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桑弘羊(前152年~前80年)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理财专家和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据《史记·平准书》载,弘羊系洛阳贾人子,13岁时“以心计”入赀为侍中,因能“言利事,析秋毫”深得汉武帝赏识,被委以重任,历任大农丞、大农令、搜粟都尉兼大司农等要职,统管中央...  相似文献   

2.
汉景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52年)桑弘羊出生于洛阳的商人家庭。他以心算著称,十三岁就在汉武帝身边为侍中,后历任大农丞、治粟都尉、大司农、搜票都尉、御史大夫等职。桑弘羊从政几十年,为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他既是一位“有魄力的伟大财政家”,其财经理论,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有较大的贡献;也是一位有见识的“大政治家”,其政治主张,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也有较大的影响。正如郭沫若所说:“桑弘羊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是很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研究的历史人物”。本文拟就桑弘羊某些值得借鉴或有积…  相似文献   

3.
《求是学刊》2013,(6):114-120
汉代的经学、政论、大赋都是强势文化的产物,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三者关系可以表述为经学影响政论,政论又影响了汉大赋。经学影响议论文侧重于内容,而议论文影响大赋侧重于形式;经学、议论文、大赋又时常表现为互动关系。经学与汉大赋盛衰大致共时同运,正说明其间强、弱势文化的作用。从汉代政治和文学关系考察,经学一定是强势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而汉赋铺张扬厉的赋风又影响了经学阐释的繁复,"务尽"、"详博"的话语体系正好适应了实现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关于汉代女性地位的问题,史学界一直存在着高或低两种相反的观点.这种情况的出现,反映了在史料缺乏的条件下对有效史料的不同取舍标准和解读立场.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的出土,使汉代法律的部分原始条文得以重现,从法律的角度判别女性的社会地位,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为史料缺乏而造成的偏颇.根据其中的相关法律规定,可推论汉初女性虽然有部分的财产和身份继承权利,在人身安全上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但是,在性别关系上,女性已经对男性产生依从性,其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高,相比唐代而言,汉初女性的社会空间也略显狭小.  相似文献   

5.
房锐 《唐都学刊》2007,23(6):1-5
司马相如与蜀郡太守文翁均为汉代著名人物,关于司马相如成名与文翁化蜀之间的关系,前人多有误解。以《三国志.秦宓传》所录秦宓致王商书信为重点,对这一问题加以辨析,可以澄清相关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6.
原始道教是道教史和两汉史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采用历史文献、考古资料和道教经典互相契证的方法,通过对史料和思想的深入发掘,对汉代灾异论与原始道教思想的形成、两汉诸多社会危机与原始道经预言之间的关系、原始道教对汉魏政治的重大影响等诸多方面问题,进行系统考证和还原分析,力图从纷繁复杂的两汉历史中剥离出原始道教思想及其在汉魏政治秩序变迁中的作用,探考道教兴起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7.
读《袁崇焕研究论集》王思治阎崇年教授著《袁崇焕研究论集》,虽是论文集结,实乃袁祟焕研究之专著。通读全书,字里行间,颇见功力。作者于袁崇焕史料之搜辑有年,用力甚勤,在前人辑录的基础上,又复网罗散佚,汇官私著述几百种,编成《袁崇焕资料集录》一书,分为十集...  相似文献   

8.
从《汉书·刑法志》看西汉的德治与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健瑛 《求是学刊》2003,30(2):68-71
<汉书*刑法志>内容主要是关于法的起源、法律制度发展的历史及其变革的概况,尤其是关于前汉以来各个帝王刑罚改革的情况,其理论基调对后世史书"刑法志"各篇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汉书*刑法志>不但是我们研究汉代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的重要史料,其中所体现的浓厚的儒家思想也是研究汉代道德与法律关系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从长期来看,我国对外贸易与城镇失业之间存在均衡关系,进口贸易对城镇就业的拉动作用显著,而出口贸易对城镇就业则具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注重协调三者间的关系、积极寻找出口贸易模式与劳动就业的平衡点、鼓励和引导进口贸易的发展,对实现对外贸易与城镇就业之间的良性循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沈晖 《社会工作》2008,(16):8-11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福利组织与高校等诸要素的相互支撑,形成良性互动,以实现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和配置。当前在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过程中,人们对政府与福利组织之间的伙伴关系较为关注,而对于政府、福利组织和高校三者关系的论述有所不足。本文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剖析了政府、福利组织与高校在社会工作体系中各自的需求与供给情况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并指出三者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文章认为,当前国内社会工作发展中遇到的一些困境,正是由于三者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的有机联系而导致。发展社会工作必须建立政府、福利组织与高校的联动机制,其中政府必须先行一步,在这个联动机制中发挥关键的推动和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惠翔宇 《唐都学刊》2013,29(3):55-58
汉代“少吏”指汉代官僚群体中有百石、斗食、佐史之秩的低级官吏。因其位处官僚结构底层,向为治秦汉制度史者所忽视。通过对百年(1914-2011)来汉代少吏的研究现状之综述,指出目前汉代少吏诸多方面亟待学者深入探讨。如汉代少吏的历史沿革,汉代社会的少吏名目、人数及分布状况,汉代社会的少吏制度,汉代少吏与其他社会势力(各级官僚、豪族、宗族)的互动关系,汉代少吏的趋贱历程等。汉代少吏是一座亟待学者挖掘的矿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邵正坤 《唐都学刊》2007,23(6):6-11
汉帝国境内的粮仓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拥有各种不同的具体名称,并可根据如下几个标准进行分类,即形制、储藏内容、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区别以及粮仓的功用等。各种类型的粮仓分布于汉帝国所辖境内,就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各部分、部门的粮仓建制。积贮的目的是为了消费,汉代官仓储备的粮食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供给皇室宫廷,满足统治阶级的日常需要;出给官吏俸禄、月食、赏赐,维持庞大官僚机构的运转;供给军吏卒,作为军队的后勤给养;供给官奴婢、刑徒及为官府服役者口粮;供给少数民族,作为维护和平,恢复边贸的条件或用以招抚士众,使其为汉服务;用于酿酒,以备宴饮、祭祀、赏赐、医疗保健等;供官养马、牛、驼、狗之食;用于赈灾恤贫、矜恤孤寡和尊养高年,以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等。仓储是国家进行各项事业的物质保证,妥善经营仓储,有效运用储粮,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乃至于社会风气,都具有现实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赵沛 《学习与探索》2005,(5):153-156
汉代实行郡国上计制度,规定地方郡国每年、边郡每三年向中央上报由本行政区域的各类档案汇集而成的计簿,作为中央考核地方政绩的依据。郡国用于上计的档案是由县、乡各级地方行政逐级上报汇总而成的。而汉代边塞的档案管理制度则是上计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是边塞档案管理制度在边塞行政中的首要任务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清代宣南因汉族士大夫聚居于此而有“宣南士乡”之称。汉族士大夫聚居宣南缘于清政府“满汉分城而居”的政策 ,而宣南特有的人文环境则是在 10 0多年间经由各方面的演化和积淀逐渐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士人社区的规模及功能、汉族士大夫的趣味与生活方式、人文传统的负载和积淀等几方面因素的作用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钟书林 《唐都学刊》2013,29(4):33-39
东汉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东汉虽然已经建都洛阳,但长安文化仍然对东汉产生了重要影响。东汉长安作家是东汉地域文学的代表,通过爬梳有关史料,对东汉"三辅"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39城、52位作家的创作事迹和地域分布做了考证整理,并进而总结了东汉长安文学四个方面的创作特征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陶贤都 《唐都学刊》2005,21(6):24-29
建安元年曹操奉迎汉献帝都许,控制东汉的军国大权,确立霸府统治。曹丕在曹操病逝不久后能够顺利并迅速地实现汉魏王朝更替,曹操霸府早已为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曹操霸府充当了汉魏易代的工具,表现在四个方面其一,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了人才上的准备;其二,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作了制度上的准备;其三,曹操霸府为曹魏王朝的建立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其四,曹操霸府统治时期树立了权威,为汉魏王朝更替作了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从东汉时期墓室壁画、画像砖、画像石中表现的车马出行图图像为题材,结合东汉和目前出土的车马出行图进行"图像学"学习和研究。以车马出行图的图像为主线,并结合东汉社会历史文献资料展开深入地论述,进一步研究东汉社会在现实生活的场景,在东汉审美文化中的大美术领域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论汉晋招隐诗的两次复变及文化动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红霞 《唐都学刊》2002,18(1):30-34
招隐题材自西汉至西晋经历了两次变异 ,即从招还隐士到寻访隐士再到追求适性之隐而招还山林之隐的复变。从汉晋两朝的社会政治、哲学思潮、文人心理视点 ,探讨《招隐》诗起伏衰长的深刻动因 ,可以把握中国古代隐逸的历史走向。  相似文献   

19.
毛阳光 《唐都学刊》2006,22(6):13-18
中国的灾害奏报与监察在经历了秦汉魏晋的发展之后,在唐代已经基本成熟,灾情的申报,官员的检覆、监察都已形成了固定的程序,在救灾中得到了执行,并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唐代的报灾制度中一直存在着救灾与中央财政控制之间的矛盾,唐政府一直在为提高受灾地方政府应对灾害的主动性和效率而努力。唐代的报灾与灾情监察制度为宋元明清救灾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西汉的宫殿、园囿、郊猎赋和东汉的京都赋,都以长安作为重要的观照对象。前者描写长安风物,折射西汉政治风貌;后者将长安、洛阳两都对比,批判两汉政治得失。其所蕴含的长安政治性格:一是尚武精神与王霸之道;二是天人合一与帝王中心;三是盛世繁华与奢靡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