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试析穆旦诗中的“自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析穆旦诗中的“自己”李方一、全新的抒情主体“……重新发现自己,在毁灭的火焰中。”(穆旦《三十诞辰有感》)穆旦(本名查良铮,1918─1976)一生写有许多毫不隐晦地刻露“自己”的诗篇:《我》(1940)、《我向自己说)(1941)、《三十诞辰有感》...  相似文献   

2.
“关于‘论曹植’”一文,作者与郭沫若先生讨论关于曹植的评价问题,作者不同意郭先生“建安文学抒情化民俗化的过程,在曹植手里又开始了逆流”的说法,而提出他自己的意见。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我们认为是一个复杂艰巨的工作,只有通过实事求是的讨论,才可能给曹植一个适当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3.
游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产生于春秋战国之交。游侠的目的,是追求个人价值的社会首肯。他们重义轻生,一诺千金的优秀品质,表现出超常的人格魅力。游侠进入诗歌,当属汉魏之际。使游侠主题成为一种文学现象,应首推曹植,他创作了一些描写游侠和表达自己任使思想的诗。首先是游侠从军报国诗。其次是具有强烈青春少年诗酒精神的诗,再次是表现对自由的追求。曹植的游侠诗,开后世游侠诗之先河。  相似文献   

4.
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写意特点是“写” ,即 :以书法手段入画 ,写出的线条是有生命的线 ;“意”主要指意境。“写意” ,追求的是主客观结合的“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效果。这些优良的传统技法特点是应该继承的 ,在继承的同时还要发展创新 ,在用笔、用墨、构图、用色等方面都要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方苞以古文名扬天下,世人皆言其不作诗,他自己亦多次提及自儿时即"绝意不为诗"。方苞"绝意不为诗"的根本原因是其父力戒方苞为诗。另外,相较于文而言,方苞诗才确实有限,诗作受到友人批评,他自己也意识到诗歌之难为。但事实上,方苞并非真的与诗歌绝缘,他时常写诗,只是少有留存而已,其从弟方世举的诗集中曾提及方苞作诗,足以明证。他有大量诗序,可见其诗歌观念。  相似文献   

6.
《琼州学院学报》2016,(4):18-19
<正>关于《古诗十九首》代表的汉魏古诗与曹植甄后恋情之间的关系,我从2004年秋季动笔撰写,翌年开始在《山西大学学报》等多家刊物陆续发表,至2009年岁末,获得教育部高等教育社科文库资助,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问世,似乎,关于《古诗十九首》公案的研究,可以告一段落。但问题并不这么简单。自从拙作《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问世之后,不断有新的史料出现,或确认验证了此前推断假设式的论断,或修正微调了此前的认知。这种新材料的震撼感何止一端?可以说是络绎奔会,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7.
中国先锋诗写作出现至今,已有相当时日,但在传统诗坛,得到的认可却仍旧有限。一般读者对于先锋诗歌,更是有所保留。在先锋诗歌的阅读过程中,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现象:读者面对一首诗,多是无奈地摇头,坦言看不懂,有时甚至没有读完,便说不懂。本文希望对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一番梳理,找出症结所在,从而得出一种对先锋诗合理的阅读态度。  相似文献   

8.
现存顾恺之画论有三:《魏晋胜流画赞》、《论画》和《画云台山记》,均载《历代名画记》卷五。这三篇画论包含的美学思想颇丰富,迄今仍然很有借鉴价值。本文拟就顾恺之绘画美学的主体部分——形神观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纵观曹植的诗篇,贯穿着一种普遍的精神,这就是"生命意识"或"生命精神".这种"生命意识"或"生命精神"反映在人追求建功立业实现生命的不朽;反映在青年人英勇豪迈、不顾一切的豪纵表现;反映在生命苦短,要及时行乐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正> 在曹植的后期诗歌中,表现“友于之痛”的作品占有相当比重。这些作品大多情真意切,悱恻动人,不乏名篇佳作,思想艺术都颇有特色,值得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11.
开头写法——扣题提示写什么:惹爸妈生气了,怎样的保命技巧最实用?别惊慌,看我的“马屁功夫”是如何力换狂澜的。中间写法——承头顺写详重点:“丁零零——”随着一阵清脆的放学铃声响起,早已完成作业任务的我,提起书包就冲出了教室。  相似文献   

12.
古诗《上山采蘼芜》,余冠英说是写一个由于其“丈夫一时的好恶”而被弃的“弃妇的诗”(《汉魏六朝诗选》),季镇淮亦认为是“谴责男子喜新弃旧之意”的弃妇诗(《历代诗歌选》)。多年来,对此无异议者。我认为这样注解是不符合原诗本意的。现将全诗抄录如下: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不难看出,这诗写的是一对已离异的恩爱夫妻的对话。故人逢故夫“长跪”相问,重礼相敬,并关心他们的幸福,问道:“新人复何如?”如果故人是由于故夫喜新厌旧而抛弃,对其故夫不会如此深情,只能是恨和怨。如果故夫是喜新弃旧的轻薄儿,也不可能以劳动好坏作为标准来评价新人与故人,从而得出“未若故人姝”、“新人不如故”的结论来。因此以我  相似文献   

13.
教育处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教师在教育中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要使命,在新时期教师怎样才能有效提高“教书育人”质量呢?一、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理念是搞好“教书育人”的前提国家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学生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现代化人才,所以新时期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全面发展”的理念,教师要具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广阔视野。要树立人才质量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相似文献   

14.
从最初红山文化的玉蝉至殷商时期青铜蝉纹,再至汉代工艺精致的“汉八刀玉蝉”,以及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都显示了古人对蝉普遍的关注。本文将结合出土文物及文学作品对中国古代的蝉文化进行历史性解读,以期能初步探讨蝉意象的内蕴。  相似文献   

15.
“好”字,人人喜欢,爱听、爱用。可你了解“好”吗?能用对“好”吗?下面举例说说“好”的意思,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1.表示表示心理活动或情况变化,有“喜爱”“乐于”之意。如: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来一大盘子的手抓羊肉和奶酒。  相似文献   

16.
17.
前言“孔雀东南飞”一诗的写作年代,最通行的说法是这样的:“它最初出现在南朝陈代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里。诗前有小序,大意说,这是汉末建安时期的人为焦仲卿夫妇被迫自杀的悲惨事件而写的一首诗。徐陵又把这首诗列在繁钦和曹丕两人的诗的中间,所以向来大都把它当作汉末的作品。但是这首诗里有些词汇是三国以后才通行的,有些诗句又象六朝人的口吻,大约在它被徐陵编选以前的300多年间,被人们传诵、传写,不  相似文献   

18.
诗歌审美意象是诗人对审美对象的观照中产生的包含知、情、意复合内容的心理图象通过显象词语外化的自主完形的形象显现。意象作为一个由“意”与“象”有机结合的、统一的、包含无限意蕴的复合结构,其“意”的复杂内容的揭示,是意象研究的最基本的出发点之一,对认识意象无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意”的内在机制及其与“象”结合的机理的分析,试图揭示意象中“意”的内在结构。一、研究“意”结构的纲领对意的分析、实际上是对它所蕴含的基本心理内容和心理结构的分析。故“包含知、情、意复合内容的心理图象。”就是意结构的纲领。审美主体的情感、观念和意志三个基本心理因素组成了有机统  相似文献   

19.
诗写的个人化与相对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世纪之交,嬗变中的中国现代诗在向纵深腹地节节挺进时,谁也没有料到,会把自己推到———夸张一点说———近乎“背水一战”的险峻境地。所谓真理和谬误有时近在咫尺:跨前一步,可能堕入悬崖;后退半跬,或许是更为称心的开阔地。采用二元对立和进化论思维考量此类前沿问题,显然不合时宜,但日益尖锐的诗学难题则逼迫眉睫———有关个人化诗写和相对主义诗评,业已成为世纪末诗学两大焦点,同时也是诗学理论纠缠难清的“哥德巴赫”,谁也无法绕开它。很难有统一的定规结论,但通过梳理、争辩,总可以有一点启发吧。曾以充当祭司、上帝…  相似文献   

20.
孔子立足于春秋末世"礼坏乐崩"的历史语境,以"述中有作"为阐释原则,以"信而好古"为价值取向,通过不同的视域融合方式,创造性地提出了诗三百篇"思无邪"的意义,并因此将它纳入儒家的思想体系,使之从一部远古的乐歌民谣升华为儒家的伦理教化经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