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都注意发展本国农村经济。究竟走什么道路?采取什么样的模式?各国根据本国国情,都有自己的一些做法。孟加拉国的做法是,通过基层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建立“乌帕齐拉体制”,以集镇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把这场改革看做是一场革命,他说:“乌帕齐拉体制”不单纯是中央分散行政管理权,也不只是一种理想或信念,而更重要的是支持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加地方的管理和发展事业,直接参加制定和执行改善地方社会经济的规划。他还说,这一革命,不但在孟加拉国是首创的,而且在整个印度次大陆、甚至第三世界国家中也是独特的。本文拟就孟加拉国最近几年通过改革建立起来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作者认为,毛泽东的第三世界的思想是毛泽东晚年的一个重要的外交战略,具有浓厚的理想主义和意识形态的色彩,人们也常把第三世界的实力和潜力,把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把第三世界国家与中国的关系理想化;邓小平的第三世界已经不是作为一种外交战略,对邓小平的中国永远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也要给予正确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发展问题,尤其是第三世界的发展问题,是战后国际关系和学术研究中日益受到关注的重大问题。它既是现实问题,又是理论问题。国外对第三世界发展的研究,在概念、模式、范围、目标等方面,有许多不同见解;发展理论和思潮也有一些演变过程。 战后,第三世界发展理论的变化,大体经历由西方传统模式为中心转到以第三世界主体利益.为中心,由单纯注重增长指标、资金问题等经济因素转到注重社会经济基本需要、社会平等、政治民主等因素,由强调国别范围的发展转到重视世界范围的问题,由分析发展的国内条件转到国际背景和国际关系或内外因素相结合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一部政治发展理论研究的力作--评《政治发展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学习与探索》2004,(1):137-137
政治发展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二战”后,西方国家政治学者就第三世界民族独立国家在政治上的改革、稳定、进步、民主化和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并不统一的政治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后,也是意见纷纭,莫衷一是。由李元书主编的《政治发展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12月版,30万字)一书吸收和借鉴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又不拘泥已有的思维和研究模式,而是从动态的发展视角对政治发展问题进行了全面考察和深入研究。其基本特征如下:第一,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该书共六部分,十九章。第一部分,政治发展…  相似文献   

5.
黄宗智先生是美国华裔学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历史系教授、中国研究中心主任。他所著《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一书对中国农村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引人注目的观点:(1)他认为中国农村历史上出现的商品化并不必然带来乡村的现代化发展;(2)他认为中国农村的贫困根源是由于劳动力过密化引起的“没有发展的增长”;(3)他认为改革推动的乡镇企业的飞速发展是突破中国农村过密化和出现现代化发展的起点;(4)他认为集体经济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本文是对黄教授有关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的观点的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6.
<正> “二战”后,“社会发展研究”已成为当代社会科学的一个热点。在这种跨学科的研究中,各种学说、学派竞相出现。马克思限于当时的时代,没有遇到目前现代化尤其是第三世界发展这样重大的问题,因而在其著述中,没有使用过象现在讨论中所运用的那些术语,也没有形成完备的现代化理论。但是,马克思在他一生的研究中,对于现代社会发展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比较系统的提出了有关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这些思想在其许多著作中尤其是  相似文献   

7.
<正>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广大的分略在亚洲、非洲、拉丁美—的国家中出现了澎湃的民族解放运动潮流,在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这一民族解放运动算基本完成。2.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民主政体,这一阵营也包括了发起二次大战的法西斯罪魁德国和日本。与此同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也逐步建立了社会福利制度。这种制度的建立稳定住了西方社会内部的紧张程度,并为西方社会经济和技术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条件。3.社会主义在全世界得到极大的发展。在这些国家中,社会分配不公平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进入80年代以后,尤其是在最近几年中,新的政治发展的格局正在产生。社会主义国家从80年代初开始了改革运动,以解决经济增长的问题和政治上的民主化问题。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则正在出现非国有化的发展趋势,以解决弊病丛生的福利制度。同时由于环境的污染等等,在西方国家的政治发展也出现了环境政治和参与民主制。第三世界国家则进入了一个新的政治和经济的调整期,第三世界的政治更加动荡不定。从1989年开始,这些政治发展中的新的变数竞然产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这一变化加快了世界政治变化的速度,并给世界的末来发展以极大的影响。本文不可能对全球政治发展做全面的阐述,只想就世界政治调整过程中的民主化问题第三世界的政治动荡和和种族民族主义问题做些简述。  相似文献   

8.
在第三世界,"科学"一词被发展主义描绘成无条件的进步,按照这种观点,进步就是沿着一条笔直的轴线由不发达走向发达.因此,一个革命社会的任务就是沿着这一轴线尽快赶上发达国家.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不加批判地接受所谓"现代"模式,世界(资本主义)科技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的弊端又一  相似文献   

9.
徐亚荣 《社科纵横》2008,23(3):27-28
农民工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伴随着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出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经济社会大变革大发展时期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和阶段性特点的特殊社会群体.关注解决这一特殊群体问题,不仅关系到中国"三农"问题的解决,而且影响着国家的发展远景和民族的未来.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的战略眼光,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去认识这一问题.农民进入城市工作,是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镇的途径和模式,正确引导推进这一历史潮流,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村贫困问题尚未解决,城乡收入差距和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扩大,农村发展停滞。问题的根源是长期以来推行的城市导向、国有企业导向和沿海地区导向的发展模式。具体表象为对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阻碍了城市化进程,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使农民的财产权利受到剥夺,分税制以后的财政政策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农村的金融政策也不能为农民提供足够的金融资本。16大以后推行新的发展模式,把政府工作的侧重点转向农村发展,为此要深化土地制度方面的改革,更多地关注农村人力资本的积累,促进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和财政体制的改革,发育农村的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最终结论是:(1)中国的现代化能否实现取决于数以百万计的农村劳动力能否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要采取各种措施创造非农就业机会;(2)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并不是缘于发展市场经济或“入世”,而是缘自于我们制度上的弊端,应采取措施深化改革,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3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改革应配套进行。  相似文献   

11.
简讯     
中国第三世界研究中心于1989年3月20日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该中心是研究第三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及其对外关系的民间学术性机构。其宗旨是联合研究第三世界问题的专家和学者,促进第三世界问题的研究,以增进我国对第三世界的了解,为我国四化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人口流动,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很多农村务工的家长把孩子接到城市中生活。所以农村儿童在不断的减少,农村小学班级中的学生也在不断的减少,这就导致了农村小学出现了小班额的情况。尽管出现了小班额的情况,教师依旧不能怠慢学生的教育工作。本文就现阶段构成农村小班额的情况原因入手,对农村小班额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外围要自力更生,必然就要以社会主义的方式同现制度决裂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几十年,标志着三大洲解放运动的高涨.但一般说来,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法并没有改变上一世纪所形成的国际分工的主要特点.因此,通常被接受下来的一种发展模式,其方向是由外部决定的,是具有依附性的.从客观上说,这种模式失败了,碰到的难题日益增多,所以逐渐引起第  相似文献   

14.
李伟  张红 《社会工作》2012,(8):10-15
中国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现状是专业性和行政性两种模式并存,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各自都存在悖论,这种农村社会工作的双重悖论表现在二者都无法有效地改善乡村社会的治理结构,实现社会工作的专业使命。专业性农村社会工作的悖论体现在其自身拥有专业的优势,表现在专业的理念、价值和使命等,可以独立于行政体制,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但是面对基层"不合法"的治理结构时往往无能为力;行政性农村社会工作本质上属于国家的制度安排,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大量体制内资源的支持,在短期内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但是也不能改善乡村的治理结构。这两种工作模式将会在未来的中国农村社会工作领域长期并存,如何协调与基层政治的关系是当前专业性农村社会工作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毫无疑问,第三世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出现动摇了发展理论的基础.近年来,其中包括发展经济学和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内的发展理论经历了一个深刻的危机时期.对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始终如一的形象和对不发达的一般解释,已由于第三世  相似文献   

16.
乡村管理模式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回顾和分析了中国乡村管理的三种典型模式:传统乡村的“双轨政治”,50年代末开始实行的人民公社体制和现阶段的村民自治,剖析了这三种模式的形成原因和存在基础,其中着重探讨了当前我国农村中村民自治存在的困难、制约因素及其发展前景。文章认为,乡村民主选举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由此导致村民自治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处于不平衡和不规范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社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既减轻了农民对土地的压力,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出现了很多问题和矛盾,具体有农民工参保难的社会保障问题、农民工婚姻家庭不和谐与计划生育管理难问题、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农村老人经济收入低及家庭养老负担大等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的这些社会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将产生长远的影响.解决这些问题是中国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对第三世界文学(文化)理论及其在中国接受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詹姆逊的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批评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摈弃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束缚,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文本。事实上,第三世界文学、文化文本的民族寓言性质、价值对美国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该理论的局限和原因是:划分标准的混乱、二元对立和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以及其难以克服的殖民心态。因此,中国应有的选择是:强化问题意识,立足我国特定的文学(文化)现状,把解决国内、国际文化问题结合起来,真正地建立起有利于我们自己发展的文学(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9.
张新 《学习与探索》2001,(2):112-114
不言而喻,现代都市是伴随现代文明一起发展的.由于中国曾经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封建社会,并且这种社会形态培养了与其相适应的文学情趣,所以鲁迅说:"我们有馆阁诗人,山林诗人,花月诗人……;没有都会诗人."当新文学运动勃兴之时,虽然中国社会已经转型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并且真正具有现代都市形态特征的城市也已经出现:但是,现代城市在数量与质量上的弱势,而且大部分新诗人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这一事实,使他们在观念、视角、知识、经验和文学情趣等方面,都没有做好接受都市文化的足够准备.这就形成了如文学评论家李长之所说的那种情状:现代文学"大部分是写实的,写实中又大半是写农村的,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已开其端".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经济运行模式历经多次变革和调整,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痛苦辛酸的回忆。当前,中国经济处于深化改革时期,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农村经济体制既有适合全国各地区的共性特征和运行的总体模式,也有适合各地区的自然状况、资金条件、人口素质、经济结构、地理位置的地区差异所形成的个性特征和运行模式。本文根据黑龙江省省情,力图探索一条符合本省省情的农村经济运行的新模式。 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步入困境 中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调整农村生产组织结构,建立新的农村经济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