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明清两代海南岛称琼州府.海南士人以科名通显,自北宋开始.到了明代,教育事业发达,人才辈出,群星争辉,“科名鼎盛,仕宦显荣,几与吴、楚同风”.其间丘浚、海瑞等硕儒名臣继出,被屈大均赞美为“海外衣冠胜事”,驰誉全国.入清以后,科名仕宦却衰落下来,大不如前.与明代相比,明代考上进士62人,举人594人;清代只考上进士31人,举人205人,登科人数比明代大为减少.就仕宦情况来看,明代的丘浚、海瑞、唐胄等人,《明史》皆专为其立传;而且丘浚和海瑞,各成为一代杰出的经济学家和杰出的政治家.清代的云茂琦、莫谟二人,虽亦取得《清史稿》及《清史列传》为其立传之荣;但对当世所起的作用和影响,与丘、海相比却有逊色,名望也不及前辈.嘉庆年间,琼州人张岳崧,登第三名进士(探花),官至湖北布政使,高才宿学,名重士林,然只在《国朝书画家笔录》中见称,却不得在清正史上立传.通观  相似文献   

2.
在挑战与机遇同在的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如何深化研究思路,开拓研究格局?陈书录所著的《明代诗文的演变》(以下简称《演变》,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在具体的研究实践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该书通过《轨迹篇》、《特征篇》、《动因篇》三大主干结构,对明代诗文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探讨,努力开拓诗文创作与理论批评交叉思考的新路,力求把握明代诗文作家、批评家文化心态与审美心态演变的内在规律,不仅将明代诗文的整体研究大大推进了一步,而且在古典文学研究方法的拓新上提供了成功经验。 在古典文学研究中,尊重历史与更新视角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游离历史的真实而奢望视角的更新,  相似文献   

3.
自七十年代初期以来,国人研究“宋学”的人日益增多,成为中国学术界一个热门的课题,形成了研究的高潮。如《天工开物》一书,先后有各种印本,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注释本、新注研究本、还有英、日、法、德等国译本。《野议》、《谈天》、《论气》、《思怜诗》四种学术著作、有上海人民出版社白文本、江西人民出版社王咨臣注释本、宋应星的传记却比较少,只有潘吉星《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杨惟增《宋应星思想研究及诗文注释》、谢先模《宋应星年谱》、王咨臣《宋应星年谱稿》(待印)王河、王咨臣《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宋  相似文献   

4.
《长溪琐语》撰辑者谢肇淛,字在杭,本省长乐人,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进士,官至广西右布政使,政绩颇著.他是为明代著名藏书家,富藏书,亦“好读书,于学无所不窥”.“为学不尚空谈,而取诸目验,所以有创见独到之处”.长于文学,诗文集有《文海披沙》、《小草斋集》等.笔记特造孤诣,尤为精到,代表作《五杂俎》,内容广泛、材料丰富,谨慎且有识见,是记述各地“天、地、人、物、事”五种内容的“杂俎”,“谈明代社会风俗的书籍”当“首推”此书谢肇淛的地方志著述甚丰:《太姥山志》,《鼓山志》、《支提寺志》、《方广岩志》等是颇有特色的山水志;《北河记略》是相当出  相似文献   

5.
钱征 《云梦学刊》2013,34(1):32-41
在历史地理文献方面,已经直接或间接地表明,安徽池州在战国时期是东楚、南楚的结合部,地理位置特殊,亦属《越绝书》所说“屈原隔界,放于南楚”的范围,并且是楚王同姓人的聚居地,保留了多处明代以前的屈原“三闾庙”遗址。  相似文献   

6.
<正>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官历南京礼、吏、兵三部尚书,为明代重要哲学家。湛若水著述颇丰,主要有《春秋正传》、《格物通》,《文集》,后人总辑为《甘泉全集》。 湛若水哲学受其师陈献章心学的影响,又接受了张载的“气”论,表现为二元论的世界观。湛若水哲学的二元论倾向与同时代的心学大师王守仁的思想形成鲜明的对照。一方面,由于湛若水哲学中的心学思想与王守仁相同,因此湛、王二-人“意之所在,不言而会,论之所及,不约而同”(《别湛甘泉序》,《王文成公全书》卷七),  相似文献   

7.
吴晗同志在《海瑞罢官》中,极力美化海瑞,说海瑞这个明朝的大官僚,是历史上的“清官”,他“爱护人民”,“事事处处为百姓设想”。这真是胡说八道。历史上究竟有没有“清官”?我认为“清官”实际上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知道,封建社会是地主阶级的天堂,农民的地狱,在那个社会里,没有哪一个封建官吏不是欺压人民  相似文献   

8.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溜川(今山东溜博市南)人.能诗文,善俚曲,自幼热中功名,终生屡试不第.因一部《聊斋志异》而名扬中外,由此而引起世人对其生平、家世的研究、特别是关于蒲松龄的民族成分更是众说纷纭.就目前见到的有关文章、蒲松龄的民族成分有四说,即“回族说”、“女真族说”、“蒙古族说”、“汉族说”.1981年8月14日,《人民日报》发表了国家民委政策研究室撰写的《薄松龄民族成分的四种说法》(以下简称《说法》)一文,就蒲松龄的民族成分四种说法,作了综合介绍.为了论述上的方便,现将蒲松龄回族说的有关内容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9.
清代俞樾作《古书疑义举例》,世称绝作。其后刘师培、杨树达、姚维锐等人相继补续,各有创获。刘氏在《古书疑义举例补》的小序里说:“……载籍之中,奥言隐词,解者分歧,惟约举其例,以治群书,庶疑义冰释”。这话说得很中肯。他们确实研究出不少的“例”,其中剖析精当的,也确实对读古籍有很大的帮助。但诸家论列较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蒙问及我们当年编写历史琼剧《海瑞回朝》的经过情况,对你们的诚挚关怀,深表谢意! 新编历史琼剧《海瑞回朝》是在海南区党委宣传部领导下集体创作的,始于一九五九年夏,距今已二十年了。对于个人来说,确是“如烟往事俱忘却”,不必细说了。但这二十载春秋,却占去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史的三分之一。尤其在后段之中的十年,在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下,整个国家和民族都遭逢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而这番深灾大难又正是从一个海瑞戏作为爆发点的。这二十年的岁月,真是“要似崑崙崩绝壁,又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历史学家特别是吴晗同志,对海瑞的历史地位以及研究海瑞的意义早已有过明确的论述。吴晗同志在《论海瑞》一文中说:“对海瑞总的评论是当时的人民说他好,当时的大地主说他不好。”同时也指出了“他和官僚地主中有矛盾的一面,但也有一致的一面,因之,有些官僚地主们在大骂、排挤、攻击之后,也还是说海瑞一些好话。”  相似文献   

12.
胡仲实同志的《桂剧源流考》(见本刊1980年第三期,以下简称《源流》)认为,“桂剧之萌芽,当在嘉靖前后,发韧于弋阳腔之‘错(杂)用乡语’,是距今约四百余年的事。”关于桂剧的产生、演变及其发展的历史,从四十年代以来,就有不同的说法,各抒己见,众说纷纭。本文对桂剧的源流与形成,也发表一些管见,以就教于胡仲实同志和对桂剧历史有研究的行家们。关于广西有戏之始桂剧是广西的主要地方剧种,但不能说广西自有戏剧活动,就产生了桂剧。《源流》认为戏曲传入广西和桂林有戏之始,“当系明代洪武年间,或稍晚一点,但也不会迟于永乐以后。最早的戏班应是靖江王府内的宫廷乐伎”。其理由是:据《明书》,洪武三年,朱守谦为靖江王,国桂林,“赐冠禄如郡王,官属如亲王”。明代亲王府的官属,有“典乐”一人,负责管理王府乐队。因此,就认为这支乐队“除演奏雅乐,以备礼仪外,还兼演奏俗乐,这俗乐中就包括有戏曲。”他又据李开先《小山乐府序》:“洪武初,亲王之国,  相似文献   

13.
十三年前,江青、张春桥和姚文元合伙炮制了《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以下简称姚文)。这是江青等人阴谋结帮篡党跨出的重要一步。姚文刚出笼,立即遭到学术界的批评和抵制,大家对它那种曲解人意、栽赃诬陷的手法极为愤懑。姚文把“退田”说成是在鼓吹“单干”;“平冤狱”说成是对无产阶级专政不满;提倡“刚直不阿”说成是要煽动反党反社会主义情绪……。这类诬蔑不实之词,只有政治文痞才说得出。文章通篇粗暴蛮横,霸气十足,不失为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杰作”。在这里,我仅对海瑞整治吴淞江一事,批判姚文蓄意歪曲历史的卑劣行径。  相似文献   

14.
段坚(1419—1484),字可久,初号柏轩,后来更号为容思,门人私谥“端毅”,兰州人,是明代甘肃最著名的哲学家,世称“容思先生”.他尊崇河津薛碹,其理学思想对后世,尤其对甘肃学术、思想界影响极大。《明史》有其传,《明儒学案》将他列于《河东学案》之中,冯从吾《关学编》及张翼《关学宗传》中都有他的传。他的外孙兼学生彭泽编纂有《段容思先生年谱纪略》。段坚著有《容思集》、《柏轩语录》。两书皆佚失,只有《皋兰明儒遗文集》中收有他的遗文十六篇及一部分诗作。  相似文献   

15.
《大红袍》作者考辨陈麟德《海刚峰先生居官公案传》,亦名《海公大红袍全传》,四卷七十一回,描写明代清官海瑞与权奸严嵩斗争的故事,其作者众说纷纭,各执一词。《辞海·大红袍》称:“清无名氏作。或题李春芳编,不可信。”宝文堂书店出版《海公大红袍全传·校点后记...  相似文献   

16.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孔颖达《正义》引《竹书纪年》曰 :“平王奔西申 ,而立伯盘为太子 ,与周幽王俱死于戏。先是 ,申侯、鲁侯及许文公立平王于申 ,以本太子 ,故称天王。幽王既死 ,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 ,周二王并立。二十一年 ,① 携王为晋文公 (侯 )所杀。以本非适 (嫡 ) ,故称携王。”《竹书纪年》所叙周二王并立的史实 ,《左传》、《国语》和《史记》等史料中亦透露出骊山之难前周“二王并立”的信息。② 我们根据现有的文献资料与考古发掘的材料 ,梳理“二王并立”时期的史实线索和文化背景 ,对于研究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诗人的生…  相似文献   

17.
由桐乡市人民政府主办的《桐乡年鉴》(2003)于2003年10月由方志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桐乡年鉴》创刊以来的第6部年鉴。 《桐乡年鉴》(2003)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人物为序设置类目,采用分类编辑法,保持了栏目、分目、条目3个层次的框架结构。同  相似文献   

18.
《琼州学院学报》2022,(1):87-88
<正>历史发展到明代中期,有一个人物的名字是无法绕过的,他出生并成长于为历代所轻视的海南岛北部的一个小乡村,却最终成为全国的一代儒学宗师、朝廷重臣,这个人就是丘濬。海南岛长期在相对封闭的空间缓慢发展着,与中原相比,文化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直到封建社会晚期,海南文化才得以勃兴,明清时代产生大量进士、出现一批杰出人物是其兴盛的标志。这批杰出人物中,"四绝"是代表即 "著绝"丘濬、"诗绝"王佐、"忠绝"海瑞、"书绝"张岳崧。"四绝"相比较,  相似文献   

19.
嵇康(223-262) 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县)人。在魏做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嵇康与阮籍齐名,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首,在中国文学史、思想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对于他的逻辑思想,历来涉足者甚少。笔者认为,嵇康曾提出并运用了形式逻辑的多种形式,可以说是整个魏晋时期推论逻辑的正确思潮代表之一。据《太平御览》载:“研至名理,论贵于允理,不求支离,若嵇康之论文矣”,认为嵇康逻辑思想的特点是论证严密,合乎道理。《世说新语·文学》载:“旧云,王(导)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学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趋于自觉,文学批评的繁荣是具有代表性的标志之一。但学术界对文学批评这门学科的认识却相对滞后,从历代公私目录对文学批评著作的归类、命名和提要可以看出这一情况。《隋书·经籍志》将六朝文学批评专著散入诗文总集之中;《崇文总目》意识到文学批评学科独立的学术品质,把此前相关著作收为一类,却命名为“文史类”。宋代诗话体兼说部,导致《郡斋读书志》的“误排”;《遂初堂书目》、《直斋书录解题》回归到《崇文》的体例上。从郑樵《通志·艺文略》才开始较为合理的处理文学批评学科,直到明代《澹生堂藏书目》,学术史家方为文学批评这一学科给予合理的地位和科学的命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古代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历史做出了简明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