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试论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普通话的轻声词也在逐渐变化.通过大量轻声词的实例分析,认为对普通话轻声词进行规范十分重要,指出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要根据语音发展实际,确立"必读轻声词语逐渐减少,可轻可不轻词语总数增加"的原则,提出在普通话的实际运用中,要保留能区分词义和词性的轻声,减少不具有区别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注音不一致、北京话读轻声而其它地区方言很少读轻声的词.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从轻声的概念、声学特征以及轻声的读法等方面探讨了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中有关轻声的评分标准及受训者学习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3.
谈轻声词整理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声词整理是普通话教学和测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整理轻声词要有全面、系统的考虑和明确、一致的标准 ,不同类型的轻声词有不同的整理原则。目的是方便群众掌握和应用 ,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普通话的轻声词也在逐渐变化。通过大量轻声词的实例分析,认为对普通话轻声词进行规范十分重要,指出普通话轻声词的规范要根据语音发展实际,确立"必读轻声词语逐渐减少,可轻可不轻词语总数增加"的原则,提出在普通话的实际运用中,要保留能区分词义和词性的轻声,减少不具有区别意义、《现代汉语词典》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注音不一致、北京话读轻声而其它地区方言很少读轻声的词。  相似文献   

5.
寻求教育的"确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性"与"不确定性"是世界存在与发展的两种本真状态,二者相辅相成,相对而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求"确定性"的历史."确定性"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前提,因而也是教育研究的前提.教育的"确定性"主要体现在教育的逻辑起点、目的及实际的教育行为等方面.对教育"确定性"的寻求是一种价值的追求,是有着整体性品格的认识过程,是教育学之根本.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评分中"宽"与"严"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普通话水平测试(PSC)评分中"宽"与"严"的问题存在的客观因素与非客观因素,主张在测试过程中不能一概而论,必须将执行标准的原则性与实际操作的灵活性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把握宽严尺度,解决"宽严"问题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在教育部、国家语委领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一项测试。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应试者因在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儿化、轻声及口头说话等方面常常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导致大量失分.为帮助应试人员提高普通话测试成绩,结合普通话水平等级测试工作的实际,从发音方法、发音规律等角度总结出一些应试技巧。  相似文献   

8.
连读变调与轻声是官话方言中两种常见现象.传统的看法是两者之间无密切联系.本文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运用音系学的最新理论--优选论对这两种现象进行了描述与音系分析,获得了具有原则性的统一解释.结果表明标记性制约条件"低调"既适用于连读变调又适用于三字组轻声音高的音系分析,因此两者之间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与《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相比,《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在轻声词条的处理上体现出精简、宽松的原则。两纲在轻声词条衔接上的难点问题是有共同“两读音节”的“两读词条”,这类“两读词条”可通过它们所共有的“两读音节”进行联想记忆。  相似文献   

10.
现代藏语拉萨话是有声调的语言。在它的声调系统中,除四个(或者六个)声调之外,还有一个独特的声调——轻声。 笔者在拙文《藏语拉萨话轻声初探》(以下简称《探》文)中,参考前人研究的成果,对拉萨话轻声的认识、读轻声的规律以及某些轻声产生的原因等问题作了初步探讨。在这篇文章中,试想就藏语拉萨话轻声的性质,以及轻声与句法结构的关系问题再作些粗浅的  相似文献   

11.
和普通话的轻声不同,各方言轻声的表现形式或同或异,类型多样。根据决定轻声音节调值的不同因素,方言中的轻声可以分为四种情况:轻声调值受前重读音节单字调的影响,轻声调值由本音节的单字调决定,轻声调值跟二者都有关,轻声调值跟二者都无关。通过对方言轻声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求更全面地认识轻声,更规范地掌握和运用普通话的轻声。  相似文献   

12.
详细地调查并用实验的手段描写攸县皇图岭话中的两字组连读变调,包括非轻声和轻声,并且讨论皇图岭话连读变调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声调和语调是反映应试人普通话语音面貌的重要因素.语调和字调并存于语句之中,是一种叠加的关系,方言字调在普通话中的遗留,会因此而形成不符合普通话语音的方言语调.本文在阐述声调和语调关系基础上,揭示了方言语调的内涵和特征,并就方言语调构成的原因,提出克服方言语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富平县位于陕西省中部,现属渭南市管辖,其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本文在描写富平方言基本音系的基础上,引入“中和调”的概念,分析探讨富平方言非叠字两字组的连调模式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在书面语用和口语交际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之外的语言结果,即产生不虞现象。语言表达中,轻声、重音、停顿、声调、谐音等语音因素,都可能是不虞现象之成因。  相似文献   

16.
要改正“轻声”发音错误和缺陷,一是要学生熟悉普通话中念轻声音节的词语,二是要学生掌握轻声的发音要领。在教学中要把握轻声的语音特性,引导学生掌握念读轻声音节的规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讨论汉语中“X人”式使感形容词的性质、历时来源,以及在西安话中的特殊表现,通过变换、插入和考察分布的方法,确定现代汉语普通话中“X人”的性质和特点,检索历史文献,采用语义分析的方法,探讨这些“X人”的历时来源和发展过程;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西安话中的“人”读阳平和轻声时“X人”的不同用法。研究认为,普通话中的“X人”形式表示“使人感到X”,属于词法词、复合词、形容词;这种“X人”来源于汉语史上的述宾结构,该述宾结构最初表示一种具体动作,随后其语义发生“从动作到性状”的变化,表示一种抽象的性状;以西安话为代表的部分方言中,有一部分“人”产生了轻声读法,成为派生词缀,这种“X人”的语义也就从“使人感到X”转变为“主语自身感到X”。研究还认为,汉语的“X人”形式经历了“述宾结构 复合词 派生词”的发展过程:汉语史上的述宾结构“X人”,发展为现代汉语普通话和多数方言中都有的复合词“X人”,此时“人”读本调,表达一种“使感”的语义;这种复合词“X人”在以西安话为代表的部分方言中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人”读轻声的派生词,表达一种“自感”的语义。  相似文献   

18.
对于《合并字学篇韵便览》中入声究竟是否消失了,学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存在入声,有的认为没有入声。差异较大的是清入声,有的认为跟读书音有关,有的认为应分为文白两个系统,其中白读音已经消失,而文读音还保留一个独立的调类。学者们要么只就《等韵图经》,要么只就某一类入声字加以探讨,在资料的全面性方面似乎还有所欠缺。如果对《合并字学篇韵便览》中常见的古入声字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考查,便可确认该书中入声确实已经消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