出:在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人口问题始终是极为重要的问题。实行以控制人口增长为基本目标的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基本国策在1971年到1979年的短暂时间里,取得了显著成效,每年人口净增数由2237万减少到1125万,自然增长率由23.4‰下降到11.66‰。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这一基本国策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从1980年到1990年,每年人口净增数由1160万猛增到1500万,自然增长率高达14.7‰。近4年每年入口净增数一直在1400万左右,比七十年代多出300多万。1995年春,全国总人口已达12亿,提前5年突破…  相似文献   

4.
自七十年代以来,辽宁省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功绩。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由1969年的22.3‰下降到1990年的10.9‰,20年下降了接近12个千分点。人口控制政策在辽宁人口转变过程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辽宁人口转变的阶段性及其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5.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现状分析王鹏千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占相当重要位置。它既是社会主义医疗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关系到人口控制这一基本国策的落实。我市440余万人口,育龄妇女130余万人至1994年止,出生率下降到9.26‰,自然增长率下...  相似文献   

6.
<正>新中国成立后,在生育率持续保持高位的情况下,死亡率开始下降,这导致我国人口出现第一次快速增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1949年人口数为5.4亿,远多于原先估计的4.5亿,同时人口增长速度高达20‰,年净增人口超过1 200万。这个时期家庭的显著特征是子女多(平均生育6个左右孩子),而造成这种超高生育率的原因,一方面是受民间重男轻女和多子多福观念的影响,家庭习惯多生,另一方  相似文献   

7.
人口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一重要问题。我国自70年代初在全国范围内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人口盲目增长的势头得到控制,人口自然增长率由50年代的20‰以上已分别降到1990年的14.39‰,1997年的10.06‰②。人口再生产正从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向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转变。然而由于人口基数大,育龄妇女多,我国“每年出生人口仍将在2000万左右,育龄妇女人数在3.4亿左右,净增人口在1000万以上”③。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持续增长态势在长时间内难以改变,因而我国将长期面临艰巨的人口控制…  相似文献   

8.
近三十年来,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缓慢,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有些国家甚至出现负数,并产生一些新问题。对于这种与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膨胀”完全不同的另一类人口问题,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一.发达国家人口发展的情况在世界近代史上,工业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曾经是比较快的。如1850—1900年,欧洲人口增长速度是8‰,北美洲是23‰,而同期亚洲和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分别为3‰和4‰。以  相似文献   

9.
法国是欧洲人口增长速度最慢的国家.据统计,自1789年法国 大 革命到1989 年的200年间,法国人口只增加了一倍,由2810万增加到5599.6万,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从37.5‰下降到13.8‰,生育率从5下降到1.82.在这样一个国家中,为了减缓人口出生率下降的速度,政府历来采取反对堕胎、鼓励生育的政策;同时,天主教会也大肆进行反堕胎宣传.因此,自由堕胎在本世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数字     
《社区》2012,(24):7-7
2011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公报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出生人口1604万人,自然增长率4.79‰。专家表示,这个比例处于很低的水平,未来中国的老龄化隋况将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1.
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回顾一下我国五十年代后期,在人口问题上的一场论战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完成控制人口的任务是大有好处的。五十年代后期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战,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在历史转变中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旧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38.9‰),高死亡率(27.6‰),低自然增长率(11.3‰);近百年来,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每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低(2.6‰左右)。解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九五三年六月公布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已超过六亿。同年,内务部根据对29个大中城市及个别省、县、区、镇、乡、村的调查得出,我国人口出生率为37‰,死亡率为17‰,自然增长率为20‰。实际上,人口增长率比上述统计数字还高。就上海市而言,一九五三年至一九五六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0‰以上。就全国而言,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七年的八年中,每年增长也在22‰左右。可以这样说,解放后,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  相似文献   

12.
我国自70年代开始在全国实行计划生育,并于80年代初把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成为计划生育的一项中心内容。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重视和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执行计划生育20多年来,人口出生率由1970年的33.43‰下降到1993年的18.09‰;人口自然增长率则由1970年的25.83‰下降到1995年的10.55‰。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使我国的“十二亿人口日”推迟了整整九年(1995年2月16日我国人口达12亿)。以1973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实行计划生育的20多年间,我国人口少增加了约3亿多人。“九五”期间,我国力争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年10.83‰以内。从总体看,目前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已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是这个低水平是很不稳定的。在广大农村,尤其比较偏远的地区,人口仍呈较大幅度增长,如西部地区目前人口出生率每年还在20‰以上。计划生育的重点在农村,但农村已婚育龄夫妇较普遍地生育第二胎,少数甚至第三胎、四胎,这种现象称之为超生。超生是与计划生育所提倡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背道而驰的。它的存在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3.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是典型的“老、少、边、穷”贫困山区 ,全县 5 46 6 4家农户散居在山山岭岭的角落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我县 2 6 8个计划生育协会组织 ,从普及计划生育科普常识 ,增强育龄群众自我保健能力入手 ,开展计划生育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人口出生率由 1970年的 30 .98‰下降到 1999年的 6 .87‰ ,人口自然增长率由 2 0 .2 6‰下降到 0 .48‰ ,计划生育率达 98.2 1%。计划生育工作跨入了全省先进县行列 ,并得到了联合国人口基金会驻华代表处官员和中国计划生育协会领导的充分肯定。在普及计划生育科普常识…  相似文献   

14.
建国45年来,上海市人口自然变动首次出现负增长。据上海计划生育部门统计,1993年上海市户籍人口的出生率为6.5‰,死亡率为7.28‰,自然增长率为-0.78‰。这种负增长在全国也是首次。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其间人口负增长是多次发生过的。在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的年代,人口负增长反映的是社会的落后与腐败。在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有了保障,生活水平不断有所提高的今天,人口负增长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事实上,上海在去年终于出现人口自然变动“减”大于  相似文献   

15.
切实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回顾一下我国五十年代后期,在人口问题上的一场论战的历史教训,对于我们完成控制人口的任务是大有好处的。五十年代后期关于人口问题的论战,是我国社会经济制度在历史转变中的必然产物。我们知道,旧中国人口再生产的特点是,高出生率(38.9‰),高死亡率(27.6‰),低自然增长率(11.3‰);近百年来,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解放前夕,每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则更低(2.6‰左右)。解放以后,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九五三年六月公布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我国人口已超过六亿。同年,内务部根据对29个大中城市及个别省、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以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分离各生产要素对第一产业的贡献值来探讨中国城乡人口流动问题。测算结果表明:返乡浪潮的出现解释了城市"用工荒"现象;1963-1975年的人口增长率为24.72‰,由此预测,这部分劳动力在2013-2031年陆续返乡,可能会造成更大程度的城市"用工荒",并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本》2009,(12):8-8
1798年,马尔萨斯在其《人口论》一书中预测,人口增长最终将超过食物供应增长。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在急剧下降,从法国、英国席卷整个欧美。现在,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也在下降。在巴西、印度尼西亚,甚至是印度这样喜欢多生孩子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出生率也正在下降,家庭规模不断缩水。目前全世界一半国家的人口出生率为2.1或更低,专家预测,2020年到2050年,全世界的人口出生率都将下降到这个数字之下。  相似文献   

18.
印度社会问题对其人口控制工作的影响张传鹤印度自古以来就是地球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1921年后,尤其印度取得民族独立以后,印度人口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由1921年的2.51亿增加到1991年的8.44亿。印度人口的过快增长及其带来的许多...  相似文献   

19.
一、人口现状分析1.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子长县1949年总人口为68849人,1985年人口已增长到177301人。36年人口增加了1.575倍,年平均增长率为26.62‰,人口倍加时间为26.4年,均高于全省同期(年平均增长率23.15‰,人口倍加时间30.3年)人口增长水平。子长县36年来人口增长速度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形特点,人口增长有如下5个不同阶段(图1:子长县1949—1985年人口增长曲线图)。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采用多区域人口预测模型,利用PADIS软件对未来40年城镇和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结构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在2014年出现高峰,到2025年开始呈快速下降趋势.受中国二元经济结构影响,劳动年龄人口结构也呈现出城乡分化的差异性特征.未来城镇劳动力资源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会经历先增后减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资源呈逐年下降.从结构观察,城乡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各时期城镇劳动年龄人口占比都高于农村.城镇劳动力老化趋势明显,农村劳动力则经历不断老化再到相对合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