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和谐社会的审判公正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审判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其内涵是要在审判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在我国当前,由于司法理念的滞后以及体制或制度等一系列原因,审判不公及司法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我们必须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树立现代司法理念,创新司法体制和制度,以保证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在本质上是法治社会,因此,法治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使法治成为良法之治,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它使政府服从法律,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障;它使法律获得民众的普遍信仰,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主体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大力弘扬法治理念,在法制建设中坚持人本的法律观,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制度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进而实现社会和谐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探求》2005,(5):14-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涵着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方面的政治价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保障公民的自由和平等;科学把握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切实维护公平与正义;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及时化解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和保持社会的稳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其理念具有丰富内涵,深刻影响着国家治理方式,也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法治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前提。没有法治的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而法治社会的实现又离不开司法权力的公正行使。司法的公正恰是司法的灵魂。所以,和谐社会对司法公正的要求是内生的,司法公正是和谐社会构建的应有之义。和谐社会是利益多元的社会,其社会主体的利益诉求亦是多元的。司法公正则能消解不同社会主体利益诉求的纷争,达致多元利益诉求的共存,这无疑使得司法公正在和谐社会的构建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梁毅 《创新》2008,2(5)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统领各项政法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也理所应当是检察实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在检察实务中必须贯彻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切实解决检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增强执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相似文献   

6.
为了实现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伟大目标,必须充分发挥法律规范的作用,以不断发展的法制予以制度化的保障.在这一过程中,行政诉讼的作用将是举足轻重的.而行政诉讼基本原则作为行政诉讼的基本精神和指引导向,其修正与完善将为和谐社会的最终形成提供有力保证.具体而言,应当进一步强化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促进司法公正;确立司法终局原则,切实发挥司法裁判作为人权保障最后一道屏障的作用;明确调解原则,和缓矛盾,节约司法成本和社会成本,利于执行;引入案卷排他性原则,进一步规范行政主体的执法行为,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7.
社会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制度正义是构建社会正义的基础,而法律正义作为最根本的制度正义就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制度基石.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律正义,应该依靠法律正义来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依靠法律正义来保障和谐社会的实践,依靠法律正义来引导和谐社会的发展.在和谐社会视域下,立法正义、守法正义、执法正义与司法正义成为实现法律正义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沈宝莲 《唐都学刊》2007,23(4):32-35
思想道德建设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且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思想道德建设在引导人们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调节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同时又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因此思想道德建设又显得十分艰巨。目前,我们要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出发,针对当前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进一步探求和谐社会构建中思想道德建设需要把握的基本方面和努力方向,充分发挥思想道德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罗昌勤 《学术交流》2007,(6):140-143
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存在着价值同构关系,社会保障天然地追求社会公平与正义,它符合并体现了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作为基础,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与维系。社会保障的独特功能决定了它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同时也应是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社会保障作为社会的"平衡器",是对"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新的社会发展理念的维护,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白雪  施延亮 《社科纵横》2009,24(6):84-86,89
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建设符合和谐社会的法律秩序则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法律秩序作为社会秩序的基本现象,同时也是法的基础价值。法律秩序的形成可以促进社会繁荣,为人们提供安定、幸福的生活环境。笔者拟通过法理学视野对法律秩序的形成因素进行探讨,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借鉴各种学说对法律秩序的概念进行界定;第二部分主要归纳法律秩序区别于其他社会秩序所具有的特点和法律秩序所独有的社会功能;第三部分旨在详细分析法律秩序形成的各种因素,包括法律规范体系,法律适用过程中司法权威的树立和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建立,以及民众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作为法治代言人的现代司法,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法治功能是现代司法的应然功能,主要体现在司法权在宪政结构中对权力的制衡调控功能和对权利的保障协调功能。司法法治功能的实现对落实宪政、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和谐有着巨大的作用。面对转型时期的中国司法,应当将法治功能与中国社会的本土特性、时代特点相结合,发挥司法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传统法律文化与法治现代化的对接路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精神对接之间存在困境,困境的形成主要由于传统法律文化具有重法制轻法治、重集体轻个人、重和合轻冲突、重德(礼)轻刑(法)等特点,并长久以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与现代法治精神相冲突。困境的消解,不能靠简单地移植西方法律,也不能仅依赖于本土资源自生,而应该通过以下几条路径:1)培植现代法律意识,去除“人治”观念,培育起真正的“法治”观念,形成民主、平等的共识;2)建构市民社会,激活契约精神;3)在立法环节上完善现代法治的同时,推进司法制度改革,加快司法现代化的进程。通过这些路径和步骤,推进法制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法治。  相似文献   

13.
王凡 《学术交流》2005,(6):122-125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出发,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新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进一步阐述.这是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执政理念的重大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其中,利益整合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党和政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核心主体;民主法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制度创新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方式;道德建设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基石;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增强社会活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源泉和动力.  相似文献   

14.
张洪春 《社科纵横》2007,22(11):4-6
和谐社会,是为适应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的发展要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深化,为解决我国社会转型遇到的问题而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和谐社会是古今中外思想家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具有丰富的思想资源。当前我国提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一个多元社会、公平社会、有序社会和充满活力的社会。要构建这样的社会,就必须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利益关系、建设民主法治、推进体制创新、推进核心价值体系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乔榛 《求是学刊》2007,34(5):60-64
把效率与公平关系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两个重要的主题放在一起加以分析,以发现它们之间具有的相关联系,是个颇具现实意义的研究内容。借助历史分析的方法,发现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演进与和谐社会的变迁有着历史性的契合,由此得到的结论是,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时也是效率与公平统一的社会,而通过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辟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协调各方面各阶层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现阶段社会发展不公平现象极为突出。本文从社会公平与社会和谐的关系,和谐社会视角下的社会公平、经济公平的含义,及其关系出发,对社会不公平现状进行了一些反思,从而提出了实现社会公平的途径,突显社会公平对于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针对平均主义带来效率低下的传统体制的弊端提出的我国一定时期收入分配的指导方针,现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关系的重大隐患。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必须加大社会公平的分量,使分配原则转向效率与公平并重,保证中国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辉 《学习与探索》2007,2(4):48-51
社会制度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根本性作用,因为它通过对经济、政治及其他社会资源的分配,为不同社会阶级或阶层、群体从事社会活动、实现自身发展提供相应的资源保障。公平、正义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了人类社会普遍的、必然的历史进步要求,所以我们应该以公平、正义理念为指导推进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社会制度的层面关注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9.
《探求》201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法治的内在生命,引领着科学立法、公正司法、人性执法、平等守法,贯穿法治运行的全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能否内化为群众的自觉行为,法治信仰的树立是关键。本文在具体分析法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关系的基础上,从如何提高公民、公务员的法律意识,实现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等方面论述了法治信仰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公民社会理念与和谐社会建设——政治生态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纽结。调整、理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重点在于从建设公民社会的理念出发,改革与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建设不相适应的制度机制,使之满足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当前中国的和谐社会建设,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改革,关键在于制度设计与执行的社会化、公开化与民主化。而实现“三化”的逻辑前提,是尽快确立构建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的社会发展目标与进程。只有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才会是社会化、公开化、民主化的文明社会,才会是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也才会是孕生良好制度的法治社会。简言之,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是建设民主与法治的和谐社会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