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转型期城镇贫困人口特征、成因及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转型期城镇贫困人口特征、成因及其思考张茂林,张善余(一)贫困是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一个历史性难题。贫困人口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存在,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不仅在农村地区存在,在城镇中也拥有。消除贫困成为各国政府和联合国有关机构主要发展目标之一,我国已把消...  相似文献   

2.
城镇弱势群体是新时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保持稳定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现状的分析 ,从完善法规、突出培训、强化服务、加大帮扶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力求为我国救助城镇弱势群体探索出一条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城镇弱势群体的救助与再就业扶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我国经济转型期城镇弱势群体的形成机理和构成 ,提出了社会救助和再就业并重的扶持战略 ,给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门头沟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造永定河生育文化”首届京西人口文化节开幕。以“新京西新农村新时尚”计生家庭运动会为主要内容,设立跳绳、赶猪、趣味保龄球、摸石头过河、足球射门等17个竞赛项目,来自村居计生干部、宣传员、以及独生子女女孩家庭的39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13支秧歌集体表演队的500名育龄妇女创编秧歌大比拼及书画笔会。  相似文献   

5.
1 城镇计划生育实行社区管理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国计划生育是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行政手段加以管理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城镇原有的计划生育管理方式显得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要求。 1.1 城镇流动人口大量增加,加大了管理的难度。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城镇中来自农村和外地市镇的人口增多,而且,城镇流动人口呈逐年增长之势。其中绝大部分属于育龄人群,主要来自农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生育仍以“传宗接代”、“多子多福”为主导,而且这部分人的特点是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往往是“户籍地管不着,居住地无人管”。 1.2 城镇个体工商户队伍不断扩大,企事业单位富余人员流向社会,原来的计划生育管理显得鞭长莫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由于个人选择职业更为自由,有些单位正式工作人员辞职下海;另一方面,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优化组合,部分富余人员和停薪留职人员走向社会,一些亏损企业职工内退、放长假。企业对这部分人缺乏计划生育管理措施,他们的婚姻、孕情、生育节育措施落实情况不易掌握。 1.3 党政部门机构改革,政府权力下放,各级计划生育的行政约束机制受到冲击,力度减弱。  相似文献   

6.
城镇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对城镇贫困人口社会救助多主体并存现状的认识,分析社会救助中存在的规模过小、水平偏低、标准不统一、贫富倒挂等现实问题。认为,现阶段,我国城镇贫困人口救助的最大障碍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滞后及体制不健全,要解决以上问题,政府的宏观调控、法律监督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城市贫困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贫困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我国目前城市贫困问题具有非常明显的突发性、困难性、交融性、多元性和分散性等特性。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城市贫困加剧的原因主要是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机会不均等。对解决现阶段的城市贫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西方人口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健康投资包括花在照料婴幼儿童营养物品、穿衣,住房、医疗服务等等有关身体健康方面的费用支出。其中最关键时期当属对0-16岁未成年人的健康培养,主要的制约因素为营养摄入和医疗服务。这种健康投资转化为健康资本存量表现为健康时间或无病时间。健康存量的增加,首先表现为健康时间的增多,生病时间的减少,这样导致劳动力人口参加生产劳动时间的增加,劳动投入增加,有利于产出的增加;其次,有较为健全的身体,有较旺盛的体力投入生产劳动,能提高人时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但从我国社会和家庭健康投资…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老年人自杀现象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颜廷健 《人口研究》2003,27(5):73-78
文章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年报》公布的 1 990、1 995和 2 0 0 0年 3个年度的统计数据分析了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老年人自杀状况、趋势和原因。主要发现是 ,在我国社会转型加速的1 0年间老年人自杀率的确如“迪尔凯姆假说”所预言的 ,表现出了随着年龄组升高而不断上升、乡村高于城市以及男性高于女性等基本特征。根据“丧失理论假说”对老年人自杀原因进行了检验和扩展性分析 ,提出了若干预防或干预老年人自杀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期农村计划生育保险机制探讨孙中锋杨向前(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上海200062)一、大力发展农村计划生育保险是推动农村计生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改革开放对中国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改革开放所引起的经济...  相似文献   

11.
回归社会定位社区王钰清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由此必然带来包括计划生育在内的管理模式、管理体制、管理格局的变化。由于体制创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新旧体制的交替中引发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使计划生育工作的管...  相似文献   

12.
略论养老所需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是社会的一项基本功能,它关系到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养老事业需要社会支持系统以提供社会资源。本文从社会支持和社会资源的角度对养老事业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和许多国家相似,加拿大是一个老龄化的社会,结合某些其他趋势,它已经产生了一个大家关心的新问题,即人口构成的改变与社会改变的相互关系问题。属于各个较老年龄组的人口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大、居民户规模的缩小、人口出生率的不断减少、加之某些较年轻年龄组绝对人数的减少,凡此种种,都说明了在本世纪剩下的时间里国家不断发展着的各种新问题。  相似文献   

1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状况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背景以及其它诸多社会因素的发展变化。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整个社会的利益构成正在重组,价值取向正在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家庭作为社会的缩影,它的变化虽然远不如经济生活的变化显著,但是,它的变  相似文献   

15.
对老年人照料提供者的社会支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周云 《南方人口》2003,18(1):6-10
面对老年人口数量剧增、社会养老资源不足、家庭养老仍是多数老人养老主要方式的状况 ,如何使老年人安度晚年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以往的研究和社会舆论更多关注的是年轻一代对老年人养老的责任与义务 ,强调家庭养老的作用 ,忽视了老人照顾提供者实际状况的研究以及对他们关心与支持的方法。本文思考了照料提供者的特点 ,提出在我国有条件的地区逐步发展面对照料提供者的服务。  相似文献   

16.
对城镇老年人退而不休的动因分析,是合理开发和管理老年人力资源的前提.基于代际支持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具有较高社会保障水平、健康状况较好和学历较高的城镇老年人选择退而不休更倾向于实现自我价值,同时,足够的家庭养老支持对他们积极发挥余热的动机有正向推动作用;而健康状况较差和学历较低的城镇老年人,由于家庭养老支持不足、其付出与获得的家庭资源不对等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保障"外溢"等压力,更可能以获得收入为动机选择退而不休,进而导致其发展权利受损.因此,有差别地开发和管理老年人力资源、谨慎制定并实施延迟退休政策,对实现积极、健康的老龄化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低保人员自身的角度,使用相关量表考察该群体社会支持系统的质量。结果显示:被调查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明显偏低,个人支持系统是该群体的重要支柱;文化程度高、已婚对社会支持水平有积极作用;中年男子的社会支持水平显著下降。建议政府调整社会支持的价值观念,以社区为中心建立心理支持工作室,以提供专业化的职业服务,提高低保群体社会支持度。  相似文献   

18.
常态化与正规化:社会转型期流动人口管理的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国华 《西北人口》2007,28(1):97-101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流动人口规模以超常规的态势增长。随着社会条件的复杂,流动人口所引发的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化,流动人口的城市择业、社会生活、子代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日趋严峻,鉴于此,对于流动人口的管理首先在理念上要推陈出新,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社区等需要通力配合,流动人口管理才能步入常态化、正规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隔离与社会支持:一种应用观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到老年后,常常处于一种原有的社会联系逐渐减少以至于与社会隔离的状态 而后者对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均有着明确的不良作用。因此,研究老年时期社会关系的变化,特别是不同社会关系对老年人的不同影响以及影响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有关因素,对于成立、发展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组织及活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本文为一篇从应用观点出发的、对老年人社会隔离及社会支持问题的研究。它回答了存在于这一领域中的如下几个问题:1.研究老年人社会关系在应用老年学中的地位;2.社会关系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3.社会关系的内涵及其在特定社会背景中的作用;4.目前研究老年人社会隔离和支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5.普查老年人社会隔离的量表(LSNS)及其与其它检测方法的相关关系;6,老年人在社会关系中给予和接受两端中的地位;7.社会发展对现代老年模式的影响;8.研究老年社会关系的未来领域。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正逐渐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各类旨于有助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组织、活动正蓬勃发展。本文无疑对于以上活动的实践给予理论上的提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社会融入现状评价和预期两大视角,具体包括现住城镇喜欢程度、关注程度、接纳程度、平等程度、幸福程度和意愿融入程度、户口迁入预期和长期居住预期等8个方面,构建能够反映流动人口城镇社会融入状况的信心指数.并将该指数用于2012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分别从总体状况以及不同省份、不同城市类型等角度,解析流动人口城镇社会融入信心水平.该指数的构建及应用能够为政府及相关行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能够根据社会融入现状指数和预期指数提前预判流动人口未来的流动方向、社会融入趋势和程度等,为相关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城市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