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跳丸,也称弄丸,是我国汉代百戏节目之一,属于手技的范围。在现代杂技中,这项手技仍然存在。由于跳丸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表演节目,那翻动飞腾的弹丸令人眼花瞭乱,目不暇给,所以,在汉代百戏中它是一项颇为盛行的节目。汉代是我国音乐、舞蹈、杂技等各种艺术繁荣昌盛的时期,这些艺术类别当时通称为百戏。含于百戏之中的杂技节目计有飞剑、跳丸、弄壶、吐火、倒立、冲狭、鱼龙漫延,总会仙倡等等,洋洋大观,百艺纷呈。跳丸以其独特的技巧而跻身于汉代百戏之  相似文献   

2.
关莉 《南都学坛》2007,27(3):20-21
从汉画像中表现的图像看,汉代乐舞百戏已经包括了音乐、舞蹈、说唱、装扮、杂技、武术、舞美等戏曲基本元素,戏曲的唱、念、做、打也可以说是来源于汉代的乐舞百戏艺术。  相似文献   

3.
<正>张衡(公元78—139年),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人,是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西京赋》是“精思傅会,十年乃成”的大赋名篇,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在这篇赋中曾对当时的百戏演出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描绘,是了解汉代百戏艺术的最为真切的文字材料,特别是当我们把汉画像与该赋结合起来探讨汉代百戏的时候,则更显其重要。许多研究汉代百戏的学者早已注意到了《西京赋》,本文仅试图将此赋中有关百戏的记述与已发现的汉画百戏内容进行比较,以求对汉代百戏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中的音乐艺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南阳汉代画像石刻艺术内容十分丰富,题材繁多,形象生动,艺术风格完美,它显示出我国古代南阳人民非凡的聪明智慧和杰出的创造能力。其中音乐艺术居有重要地位,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南阳画像石刻音乐艺术。本文拟就画像石中器乐、舞乐、百戏作一些初步探索,以就教于诸方家。  相似文献   

5.
出土文物反映有汉一代北京地区的百戏艺术活动获得普遍发展。究其原因,与当时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商业繁荣、人口迅速增长、城市密集出现以及悠久的历史有关,这些都为汉代北京地区的百戏艺术发展奠定了物质、艺术和观众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丽 《南都学坛》2008,28(3):17-18
汉画运用绘画的艺术语言,以刀代笔,刻画了汉代乐舞百戏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艺术形象,反映了汉代的绘画、雕刻、工艺美术等造型艺术和音乐、舞蹈、戏曲、体育等表演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郭杰 《南都学坛》2009,29(6):26-27
汉代百戏中有不少力技表演的节目,主要有扛鼎、蹶张、顶竿、倒立等负重表演和摔跤、相扑、斗兽等角力表演,形象武勇,场面惊险,艺术高超,反映了汉代崇尚武勇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8.
季仲玲 《南都学坛》2006,26(5):20-21
琴是两汉社会推崇的乐器,在汉代的演奏表现方式多元,汉画中琴的演奏主要有独奏、合奏、琴歌、乐舞、百戏伴奏等艺术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试论建鼓在汉代乐舞百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建志 《南都学坛》2000,20(5):10-11
根据我国目前出土的汉代画像石 (砖 )中乐舞百戏的图像 ,结合历史文献记载 ,建鼓在汉代雅乐、俗乐、俗舞、百戏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曲艺的具体生成源头及其情形"可证之史短",而从图像文物看,汉代乐舞百戏中的俳优诙谐表演、表情、动作、伴奏乐器及唱和形式等都与后世的曲艺表演形式相似,因此,曲艺的说、唱、表演等喜剧表演形式导源于汉代的乐舞百戏.  相似文献   

11.
汉画中的楚舞蹈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汉画中的楚舞蹈艺术陈峰本文试图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仅对汉画中的楚舞蹈艺术及其特征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汉画中楚舞蹈艺术的形式汉代的舞乐百戏,在宫廷、豪门,在闾巷、祠堂都有相当广泛的表演活动。由于统治阶级的提倡和倡优的不断创造,出现了汉代辉煌灿烂的的舞...  相似文献   

12.
曲艺文学是文学创作的一种体裁,泛指曲艺的脚本创作。要弄清曲艺文学的特性,首先应该明了什么是曲艺。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基本有三种说法:一是以陶盾。沈彭年先生为代表的传统的“说咱故事说”,一是以武宏森、任聘先生为代表的“口头语言说”,一是以刘样任先生为代表的“当今百戏说”。我比较倾向于刘样住的说法:“实际上,曲艺就是今天的百戏,不过:第一,它是剔除体育、杂技、音乐、舞蹈、戏剧等专门体系以后的百戏;第二,它保留着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的某些分子,在外延上,与这些艺术门类相互交叉;第三,说唱故事的诸种艺术…  相似文献   

13.
汉代散乐、百戏与汉代俗乐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散乐、角抵、百戏,学界历来多从民间维度进行研究.本文探讨散乐、角抵、百戏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与汉代官方体制、官方意识形态的联系.汉代自上而下的俗乐运动和俗乐官署的建置,对汉代俗乐的发展与流变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出土百戏题材汉画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翔实而生动地展现了汉代表演艺术演进的有关情况,为我们考察和评估早期表演形态、化解相关学术论争提供了难得的材料。在东汉,演出中已经开始注重各艺术形式的不同职能与统一组织,演员的表演已经实现了由形体表述向角色表述的跨越。百戏表演所发生的这些变化,不仅极大地增强了自身的艺术叙事功能,而且也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艺术表现能力。东汉晚期陶戏楼的出现,意味着歌舞表演开始有了正规而专业的舞台。戏楼的形制与格局,为表演艺术实现主题集中、不同表演阶段在舞台上的平滑转换(即后来舞台表演中的“场”)创造了条件。出土的百戏题材汉画可信度较高,蕴含有大量文献未曾记录的表演信息,为考察东汉百戏的艺术形态和更正当前学界的一些通说提供实物方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有悠久、光辉灿烂的舞蹈文化。夏商时代,舞蹈逐渐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周代,创立了雅乐体系。汉代盛行的是音乐、舞蹈、杂技、幻术、武术等各种技艺串演的艺术形式“百戏”。唐代,吸收了我国各个时期,各个民族和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舞蹈精华,创立了绚丽多姿,光彩夺目的大唐舞蹈文化。宋元以后,直至明清,戏曲兴起,作为独立的表演艺术品种的舞蹈,逐渐趋于衰落,但被融合在戏曲中的舞蹈,却得到了高度发展。舞蹈发展的另一条线,即民间舞蹈,一直伴随着人民传承发展,从未间断和消失过。   相似文献   

16.
邵小萌 《南都学坛》2007,27(6):19-20
汉画乐舞百戏的娱人功能是汉代宴饮助兴习俗在葬俗中的反映,汉画乐舞百戏画像与宴饮、车骑出行、炊爨庖厨画像的结合是其娱人功能的具体体现,汉画中乐舞百戏精湛的技艺是其娱人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正> 南阳汉代画像石中有许多珍贵的乐舞百戏画像,它以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切地再现了汉代辉煌的音乐成就。这些形象化的音乐史料,为我们研讨两汉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状况,无疑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本文仅以南阳汉代画像石中已发掘并确认的乐器为基本,拟就汉代民族乐器的种类、乐队组成情况及其特点等,作些初步探索,以求抛砖引玉,把南阳汉代音乐史方面的研究工作,向前推进一步。  相似文献   

18.
河南汉墓壁画是汉代艺术的重要遗存。它描绘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汉代世界,展现出汉代壁画艺术的内容及技法,填补了汉代美术史的壁画研究空白。  相似文献   

19.
南阳汉画与汉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汉画为研究汉代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政治方面,既反映了汉代贵族阶层的奢侈生活,又反映了汉代奴婢的生活情况,还反映了汉代的等级制度。经济方面,有表现汉代生产的耕耘图、牵牛图、捕鱼图、狩猎图、武库图等,还有大量的表现汉代田庄经济的画像。思想方面,反映了汉代的儒家思想、阴阳观念、神仙思想、谶纬迷信思想等。文化艺术方面,反映了汉代舞蹈、音乐、杂技的繁盛情况。科学技术方面,表现了汉代天文学、建筑学等的发达情况。  相似文献   

20.
汉代画像砖石是汉代时期墓葬、祠堂、石阙等建筑普遍采用的一种材料 ,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四川、江苏等地 ,在湖北、浙江、山西、云南等省市也有少量发现。其题材内容丰富 ,涵盖了当时农业、手工业、渔牧狩猎业、舞乐百戏 ,庖厨酿造、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建筑、图纹、天文星象等多方面内容 ,为研究汉代的社会现象、政治生活、经济状况提供了直观有利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