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傈傈族的文化载体和文化根基,音乐所承载的意义与价值显然远远超过了它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泸水县位于云南省西部偏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南部,不仅有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的壮丽景象,更是傈僳族的主要居住地之一,而这种独特的文化区隔和文化生态,也使泸水县的傈僳族音乐具备了充分的典型性,其中尤以泸水县三岔河村尤为显著。本文将从历史变迁的角度对傈僳族音乐的当代价值进行研究与讨论,并在此基础上以泸水县三岔河村为例,通过多次田野调查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从外显性、内隐性等进行探索,以阐述本地区傈僳族音乐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依哥族迁居泰国已经有60多年。他们中的一部分是从缅甸和老挝移居过来的。中国内部的战乱和民族歧视,迫使一些少数民族迁往他国。泰国边境地区丰富的资源和肥沃的土地,使依哥族居民的生活逐渐稳定,因此,他们长期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繁衍起来。依哥族除了自称外还有他称,他们自称“阿卡”,泰国和老挝人称他们为“依哥”、“哥”、或“卡哥”。中国人称他们为“哈尼”。依哥族语言属藏缅语族倮倮语支,同么瑟族、傈僳族语言相似。他们曾经居住  相似文献   

3.
通知祝发清到北京来领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奖的前夕,怒江州来昆明开会的僳僳族同志都到他家来祝贺,大家说:这不是你一个人受奖,这是全傈僳族都高兴的事!祝发清用傈傈文写《怒  相似文献   

4.
维西, 地处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带,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的深山峡谷之中,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所辖的一个傈僳族自治县,也是我国惟一的傈僳族自治县。维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生息劳作。历史上,它的所属几经变化,到1931年正式有了维西县设置,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则是1985年建立的。傈僳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总人口近60 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4.48%。主要聚居于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维西傈僳族自治县两个自治地方,其余分布在丽江、迪庆、大理、保山、德宏、临沧、思茅、楚雄、昆明等地。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其族称…  相似文献   

5.
占龙陵县少数民族人口46.6%的傈僳族同胞,近年来在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历史上,傈僳族人过的是“居山林,无室屋,游居不定”的生活,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生活艰难,疾病困扰。小病“献鬼”,大病“钻棚”。“苦傈僳,遍山躲”、“树桩烂,傈僳散”,这就是当时傈僳人生活的真实写照。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让傈僳族同胞过上幸福生活,曾多次拨专款,购置医疗器械和药物,派出医疗服务组,为傈僳族同胞服务。1981年医疗队为木城乡乌木寨大平子社的79人治好了黄癣病。建寨定居,这是一件办起来很难的事。由于历来的游耕生活方式已根深蒂固,仅木城乡小新寨的23户傈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共有25个民族,居住在其西边中缅边境德宏的世居民族共有5个,即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德宏5个世居民族与缅甸对应民族分别是掸族、克钦族、迈达族、崩龙族和傈僳族,其中傣、景颇两个民族对应缅甸八大民族中的掸族、克钦族。原来被误称的缅甸勃欧族不是阿昌族,而是另一个民族,即中国境内的侗族。  相似文献   

7.
高志英  杨晓龙 《民族研究》2023,(5):45-56+139-140
傈僳族贝饰,是傈僳族的重要民族文化符号。素有“无贝饰,非傈僳”的说法。本文通过对怒江、澜沧江与金沙江三江并流地区傈僳族贝饰的来源与制作、传承与流动、世俗性与神圣性功能进行展示,旨在呈现傈僳族贝饰文化中所蕴含的“无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便无傈僳族繁衍生息”的傈僳族生存逻辑与智慧。  相似文献   

8.
无媒的婚配     
坐落在滔滔澜沧江西岸,碧罗雪山东麓的兰坪县营盘公社拉古底寨子,是一个傈僳族聚居的美丽而幽静的小山村。在这里,现今还保留着一种古老的传统习俗——对歌会。常言道:“月到十五分外明”。每当这时,拉古底傈傈山寨,以及邻近傈僳寨子的男女青年,就纷纷来到硒场或草坪上,开始了每月一次的对歌会。  相似文献   

9.
这两幅照片摄于1998年.图1由马帮踏出的崎岖的小道穿插过原始森林翻过大山,下到独成江是独云南西北部边陲,怒江在那里冲出了一条大峡谷。沿峡谷北上,就是怒江傈傈族自治州。山陡、谷深、江急。50年前,这里没有一寸公路;50年前,这里仍是刀耕火种。新中国的成立,使怒江两岸变化巨大,但由于底子太薄,交通太闭塞,这里还穷,还有许多困难。近20年,山外的发展天翻地覆,怒江两岸的傈傈话、怒族、普米话、独龙族……群众听着羡慕,看着心急,都想富裕,都奔富裕,于是关于路的认识空前统一──1999年4月26日,怒江州委办公楼内同时在开两…  相似文献   

10.
这群在怒江峡谷里播种、收获,欢乐时对着山谷高声放歌的傈僳族农民,今天站在绚丽的舞台灯光下,用他们的傈僳母语多声部无伴奏合唱古歌大调以及苏格兰民歌《友谊地久天长》、贝多芬名曲《欢乐颂》。他们的歌声震惊了都市,惊动了京城……傈僳族农民合唱团惊动京城文·图...  相似文献   

11.
探讨作为跨境民族的缅甸傈僳族的多重认同的历时性演变及其动因,并分析多重认同演变与其社会建构之间的关联性。认为因族源、地缘关系,在现代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原来广泛分布于中缅边境的傈僳族成为分居两国的跨境民族,在其民族(族群)意识与社会建构方面显现出其作为跨境民族的一些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2.
基于对云南西北部一个傈僳族乡村全体傈僳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信基督教的过程进行考察,指出傈僳族信仰基督教是身处碎片化、原子化社会结构中的族群面对周边民族的歧视与物质资料和人口再生产的重重压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提出“婚姻一家庭一土地一民族”是基督教在傈僳族社会传播的网络,这一模式可以解释为什么基督教在傈僳族社会传播呈现出民族性特征,区别于基督教在汉族乡村社会传播呈现出的宗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我们傈僳族在历史上从未形成过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而我们民族的历史却是非常悠久的.在漫长的岁月中,只有语言和血缘关系维系着民族内的感情.从辛亥革命起就讲"五族共和",但从没有弱小民族的政治地位.为了生存,也为了得到民族平等权利,傈僳族人民进行过几次反封建、反剥削压迫的斗争,都遭到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傈僳族人民一直过着痛苦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何平 《世界民族》2004,(5):62-67
现代越族又叫“京族”和“安南族”。操岱依—泰语言的民族称他们为“交人” ,苗族和瑶族称他们为“交趾人”。现代越族是越南的主体民族 ,占越南全国人口的 90 %以上。关于现代越族的起源与形成问题 ,已有许多学者做过论述 ,但是仍然有一些问题没有说透。例如 ,人们一般都认为 ,现代越族是由古代越人中的一支演变而来的。但是 ,对于古代中国的影响对现代越族形成的作用 ,却还论述得不充分。笔者拟对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我国秦、汉时期 ,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和中南半岛北部地区曾经分布着一些被称为“越”的民族群体。由于这个民族群…  相似文献   

15.
我国傈僳族古代史的研究,因汉文献记载甚少,建国以来,多以间接取证探索。由于研究困难,涉足以此的学人不多。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傈僳族志》、《中国少数民族·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傈僳族》、《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丛书·傈僳语简志》;以及事涉傈僳族古代史考校专著《云南志校释》等,七八种国家级的有关傈僳族史志方面的重要著作,均将唐代傈僳族称谓“粟栗”倒误讹夺为后世之“栗  相似文献   

16.
女子上刀杆     
女子上刀杆密英文上刀杆”是傈僳族、彝族传。统的体育活动之一,是傈僳族、彝族人民勤劳勇敢的象征。关于它的来历,各地说法不一,保山地区腾冲县的傈僳族说它是因为纪念明朝兵部尚书王骥带领傈僳族边民用长刀痛击来犯之敌而举行的;而怒江州沪水一带的傈僳族、彝族则认...  相似文献   

17.
短波     
湖南省作家协会举办少数民族作者读书会。参加读书会的有苗、土家、侗、瑶、壮等少数民族作者。湖南省文联主席康濯,根据他几十年的创作经验在会上作了发言,对大家很有启发。读书会集中了一段时间阅读小说、散文,还讨论了各民族的文学繁荣问题。 (龙总军) 云南省民委和卫生厅重视民族地区眼科疾病防治工作,特委派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为哈尼、彝、傣、傈傈等族培养眼科医生和眼科护士,并成立专门研究机构。 (刘德华、章翔) 地处滇中高原万山丛中的武  相似文献   

18.
高志英  余艳娥 《民族学刊》2020,11(2):53-62, 131-132
傈僳族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史,并在不同时代呈现出其迁徙动因、路径、规模与影响的历时性与共时性异同。将民国以前傈僳族迁徙史与藏彝走廊空间拓展联系起来考量,可以深入与细化藏彝走廊的民族迁徙历史与族际关系研究,并反思以往藏彝走廊研究中空间固化或裹足于境内研究之不足。  相似文献   

19.
民族别1982年普查人口数 (人)民族别1982年普查人口数 (人) 汉族 蒙古族 回族 藏族 维吾尔族 苗族 彝族 壮族 布依族 朝鲜族 满族 侗族 瑶族 白族 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 傣族 黎族 傈僳族 优族 金族高山族拉枯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柯尔克孜族土族936,703,824 3,4 11,657 7,219,352 3,870,068 5,957,112 5,030,897 5,453,448 13,378,162 2,120,469 1,763,870 4,299,159 1,425,100 1,402,676 1,131,124 2,832,743 1,058,836 907,582 839,797 8 17,562 480,960 298, 591 368,832 l,549 304,174 286,487 279,397 245,154 93,008 1 13,999 1 …  相似文献   

20.
鲜卑迁徙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时期,其中鲜卑族迁徙的规模之大,路途之遥,影响之巨,是很引人注目的。鲜卑人居住于蒙古草原东北部,他们一批批地向南、向西南迁到黄河流域上下。在东起山东、西至新疆、南到江淮的大片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他们的足迹。“五胡”之中,鲜卑族是建立政权最多的一个民族。十六国时期,他们先后建立了代、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西秦、南凉和吐谷浑八个政权。正是由于鲜卑族大量内迁和建立政权,他们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也就最为迅速和彻底。到隋唐之后,鲜卑族已经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